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最近正在熱映,大家在討論劇情難懂和場面過癮的同時,其中一個場景也引發很多人的好奇,那就是反派收藏藝術品的“自由港”,那裡專供很多富人避稅。可自由港到底是個啥?為啥富人都愛把藝術品放在哪兒呢?今天就來為大家揭秘那些被“埋藏”在自由港的藝術品背後,都有哪些避稅操作。

《信條》裡面的“自由港”到底是怎麼避稅的?為什麼富人都愛把藝術品放在那?

電影《信條》中的自由港

很多人有了一定的資金之後都喜歡去購買收藏藝術品,除了一少部分單純喜歡或者提升藝術品味進行自我包裝之外,更多的人其實都是奔著投資去的,買件藝術品收藏或投資也逐漸變得越來越常見。與此同時,不斷重新整理的藝術品拍賣價格也吸引著人們,加速了人們對藝術品市場的瞭解。

但你可能還不知道,每件藝術品的流通交易中都會產生鉅額的稅費。也就是說,我們想要買一副自己喜歡的畫,都需要交一筆數目不少的稅款。

藝術品交易中產生的高額稅費

以美國為例,其藝術品進口實行的是0關稅政策,只對賣方徵收作品申報價值0。21%的海關使用費。但在美國,藝術品被作為資產看待,所以對發生在美國境內的藝術品交易,首先賣家需要繳納資本利得(低買高賣資產所獲收益)稅:畫商(賣出)的稅率為淨利潤的35%,投資者(買進再賣出)的稅率為淨利潤的28%,收藏家出售藏品按持有年限需繳納35%的稅(持有一年以內)或者28%的稅(持有一年以上)。

除了資本利得稅,藝術品的購買者還需要按照美國各個洲的情況繳納4%—11%不等的消費稅,但是如果是畫商購買則免消費稅。

《信條》裡面的“自由港”到底是怎麼避稅的?為什麼富人都愛把藝術品放在那?

《億萬》劇中買名畫用自由港避稅

比如,投資者在紐約從畫商手裡買下一幅價值50萬美元的畫,幾個月後再轉按100萬賣出去,他獲得了50萬美元的利潤,但其中的14萬都需要作為稅款進行繳納!而最後購買的人還需要按8。875%的稅率繳8。875萬美元的消費稅。一幅畫僅一次流轉交易增值了50萬美元,但卻產生了22。9萬美元的稅款!

在中國,藝術品在進口時,如果對方適用最惠國稅率,會徵收1%的關稅,其次還有13%的進口環節增值稅。而國內的藝術品交易市場分為一級市場(畫廊業等)與二級市場(藝術品拍賣等),相應需要繳納13%的增值稅、20%的個人所得稅和相應規定的企業所得稅等,稅費也相當可觀。

自由港為何會成為藝術品交易的 “避稅”天堂?

買一副畫就要繳納這麼多的稅款,如果是投資交易,稅費只會更高,這可不是富人投資者們願意看到的。他們開始思考如何避稅,由於藝術品交易跨國流通非常頻繁以及自身的特殊性,安全性和保密性極佳、稅率又低的自由港成為了他們的不二之選。

《信條》裡面的“自由港”到底是怎麼避稅的?為什麼富人都愛把藝術品放在那?

香港維多利亞自由港

自由港是指全部或絕大多數外國商品可以免稅進出,劃在一國的關境以外,不受海關管轄的港口或港區。停留在自由港的貨物,從理論來說尚處於運輸過程中,一幅畫只要停留在自由港裡,存個幾十年都不會徵收鉅額的稅款。以上面那副100萬美元的畫為例,假如這幅畫被運到挪威或者瑞士的自由港再進行交易,之前22。9萬美元的稅款大概一分錢都不需要交。

在自由港進行藝術品買賣交易會節省哪些稅:

(1)免除關稅和高額增值稅;

(2)根據不同國家的港口政策,交易過程中可能都不存在資本利得稅、消費稅這些高額的稅費,即使有也會是超低的稅率;

(3)通常藝術品每轉讓增值一次就會產生一筆高額稅費,但一直留在自由港內交易則不會產生高額稅費,只有在這個藝術品最終被拿出來的進入某個國家境內交易的時候才會產生。

《信條》裡面的“自由港”到底是怎麼避稅的?為什麼富人都愛把藝術品放在那?

自由港成為富人的避稅“天堂”

是富人的避稅“天堂”,也是藝術品的禁錮之地

這種利用自由港倉庫來避稅其實最早出現在19世紀的瑞士,當時是為了儲存小麥和茶,它們的儲存時間很短,因此當時的瑞士政府並不介意商人們將東西存入避稅。之後富人們開始意識到這個漏洞,這些倉庫裡就開始堆滿了高價藝術品。

既然自由港藝術品交易避稅如此猖狂,那各國政府為什麼允許這種情況存在呢?

其實這也跟自由港的特性有關係,自由港主要從事轉口貿易,各國設定自由港主要是為了吸引外資,促進對外貿易,並從中獲得各種貿易費用,擴大外匯收入,創造就業機會,繁榮地區經濟。相比這些,那點稅錢好像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我國最著名的自由港便是香港,現在又新增了“海南自由貿易港”。

在全球高檔藝術品領域,有一大堆類似的自由港倉庫在互相競爭。這種方式運作下,世界各地的自由港每年都能看到大規模的藝術品投資交易,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藝術品被長期“禁錮”到了任何人都不允許參觀的倉庫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