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雷恆談——人性最大的惡,不是不知感恩,而是恩將仇報

唐雷恆談——人性最大惡 :就是恩將仇報

英國約翰遜博士說過:

“感恩是極有教養的產物,

你不可能從一般人身上得到。”

忘記感謝乃是人的天性,

所以不要再指望別人感恩了。

英國約翰遜博士說過:“感恩是極有教養的產物,你不可能從一般人身上得到。”

忘記感謝乃是人的天性,所以不要再指望別人感恩了。如果我們偶爾得到別人的感激,就會是一個驚喜。如果沒有,也不至於難過。

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從來都沒有指望別人回報。但人性最大的惡,並不是不懂感恩,而是恩將仇報。

為什麼忘記感謝是人的天性?

為什麼會有恩將仇報?

因為人性中,有個陷阱,有個坑,

刻寫在靈長類的基因裡,

地球上還沒人類的時候,先有了這個坑。

普通人,都有個共性:

損失厭惡,不關注自己得到的,只關注自己沒得到的、或損失的。

這就是人類社會,忘記感恩和恩將仇報的原始動機。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之後,他和恩人反目的話,他要顧全自己的體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他要證實對方有罪過,才能解釋自己的無情無義。”

唐雷恆談——人性最大惡 :就是恩將仇報

如果我們偶爾得到別人的感激,

就會是一個驚喜。

如果沒有,也不至於難過。

為什麼忘記感謝是人的天性?

恩情是一種很大的道德負擔,人的認知為了抵抗這種負擔,會自己給自己找理由——我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你,而是因為自己的努力,因為上天的運氣,因為……因為……。

唐雷恆談——人性最大惡 :就是恩將仇報

為什麼小恩會讓人感激,大恩卻會讓人反目成仇呢?

有個玩意兒,叫做道德壓力(ethical pressure)。

具體論文和資料不引用了,總之已有結論:

越是一個構建封閉、重視人際關係的體系裡,道德壓力便越大。

去過鄉村的諸位一定明白,越是靠鄉里鄉親評理的地方,越講究道德。泰格與利維二位學者在他們的著作裡也提到過:法律不完善的地方,道德是可以當民法用的。

泰格與利維二位學者在他們的著作裡也提到過:法律不完善的地方,道德是可以當民法用的。

越是自卑的人,越可能無差別仇視周遭——無論你對他好與壞——就是因為如此。

所以我們說,按現代規則辦事,是有意義的。

唐雷恆談——人性最大惡 :就是恩將仇報

沒有原則的善良,不僅不能向世界傳遞善意,反而會暴露你的怯意。沒有原則的善良,不能讓身邊人充滿愛意,反而讓真正的朋友寒心,最終便宜的只是不值得的人。 艾默生(Emerson)曾說過,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等於沒有。

有一些忍讓,換不來友善。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對於個別下三賴,一定要講到:勿謂言之不預也!最後的結果就是,你連下跪的機會都沒有了。善良留給懂得感恩的人。人不概之天概之。

唐雷恆談——人性最大惡 :就是恩將仇報

有一些忍讓,換不來友善。

心理學的內在強化,是種獎勵驅動行為,來自個人內部。有了內在強化,一個人會繼續一種行為,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個人的回報。當這種行為的後果對他有利時,這種行為就會在以後重複出現;不利時,這種行為就減弱或消失。人們可用這種正強化或負強化辦法來影響行為後果,從而修正其行為。

有人傷害他人,沒有得到對方的反擊,而是得到妥協忍讓時,那麼,傷害方會一直重複這個行為。都認為以德抱怨,就能換來他人的友善,其實只會換來他們更多的傷害。 印度就是個典型,生活中也不罕見。 有些忍讓,換不了友善。

是我們自己,教別人如何傷害我們。 懂得忍讓是好事,但忍是有底線的。 恰當的忍讓,讓你的善良增添光芒; 糟糕的忍讓,只滋長對方肆無忌憚。 不是所有的忍讓,能換回適可而止; 不是所有的退讓,能換回和睦相處。

唐雷恆談——人性最大惡 :就是恩將仇報

從心理學角度看,極端自卑的人,最害怕的就是看到自己的缺點,最害怕看到的就是別人的好。凡是觸及這一按鈕,極端自卑的他就會不自覺得變得暴怒無比,以致於變態發狂。

這時候,他們總以為,只有毀滅掉了對方,才能真正彌補自己內心的極度缺失。

如果你的生活只是對世界察言觀色,然後滿足於眼前的苟且,如果身邊的人對你的存在總是忽視,如果你的被認同只能靠委屈自己去成全別人,那麼請記住我要告訴你的這一句話:你當善良,且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