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引言

不知道大家對這件襌衣有沒有一點點眼熟?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直裾素紗襌衣

我們通過歷史書可以瞭解到,它是西漢出土的最輕的最古老的直裾素紗禪衣。這件禪衣輕如鴻毛,只有49克重,想想連一個雞蛋的重量都可能沒有,相信穿著它一定很涼快。

不過這麼寶貴的歷史文物,我們能目睹一眼它的芳容已經很慶幸了,想要穿在身上怎麼可能呢。那面對炎熱的夏天,有什麼衣服可以穿搭打扮一下呢?

有一種走路帶風、還會沙沙作響的嶺南瑰寶可以介紹一下,那就是“香雲紗”。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有龜裂紋路的香雲紗

香雲紗,不只是名字好聽的布料,還是有千年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與現代工廠用化纖大批次生產出來的布料截然不同,它不僅保留著傳統的手作工藝,還是大自然與人類智慧的天作之合。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天賜之物——薯莨

說起香雲紗的染整,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染料——薯莨汁。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切開的多汁薯莨

它的原材料薯莨,是長有莖塊的藤本生植物。薯莨莖塊表面粗糙,個頭與芋頭相當。在中國的東南部廣泛分佈的薯莨,給香雲紗這門傳統工藝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

在過去,薯莨除了用來染衣服及紗線外,也大量地用來染棉麻編制的魚網。這主要是因薯莨富含單寧酸及膠質,染色之後能加強纖維韌性,並防止海水腐蝕魚網纖維的緣故。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薯莨

另外,薯莨也有入藥中途,是具有消腫止血功能的常用中藥材。

位於廣東佛山的曬莨廠,是傳承和製作香雲紗這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廠。每天早晨,露水被陽光所蒸發的時候,工人們就要把野生的薯莨投入壓榨機中,以榨成染色用的汁。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紅褐色的薯莨汁

富含單寧的薯莨汁暴露在空氣中容易氧化,存放時間過久的薯莨汁會影響染色的品質,因此,需要多少量的染料就要投入相應分量的薯莨來榨成汁。

經過多重的過濾後,原生的薯莨汁就可以用了。但是薯莨汁的濃度,也影響著香雲紗的染整。因此工人們還需要兌一定比例的水,準備不同濃度的薯莨汁,以滿足不同染色的需求。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浸莨

工人們將18。5米長的白胚綢放入薯莨水中,讓其浸泡、著色,然後將著色的胚綢鋪開放置在大草坪上,在陽光和風的洗禮下自然烘乾。這個兩個工序被稱為浸莨和曬莨。

在晾曬過程中,還要進行“掃色”,即用掃帚將冒起的泡泡戳破掃平,避免留下不均勻的色斑。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一邊曬莨,一邊掃色

胚綢每浸一次莨水,每晾曬一次,著色度都會不斷加深。經過大約三十次的浸莨和數天的曬莨,胚綢由素雅的白色,漸漸染上淡棕色,最後染成紅棕色。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浸染次數不同,著色程度也不同

完成浸莨著色的綢子還不叫香雲紗,只能算是香雲紗的半成品。香雲紗是兩面色的布料,一面呈細膩紋路的棕色,一面是散發著古韻泛有光澤的烏黑色。

那麼香雲紗黑色的一面,又是如何製成的呢?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水底寶藏——河泥

大概沒有人會想到,製作布料居然需要用到河底的淤泥。河泥具有豐富的硫化鐵,薯莨中的單寧相遇就會產生微妙的化學作用。在製作香雲紗的工序中,河泥起到了一個媒染劑的角色。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攪拌河泥

每天早上,工人們除了需要渣薯莨汁,還需要打撈河床上的泥。這些被抽取的河泥,在經過過濾,再用攪拌機攪拌成糊狀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神秘的工序——“過烏”。

如果說曬莨是陽光下的沐浴,那過烏則是河邊的典禮。

往時,河泥要避免陽光,過烏工序必須在陰暗的地方進行,工人們只能凌晨起來摸黑工作。如今,工人們可以按照日常作息時間,白天的時候在黑布圍蔽的大棚底下完成過烏的工序。每次進行過烏,都需要兩組人手一起齊心協力地完成。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工人們塗抹河泥、搬運綢子

一排工人們用特製的拖把沾染上細膩的河泥,在綢子上均勻地塗滿。每一筆一劃都是全神貫注的藝術,河泥在揮毫之下綻放出別樣的墨韻。而另一排工人則將塗好河泥的綢子兩邊輕輕對摺提起來,將綢子搬至陰涼處風乾。工人們協調一致的步伐,彷彿在踏著莊嚴而神聖的進行曲。

待河泥與單寧的化學作用充分反應過後,綢子的兩面都能得到充分的著色。這時候就需要洗去綢子上多餘的河泥。在河邊,工人們將泡在水中的綢子往自己身上拉扯與摩擦,左右兩臂交替揮舞。在河水的沖刷下,多餘的河泥從綢子上洗去,重新迴歸到大自然的懷抱。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在倫教河邊刷洗綢子上的河泥

再次晾曬後,香雲紗一面呈紅棕色,而被河泥附著的一面則成呈烏黑色。這就是香雲紗兩面雙色的秘密。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雙面雙色的香雲紗

香雲紗的價值,除了體現在它的產量稀少,還在於它的每一件產出都是獨一無二的。在這裡,看不見任何大型的現代化的先進設施,只有勞動工人在揮灑著汗水。一切都是那麼的原生態。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陽光下的勞作

無論是浸染過的水、塗抹過的泥、吹拂過的風,還是晾曬過的陽光,都給予了香雲紗最接地氣的自然氣息。香雲紗來自於大汗淋漓的勞作,但卻像夏天的清風一樣涼爽輕柔。

後記

你也許沒想到,穿在身上的衣服是凝聚了工人汗水和大自然鬼斧神刀的匠心工藝。在過去被稱為“軟黃金”的香雲紗,就是這麼一件活靈活現的精巧工藝。在現代大批次生產的時代,有這麼一個充分汲取天地精華的出品,實在難能可貴。

但是,香雲紗工藝的傳承令人擔憂,能不能適應現代節奏而不被時代的洪流所淘汰,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我們不難發現,目前香雲紗的製作環境相對艱苦和落後。除了薯莨的壓榨和河泥的抽取攪拌,看不到其他運作的機器,基本上全依靠人手和自然。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工人在簡陋的環境下過濾薯莨汁

其實,像原料的過濾、胚綢的染整、半成品的搬運、泥布的清洗等環節,完全可以加強與現代工業的結合,來提高工藝品質,促進香雲紗的效率生產。

隨著城市工業化的發展導致土地使用方式的轉變,汙染加劇不再適合養殖桑、蠶。加上人們穿著意識和習慣的改變、新的紡織面料和技術不斷湧現,八十年代後期因穿著習慣的改變,莨紗綢的織造與曬莨業大量萎縮,九十年代後曬莨業早已風光不在,只有廣東順德的成藝曬莨廠還在生產。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 位於廣東順德的香雲紗文化遺產保護基地

香雲紗的未來發展,離不開其自身優勢的拓展。它需要在市場經濟與文化傳承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加強消費市場的培育,依託嶺南文化逐漸實現對香雲紗工藝的保護和產業的發展。

畢竟,我們還是想穿著它出去逛街,而不是隻能在博物館裡隔著玻璃圍觀的嘛。

參考文獻:

紀錄片:《服裝裡的中國-神秘的香雲紗》

紀錄片:《香雲紗》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香雲紗:活用薯莨和河泥的服裝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