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的意義何在,如果抽到自己不認同的觀點,連自己都說服不了怎麼辦,還是辯論的題目本就沒有標準答案?南風起2021-10-08 21:19:59

辯論就是詭辯,本身就是一種技術,非要賦予一個技術特殊的情懷意義這本就很詭異

辯論賽的意義何在,如果抽到自己不認同的觀點,連自己都說服不了怎麼辦,還是辯論的題目本就沒有標準答案?同桌沒有心2021-10-08 21:21:38

標準答案這幾個字,其實挺刺眼的。因為生活中很多東西本來就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比如喜不喜歡某個東西,適不適合某項工作,不同人的答案原因估計都不一樣。既然如此,辯題有沒有標準答案又有什麼關係呢?

再說如果拿到自己不認同的持方怎麼辦。如果在拿到辯題的時候你已經預設了自己的持方,這種先入為主的狀態很難讓你站在自己不支援的那一邊。但是如果可以在這種狀態下去查資料,去找證據,也許會改變這種觀點。就像警察辦案,一定要調查取證,切實的證據才能定一個人有罪,疑罪就會從無。

最後,辯論賽的意義,我認為就是在不斷探索和不斷討論中,去更接近某件事物的真相,去不斷的引發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觀點的輸出及碰撞,才會引發不同的思考,如果大家的想法和觀點都一致了,那才是真的沒有意義了。

辯論賽的意義何在,如果抽到自己不認同的觀點,連自己都說服不了怎麼辦,還是辯論的題目本就沒有標準答案?揀盡寒枝不肯棲2021-10-09 00:23:35

有些辯題就是非常nt,比如“中國應不應該徵收丁克稅”(正方打個錘子),“禁止未成年人進行網路直播是否必要”(反方打個錘子),這是“外行管理內行”的時候經常出現的事情。比如說學生會組織新生辯論賽,學生會的學長學姐就隨便上網上找幾個辯題。但這不是辯論本身之過,好辯題都是平衡的,正方和反方都有“苦衷”,隨便站了一隊是不負責任的。“機器像人/人像機器一樣思考更可怕”“閱讀文學作品,更應該保持作者已死/作者未死的態度”“知人之明/自知之明更可貴”。也許辯到最後你還是覺得應該保持中立,可這不是沒有意義的,你知道了為什麼要保持中立,正方和反方收集的資料、學理都幫助你看到了問題的更深層。以後和別人聊相似的話題,你可以侃侃而談,內容充實。

辯論賽的意義何在,如果抽到自己不認同的觀點,連自己都說服不了怎麼辦,還是辯論的題目本就沒有標準答案?無實無法如影灮2021-10-09 11:19:23

生活本就沒有標準答案

辯論賽的意義何在,如果抽到自己不認同的觀點,連自己都說服不了怎麼辦,還是辯論的題目本就沒有標準答案?異鳴2021-10-09 11:49:27

可以把辯論當成是一種語言邏輯鍛鍊的方式。辯論是不可能每次拿到的題目都是自己天然持方的。如果辯論的題目有了標準答案,那不是標準答案的一方又該怎麼辦呢?

一個話題需要被討論,那就說明這個話題會有著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觀點碰撞才能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好的辯題是需要滿足雙方都可辯的標準的。

當然,地球是圓的,和地球是方的。這類的話題,就完全不能辯論了麼?也不是,如果遇到這類問題,那就更加需要自我洗腦了。要站持方,就得去想辦法將論題合理化,這個過程其實也蠻有意思的。

至於辯論的意義嘛,我另外一個回答也有說過一些。我貼上過來,你可以參考參考 。

辯論比賽是會有一些侷限,因為辯論賽始終要有一個持方,而比賽始終要分個勝負。從雙方的落腳點出發的論點,很容易陷入偏執。特別是在辯論雙方自身認知相對不高的時候,辯論也往往不會心平氣和地做觀點闡述,很容易演變為相互攻訐。

再加之現在辯論賽判斷勝負的標準,很多時候是由投票來決定的,不管是觀眾投票還是評委投票,那如何獲得聽眾的認可也成為了很多辯手去主修的課題。技巧,段子,甚至語氣,體態,都成為了辯論這一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無可厚非,畢竟更有吸引力的表達才會引起更多的關注。

但是,一旦勝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表演的精彩程度,那人們往往會忽略對於辯題本身的探討,枯燥的乏味的但是對社會發展有益的內容,越來越少人願意聽,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辯題偏向娛樂化的原因。這也就是題主的疑問,好像辯題都沒什麼價值。

在辯論過程中,辯手需要不停給自己洗腦,讓自己相信題目的正確性,堅守持方。期望於一場比賽來改變觀眾的思路,有可能做到,但是改變對方的想法,其實很難。所以失敗方往往會覺得,比賽的勝負受制於人的主觀意願,他們既然不會被說服,自然不願意承認失敗,所以我們一般會在負方去評選一名最佳辯手,安撫敗者方的情緒。我看到過很多人為了比賽勝利,對問題進行曲解、放大、煽情、偷換,這其實並不利於對這個問題深層次的探討。

辯論的天然形式就是二元對立,而社會上的絕大多數問題,都具有一個極大的過渡空間。這也是辯論極難實現的一個跨越。要知道,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在咱們這兒,是開會,是調研,是擴大影響力,是上達天聽。在燈塔國等地方,可能只有選擇投個票什麼的,雖然看起來很不效率,沒幫法,分權還只有這麼辦。

所以,寄希望於透過辯論啟發民智,解決具體社會問題,事實上是不現實的。為什麼辯論主要集中在年輕人群,這也是由於這一部分人群的價值觀還不夠穩定,還可以透過受教育,受影響來不停最佳化改變。如果對於一個上了年紀的人,他的價值觀基本已經固定下來,很難通過幾句金句就改變想法。

看起來好像辯論就沒什麼價值了?

其實不用想得那麼沉重。大可以把比賽看成是一場風采展示的遊戲。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辯論對我來說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強迫學習。因為要準備一場比賽,賽前需要查閱很多的資料,瞭解雙方觀點。一般準備的時間還不長,也就一週左右。還需要和團隊就立論點進行磨合。所以迫使我自己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去吸收大量的訊息,再轉化為自己的語言,並形成邏輯條理,和隊友討論。如果遇到隊友不認可,還需要幫助他進行洗腦。說得高大上一點,就是快速學習能力,羅輯思維能力,以及領導力和共情力的訓練。

那對於觀眾而言,辯論又有什麼價值呢?這就千人千面了。辯手自然是想讓自己的論點被更多人認可的。但是觀眾們可不這麼認為。

我遇見過很多各類喜好的觀眾,有希望看到雙方吵架吵起來的,有迫於無奈被人拉來湊人數的(大學的各類活動這一現象尤其嚴重),有看個新鮮想要知道辯論到底是個什麼事兒的,有看了很多高大上比賽想要現場體驗的,甚至還有覺得臺上幾個表演當猴兒戲的。但是鮮有真的想要透過辯論來吸收營養提升知識的。

透過辯論的形式,是可以讓兩方的思路想法得到傳播,甚至會有些衝突碰撞引發新的討論。越大的平臺越正規,參與辯論的人水平也會更高,影響力覆蓋面也越大。如果能夠對社會熱點話題進行辯論,也是能夠引起更多的關注。參考奇葩說的部分熱搜。

這樣看來,辯論就是一種泛娛樂化的語言遊戲。我們記住的更多是辯手,而不是辯題。價值和意義什麼的,不必太過糾結,每個人的價值取向不一樣,自然認定有價值的標準也千差萬別。這是好事,沒必要用單一的價值觀把所有不符合標準的事都扼殺取締。只要不違反法律道德,文化多元一些也沒什麼壞處。

就比如奇葩說,如果不那麼在意辯論的內容的話,看那些辯手的表演,其實也蠻歡樂的,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