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起源之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11-16 回答

不太可能,如果是,哪麼外星人肯定已經死了。要不然他們怎麼一直停在地球附近沒有任何的動作。

過幾天我們上去在月球上打個洞,看看裡面是不是外星飛船。要不是,那就回來算了。那上面忽冷忽熱,還沒有聲音,不是的還有飛石墜落,很危險的!!!

月球起源之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11-16 回答

不是

月球起源新說

月球來自哪裡?這是一個人們在不斷探求的問題,近年來,隨著行星演化理論的飛躍發展以及現代電腦技術的廣泛應用,又出現了一種月球起源的新學說,叫做新俘獲說。

從行星演化看月球起源

近幾年來,科學家們以現代行星演化理論為基礎,用計算機計算了在太陽系形成的初期,作用於太陽、地球、月亮三者之間的力以後,得出了一種新的月球起源學說。科學家們認為,月球是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在地球的引力範圍內被地球所俘獲的;而這種現象在當時又是極為普遍的現象。這種新學說,即所謂新俘獲說。

新俘獲說與過去的舊俘獲說不同。舊說僅從地球引力來考慮月球起源;而新說是從整個太陽系行星形成過程來研究月球起源的。新說認為太陽系九大行星及若干衛星,包括月球在內,都起源於原始太陽系星雲。原始太陽系星雲是46億年前在原始太陽周圍形成的一片薄圓盤狀星雲。星雲中含有固體微粒子。大量微粒子逐漸集聚在星雲赤道平面上,形成一片很薄的固體粒子層,隨著微粒子密度的加大,自身引力也越來越強,到一定程度其穩定性便遭到破壞,粉碎成半徑為5公里左右的很多小天體,即小行星。整個太陽系起初是由約一兆個小行星構成的。無數小行星在星雲氣體中圍繞太陽旋轉,互相碰撞,逐漸凝聚成長,形成大小不同的行星。我們的地球就是這樣,大約經過一千萬年才長成現在這麼大的。

行星是在星雲氣體中成長的。地球的幼年時期周圍覆蓋著濃厚的星雲氣體,這種氣體叫做原始大氣。由於當時太陽活動特別激烈,強大的太陽風逐漸吹散原始大氣,後來包圍地球的原始大氣也逐漸稀薄,飄散掉。

月球也起源於原始太陽系星雲,與地球演化過程大體相同。月球是在地球剛到成年,原始大氣開始逸散之際飛近地球引力圈的,這樣便成了地球的俘虜。

俘獲月球的四種力

月球進入地球引力圈後,受到很多力的作用才留在衛星軌道上繞行。俘獲月球主要有四種力,即地球引力、太陽引力、潮汐力和原始大氣的阻力。

一般來說,飛進地球引力圈的小天體,包括月球在內受到最大的力就是地球引力。然而,僅有地球引力,俘獲後的小天體軌道未呈橢圓形。地球引力加上太陽引力之後,使小天體軌道有了改變。在地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進入地球引力圈內的小天體的軌道也不完全是橢圓形的,而且飛行若干周之後必然脫離引力圈跑掉,不可能留在衛星軌道上。

但是,月球並未脫離地球引力圈跑掉,這是由於原始大氣的阻力在起作用。地球引力圈內的原始大氣阻力對飛來的月球起了急劇的制動作用,使月球失去一部分能量,軌道半徑變小,便跑不掉了。

如此說來,月球因受大氣阻力作用軌道半徑越來越小,豈不是早晚也得掉到地球上來,與地球相撞嗎?不必擔心,當月球飛進地球引力圈時,原始大氣已開始逐漸飄散,月球所受的大氣阻力越來越小,原始大氣消失後,月球所受阻力也隨之消失,因而軌道半徑沒有變小,也沒有與地球相撞。

大氣阻力消失後,還有潮汐力在起作用。在潮汐力作用下,月球公轉速度加快,離心作用強化,軌道反而向外推移。透過觀測得知,目前月球軌道半徑事實上每年大約增加3釐米。

在上述四種力的作用下,使月球在被俘後既未掉到地球上來,也沒跑到引力圈外去,始終在衛星軌道上執行,與地球長期相伴。

俘獲是普遍現象

行星俘獲小天體是行星演化程序中的一種普遍現象,不僅地球這樣,太陽系其他行星也有這種現象。不少行星都各有自己的衛星,就是最好的說明。地球在形成過程中,曾有許多小天體飛到引力圈內來,其中一部分小天體直接與地球相撞,其餘大部分在繞地球飛行期間,因原始大氣強大阻力使軌道半徑變小,最後終於落到原始地球上來。地球是在不斷“吞掉”這些飛來的小天體當中成長起來的。

月球被俘獲時間比其他小天體都晚,月球是在地球凝聚末期、原始大氣逸散初期被俘的。月球被俘的最初10—100年期間,和其他小天體一樣,軌道半徑也在縮小,但原始大氣消失後,月球軌道半徑有了改變,月球后來的離心傾向使它倖存下來,免被地球“吞掉”。法國科學家F·米古納曾對月球被俘後軌道變化的趨勢作了計算,計算結果如附圖所示。從附圖上可以看出,剛被俘的月球距離地球較近,1千萬年後月球軌道半徑為地球半徑的20倍,1億年後為35倍,46億年後達到60倍,即現在的位置。

自從俘獲月球后,地球幾乎再也沒有俘獲其他小天體。因為已有月球繞地球飛行,如果再有其他小天體飛來,依據天體力學原理,不會處於穩定狀態,它不是掉到地球上來,就是飛出去,再不就是落到月球上去。所以,地球只有月球一個衛星陪伴。

俘獲現象是普遍的,整個太陽系行星都是如此,只有金星是個例外。金星的自轉速度很慢,約250天自轉一週,不可能俘獲行星,因此至今還孑然一身漫遊在天空。

新俘獲說從行星演化的整體上闡明瞭月球的起源以及被俘經過,是目前解釋月球起源問題最有權威的學說。但這一新學說還有一些尚待研究的問題,例如,沒有原始大氣阻力能否俘獲衛星?順行性衛星和逆行性衛星的被俘有何不同?等等。經過科學家們的反覆研究,人類對地球起源問題必將有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 。

月球起源之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11-16 回答

不可能吧 如果是外星飛船為什麼要在外太空停留那麼長時間能量從哪來?如果是飛船太陽能不太可能滿足這麼大的飛船的能量供應再加上外太空很可能遭到隕石撞擊不會把飛船放到太空中而且這麼久

月球起源之謎? 深、陷╮ 1級 2018-11-16 回答

20世紀60年代,人類就登上月球,開始了對月球的探索,但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通常探討月球的起源有幾個問題是必須考慮的。

年齡問題:根據一些元素的同位素的研究,可以證實,月球的年齡與地球相近,它大約也是在46億年前形成的。

質量問題;月球質量約為地球的1\81,平均密度為每平方釐米3。34克,大致相當於地幔的平均密度。因此,月球核心不可能是一個很大的鐵質核心。

成分問題:月球的化學元素全部可以在地球上發現,但是,月球岩石中鋁、鈣和鈦等化學元素的含量比地球岩石中要多6倍,而鐵、鈉、鎂的含量卻很少。

軌道問題:九大行星的衛星多在行星的赤道面附近運動,而月球的軌道卻於地球赤道面相差120

,與地球的黃道面較接近。

對於這些基本問題,還有許多疑點,從而使得月球的起源問題,就更顯得撲朔迷離。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第一,分裂說。持這種觀點的科學家認為,最初月球只是地球赤道隆起的一小部分,在太陽的引力和地球快速自轉的作用下,這個隆起的部分就“飛”了出去,分裂成一個繞著地球旋轉的衛星。但這一說法被一些科學家所懷疑,因為地球的慣性離心力要達到把月球丟擲去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而且地球和月球的化學構成也有很大差別。

第二,俘獲說。有的科學家認為月球原先是太陽系裡的一顆普通的小行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它靠近地球是被俘獲,而成為地球的衛星。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軌道問題卻無法解釋。如果小行星從地球旁經過,那它只能略微改變一下其軌道。也就是說,地球沒有那麼強大的引力使月球改變軌道,讓月球成為一顆繞地球旋轉的衛星。

第三,同源說。有人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同時從一個快速旋轉的塵埃中產生出來的。這樣說法,也遭到一些天文學者的反駁。如果地球和月球是從同一塵埃雲中分解下來的,那為什麼它們的化學成分卻相差那麼大呢?

還有人提出一個新的假說,認為是宇宙中的一顆小行星猛烈撞擊地球后,使地球軌道面發生傾斜,被撞擊出去的物質佔據了原來地球的位置,而被虜去的一大片物質,就形成了今天的月球。當然,這也只是科學的猜測,還沒有得到證明。

看來,要想解開月球的起源之謎,還需要科學家們不懈地努力。

月球起源之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11-17 回答

不是自從俘獲月球后,地球幾乎再也沒有俘獲其他小天體。因為已有月球繞地球飛行,如果再有其他小天體飛來,依據天體力學原理,不會處於穩定狀態,它不是掉到地球上來,就是飛出去,再不就是落到月球上去。所以,地球只有月球一個衛星陪伴。

俘獲現象是普遍的,整個太陽系行星都是如此,只有金星是個例外。金星的自轉速度很慢,約250天自轉一週,不可能俘獲行星,因此至今還孑然一身漫遊在天空。

新俘獲說從行星演化的整體上闡明瞭月球的起源以及被俘經過,是目前解釋月球起源問題最有權威的學說。但這一新學說還有一些尚待研究的問題,例如,沒有原始大氣阻力能否俘獲衛星?順行性衛星和逆行性衛星的被俘有何不同?等等。經過科學家們的反覆研究,人類對地球起源問題必將有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