(被髮到新浪微博了。諮詢了一下發行業內人士,修改了一下回答,相對更嚴謹一些。)

現在電影放映用的數字複製在製作時都帶有金鑰,期限一般是30天。個別熱映電影的發行方可以申請延期,每次一個月。極個別的例子,如《阿凡達》,我所知的是在主流商業院線大規模放映了最少90天。只要影院能掙錢,影院當然願意繼續放映。

電影的上映期限一般由發行公司決定。進口電影的上映期限由中影決定。所有的金鑰都是由數字複製的製作方中影數字來負責發放的。如果需要延期,就由片方向中影數字申請延期。

具體的上映時間由影院決定。什麼時候影院覺得不掙錢了就下片。新片上映的頭三天影院基本都會有排片,但每週都有很多新片上映,而影院的放映廳數量有限,那就只能哪部電影的上座率高就放映哪部。現在有很多電影號稱“影院三日遊”,就是隻放三天就銷聲匿跡了。

膠片複製分為國產片和引進片兩種。引進片的膠片複製按照合同到期後,影院要將膠片複製交回發行公司,有些被銷燬,有些就庫存了。(因為合同限制,涉及票房分成等原因,進口片不可能無期限地放映,否則票房不好結算。)

國產片的膠片複製一般可以一直放映,但膠片複製因為磨損等原因,會有放映壽命。很少有國產電影會放到膠片複製壽命結束的。也會有一些片方在大規模放映結束後,將複製賣給影院。影院可以一直放映,但如果沒人看,這種放映也沒什麼商業價值。

由於國內影院基本都數字化了,現在能放膠片複製的影院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