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迷茫,畢業後如何規劃 10 年內的人生?楊毅2021-02-20 09:59:43

如何選擇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內在的邏輯是什麼?需要先搞清楚這個問題:

楊毅:到底怎樣選擇工作,才會更有前景?只需要抓住這兩點

搞清楚這個邏輯之後,還需要再明白兩個概念:優勢和驅動力。不能發揮優勢、沒有驅動力的工作,只會逼得你不斷跳槽。

楊毅:為什麼你的人生總是陷入週期性的厭棄與迷茫?

而依照優勢找到了驅動力之後,還要思考如何從系統化的角度管理自己的職業生涯,要提升自己的“綜合競爭力”,不要成為一個職場偏科生:

楊毅:如何深度思考你的職業生涯(一文讀懂職業生涯的全部奧秘)

人生迷茫,畢業後如何規劃 10 年內的人生?小小芒果讀書會2021-02-22 07:43:27

選好行業,踏踏實實工作

人生迷茫,畢業後如何規劃 10 年內的人生?雨幕2021-02-23 00:42:16

第一年先在公司崗位上站穩腳,具備在此行業立足的能力。換句話說,即使離開當前公司,也能夠拿到行業裡同等水平甚至更好公司的offer

同時多觀察身邊的人,根據他們的現狀思考自己多年後可能達到的水平,以及所處的生活、工作狀態,看這樣的狀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那麼就有兩種可能。如果確實覺得周圍前輩們這樣的狀態自己能夠接受甚至很嚮往,那麼盯住身邊最優秀的人努力學習提升能力即可;如果覺得這樣的環境長遠來看可能不太適合自己,或者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就儘早開始思考是否還有轉變的機會,畢竟一切才剛開始

第一年最基本的目標是先適應和立足下來,在此基礎上,盡力想清楚長遠來看,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後面9年怎麼規劃我也還不知道…

人生迷茫,畢業後如何規劃 10 年內的人生?陳思煒2021-02-23 09:55:17

首先一個是一定要明白,職業規劃是可以做的。

其次再要明白,為什麼市面上的職業規劃基本都是不可靠的。

(包括專門做職業規劃諮詢的公司,除了極個別創始人外,其餘的顧問都要小心。另外,那些賣實習的公司或者留學中介所謂的也包含了職業規劃,給你含糊其辭混在他們賣主營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的職業規劃,那種二三十分鐘就讀讀霍蘭德、DISC、MBTI測評報告文字說明的,叫做“營銷噱頭”,不是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的前提是職業定位,職業定位包括內部和外部認知兩部分,只有把這兩部分都摸清了,再做匹配,才能得出最優解(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定位),有了明確的職業定位,才能夠去有的放矢地制定規劃。

市面上,如果你發現有任何人告訴你,ta的職業規劃要給你做一系列的測評表,這個沒關係,但問題是,你問問ta,在“外部認知”上,對行業、對職能、對公司性質、對工作展業方式、對工作的薪資、工作時長、加班頻率、熬夜程度、出差佔比、短中長期發展,能不能講?能講多久?

人生迷茫,畢業後如何規劃 10 年內的人生?

我們在提供職業規劃諮詢的過程中,還專門定製了下表,旨在告訴學員(包括題主),任何人要給你做職業規劃,最終給出一個具體的推薦職業(職業定位)時,如果不能把下表這些維度給你講清楚,你就是被騙了。給不出具體的、合理的、依據充分的職業定位的職業規劃,其實只是各類職業測評的加強版,說句不好聽的,無非多加了陪聊和心理按摩罷了。

人生迷茫,畢業後如何規劃 10 年內的人生?

在我們的職業規劃諮詢過程中,這個“外部認知的部分”至少1。5-2小時。

而針對各類測評做的“內部認知”,我一般最多隻花20-30分鐘解讀。

在七八年前(在行app裡搜我名字,可以看到最早的學員評價大概在六七年前),我每次提供完整的職業規劃諮詢,評價需要3-4小時,而且我的語速是一般人的1。5倍。

如今這兩年,我將自己出版的2本書(馬上我的今年第3本出來,又多一本預習資料)還有數百篇知乎專欄裡的關鍵文章拿來給學生做預習,提升了不少諮詢效率,目前時間壓縮到了2。5小時以內。

關於職業規劃怎麼做,可以進一步參考這篇回答。

該如何做職業規劃?

人生迷茫,畢業後如何規劃 10 年內的人生?Eason2021-04-18 23:39:49

人在迷茫的時候都喜歡胡思亂想,以為想一想問題就不在了,或者拆東補西做傻事。迷茫的時候,先好好睡一覺,醒來之後覺得還是想去規劃未來,再認真的思考下。

對自己的未來提前做些設想和規劃,這很有意義。但如果是為了緩解眼前一時的迷茫和不知所措,未免戰略目標倒掛了。

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適合做什麼,甚至想幹什麼都不清楚,這個是即將踏入職場的新人群體中,大多數人要面臨的!

你必須要先解決這些眼前的問題(這是謀劃未來的路障)。

做職業規劃是很有必要的,但不建議給自己定一個跨度這麼長的未來週期,因為時間越長,變數越大。

在沒有提前作好了安排的情況下,答應你的伴侶這周去看個電影和今年去一次長途旅行,大機率後者會黃。

職業生涯規劃也是這樣,操作起來如果沒有及時的反饋,失去抓手,你會很沒有掌控感,情緒因此會起起伏伏。

職業生涯的每個階段的任務和目標都應該是不同的,為了規劃而規劃,這個就沒多少意思了。

所以規劃週期要儘可能短,次數則按實際需要。

按照目前法定退休年齡標準,如果以25歲開始工作,每個人的職業生涯至少有40-45年。面對這麼漫長的時間,如何去做職業生涯規劃呢?

如果你是基於這樣去思考,那就又犯了戰術上的錯誤。

你應該要立足當下的局勢。

即將畢業的你,為自己做一個打算,可以先以接下來五年、三年,或者一年的維度來謀劃。半年都是可以的,視你的規劃需要。

職業市場對待應聘者每一分工作經歷的“非主觀偏見”,底限最少也要半年,大部分都是起碼要超過一年。

基於這樣的市場週期來規(試)劃(錯)職(學)業(習),相對是比較穩妥的。

職業包含行業、公司和職能。一份職業的選擇要依託這三個要素進行。

剛入職場,行業和公司經歷基本算是一片空白,唯有職能你或許有一定經驗。這些經驗有來自你在學校參加過的活動或者專案而積累的技能和才幹,更多的還是所學專業帶給你的知識儲備。

未來一年的職業規劃,從專業入手會比較容易切入職場。例如針對考了導遊證的,學財務的,對應崗位資源自然優先分配。

當然,也有很多一畢業就切換跑道的。實際的路徑很多,但你只需要一條符合自己的。

這一步特別關鍵,一是你要了解自己的優勢、興趣和掌握的資源,以便找到匹配你的職能去積累和打磨。

再者,職能不要輕易、頻繁切換。選擇了,就要堅持。在做這件事情上,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即使現在都在追求π型人才或綜合性人才,但彎的站不站的住腳,要看直的穩不穩健。

比起職能,對企業的選擇可以比較靈活,時間上也可以放寬一些。在一家公司幹了半年就換,最多就被新的用人單位認為跳槽頻繁,這是職場態度問題。但一個職能幹了半年就換,會以職業能力問題被質疑。

行業的選擇和變遷好壞參半。成績突出的人,在填報志願時,各大高校都會搶著要。不同的事,在職場上,業績平平的人,更換行業會被直接當做劣勢論處。

這是一種狹義上的職業規劃,簡單來說就是從行業、企業和職能的角度,結合自己的人格、興趣、能力和價值追求去做一個人職匹配。

從可操作性來說,也許這個才是更符合你的現狀和需要。

至於未來十年內的人生規劃,這個不是簡單的如何做能夠解決的,更多需要你對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