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優秀幼兒教師邁進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2017-12-03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尤其是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非常不容易的。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還要又強烈的事業心與責任感,怎樣做到呢?一、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融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於一身在幼兒教育中,愛的力量是偉大的。老師的愛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甚至高於母愛的無私的、偉大的愛,它是教師與幼兒之間最有力、最自然的連線點,是開啟幼兒心靈的金鑰匙。每個孩子都需要老師的愛,儘管他們都有不同的性格,有內向的、外向的、活潑的、大方的、老實的、頑皮的,但他們都是有感情的和思想的。幼兒是一塊白板,那就要求每一位老師以愛為核心,細心對待每一個孩子。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花時間充分了解自己班級的孩子,學會觀察,逐步做到對班內的每一個幼兒的情況都瞭如指掌,例如:飯量大小、依戀什麼、有什麼習慣,還要逐步瞭解孩子們的動作或表情,明白他們的肢體語言所表達的意思……在瞭解孩子健康狀況和心裡需要的同時,幫助孩子順利的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作為一個細心的老師還要管理好幼兒園和孩子的物品,和同班老師一起建立起班級日常生活規則,除了為孩子創設寬鬆、溫馨的家庭式氛圍外,還要幫助孩子逐步形成規則意識,讓孩子在幼兒園快樂生活!對待幼兒要有耐心和責任心,幼兒教師所教授的物件是2—6歲之間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對於愛問為什麼的孩子,不要打消他們的積極性,要耐心的為他們解答問題並鼓勵他們的行為,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是自己的孩子。要有責任心,讓每一個孩子都在你的陽光下健康成長。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與家長做好夥伴,及時交流孩子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就會清楚的瞭解幼兒的情況。及時與家長交流,要讓家長覺得你瞭解他的孩子,關注他的孩子,這樣他們就會尊重你,認可你的工作。當然,你也可以給家長指導一些科學的育兒經驗,把家長對孩子的愛和老師對孩子的情納入同一個健康的軌道,共同培育出身心和諧發展的茁壯小苗苗。二、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重視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衡量一個老師是否優秀,班級幼兒表現十分重要。知識、經驗的獲得可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日積月累。對他們的行為培養必須從進幼兒園開始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時時都要對幼兒進行好習慣的培養,而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老師必須以身作則。在自己的行為習慣上有隨意性,這是要嚴格杜絕的。因為你的行為隨時會被孩子看到、模仿,所以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還有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是班級中的幾位老師對孩子要求的一致性、永續性。班級日常規則一旦在大家的認同中建立,從教師到保育到幼兒都要共同地、持續地去維護它、遵守它,絕不隨意違反。三、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做到一個孩子喜歡並且尊敬的老師旦碃測度爻道詫權超護作為我們新一代年輕教師,很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在閒暇時可以跟他們聊聊天,玩一會玩具,談談他們的家庭,所以孩子就喜歡和你一起玩,但是喜歡歸喜歡,我們還要清楚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哪些事情只有在自由活動的時間裡,早上來園前或者放學時來交談。在教學活動中要保持良好的教態,對幼兒保持微笑,要讓孩子們感覺老師愛他們,但是老師對他們也是有要求的,做了不好的事情老師會生氣……優秀的老師要做到眼裡有每一個孩子,有的老師常常會偏愛個別孩子,喜歡要放在心裡,絕不能在集體中表現出來。別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其實孩子是異常敏感的,偏愛不僅對孩子們不好,還會影響你的日常工作,只有讓他們覺得你愛他們中的每一個,你才能成為讓孩子喜歡又尊重的老師。總之,教育是一種無私而又博愛的職業,我們幼兒教師也一樣,它要求每一個教師要真心去愛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情況下充當不同角色,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我們是慈愛的母親;在孩子耍脾氣時需要教育時,我們是嚴厲的父親;在小朋友玩耍時,我們是孩子最忠實的玩伴。我們是辛勤的園丁,是果實的播種者。我相信我將會做到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相結合,做孩子的好榜樣,做一名優秀的幼兒老師

如何向優秀幼兒教師邁進超級単子 2017-12-03

教師是對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培育的師長和益友。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即師德、師智、師能。師德主要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師智主要指有廣博的知識、精湛的業務和敏捷的思維;師能主要指具有勝任教師工作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

教師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的師德和人格。對於幼兒教師師德和人格顯得更重要了。幼兒教育階段是為一個人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教育。

我們都學過幼兒心理學,瞭解在人的一生中各種能力與非智力心理素質的發展的關鍵期大多數是在幼兒期,比如,3歲左右是幼兒自我約束,建立規則意識的關鍵期、是幼兒動手能力開始發展成熟的關鍵期、是幼兒獨立性開始建立的關鍵期、是注意力、空間知覺音樂能力、觀察力發展的關鍵期;4歲左右是幼兒開始對學習知識產生直接興趣的關鍵期、是幼兒開始學習外語的關鍵期;5歲左右是幼兒掌握數概念,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是語言、抽象邏輯思維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學習心態及學習習慣產生的關鍵期;6歲左右是幼兒社會組織能力、創造能力操作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這與幼兒的生理特點也是分不開的,1——6歲是人的大腦快速生長髮育期。這就說明作為幼兒教師責任任重道遠,幼兒教育不是可有可無,我們面臨的工作是很神聖的,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呢?

需要我們樹立良好的幼兒教育觀念。

一、樹立良好的觀念

觀念是教師的靈魂,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行為,進而影響著幼兒的學習和長遠發展。

(一)、樹立正確兒童觀

1、兒童是獨立存在的人。兒童的各項合法權益、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求要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兒童和成人一樣,是享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他們的需求應受到尊重並得到滿足。兒童的人權就是生存和發展。因此教師與幼兒交往時的態度、方式都應讓幼兒感到安全、沒有壓力、受重視,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愛和尊重。在幼兒園教師必須做到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幼兒園工作的出發點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各種活動。(比如:教師與幼兒對話時,微笑著俯下身來,目光與幼兒平視,他們會從教師的眼神、表情、話語和行為中,感到安全,感受和體驗到愛和尊重,老師很可親,從而受到鼓勵得到滿足。)

2、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長大後獨立生存的人。

兒童一生下來是一個有生命力、生長力,能夠分辨與取捨外界刺激,具有學習能力的積極個體,是一個對環境的主動探索者。“幼稚時期(從出生到七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它將決定兒童的人格和性格;人一生的習慣、知識技能、言語、思想、態度和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下基礎。這個時期是發展智慧、學習言語最快時期,是道德習慣養成最易時期”(即最佳期)。兒童主動學習是與生俱來,孩子來自於不同家庭,生活環境不同,他們原有認知結構和經驗水平是不同的,同樣的事物或現象對不同的孩子來說會有不同的意義。教師要把孩子看做主動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來學習,教師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興趣,在活動中成為孩子的一個玩伴,跟他們一起玩,觀察他們,發現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的實現幼兒的興趣,滿足他們的需求,進一步獲得經驗,提高原有水平。讓我們從習慣於“教孩子學習”、讓孩子的“學”適應教師的“教”的傳統模式中走出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創設適應孩子的教育。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

3、兒童是在成長過程中的人,他們有獨特認知特點

幼兒的認知特點不同於學齡兒童,更不同於成人。最突出的特點是:

*直接興趣性: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受興趣的直接影響,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學起來積極主動性高,而不感興趣的東西就不願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調動人們學習積極性的內動力,因此教師要把所教的東西變成幼兒的需要,使他們感興趣,調動他們探究和學習慾望。(讓孩子知道節約用水,老師講中國有許多地方每水喝……可不是我們孩子經歷的,沒有生活經驗,那教師就要設計活動情節,小水滴在哭,他找不到媽媽啦……,或水管哭啦,讓孩子把水管的眼淚收起來,看是什麼效果,哭了一夜的水管淚水集滿一盆,怎麼辦?用它洗毛巾、擦地、修水管等。)

直接經驗性: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常常需要動作的幫助。他們認識事物必須以事物和材料為中介進行,因此需要教師根據他們的需求,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問題,創設適宜幼兒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透過操作來學習,並接納幼兒的看法、觀點和認知水平,哪怕是錯誤的也要接受,但此時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導。

4、兒童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幼兒之間個體差異很大,而且,年齡越小,差異越大。

幼兒性格上的差異,帶來了需求上的差異,使得幼兒在對安全感的需要上、對新體驗和活動的需求上都有很大的差異。《綱要》總則第五條:“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教師要給予個體差異的指導和評價,提供可供幼兒選擇的學習內容,促進各具特色、有差異的全面發展。從而使每一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斷髮展。從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理論講,人的智慧有語言智慧、邏輯數學智慧、空間智慧、身體運動智慧、音樂智慧、人際關係智慧、自我認識智慧、自然觀察者智慧。這八種智慧的發展不是均衡發展的,每個人生活環境及文化背景造成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教師在接受差異的同時,要培養幼兒的獨立個性。(發現其長處給予肯定、表揚、鼓勵,鼓勵其彌補不足。)

(二)、樹立科學的幼兒教育觀

1、幼兒教育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綱要》總則第二條: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的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也就是所作為人生起始階段的幼兒教育,要為一個人終身學習和發展做準備。那教師要調整教育目標、價值取向和“教與學”的方式,不是我教你學,而是使幼兒獲得樂學、會學這些大的教育目標和價值。

樂學,就是幼兒對學習有興趣、感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如果在幼兒期就培養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孩子就有了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動力機制。

會學,強調的是獲取知識的能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人如果學會了學習,他就能不斷運用這些方法去尋求不知道的知識,解決不斷出現的新問題。

(書山有路勤(玩)為徑,學海無崖苦(樂)做舟)

2、教育的作用是引起和促進學習,培養終身受益的品質

當我們把幼兒看做是主動的學習者,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教師教了,不等與幼兒學了,教師教完了,不等與幼兒學會了。老師準確地把握把“教”,什麼時候“教”, “教”什麼。教師的作用不再只是“講”和“直接告訴”,不在是拿出範例或操作實驗向幼兒分步講解和示範。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綱要》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第十條內容)。在幼兒園中重教育過程,輕教育結果。教育內容是全面地、啟蒙性的,是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形式,以培養興趣為前提教育活動。活動中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發展,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食物和問題。體現“尊重意願、滿足需求、培養興趣和能力危險的思想。比如:生成教育。

3、一日生活都是教育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和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並駕齊驅的,並互相替代。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應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這正是幼兒園的教學特點。比如:喝水,如何喝水可以組織一次活動,但日常生活中,幼兒有喝水的需求,教師要允許孩子隨時去喝,其二,孩子喝水時要提醒節約,喝多少接多少,同時不要灑、關好水龍頭等是隨時都在進行的教育活動。

陳鶴琴“一日生活皆教育”。

*一日生活都是教育,都是課程。

*教師自身的行為、態度是課程。

*環境材料是課程(幼兒園是內外、大自然,如:需要讓孩子鍛鍊走平衡能力,幼兒園沒有平衡木,那麼我們可利用田埂,走出去讓孩子練習,同時還將讓孩子懂得畦埂的作用,保護水不流失,人們行走不踩莊稼等)。

(三)、良好的教師觀

2001年7月2日,教育部頒發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這標誌著我國幼兒教育邁進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綱要》中自始至終貫徹、滲透了幾個重要的指導思想,例:終身教育觀的思想,兒童發展觀的思想、新的教師觀的思想。

新綱要明確的提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對兒童發展來說是一個促進者;教育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創造性的開展工作的過程;評價應該自然的伴隨整個的教育過程進行;過去,傳統教師觀認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課程計劃的實施者,幼兒是接受者,是容器被動地接受老師給予的東西。認為教師是付出者,照亮別人,燃燒自己。新的教師觀念認為:教師工作不僅僅在付出,在同時也在發展著自己,完善自己,是教育過程的研究者,是一個不斷充實、完善的自我發展者,等等這些都反映了全新的教育觀。

在社會發展的今天,教育不斷的改革,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就必然要求幼兒教師——-我們這些專業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有不斷增進專業化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這也是不斷變化的教育物件和不斷出現的、新的教育問題與社會需求的必然要求。

所以,我們幼兒教師應該成為一個終身的學習者,不斷學習,不斷自我成長, 才能促孩子發展,才能為孩子一生髮展奠定基礎。

如今的教師,隨著對教育教學的重新定位,其角色、作用也在發生著變化。教師不單是“傳道、授業、解惑”,應是幼兒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而教師也要成為一個不斷的學習者(學習新的教育理論,瞭解幼兒、理解新的資訊並善於實踐等教師等、靠他人直接告訴應如何做的時代已經過去,必須不斷總結經驗和不斷反思,不斷根據自己的需求主動學習、吸納和改造他人的有益經驗不斷實踐,形成適宜本班幼兒的、有效的教育策略)、研究者(不斷研究改進自己的工作、研究教材、更應研究幼兒如何學習和發展。)和擔當多角色的人(除了象媽媽一樣帶好本班幼兒,還肩負著0―3歲孩子家長提供諮詢服務的任務,有些教師還要為社群做一些文化和宣傳工作等。)。

以上是有關幼教理念方面我們應掌握的內容。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承擔著巨大的社會重任,肩負著家長、幼兒園的重託,怎樣做才不辜負這些責任呢?現在我們共同探討第二個問題:

二、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

《幼兒園工作規程》頒佈以前,不少人誤將教師畫、跳、唱、彈等技能視為教師的教育素質,但實踐表明,這種想法是片面的。這種個人專業技能方面再好,也不一定是合格的幼兒教師。透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覺得,幼兒教師的素質關鍵是教師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的觀念和能力。剛才我們共同探討了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那麼幼兒教師要具備那些素質和能力:

(一)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思想素質)

一個人無論幹什麼都要有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工作負責,否則將一事無成。事業心幹一行愛一行,做幼兒教師首先要愛孩子,愛本職工作,有了“愛”就一定會付出。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對孩子對事業的真誠。

(二)要有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必備的專業技能

記得有一位園長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一個好的幼兒園教師的難度,不比當一個好教授的難度小。這位園長很體貼教師很善解人意。做一名幼兒教師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動物、植物、自然想象等樣樣精通,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什麼都想知道的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要做終身學習的教師,甚至是象孩子學習的教師。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帶動孩子的求知慾。幼兒園教師的知識面要廣、要博,而不是專、精。專業技能在幼兒園工作中用得很多,張嘴就會唱,拿起筆就會畫,聽到音樂就會跳。開啟書就會講。也因此才會造成幼兒教師只要會彈,唱、跳、畫就可以的錯誤認識。

(三)教師要有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施教能力

首先,教師要知道每一個活動的教育目標要有三個方面,即情感目標、認知目標、技能目標;目標確定的表述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從教師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標,說明教師應幹什麼,把教師作為主體來實現的。如:使幼兒掌握……知識、教會幼兒……技能、培養幼兒……能力等。

二是從幼兒學習的角度提出的目標,如:能夠運用三角形的大小特徵進行正確的分類;學會……;懂得……,這些目標含有操作性很強的動作動詞。屬於行為目標。

三是用領域概念或內容要素表述的目標,如:動物的分類、領唱與合唱的特點,這種目標既沒有說明教師該做什麼,也沒有指出幼兒應學到什麼,隨意性很強,因此幼兒園課程目標很少採用這種表述方式。

其次,設計活動過程,課程設計內容是教師實現教育目標的依託。因此選擇教育內容既要符合教育目標,又要符合幼兒興趣、需要和原有水平。要注意兩點:一是生活化,選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教育內容,利用身邊現有的材料和場所,如:草編。用草編出小辮子、拖鞋、手鐲等等。這樣的內容不僅幼兒能學會,而且感到所學的東西有用,材料也不難找。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創造性的利用身邊的資源改善生活。二是興趣性和生成性教育內容應該是幼兒感興趣的,不是感興趣的也要透過一定方式讓孩子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每個孩子的情況。 因為都學過教法這點就不多講了。利用我們所學的遊戲的方法,用幼兒能接受的教學語言,面向全體幼兒,全面施教。幼兒園教師要做全才。幼兒園教學是不分科的,各領域相互滲透的。

(四)、要有較強的觀察力(撲捉資訊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對孩子的觀察、對其他事物自然想象的觀察等。比如:落在地上的雪,同樣都是陰面,是土地上的先化,還是落在石頭(鐵蓋)上的先化?為什麼?這就需要做教師的去觀察、主動去探究。再如:世界上最小的鳥是什麼鳥?(蜂鳥)最大的鳥是?(鴕鳥)大家都知道,小動物是孩子最感興趣的,他可能會問老師鳥都吃蟲子嗎?有吃蟲的、也還有吃米粒的(還有吃草葉等植物的鳥),鳥都怎麼吃蟲子?(有的鳥很聰明藉助於小棍捉蟲吃,是人與自然節目播的)。

(五)、要有使用媒體教具和自制玩教具的能力

主要是自制玩教具,因為我們周圍生活中的自然資源很豐富,我們要動腦、動手去製作符合教育需求的玩教具。豐富幼兒的生活,美化環境。另外,實際生活中使用多媒體是必不可少的,如:正確使用實物投影儀、會用電腦查詢資料,製作課件等等。

(六)、要有合作和溝通的能力

要學會與孩子交流方式方法;要學會與同事合作藝術;還要學會與家長溝通技巧。

教育幼兒不單是幼兒園教師的事,家長有義務配合幼兒園工作。與家長溝通不等於告狀,要在溝通中使家長知道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共同呵護。因此在形式上,對採用一對一的形式,顯示出對孩子的尊重。有的可以一對多,就是採用召開家長會的形式;還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內容上,可以介紹孩子在園一天參與活動的表現如何,情緒怎樣,習慣養成等現象;也可以是發現的個別現象(比如: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聽話。與家長一起找原因)不管怎樣,教師與家長講話要講究策略,不能信口開河,語氣要婉轉,表達要清楚。不要以為與家長熟了,就把孩子的毛病直接講給他聽,如:你們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聽話。孩子聽見了心理緊張,家長聽了這小毛病你都不改,打!家長也可能採取管不了就不管的消極態度。那麼就沒有達到溝通的目的。應和家長一起分析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孩子咬指甲或咬其他物品是內在精神壓力的一種表現方式。例如:孩子不願上幼兒園、幼兒是父母或教師管教得嚴厲等。在強烈的心理壓力或高度焦慮的情況下,開始咬指甲或其他物品,一旦形成習慣,即使不緊張,也會經常發生這種現象。告狀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更咬,只有從消除孩子精神壓力入手,要和家長共同商討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共同商量解決辦法,(多肯定孩子的長處,多鼓勵,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心情愉快等)一般說,勸戒和責罰不能取得好效果。尤其是有矛盾的時候,應更要注意。

(七)、幼兒教師要有健康身體和心理

教師要有好身體和健康心理,好的身體才能保證活動的開展,另外教師本身就是課程,教師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幼兒。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心態會給自己和孩子帶來快樂,所以要幽默一些。因為你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你就要具備什麼素質。教師好的心態對幼兒的影響是很大的。教師有顆寬容的心,孩子會沒有壓力的快樂的度過每一天,教師對孩子的教育就會從正面入手,就不會挖苦、諷刺孩子,而是積極的鼓勵孩子,賞識孩子。就會對孩子做出積極的評價。從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所有生命都該得到尊重。包容孩子,讓他們有重新開始的機會。作為教師,應該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去包容孩子的一切,包括他的成功與失敗,正確與錯誤,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可塑之才。

8。把的機會還給孩子。

愛就像口袋,往裡裝時是滿足,往外掏時是成就,付出愛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作為教師,應該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讓他們體驗到:索取可以使人滿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樂。

三、幼兒園一日常規中對教師的要求

(一)、要具備“六勤”(六多)

六勤:

眼勤(多看)每個孩子都在我的視野範圍內、看書、看電視、查電腦, 豐富自己的知識,還要會看他人的言行舉止,他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他的長處我學,他的不足我戒,做個有心人。

耳勤(多聽)要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的需求,聽領導的指導同時的建議、家長的呼聲等等。在教學活動中看這回答問題的孩子同時要聽其他的孩子的聲音。透過多聽,反思自己的工作。

腦勤(多想)想什麼?和在座的老師互動一下。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我應該培養孩子什麼習慣,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聽話:需要會聽話的孩子、敢說等等)想我用這種材料做什麼玩具等。多思多想才會使人更聰明,反思是多想的具體表現。

手勤(多做)看到、想到、聽到就要做到。實踐出真知。

嘴勤(多說)要和孩子、家長、同事、領導說即多溝通、多探討。安全工作需要嘴勤,可以避免意外傷害事故。

腿勤(多走)時刻與孩子一起活動,陳鶴琴先生說:“如果你要了解兒童的個性和興趣,明瞭兒童的能力和情感,自己一定要參加到兒童的隊伍裡去。”

比如:在戶外活動前,走出去(腿勤)看看(眼勤)大型玩具上髒嗎?(髒了擦一擦再玩,行動告訴人們你是尊敬孩子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衛生習慣等)是否有破損的地方(腦勤),(如有即使反饋給領導(嘴勤),展現出你的責任感、安全意識等,隨是小小的舉動暗含了許多教育內容),體現出教師一切為孩子,出去學習、家訪等。

再如:有一所中心園的教師到一幼兒園參觀,看到一個自制數字分解組成器玩具,一拉罐做成的,很欣賞。我問她:“你看了以後你會怎麼做?”他說:“把數字換成圖形、或做成認識單數雙數用不同顏色區分開。”說的很好,走出來學習就應這樣舉一反三。

(二)、要做到“六心”

即對待孩子以“愛”為首,我們幼兒教育就是“愛”的教育,“愛”的需求是幼兒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要做到喜歡孩子要真心、孩子生活要關心、教育孩子要精心、觀察孩子要細心、引導孩子要耐心、服務家長要熱心。互動一下:

喜歡孩子要真心:是基礎,你不真心喜歡孩子,我想您不會心甘情願的做幼教工作,只有真心喜歡孩子,你為他們付出才會無怨無悔。

孩子生活要關心:孩子的心情怎樣、天氣變化了衣服穿的多少、孩子病了嗎?怎麼不願動?等等都要關心。

教育孩子要精心:生活無小節,處處是教育。教學無小事,事事要精心。《資料彙編》中落實新《綱要》執行新《常規》中有詳細的要求,大家應熟練掌握,以便更好的指導工作。

觀察孩子要細心:每個孩子的言行舉止要盡收眼底。孩子對什麼感興趣、為什麼他不願參加活動等都要心中有數。看到了才能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

引導孩子要耐心:我們不能用成人的水準來要求孩子,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孩子,要耐心的引導幼兒學習,讓他們在不同水平上有提高。

服務家長要熱心:前面已經設計到了就不在講,自己在工作中去體會,因為我們在座的有的也是家長。

其實這“六心”是在活動過程中綜合體現的,怎樣去把握這是藝術,為什麼說:因為教師,即是一個職業,也是一種藝術。“藝術”在這裡的含義是,做一件事情沒有固定模式,而是應該在活生生的過程中去把握,對幼兒教師的挑戰也正體現在這。

(三)在生活中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這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說的。教師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是終身的。

教師可分為三個層次即經師、能師、人師。經師是教業境界師的職。其特點是,比學生先懂得某方面的知識或比學生懂得更多的知識,這種知識屬於記問之學。教師所能做的就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能師是教師的專業境界。也叫智慧型教師。其特點是術業有專攻,對學術、專業有專門的研究,不僅有學問,而且具有教育智慧。能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會經常地、時不時地冒出智慧的火花,學生會從中受到薰陶、感染、啟迪,並有所感悟,從而提高悟性,增長智慧,變得越來越聰明。教育智慧火花的閃現主要表現在吃透教學內容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方面。人師是教師的事業境界。古語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人士是教師人格修養的最高境界,不僅教書,而且育人。人師達到了高於並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夠給學生遠比教材多得多的東西。透過高度嫻熟的教學技巧和機制,靈活自如、出神入化的帶領學生在知識的好揚中遨遊,用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更為重要的事,人師能在教學中用自己高尚的品格薰陶感染學生的思想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調節學生的意志,用自己的個性影響學生的個性,用自己的心靈呼應學生的心靈,用自己的靈魂鑄造學生的靈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做到不教之教。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魏書生,現遼寧省盤錦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兼局長,被譽為“現代孔子”。

最後,讓我們共同分享以下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故事《孩子比鮮花更需要呵護》。

蘇霍姆林斯基在做一所小學校張的時候,校園花房裡長出幾多非常大的玫瑰,全校同學都很驚訝,每天來看這朵玫瑰的人絡繹不絕,有一天早上,蘇霍姆林斯基照常在校園中散步,看到幼兒園一個4歲的女孩在花房裡摘而後拿著它從容地往外走……故事轉述到這裡,假設一下,要在我們這裡,通常我們老師碰到孩子摘花會怎樣呢?(1、可能會一把奪過鮮花說,大聲訓斥,這麼好看的花你為什麼摘,別人怎麼看。2、叫家長來,怎麼教育的…3、體罰)。蘇霍姆林斯基沒這樣做,他俯下身去,親切的問:“孩子,你摘這朵花送給誰?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說:“奶奶病的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裡有這樣幾朵大玫瑰,奶奶有點不信,我摘一朵送給她看,看後我把花送回來。”蘇霍姆林斯基聽了小女孩的話,他的心顫動了,他領著孩子回到花房,又摘下兩朵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好孩子;這一朵送給媽媽,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聽到這不知大家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