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上要跑、要叫,要開啟自己。”

“不要害怕被別人看見。再大膽一些,你會發現,你比懼怕的事物更重要、更強大。”

在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克里斯托弗·貝葉斯(Christopher Bayes)教授課堂上,學員們帶上紅鼻子,翻滾著、喊叫著、大笑著。每位學員都被鼓勵上臺冒險,展示一項其他人不會的技能。

現代演員為何要學習“小丑訓練”

▲ 克里斯托弗課堂上,學員單人表演

幾名學員還要合作原創一首節奏鮮明的歌曲,想象自己在演唱會上,伴以舞蹈將歌曲表演出來。學員不但要自己演唱,還要為搭檔的伴奏、設計舞美和效果。他們用音樂、節奏、身體盡情地展示自己,放下對“美醜”的包袱。

克里斯托弗·貝葉斯從事表演教學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他基於義大利即興喜劇表演,創造了這套“

小丑表演理論

”對演員進行訓練。

現代演員為何要學習“小丑訓練”

▲ 克里斯托弗·貝葉斯課堂

提到“小丑”,我們總能想到奇異的服裝、彩色假髮、誇張的油彩和巨大的鞋子,在馬戲團製造笑料,表演眼花繚亂的把戲。這看上去與現代演員的表演方式相去甚遠,為何要用“小丑”的方式訓練演員呢?

在克里斯托弗看來,小丑是最有趣,最有表現力,也最富有童真的神奇生命。透過“小丑訓練”,他希望演員能找回本真的品質,比如天真、敏感、節奏感等等。他正是用這一系列肢體訓練方式,幫助演員完成懼怕的內容,拋開自己的羞恥心和尷尬感,找尋到肢體的節奏和表演的快樂。

現代演員為何要學習“小丑訓練”

▲ 電影《巴黎我愛你》中,孤獨的小丑在街頭表演。

“小丑表言論”演員訓練方法的淵源,要從16世紀的威尼斯街頭說起。

“假面喜劇”

16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浪潮讓藝術走出神廟和宮廷,進入尋常百姓家。取材於日常生活故事的即興喜劇也走上街頭,成為極受大眾歡迎的戲劇形式。

橋頭、巷尾、河邊,演員們帶著面具,扮演貪婪的商人、笑料百出的僕人、被愛情衝昏頭腦的情侶。他們的演出沒有華麗的舞臺佈景,也沒有既定的劇本,而是根據大概的劇情在街頭即興發揮,還不忘和路過的觀眾插科打諢。

現代演員為何要學習“小丑訓練”

▲ 義大利即興喜劇插畫,圖片來自 anamuh。org

在義大利即興喜劇中,沒有複雜的人物塑造,也沒有角色性格的變化。很多即興喜劇演員在表演生涯中只扮演一類角色。這些角色逐漸形成了固定的型別,有了固定的名字和形象,演員也總是要佩戴與角色相應的面具表演,因此即興喜劇也被稱為“假面喜劇”。

現代演員為何要學習“小丑訓練”

▲ 克里斯托弗·貝葉斯執導演員排演義大利即興喜劇《一僕二主》,演員戴著源自十八世紀義大利的假面。

然而,即興喜劇沒有完備的體系和訓練方法,在18世紀中期便在義大利逐漸衰落。好在這一戲劇形式在二百年的發展中流傳到了歐洲各國。雖然即興喜劇不再是戲劇舞臺的主流,但到了20世紀,包括梅耶荷德、布萊希特、達里奧·福、雅克·勒考克(Jacques Lecoq)在內的眾多歐洲戲劇大師,都以即興喜劇為表演研究課題,逐漸從即興喜劇中發展出了一系列演員訓練方法。

面具不再只是舞臺上的視覺符號,也成了訓練現代演員心理和肢體的重要工具。

從“自我”到“他人”

法國默劇表演大師雅克·科波(Jacques Copeau,1879-1949)是歐洲現代戲劇的重要革新者,法國作家加繆曾說,“法國戲劇史只有兩個時期——科波之前和科波之後。”他的戲劇生涯主要集中在20世紀初期,他一直主張讓演員擯棄矯揉造作的技巧,迴歸表演的本質。

現代演員為何要學習“小丑訓練”

▲ 雅克·科波,圖片來自 wiki

雅克·科波有時會在排練結束後留下來,觀察劇場工人的工作。他發現,同樣站在舞臺上,工人的行為是有節奏感的、真實的,而演員們的動作卻很不自然,像被迫做出的行為。如何才能讓演員的表演更加真實自然,這引起了他的思考。

在一次排練中,一名女演員的表現十分僵硬,讓排練陷入了困境。就在演員和雅克·科波都感到無比絕望時,他靈機一動,拿起手帕蓋住了女演員的臉。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女演員的身體立刻被解放出來,成為一種表達媒介,她的表演變得十分自然。這次意外的嘗試,讓雅克·科波發現了面具在演員訓練和現代戲劇表演中的潛力。

許多假面戲劇相關研究中都顯示,從古老的儀式到戲劇表演,再到戲劇人類學,表演藝術的本質都離不開“肢體戲劇”。這位女演員總是用面部表演,而雅克·科波給她的“面具”則遮蓋了面部,讓表演者的肢體語言放大,回到了表演本身。

此外,雅克·科波認為,當面部被遮蓋,演員的“自我”也被隱藏了。面具將表演者從“自我”這一身份中剝離出來,讓表演者很自然得卸下禁忌和防備,成為“他人”。透過這種剝離,演員能夠更客觀得理解情感,從而真實得進入角色內心感受。

現代演員為何要學習“小丑訓練”

▲ 雅克·科波在劇場中工作,圖片來自maisonjacquescopeau。fr

此後,雅克·科波又相繼提出了“高貴面具”、“中性面具”等著名形體戲劇理論。這些理論深刻影響了英國傳統表演體系的變革,直到今天,包括英國皇家戲劇學院(RADA)、澳大利亞戲劇學院(NIDA)在內的眾多表演專業高校,仍將英國傳統表演體系作為演員訓練的核心基礎。

現代演員為何要學習“小丑訓練”

▲ 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生戴著紅鼻子拍攝畢業照,圖片來自 thedailybeast。com

最小的面具——紅鼻子

到了克里斯托弗的課堂上,面具不見了,而每個學員都會戴著一隻紅鼻子。克里斯托弗解釋說,“紅鼻子是世界上最小的面具”。一旦戴上世界上最小的面具,便可以將“自我”剝離出來,進入小丑童真、柔軟的世界,演員可以真實地宣洩情感、釋放情緒。

現代演員為何要學習“小丑訓練”

▲ 克里斯托弗課堂上,每個學員都戴著一隻紅鼻子

克里斯托弗善於在遊戲中訓練演員,“我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呈現原始的童真,因為那是你真正開始玩樂的時候。不要那麼聰明,聰明不有趣,很多樂趣是在童真中找到的。”在遊戲中,演員更容易放鬆肌肉,找到童真和表演的樂趣。

2018年,克里斯托弗在山下學堂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工作坊。他每天為學員們制定不同的互動練習,發掘演員最本真的天賦,重回孩童一般的純真世界。

在“傳球練習”中,傳球的緊迫感就像演員在舞臺上演對手戲一樣,讓人來不及思考就得馬上做出迴應,這個遊戲旨在培養演員的基本素質——高度集中注意力,“為角色塑造時刻做好準備。”

現代演員為何要學習“小丑訓練”

▲ 學員在進行“傳球練習”

克里斯托弗認為,戲劇應該是危險而令人興奮的,他鼓勵演員勇於挑戰自己的恐懼,不要怕失敗和“醜”。他會給學員們佈置課後作業,讓他們完成一些看起來不大可能的事情。比如:走進電梯不要轉身,與其他人面對面地站著,讓別人看著你。或者在地鐵馬上就要關門的那一刻趕上列車,大喊“SWEET酷斃了”!

“我們一直都在拒絕做不到,但是你真的做的話,就很偉大了,它可能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困難。” 克里斯托弗表示,完成這些“不可能的任務”,演員能感覺到羞恥心解放了,發自內心地進行表演、實現情感的真實表達,最終學會更真實地表達自己。

憑藉《為奴十二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演員露皮塔·尼永奧(Lupita Nyong’o)也曾經接受過克里斯托弗的“小丑訓練”。

現代演員為何要學習“小丑訓練”

▲ 露皮塔·尼永奧,圖片來自shadow and act

課堂上,克里斯托弗讓她從排練室裡走出門,再走回來,讓房間裡所有的人笑起來。露皮塔覺得這是再難不過的要求。“沒什麼比你試圖引人發笑但是卻收穫一片寂靜更讓人難堪了。”

她做了一系列滑稽動作:張開雙臂,像鳥一樣飛,在地面上打滾,在房間裡跑上跑下。觀眾始終沒有反應,連她自己都不覺得好笑,甚至感到有些沮喪。

過了一會,克里斯托弗喊了停,“露皮塔,你失敗了,你知道嗎?”她瞬間崩潰,哭了出來。這時候,排練室內的其他人卻突然迸發了笑聲。

後來,克里斯托弗·貝葉斯跟她說,這一刻,她終於能坦誠與觀眾交流,“身體內的笨蛋和小孩也都跑了出來”。

露皮塔後來總結道,“如果你不把自己打開面對失敗的可能性,你也不會迎接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沒有糟糕,也就不會變得非凡。直接做出反應,比自我評論與擔憂更快地反應——只有這樣才能通往自由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