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第二季第三集?cavalier2021-06-11 15:25:41

上一季我們說以愛是同志文學,而現在真正符合同志文學的現實,我們又深感不滿。。。

我是先看了劇評又看的第三集,所以有了心理準備。

本來得知劇情時很失望,但看劇過程中也還可以,主要是一直在尋找所謂的“精神出軌,肉體出軌”。

我個人覺得,德的整個狀態很迷茫,他是很看重自己的夢想,但在現實中很受挫,在表演上也有了困難。我不是愛情理想主義者,能理解德因為在生活各方面失意,對於愛情也難免會失去信心。比如德沒有邀請歐兒一起看劇,因為以前好多次邀請都沒成功。

大家要明白,這集的時間是大三時期,時間過了很久了,他們的愛情也經歷了很長時間了,人物肯定要有成長。我相信他們的感情已經是像親情一樣了,所以會出現那種“有時會突然忘了,我還在愛著你”。

德的精神出軌了嗎?我並不那麼認為。有幾次鏡頭都是在給學長的身體區域性特寫,德雙眼失魂地盯著看。一次是德與學長差點被人抓到,躲著時,在心情緊張害怕的情況下。一次是在他們試戲,德代入感情,沉浸在角色的情況下。總之,德與學長的曖昧不過是在特定情景下,可以理解他們本身也易出現情感錯覺。

德對學長的感情肯定不是像對歐兒的愛情。例如,在德撞破學長與老師的姦情時,德只是震驚,很尷尬。而對比上季,德得知歐兒與柏石的感情,德明顯悲傷,甚至當眾會流淚。

還是希望大家多關注細節。如最後一幕,歐兒先是震驚地想推門而入,而聽到學長與德吻完後直接討論了劇,沒有其他曖昧表現,歐兒又放下手。這個細節表現歐兒對德的理解和信任。歐兒與德多年情感,歐兒與學長也認識了三年了,歐兒完全沒有覺察到德的出軌跡象,這不會是德掩蓋自己很好吧?

總之,感情出現危機是導演想要表達更現實。現實中沒有感情像童話般完美,真實的人物也不會像國產言情劇那樣一切都要為了愛情,只要甜甜甜。

人在變化,德會感覺歐兒陌生了,因為現實的磨勵下他們都不再是從前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年了。然而不變的是,提到愛情,他們還是隻會想到彼此。德對不變的愛情有了懷疑,但德沒有想過放棄歐兒,他還是很在意歐兒的,在意著歐兒的變化,歐兒的心情,所以會隱瞞在與學長單獨吃飯,而改成“和朋友們一起”,應該是不想讓歐兒多慮的。大家可能不喜歡這一幕,可在現實的老夫老妻中,這種欺瞞多常見啊。

我們應該給導演一些寬容,不至於因為一集不滿意就棄劇。比較國產言情,一直在賣腐,磕糖,一直忽視現實和邏輯,這部劇的劇本明顯還是很精心打磨的。我們可以做cp永遠完美的夢,但也要理解現實向的愛情就是有遺憾,有隱瞞。

我反而覺得第二季的導演野心更大了,他不在一味迎合粉絲,不會只顧發糖而不顧作品內涵和質量了。他可能想模仿王家衛的《春光乍洩》王安的《斷背山》,成就一部經典的同志作品。

然而,同志記錄劇就多是出軌和悲劇,年輕的女孩們沒辦法產生共鳴。這是現實的不幸吧。

如何看待《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第二季第三集?十二2021-06-12 13:36:31

對於看過古早蛋美文的來說,這不算什麼。古早文裡比這折騰人的都有。

只能說,現在,大家都偏愛雙潔。對於非雙潔的文也好,影視作品也罷,不太喜歡。

編劇導演的格局有問題。他們要是走現實向,那應該挖掘一下,為啥他泰能走在亞洲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前列。那,真的是讓以愛封神了。要是走純愛向,那就起碼得讓他們雙潔。

蛋文的虐,要麼是為虐而虐,讀者圖的就是狗血;要麼,是反應現實的虐,讓你哭得不要不要的。而,以愛第二部第三集的虐,說純愛吧,它又不是雙潔;說現實吧,說句不好聽的,德歐的事業發展問題都比所謂的誘惑問題現實得多。奔著純愛的觀眾,看了盆狗血;奔著現實的觀眾,看了個寂寞。編劇導演其實是,兩邊都不討好。

真要走現實向的話,他們的事業發展問題恐怕更合適。無論是走劇裡的現實向,從兩人對待演藝事業的不同態度、事業的不同發展來爆發。還是,走套娃現實向,討論拍腐劇的演員們的發展問題,表現看著愛人在鏡頭前和男男女女卿卿我我他們如何處理的問題,那不是更現實嗎?

開一下腦洞,這劇情,總有一種反向拆櫃門的感覺。 沒準兒,把他們惹急了,直接把櫃門拆個稀碎。

如何看待《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第二季第三集?Gsjkwheue2021-06-12 15:04:15

剛看完了,不想指責什麼,已經夠多人指責了,我就說說自己的一點發現

說德只是為了入戲才和學長舌吻的說法,其實立不住腳,很多細節都體現的出來,德真的被學長吸引了,這還是委婉的說法了,德大機率對學長心動了,兩人處於看破不說破的曖昧階段

很多細節的地方都看得出來,德在這一集裡很迷茫,感覺不知道自己該怎麼發展該怎麼做,所以急於做成手頭上現有的事就是排練好戲,再加上德覺得學長和他很像,那一場德和學長出去吃飯聊天,德發現了學長跟自己很像,幫學長造成理想就相當於自己也完成了夢想,最近學到的一個詞——-代為滿足感,德幫學長排好戲能夠緩解自己求而不得的恐慌和迷茫

相似➕空虛迷茫時的安慰➕有共同的目標➕生理的衝動≈ 一些動心

我看完這一集很大的感覺就是,好真實的一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出軌不都是這樣的嗎,生活的重擔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愛人試圖理解自己,但由於不朝著同一個方向,所以越試圖理解越感覺無力,迷茫空虛,生活不如意,理想也遙遙無期,這時候的你急需一個強有力的支撐或者一個跟你有些共同目標的人互相慰藉,相互支撐

這時候學長就出現了,學長比你年長,經過過更多的挫敗,積累了更多的經驗,有相當豐富的人生閱歷,他與你朝著一個目標前進,你幫他完成目標,彷彿自己也就朝著理想更進一步了,在他身上,你能看到希望,看到未來的希望。學長經驗豐富,他的指導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你的困惑,你能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接觸到很多你以前沒有接觸到的,跟他相處一切都如此新鮮

你被吸引了,心動了。。。。。

我感覺,從校園戀愛到結婚的情侶們,不可避免地會經歷這個過程,有的人耐不住就出軌了

我感覺第二季更多的是想要跟我們探討,現實生活中的情侶面對誘惑,面對失去新鮮感,面對壓力該如何走下去。如果德真的出軌了跟歐兒分手了,那當我看走眼當我眼盲心瞎猜錯了編劇和導演的心思

我還暫時保持著觀望的態度,再看看劇情會怎麼發展吧,希望德別真出軌,在愛情裡“開小差”能夠被原諒,出軌就真的沒得洗。現在德在我看來是處於“開小差”的狀態,還沒到出軌的程度,我再觀望觀望,看編劇導演怎麼圓回來

再說說歐,歐在我看來很無辜,面對感情變淡,他也想過該怎麼挽回,努力尋找和愛人的交集,努力產生交集,為的是不至於跟愛人毫無話題可聊,不想和愛人漸行漸遠,從這一點看歐真的做的很好了,但愛情畢竟是雙向的,光有一方的努力是不夠的

為什麼這麼心疼歐,除了德的過分的行為意外,還是因為歐的種種行為讓我們有代入感。

目前為止,德對歐還是有感情的,而且不淺,德到底為什麼心猿意馬,我感覺歸根結底是人在迷茫的時候在無力的時候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德無法處理這種變化的情緒,只能向外界尋求幫助,而歐無法幫助他,他轉向了學長。變化的情緒是要自己處理的,自己無法處理也不要怪伴侶無法幫自己,因為這本來就是自己的事,不能以此為理由而出軌

如何看待《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第二季第三集?紅小肥2021-06-13 21:53:21

如何無論也圓不回來了。

因為德是主動的那個。

那個曖昧的拍攝手法,那件帶著特殊意義的衣服,精神肉體雙重出軌,編劇想怎麼圓?

從第一季到第二季,無論德做什麼,歐兒對他都是無限包容,是因為我們歐兒愛的太卑微了,德才會覺得他犯什麼錯都不要緊嗎?

我已經氣了好幾天了,手機裡的歌單捨不得刪,也不敢聽了。

那個凌晨四點陪歐兒讀書的德,那個在自己性向中輾轉的德,那個把入學名額讓給歐兒的德,那個勇敢邁出去,和歐兒說,如果做什麼都可以,我能做你男朋友的德,在我這裡已經永遠的停留在了第一季。

第二季的不是他。

德雖然愛的不明目張膽,但是他絕對絕對捨不得這樣去傷害歐兒,第一季所有的傷害也不過是來自於對自己愛情的不確定。

我不知道為什麼兩個人的成長要用出軌來體現,無論是理念不合,三觀不合,未來不明確,可以吵架,可以冷戰,也可以短暫的離開,為什麼非要出軌?

不要告訴我不是出軌。

這種呈現方式,說不是出軌,誰信?

實名心疼歐兒,請德歐線上分手,歐兒實在太讓人心疼了,他明明那麼優秀,那麼招人喜歡,憑什麼被這麼傷害。

德不配!

謝謝!

如何看待《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第二季第三集?Plutoer2021-06-15 12:14:20

Part Two 的劍走偏鋒和兩敗俱傷(含S2E03 PTSD 自愈記錄)

我終於看完了第三集。也許是我的心理建設做得太到位,也許是情緒已經消化完,也許是我強迫自己站在編劇視角,看下來竟然沒有我以為的那麼難受。當然,E03之前還抱有的期待也消失殆盡,畢竟劇已過半、無力迴天了。

實在太可惜。可惜到不分析為什麼可惜我會一直睡不著的地步。所以這也是一篇必須完成的分析。也許論文式長篇大論,但治好了我自己的S2E03 PTSD。準備許久,那麼來吧。

知乎的目錄功能對長文來說太友好了~放了一個,如果太長就拉到自己感興趣得部分看吧~

(一)上篇回顧:以愛到底說了一個什麼故事

E02 之後的上篇分析,主要目的是抽出Part One 故事梗概,並且說明從劇作角度而言,Part Two並沒有劇情脫線、人物崩塌。這個觀點在我被劇透E03 出軌情節之後有過劇烈搖擺,但是冷靜下來之後,我還是迴歸到了之前的結論。

為什麼竟然接受了這種情節後文再說,先回顧一下前面的結論,因為也是今天分析的基礎。主要有以下六點:

1。 劇本故事本身的寫法是有一定規律的,也即之前寫過的:

首先,故事需要一個人物,人物會有一個慾望,這個慾望與他的身份有關,實現這個慾望他需要解決一些問題,他會做出一些動作、也遇到一些阻礙,然後他會去想辦法克服困難,但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他被某些關鍵事件影響,至於他最後有沒有實現他的慾望這個結果可能不那麼重要,但他一定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收穫,與故事最初的他有不同了,這個不同的部分,也就是故事想要傳達給觀眾或者讀者的主題。

2。 Part One的故事梗概總結下來就是:

一位高考前夕遇到已經決裂少年好友的高三生如何決定放棄理想大學提前錄取資格的故事,故事最大的懸念和看點就是他與那位對未來沒有想法的富家獨生子好友之間的關係發展及其如何影響主線,結局就是他雖然沒考上理想大學但是得到了成長和愛情。

3。 劇本結構是屬於單線敘事,劇情

聚焦於核心問題的解決,阻礙主要發生在兩人之間,而非環境或他人。

除兩人關係的變化以外其它的劇情,對於核心問題的解決其實沒有太大影響。這也是為什麼

甚至放棄了出櫃這種金手指劇情的原因

——本來出櫃在多數LGBTQ劇裡都是可以化解兩人之間任何矛盾的利器。

4。 德的慾望是「成為演員」,歐兒的慾望是「知道自己以後想做什麼」。這一點仍然是貫穿Part One和Part Two沒變的,也是劇情發展依託的主線。

5。 兩人關係的變化仍然是最大的懸念,Part One的關鍵在於

「德是否能接受自己喜歡上歐兒」

,而Part Two的關鍵在於

「愛是否能一直不變」

6。 以愛的核心和主題在兩部也是統一的,是成長、是對自我認知的明確、是人生更自由,而德和歐兒,是這個核心發展出來的一體兩面:對人生目標一直明確、感情上呆頭呆腦的德來說,成長是

「本來就是你喜歡誰都行的啊」;

對感情一直明確、人生目標虛無縹緲的歐兒來說,成長是

「 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幸福就好」。

(如果這一點沒分析錯的話,這個目標Part One已經滿分完成,希望Part Two至少能完成六成,PMeen有點良心吧,別虐完歐兒啥也不給他)

詳見之前的分析。以愛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Part Two 真的人設崩塌、故事脫線嗎?

而故事方面出乎之前分析預料或者我還在等待解釋的部分主要是以下兩點:

1。 主視角/核心主角問題。Part One是明確的德主視角、獲得成長的也是他,而歐兒的成長比較不明顯,之前認為Part Two一定是歐兒視角展開、歐兒會是主要事件的推動者,但E03 為止,事件主要還是圍繞德在展開的,歐兒單獨的成長線鋪得都很弱。倒是OST數量目前明顯偏向歐兒/PP,在劇外給了歐兒更多的情緒釋放。(順便說一下Hold me tight這首真的太適合PP了,用Billkin的話說就是被PP詮釋得非常sexy;而Fake news有種「歌詞傷心欲絕、曲子快來跳舞」的跳脫感,不知道是否有其它寓意。)

但如果從獲得觀眾共情的角度而言,歐兒是Part Two的主導還是比較明確的。回想Part One我們大多數時間是陪德一起經歷因為歐兒而導致的情緒的跌宕起伏,而這一季,兩人關係帶來的情緒變化大多是由歐兒帶領我們體驗的,我們會

不自覺代入歐兒的視角

2。 基於上面的第3點和第5點,兩季都不會安排「實質第三者」,這裡指的是

(大寫加粗)主動破壞兩人感情的第三方。

Part One的「虛假第三者」包括丹、柏石甚至是德媽,但兩人關係的關鍵其實只在於德的想法。我現在仍傾向於這種觀點,

柴也並不是「實質第三者」

,但是PTSD了我話先不說那麼滿。

(二)冷酷分析:德的「出軌」劇情攻擊性強,但沒有OOC

天啊我竟然要分析這個。先宣告一下,情感上我非常抗拒這個劇情,不僅因為非常喜歡 劇本、表演、畫面、BGM無一不優秀的Part One,也因為德歐已經成為永遠熱戀的少年留在我心中,實在無法接受這樣突如其來的改變。並且與劇有關也無關,我也內心大喊過無數次BKPPSZD,雖然只磕人間真情不磕xql,但這種衝擊性的劇情發生在由二人發展而來的角色上,確實令人窒息。

人劇分離、再抽離觀眾視角

之後我在想,這個劇情真的脫離了德的最基本設定了嗎?德的「出軌」是必要的嗎?

剛剛回顧過,「德」這個人物的「慾望」一直都是「成為演員」,他明確、堅定甚至執拗,而且非常努力。

到什麼程度?Part One裡他為了「 考入最好的表演系」而「一頁一頁抄寫單詞加深記憶」「做了一箱單詞卡便於隨時抽背」「 吃藥比吃飯多」「 成績已經非常好但為準備高考還是去參加補習」,同時 「 參加各種比賽、準備面試、爭取提前錄取資格」。連歐兒也說看到他背後下的功夫才知道,他看起來的毫不費力只是因為非常努力。

來到大學,他為了「學習演技」剛入學就「摸到戲劇社去自薦」「即便不能上臺也要當場務」「每天排戲」,「不斷試鏡」又不斷失敗,身邊的同路人一個一個離開但他還是堅持。

與歐兒總是允許也能夠給自己多種選擇不同,

德就是這樣一條道走到黑的性格,用百分之百的付出去達到目標,一旦集中過頭就會忽視其它的一切,甚至包括之前他所珍視的。

所以當歐兒成為他心中最重要的事的時候,他「花自己複習的時間去幫助歐兒」「把詞卡和所有複習資料都給了歐兒」「剪了自己的輔導書給歐兒做成語冊」,以至於「放棄已經觸手可及的提前錄取資格」,可以說

他已經給出了他能給的一切、什麼也不剩了。

德與歐兒的關係穩定下來之後,他的「Super Objective」(S2E02關鍵詞,即戲劇中角色貫穿始終的「終極需求」或者說是「慾望」)在他心中的位置又逐漸佔了上風。與第一季的中文學習不同,學習表演這條路他走得並那麼順利,克服重重阻礙的過程耗費了他太多心力,導致他在不知不覺中無法對歐兒那麼在意了。

這也是S2E01-E03的主故事線,不僅體現在劇情中,E02和E03除德歐以外集中的角色也都是德的表演朋友圈中的,甚至每一集使用的關鍵詞都與表演相關——除了E02的「Super Objective」,E01是「Ice Breaking」(破冰),即演員之間消除陌生感的過程,E03是「Memory Recall」(記憶喚起),演員調動自己記憶來相信自己處於角色中場景的方法。

表演學習很難靠自己完成,必須依靠他人,而且練習的方式對一般人而言也具有一定的侵略性,需要一定程度上克服本能。而E03就是集中體現了這種侵略性對於德的影響。

本來是比較抗拒非親密關係下的肢體接觸的

,要知道是他教歐兒「兩個人手肘或膝蓋碰在一起而沒有躲開就說明他們互相喜歡」的,也就是他知道這個界限。所以剛開始他無法完成「允許接觸練習」。但要「成為演員」,他必須克服。所以以他的性格,他一定會想辦法做到。

焦躁之時,柴告訴他「Memory Recall」(記憶喚起)這種方法,從自我出發去找到類似的體驗,觀察生活、再把生活中的一切感覺都當作表演的養料。甚至包括初ye體驗。這點本來德也覺得有點抗拒,但柴德吃飯之時德感受到方法的神奇之處,也給德打開了新的大門。他相信了這個方法,為了達成目標,他也一定要學會。

然後他上頭了。這還是與他本身的性格有關。

德走的應該是「體驗派」的方法,除了「Memory Recall」還有劇中也用到的寫角色日記。這個方法要求演員“從自我出發成為角色”,

需要演員本人放大自己與角色的交集,哪怕只有一點,再把這一點在表演中下意識表現出來

。就拿直男演同性戀舉例,他要做的不是把自己偽裝成同性戀,而是將自己內心中對於男人的好感挖掘出來,成為角色,用自己同性戀的那一面來示人,才會在表演中不著痕跡。(參考:周申答“表演藝術中的「體驗派」、「方法派」、「表現派」分別指的是什麼?”)

柴希望自己和德做到的也是這樣。但德因為急切地想解決無法入戲的問題,投入過度了、沒有顧及到其它。他原本就因為柴是他唯一僅剩的同路人、指導者而對柴抱有極大的信賴,又發現生活中兩人也有相似之處如吃飯都是重口味,在他獨自堅持夢想的路上又得到了這位懂得其中艱辛的前輩的鼓勵,再經過練習中的放大,這種仰慕就逐漸開始變得跟喜歡更像,他自己也發現了。

相較而言,歐兒目前為止在人格上比德更加成熟,對於感情的堅定與意志與德對於目標的堅定一樣,他善於捕捉自己和其他人感情上的變化,處理上也都比較及時果斷,會直接表達、當面詢問,不會拖著,有物件了就乾脆利落拒絕其他可能,而且知道自己的極限、也比較喜歡在舒服的狀態下努力,不會把自己逼到某種程度。

而德的性格中不僅完美主義、目標至上,而且一直都有衝動的成分,行動比腦子快,第一季中他親丹、親歐兒,都是在對自己心意並不明確的情況下的衝動之舉。他也一貫有點幼稚又彆扭,會逃避問題不去解決,明明發現與歐兒的溝通變少、歐兒的變化他內心也還沒接受、知道自己對柴產生了好感,但他什麼也沒做,任其發展。德還愛歐兒嗎?應該還愛。但他在E03時愛柴學長嗎?可能也愛。非常傷人,但是這也確實是他的性格弱點。他也只有在遭遇重大打擊的時候,他才知道除了夢想之外,他真正還在乎什麼。

所以德親柴的情節是OOC嗎?我覺得不是。這是德過度集中於他當下的目標、試圖解決達到目標中途中遇到的阻礙、過度投入導致的,物件是他尚未明確自身感情屬於哪一種的前輩、又看到過這位前輩與其他人不因愛而接吻,他衝動的性格、不堅定的感情,也成為催化劑。這確實是德可能做出的無數選擇當中的一種。

但這個情節是必要的嗎?我也覺得不是。人是複雜的、角色的選擇是可能有很多的,而最終選擇哪一種行動取決於導演和編劇的取捨。這個情節只是沒有OOC,但絕對不是好的選擇,不如說很爛吧。因為德親柴這個劇情的攻擊性過強,不僅攻擊主角本身、也攻擊主角的人物關係,甚至攻擊到了觀眾。接著分析。

(三)劍走偏鋒:觀眾憤怒、噁心、無法接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首先明確一點,以愛的觀眾絕對不是抱著來看無腦小甜劇的期待來看第二季的,既然主題是Coming of Age,那一定是會面對很多變化和問題。而且Time changes everthing, 荷爾蒙減退之後的感情經過三年之後很難如初,可能有現實原因、可能感情變淡、可能分手決裂,觀眾都已經做好準備接受變化。

然後第一季也不是純純的柏拉圖愛情,雖然表現得比較含蓄,但也是有情慾成分在的,甚至可以說是第一季最為出彩的部分。因情而動,也並非是不可接受的。

再然後,劇本角度來說,劇情發展到中點,確實需要一個有烈度的衝突事件產生看點,調動起觀眾的強烈情緒,如生氣、難過,再想辦法去安撫、舔舐觀眾的傷口,最後反轉讓觀眾滿足結束。

但為什麼在此基礎上,德的「出軌」情節仍然引起觀眾暴怒呢?是因為第二季導演忽視對於烈度的掌握,

明顯想要劍走偏鋒,來一次毀滅性攻擊之後再絕地求生,讓劇的主題得到最大化的表達。也不管多少觀眾已經被毀滅了,還有沒有機會求生。

而他這個劇情讓人無法接受的根本原因,我認為在於功利性過強、觀眾失去共情。

一是德的行為變得功利。

德的性格弱點在第一季就已經非常明顯了,那為什麼當時雖然大家都罵德「渣」開玩笑說他「真德不行」,卻沒有真正怪他呢?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真誠的。

德因為說了重話去給歐道歉,他只是想道歉。

做成語冊子給他,他只是想幫他。

把名額讓給歐兒,只是因為想給他。

哪怕是親歐兒,也只是很想親他。

沒有其它目的。

而第二季,德隱藏著想要「把體驗拿出來用」的目的去跟歐兒睡覺,直覺上無法接受。過程越美好,越感到噁心。

不僅如此,他還在明知自己已經動心的情況下「把體驗拿出來用」在柴身上。德確實「不乾淨」了。

這是劇情對於主角的攻擊。

二是導演本身的功利性。可能是因為第一次執導、又是編劇出身,第二季導演的自我意識非常強,他追求劇情的烈度、追求自我表達,更在乎是否表達出來他想表達的,角色是他的工具,他只想利用他們而不在乎他們。

說到底成人的世界裡有功利性也並非不可,愛情不會一直那麼純粹,但是觀眾需要被說服這種改變是必要的,才能夠繼續與主角產生共情、願意隨著他繼續經歷故事的發展。但導演完全不想說明,那讓觀眾如何去接受,曾經用滿滿熾熱真誠建立起來的感情一下子變得功利了呢?同樣的劇情換一種表達方式,比如坦誠告訴歐兒他的目的,比如在親柴之前強調德對於解決問題的焦躁,可能效果會完全不同。

這毫無疑問是導演對於觀眾的攻擊。

所以這個情節不是必須有、即便要有也可以有更好的敘事方式。現在的設計讓觀眾對於主角失去共情,對任何一個故事而言都可謂是滅頂之災了。劍走偏鋒需要高超技藝,不然就是兩敗俱傷。

(四)差在哪裡:與Part One技、藝、人的全面差距

平心而論,如果脫離第一季,第二季沒有那麼差。德媽知道德歐在一起給兩個孩子護身符、海洋館的眾目睽睽下親吻、歐兒數到十睜眼發現沒有德、德歐吵架之後潑過來的一盆水,就這幾場戲讓我一直對S2抱有期待。

只是與第一季一對比,還是顯出各種差距。懷著第二季為什麼不直接換個名字另起爐灶的憤慨,雖然已經花了端午兩天的假期寫了這麼長了,我也就是想把這種差距明明白白擺出來(如果端午多放兩天我甚至都想再另開一篇長文分析貼)。

一是技不如人。這裡主要指講好一個故事的技巧。

第二季想用冷冽現實劈開第一季的炙熱美好,可以明顯感知到這種意圖,但是導演的一個重大失誤就是,沒有掌握好敘事節奏。每一集一個困難,節奏這麼統一又來得突然走得急促,又不是打怪升級類劇情每集一個boss打完就完事。第一集歐兒的思鄉病好了第二集你倒是交待一句啊?第二集德遭遇打擊之後是怎麼堅定信心越挫越勇的你也倒是說一句啊?不用臺詞,鏡頭語言也行啊,觀眾不傻能看懂。比如第一季,歐兒決定自己參加高考之後他做了什麼?只要給一個幾百張詞卡都已經從「不會」那一筐到「會」那一筐的鏡頭就夠了,就很明瞭歐兒絕對是在認真備考了並且效果不錯。甚至於還細心呼應了之前總錯的詞,“傷心”(不知道記錯沒),他也會了。

而又是另一個問題引發的,就是一集一年這個非常死板的節奏。所以每一個劇情都必須在一個規定的、不變的時間內完成,造成有些劇情的未能完整展開、有些劇情顯得多餘。前者比如歐兒轉專業之後兩人的變化以及歐兒為什麼突然變成紅髮,後者比如E03德跟柴的相處刻畫過多導致喧賓奪主,其實即便要交代德為什麼會親柴,只要意圖明確一兩場戲完成足矣。而最為關鍵的德歐兩人關係的變化反而缺少中間步驟的呈現、也缺少大量充實的細節、甚至沒有交代清楚動機。

劇情詳略和節奏的失控,也導致觀眾無法適應每當新的一集出來時劇中其實已經過去一年了,這一年裡劇中人物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所以才每集都有OOC的討論出現。

二是藝不如人。這裡主要指對故事的藝術表達。

第一季經得起360各種維度分析和解讀的原因是,它確實以不同方式提供了足夠豐富的細節,隱藏在劇情中。你可以從畫面、顏色、BGM、道具等一切你想得到的角度切入,然後都會發現它們經過精心設計,都有其意義,也服務於劇情。

比如如何表達喜歡一個人還不明確?PBoss並不直接說,他選擇先讓角色迷戀上對方身上的氣味來傳遞。但是氣味如何透過畫面表現出來呢?透過觸覺。而椰肉看起來、摸起來都很像肌膚,所以歐兒就變成了椰子味兒的。(其實也是PBoss自己喜歡椰子味)

這種「以物敘事」的手法在另一個情節裡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就是德放棄提前錄取資格決定重新複習參加高考、翻開他剪掉的詞語書的時候。書已經被剪得全是坑洞無法復原,就像他對歐兒的感情也無法回頭了,因為他已經付出了所有;這本書是之前兩人補習時用的,也代表了兩人共處的時光,也同樣一去不回頭;而書中美好的詞都已經給了歐兒,剩下的所有詞都消極而灰暗,跟當時德的心情也呼應起來。不用其它渲染手法,只是這個表達能力,我就已經要跟德一樣嚎啕大哭了。

第一季中這種近乎Magic的表達太多了,知道劇情也每一次都會被打動。而這種藝術表達手法在第二季近乎全無。第二季基本上所有劇情都非常直白,也挖掘不出什麼東西。

此外,第二季導演對於鏡頭調動、人物走位、動作設計等表達的運用能力也遠遠不足。比如抓背這個設計,第一季中既是兩人之間的秘密,也是情慾的訊號,同時也體現了兩人的成長——小時候的抓背長大之後再做,意義就不同了。類似的設計在第二部不僅一個沒有,而且除了海洋館用了海面之下的親吻,其他第一部已經鋪陳好的那麼多設計全都沒了。

好像德與歐兒和觀眾一起在普吉島發生的一切、以及觀眾透過第一季知道的兩人之間的秘密,都消失在海里了

。第一季淪為第二季背景板,就起到了介紹人設的作用。

三是人不如人。這裡是指人對於作品的追求。

與第二季導演不同,PBoss對於劇的抓馬程度沒有那麼高的要求,而是要求紮實程度。他做第一季的時候的標準是

「十年之後再來看也不會後悔」

,他對自己作品的定位是「我拍的是電影,只是用電視劇的方式播出來」,他順便想達到的目的是「希望看過劇之後大家都想去普吉島玩」,他思考的是「我們要向社會傳達什麼、劇會引導什麼方向、考慮每句話會不會讓人想到什麼、延伸出什麼別的含義、會不會有負面影響」。

他對於如何寫出讓人高度入戲的劇本是這麼說的:「理解人類是最基本的,理解人類最基本的情感,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是什麼,能夠理解那種狀態。即使沒有相關經驗也可以,我們可以感知,透過採訪和探索自身。只是要首先理解人類。」

他對於自己筆下或者鏡頭裡的角色,是有愛的,就是有缺點的德、不完美的歐兒,獲得了觀眾共情和喜愛。他甚至也說過,對於德他的想法是,「如果未來這個孩子長大了,他可能遇到其他男生、也可能喜歡其他女生。沒必要被定義,順其自然。」我很想看看如果是PBoss,會如何講述德變心的故事。

而第二季導演,我只想用Fake News的一句歌詞,「既然不愛又為何要假裝告訴我」。你都不愛你的角色,還指望觀眾會愛他們嗎?而且這不是你創造出來的角色,不屬於你,

不要把他們僅僅當作導演的工具人。

(五)結語

7500字,從天黑寫到天亮,又從天亮寫到天黑,確實是一篇論文的數字,還是查重率應該都0%的全手打(如果萬一真的有在校生拿去交課程論文,起碼點個有用再關注下我吧,其它地方使用的話麻煩發個私信問一下,不要學之前人人影片拿了就用還備註錯名字)。我都懷疑會不會有人看完。但是我寫完了,真開心。至此我自己的E03 PTSD已經痊癒,希望之後的E04和E05不要又給我整懵了讓我緩這麼久。沒時間再寫這麼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