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我不想活了”:背後原因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父母缺位,情感缺失,在孩子一生的成長中,將會形成難以彌補的創傷,要知道,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作者:曼青(富書專欄作者)

“阿姨,我想自殺,能不能陪我說說話。”這是來自瀋陽報警電話的一段錄音。

“阿姨,我不想活了”:隔代教育,該如何教養才科學

說話的人是一名高二女生,因為奶奶的離世,女孩失去了心理依靠,精神幾近崩潰的她動起了輕生的念頭。

阿姨,我想自殺,能不能陪我說說話?

我跟父母矛盾太深了,我從小是和奶奶一起長起來的,是我奶奶把我從小帶大的。

我爸爸從小也不管我,我六歲之前他都沒有出現過。

家裡只剩下我和我爸,我當時就覺得,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對我好的人要走了,我身邊沒有一個懂我的人!

電話裡的女孩向接警員哭訴著,聲淚俱下,令人動容。

接警員耐心的勸解著女孩,電話整整持續了95分鐘。

在她最需要愛的年紀,她的媽媽去哪了?

為什麼生下她卻對她不聞不問?

為什麼女孩和爸爸的矛盾這麼深?

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不得而知,但顯而易見的是,從小就被丟給奶奶撫養的她,由於父母的缺位,內心已經形成了難以彌補的創傷。

“阿姨,我不想活了”:隔代教育,該如何教養才科學

01

隔代教養弊端多

我的朋友小梅是一名教師。由於平時的工作特別忙,在兒子還未滿一歲的時候就交給了奶奶照顧。

一天週末,小梅帶著五歲的兒子去超市買東西,路過巧克力專櫃的時候,兒子要求媽媽買給他吃。

但是小梅以巧克力太甜,吃多了會壞牙齒為由拒絕了。沒想到,五歲的兒子居然像個大人一樣的跟小梅說:

“媽媽,如果你不給我買巧克力,我就去找奶奶。”

小梅不解:“那媽媽平時跟你說不可以吃那麼多巧克力,會壞牙齒的,難道你忘記了嗎?”

沒想到,兒子卻說:“奶奶說了,媽媽管得太多了,如果以後媽媽不給買,奶奶就給買,小孩子哪有不吃糖的!”

兒子的話令小梅甚是苦惱,她甚至不知道是該反駁孩子,還是孩子的奶奶。

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的話:

孩子出生的出生年,再苦再累,你一定要自己撫養,如果你沒有這個條件,你就不要要孩子。在孩子一歲半之前一定要自己帶,否則你就喪失了對他心裡上的控制力。

也就是說,孩子最為原始的安全感建立在誰身上,他們就會更信任誰。

所以,隔代教養的孩子和父母之間,難以建立親密的聯絡。

在這些孩子的情感世界裡更容易接納陪伴他的祖輩人,但是面對父母的教育卻難以認同。

所謂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林先生和李女士因為工作原因,自孩子出生就交給了婆婆照顧。

婆婆體恤年輕的兒子和媳婦辛苦,不僅承包了家裡所有的家務,還擔負起照顧孫子的責任。

但是,婆婆的辛苦並沒有換來媳婦李女士的感激,兩人反而還經常因為媳婦不做家務,不管孩子的事情起爭執。

李女士說自己不做飯洗碗,不洗衣服帶孩子是因為工作一天回到家太辛苦,她直言婆婆在家裡時間多,又不賺錢,承擔一點勞動是理所應當的。

老人辛辛苦苦的付出,為一家大小甘當“保姆”,卻換來一句“理所應當”。這種家庭責任的“代勞”,讓年輕的父母丟失了他們應該有的責任感。

養育兒女固然辛苦,但也唯有讓年輕的爸爸媽媽親自感受養育兒女的艱辛,才能更真切的體會長輩們的不容易,建立家庭責任感。

“阿姨,我不想活了”:隔代教育,該如何教養才科學

02

隔代教養輸在哪?

在一個地鐵的車廂裡,一名老人當眾脫掉男孩褲子把尿。

此舉引發市民熱議,大家都認為老人的行為有失分寸。

其實地鐵每個車站之間不過短短几分鐘,況且男孩在“被把尿”之前也並沒有尿急哭鬧。

在公共場所,老人並沒有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這種錯誤的引導,這種有悖社會公德的行為,會阻礙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觀。

孩子的教育偏失,責任究竟在誰?

誰,才是孩子真正的示範者和引路人?

在電視劇《逆流而上的你》中,急需迴歸事業的劉艾,將剛出生不久的孩子託給婆婆照料,但由於老人觀念的陳舊和不當護理,讓孩子患上了肚臍炎。

對此,婆婆覺得無需大驚小怪,險些耽誤孩子治療。幸虧劉艾及時發現並果斷送去醫院,這才免於釀成大禍。

一定程度上來說,老人們某些教養孩子的方法和觀念是需要推敲的,但是基於祖輩人的成長背景和經濟條件,這些問題的存在也是能夠理解的。

但作為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應該及時溝通並修正,樹立正確的思想觀點,傳遞科學的育兒方法。

即便是祖輩人自身水平有限,父母的充分參與也會彌補甚至消除這種不足。

由此可見,隔代教養的成果是否成功,決定性因素在於父母本身。

“阿姨,我不想活了”:隔代教育,該如何教養才科學

03

隔代,該如何教養才科學?

《中國婦女》雜誌社編輯部和全國婦聯華坤女性生活調查中心曾聯合進行了一次“雙獨生子女婚姻”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超過70%的雙獨生子女將孩子丟給雙方的父母照顧。

隔代教養弊端多,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家庭選擇讓祖輩人來代勞?

年輕的父母們認為,把孩子拋給老人照顧是有很多“好處”的。

比如,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工作,從而提高家庭生活的質量。

又或者,有小孩子相伴的老人們,生活可以增添很多樂趣,過得更加充實和有價值感。

如此看來,隔代教養各有利弊。

但是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儘量避免隔代教養帶來的問題,將優點發揮到最大化呢?

最有效的做法是,兩代人多溝通,讓教育成果1+1。

其實,祖輩人的育兒經也並不是完全不可取,而年輕的父母雖然育兒知識學習了不少,真正“實操”的經驗卻不多。

為什麼不能讓二者有效的結合呢?

無論是在孩子的飲食營養還是性格培養方面,兩代人都應該認真聽取彼此的意見,就算遇到分歧也應該互相商量,一起處理。

畢竟,孩子得以健康的成長才是大家共同的目標。

科學育兒,不斷修正自己,讓孩子成為我們家庭教育真正的受益人,而不是試驗品。

尊敬長輩,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還記得《給媽媽洗腳》這個公益廣告嗎?第一次看到就深深打動了我。

一個小男孩的媽媽在睡前給婆婆打了一盆洗腳水,並親自為她洗腳。

“阿姨,我不想活了”:隔代教育,該如何教養才科學

但是這位年輕的媽媽卻不知道,偷偷站在門外的小男孩看到了這一切。

等到媽媽返回房間的時候,小男孩卻不見蹤影。

原來,小男孩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打了一盆洗腳水,要給自己的媽媽洗洗腳。

“阿姨,我不想活了”:隔代教育,該如何教養才科學

如果把父母比作“原件”,那麼孩子就是最誠實的“影印件”。

孩子看到的都是父母對長輩的責備、冷漠,那麼將來他們便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

尊敬長輩,會讓孩子學會感恩和付出。

作為年輕的父母,想把孩子教育成一個身體和心理都健康的人,要依靠的絕不僅僅是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身體力行,把自己變成教育最形象和具體的樣板。

“阿姨,我不想活了”:隔代教育,該如何教養才科學

04

回到文章最開始的故事,如果不是年輕的父母教育缺失,陪伴缺少,就不會導致女孩過分依賴自己的奶奶。

生而不養,是作為父母最大的惡。

這種失敗的隔代教養,滋生出的是偏激的人格,讓孩子無法理智的處理自己的情緒,正視眼前現實。

奶奶的去世是一個導火索,這根導火索將她內心積攢多年的委屈徹底引燃。

她無法平復內心對父母的怨恨,所以她跟爸爸的矛盾很深;她更不知該怎麼面對未來的人生,於是想到了自殺。

隔代教養已經是我們都不能迴避的現象。

親子教育,應該是我們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父母缺位,情感缺失,在孩子一生的成長中,將會形成難以彌補的創傷。

年輕的父母,不應該只看中“養”,更應該注重“育”。我們應該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與祖輩人多溝通,取長補短,互為支援。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生活在一個真正健康的環境中,為他們日後的成長打下優良有力的基礎。

所以,不管是如何教養,誰來教養,都應該多反思,多交流,不讓孩子輸在“家庭”的起跑線上。

富書主創團

出新書

《好好生活》豆瓣8。0分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獲取2019您的禮物

“阿姨,我不想活了”:隔代教育,該如何教養才科學

“阿姨,我不想活了”:隔代教育,該如何教養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