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弱者存在的意義就是給強者提供食物,這一點千真萬確,要不它們怎麼會有“弱”與“強”之分呢?但是問題可沒這麼簡單,我們要更深入地理解這個問題,就要從“意義”開始入手。

“意義”這個詞很具有偽裝性,給人一種永恆感和真理感,但其實並不是這樣,你忘了給它加上主語。比如說當你說出“打”這個詞的時候,很明顯它沒有傳遞任何資訊,因為你既不知道是“何人”打,也不知道打的“誰”。故事的三要素中強調要有“人物、情節、環境”,正是因為沒有主體,我們就不能形成一個認知的概念。

動物世界弱者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給強者提供食物嗎?沒錯

是誰的意義,又是誰賦予的

同樣,“意義”也必須有“主體”,我們知道了物件是誰,討論“意義”才有意義。如果我們是站在食肉動物的視角,那麼所有體型更小、更肥美多汁的動物都是自己的食物,它們的存在對於自己的意義當然就是“填飽肚子”了。而如果將視角切換成被捕食者呢?或許是植物,或許是更小的動物,它們的存在對自己的意義自然是“填飽肚子”,而比自己更大的動物存在的意義就只有“危險”二字而已。

動物世界弱者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給強者提供食物嗎?沒錯

當然,如果你用人類的視角,得到的答案可能就完全不同,比如澳洲草原上的狐狸與兔子,我們想到的可能是狐狸對兔子數量增長有控制作用,可以防備止它們將草啃完,導致草原上的生態失衡。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認為生態平衡重要呢?歸根到底還是保護生態符合人類的利益,我們才會給狐狸的存在賦予意義。事實上澳洲的狐狸就是人類引進用來控制兔子的,而“為禍草原”的兔子也是人類帶到澳洲的。

動物世界弱者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給強者提供食物嗎?沒錯

如果你想從一個所謂的“真正客觀”的角度來認識所謂的“意義”,那答案是讓人沮喪的,我們找不到意義,因為生命本身是一種自發現象,它的一切表象與存在都是與自然交織的結果。

為什麼強者會捕食弱者,很簡單,因為環境中有一塊可以吃的,吃了它就可以生存,那麼自然要吃。

動物世界弱者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給強者提供食物嗎?沒錯

環境中的資源不就是拿來利用的嗎?

如果你從生命的誕生史來看待這個問題,會發現一些更有意思的證據,比如複雜動物的起源真核生物最早的營養方式就是透過胞吞“食用”細菌與有機分子團而生存的,之後在吞入了藍細菌並消化失敗的情況下,才與之共生將其接納為葉綠體,其中較成功的一支在後來進化成了繁榮的植物世界。

動物世界弱者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給強者提供食物嗎?沒錯

而那些沒有獲得自養的細胞則依然保持著“吞食”的方式生存,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的有一支進化成了複雜的多細胞生物,擁有了更強的活動能力,最終這一類群被我們稱為動物。

雖然與20億年前的祖先已經完全不同了,但主要維持生存的手段本質上還是一樣的——吞。只是動物會使用複雜的神經與運動能力去定向地選擇“吞什麼、怎麼吞”。

動物世界弱者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給強者提供食物嗎?沒錯

就這一點來說,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並沒有什麼區別,二者之間本來就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熊貓從食肉轉為食草,所有食肉恐龍的祖先都是食草恐龍。如果某種動物既可以吃肉又可以吃素,那麼決定它會向哪個方向進化的,只有環境中是肉多還是草多,是吃肉能繁衍出更多的後代還是吃草。

動物世界弱者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給強者提供食物嗎?沒錯

多數人沒有認識到生命的發展是毫無意識的,它們會變成什麼樣,它們會成為吃什麼為食的動物完全不受自身主觀意識的影響,生命在進化上的方向就像是潑在路面上的水,總能自發地“找”到通往更低處的路徑。存在本身不是為了實現什麼意義,“為了”這個詞用在生命進化上時總是錯的。

動物世界弱者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給強者提供食物嗎?沒錯

天然且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

我們只有理解了生命的自發性,才能理解我們試圖從研究動物界的“強者”與“弱者”中找到什麼哲理,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不可能從人類的視角得出動物的意義,如果動物們可以說話,一定會對我們的不可一世的“客觀分析”感到十分憤怒吧。

動物世界弱者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給強者提供食物嗎?沒錯

要說類比的話,“強者”與“弱者”的關係更接近於階級矛盾。有一位千年思想家告訴我們 階級矛盾不可調和;對於動物來說這種立場對立顯得更加明確且牢不可破:一方要活就不能被吃,另一方要活就一定要吃你;誰都沒有錯,誰都想要活,“強者”與“弱者”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麼單純,且沒有意義。

我是酋知魚,歡迎關注同名拱豬號,每天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