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的製造企業(比如手機產業鏈)在生產過程中,有從立項、研發到打樣、到試產、量產的不同生產階段(標準叫法為SP-PP-MP),也就是存在樣品階段、量產兩大階段,對於量產階段,我們通常有較成熟的解決方案,使用標準的生產解決方案即可。不過對於樣品階段,我們需要重點考慮的點如下:

1。 資料上的管理,因為樣品階段往往物料、BOM、工藝都不成熟,此時可能會有物料資料,沒有BOM、工藝路線,甚至都沒有物料;

2。 物流上的管理,樣品材料的領用比較容易處理,樣品如果要做產出標準情況下不容易處理,因為樣品通常不會下達生產訂單進行生產;此時我們可以考慮用特殊的移動型別進行產出,通常需衝減投入的成本。

3。 樣品銷售的管理;樣品有些免費送給客戶檢查,有些需要單獨收費,情況不同,需按照不同情況處理。

4。 財務成本上的管理;財務成本上重點考慮的是樣品階段的成本與量產階段不同,通常可考慮兩種方法處理,一種是樣品和量產產品使用不同的物料號,二是使用同一個物料號,但成本不同,考慮樣品使用特殊庫存進行管理(比如銷售訂單庫存,透過銷售訂單自動執行成本估算並標記,作為樣品收貨使用),使用同一個物料,如果樣品銷售同時又在開票時進行COPA重估,可考慮使用KE40配置兩個成本評估碼,並在KEPC中分配到次要的成本編碼(SAP最對允許分配6個不同的成本評估碼),如果不同評估碼還需要傳輸成本元件到COPA值欄位,可使用KE4R對不同成本碼分配不同值欄位(第一列值欄位對應KEPC中派生的第一個成本評估碼,依次類推,第六列對應KEPC中派生的第六個成本評估碼)。

總之,對於樣品,在這個階段資料不完整、工藝頻繁調整的情況下,對於不同階段,管理側重點不同,前期側重於管理投入,後期側重於管理產出和銷售,財務重點關注樣品的成本投入、產出、樣品利用、樣品呆滯情況。

當然,樣品通常伴隨著立項,我們可考慮使用PS結合物流模組、財務模組進行管理,從而在專案維度管理樣品。

2018-08-29成本方案補充:

對於樣品階段切換到量產階段的成本核算,建議在樣品階段手工維護價格,如果啟用了COPA傳輸標準成本到值欄位,可透過在KE4R透過開票型別來派生不同的成本核算編碼(即對於樣品開票不進行評估,對正常的開票型別則進行評估),從而避免因為樣品銷售沒有進行標準成本估算而出現的COPA評估錯誤。然後等量產階段開始,再用PBOM進行正式的成本估算來更新手工維護的標準價格。個人認為這種方案比銷售訂單評估成本是更好的方式。採用銷售訂單評估的方式,一個衝突是如果使用銷售訂單評估類來實現發出商品的核算(如果沒有使用此方案,則可忽略此問題,此問題也可透過SAP note:171081來解決,即發出商品方案不在物料主資料維護銷售訂單評估類實現,而是透過增強根據正常評估類決定銷售訂單評估類),那麼再使用銷售訂單評估會和這個發出商品方案產生矛盾,因為一旦銷售訂單評估,所有的物料移動都會使用銷售訂單評估類進行過賬,這和使用銷售訂單評估類作為發出商品方案是矛盾的。

2018-08-29成本方案補充2:

上述的方案應該也是存在問題的,在使用物料帳的情況下,如果手工給了價格,系統一旦執行過物料帳結賬,物料狀態就會更改,下月將無法再發布新的標準成本(此時雖然可以透過SAP給的標準程式修改物料狀態,不過操作起來仍然有些麻煩)。

所以綜合來看,樣品階段和量產階段是使用不同的物料管理還是使用同一個物料,樣品階段透過銷售訂單評估來管理呢?請大家思考。此處所說僅供參考,具體方案請大家自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