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研究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不少科研機構將在高影響因子雜誌上發表文章的數量作為研究者晉升的重要標準,一些高等院校也將發表高因子SCI 論文作為研究生畢業的重要條件。由於絕大部分高影響因子雜誌都是英語期刊,這意味著論文的撰寫需採用英文,這對母語為非英語的中國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句法層次的常見錯誤。下面我們結合歸納的典型例項逐一呈現各類錯誤。

常見語法錯誤:被動語態的使用有誤

相對於漢語,英語中使用被動語態的頻率較高,特別是在比較正式的文體如科技文體中。科技語言重視敘述的客觀和規範性,論述的往往是事實、現象、過程等,因此使用被動語態可以突出動作作用的物件,突出論述的主旨。基於這一點,我國的英語課堂教學特別強調被動語態的訓練,結果造成學習者對被動語態的過度使用。另一方面,近幾十年來西方科技論文的寫作風格發生了變化,從使用被動結構變化為直接簡潔的表述。透過對我們構建的範文庫的分析,我們發現本族語作者主要在論文的方法和結果部分運用被動語態,而引言和結論部分更傾向於運用主動語態,主要是第一人稱(一般是we)作主語。

《自然》雜誌也提到:

Nature journals prefer authors to write in the active voice (“we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 as experience has shown that readers find concepts and results to be conveyed more clearly if written directly。

(link:

http://www。

nature。com/authors/auth

or_resources/how_write。html

因此,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科技論文中就不可以使用第一人稱

例1

誤例:In four cases in our study, elevated ALT levels were observed, indicating。。。

改為:In four cases in our study, we observed elevated ALT levels, indicating。。。

例2

誤例 :In this paper, further studies to explore the optimal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 tDCS in treating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are conducted in rats。

改為: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further studies to explore the optimal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 tDCS in treating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in rats。

事實上,很多雜誌都不忌諱甚至鼓勵第一人稱的適量使用。因為這樣能減少句子的字數,使其更加簡潔;並且能降低閱讀難度,提高效率,如例2 中的誤例,過長的主語加重了閱讀的負擔。

咱們再多舉幾個例子鞏固一下,以下幾個例子,可以體會哪些場景應該使用或避免第一人稱代詞。

範例一(建議第一人稱):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coastal regions, changes in sea levels, storm surge occurrences and precipitation amounts were examined。

[重點: 當長句作為被動語態的主語時,句子會變得較難理解。再者,因為作者們主導了整個研究,因此最好在討論研究計劃的核心時,特別提到作者主體。 ]

We examined changes in sea levels, storm surge occurrences, and precipitation amounts to understand how global warming impacts coastal regions。

[重點: 當描述研究計劃的重點時,許多作者都會將“we” 換成“this study”或“ this paper。”。但是,“We”在這個上下文當中,是符合語境的,在科學領域中也可以使用。事實上,舉例看看最近在 Nature 上發表的一些文章,也使用了“we”來寫出主動語態。 “this study” 或 “this paper”當主語時,注意某些動詞是不能夠被實現的。像是“we attempt to demonstrate” 這句話,很順暢沒有問題,但是換成“the study attempts to demonstrate”就不自然了, 因為“the study ”不是一個人。 ]

範例二 (不建議第一人稱):

From the various data points we have received, we observed that higher frequencies of runoffs from heavy rainfall have occurred in coastal regions where temperatures have increased by at least 0。9°C。

[重點:在討論結果時使用人稱代詞,會讓讀者懷疑該研究的重現可能性。但數學領域的論文中一般都接受類似 “in X example, we see。。。”這樣的句子]

Coastal regions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es averaging more than 0。9°C experienced higher frequencies of runoffs from heavy rainfall。

[重點: 在這一句子裡,我們去除了被動語態和第一人稱,透過闡明因果現象來保留句子的客觀性。這樣的表述,能夠間接表明該研究結果不受任何人觀點的影響。 ]

範例三 (建議使用第一人稱):

In contrast to the study by Jones et al。 (2001), which suggests that milk consumption is safe for adults, the Miller study (2005) revealed the potential hazards of ingesting milk。 The authors confirm this latter finding。

[重點: 上方句子後方的“Authors” 沒有清楚指出究竟是是Jones et al。, Miller, 還是the authors of the current paper。]

In contrast to the study by Jones et al。 (2001), which suggests that milk consumption is safe for adults, the Miller study (2005) revealed the potential hazards of ingesting milk。 We confirm this latter finding。

[重點: 透過使用“we”,這句話澄清了做動作的主語,並強調了該文中最新發現的重要性。事實上,在大多數科學領域中,在比較作者的研究與其他研究人的文章時,“I”和“We”都是可以使用的。例如:APA就鼓勵在種情況下使用人稱代詞。社會科學弱化了於討論個人觀點的限制,而不需與其他文獻比較。 ]

好啦,說了這麼多,大家或多或少明白了何時使用第一人稱吧?如果還是拿不準,那就交給我們SPE學術翻譯的潤色專家來處理吧 QQ:3398234353 新客戶首單9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