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在七世紀上半葉,也就是唐朝初時就從阿拉伯傳到中國了

,《唐本草》就有藥用記載。罌粟也被大家種著觀賞和食用(主要是罌粟籽)。

罌粟也叫作阿芙蓉,是從阿拉伯語Afyun音譯來的,鴉片後來是從Opium音譯來的。中國人知道罌粟至少有1300年曆史,懂得藥用也有900多年曆史,會製作鴉片也有500多年曆史。

鴉片的早期流行一定程度上和

明末禁菸

有關,明末吸菸已經遍佈大江南北了,崇禎十年(1637年)詔令全國禁菸,但煙癮已經養成,菸草被禁後,鴉片就成了代替品,何況在此之前就有人將菸草和鴉片混吸了。

也和

統治階層的示範效應

有關,鴉片最早從外國進口,皇宮的貴族是最先接觸到的,鴉片很容易就上癮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明中葉後,鴉片就開始從藥用轉變成了享樂的奢侈品。

吸食方法的改進

也刺激了鴉片的消費,17世紀以前人們只知道生食鴉片,後來蘇門答臘人學會了熟食,

明末

荷蘭人和在爪哇一帶經商的中國人把熟食法帶回了東南沿海。以前的生食法吸收的嗎啡量較少,而熟食使吸收的嗎啡量大大增加,一旦成癮,則難以戒除。

而英國為了與中國的逆轉貿易順差(當時中國賣給他們茶葉,卻不從英國買東西),從1715開始東印度公司就開始少量的販賣鴉片,到1830年,每年的鴉片貿易稅可以達到200萬英鎊。1805年起,美國人也開始賣鴉片。各方為了錢想方設法走私給中國鴉片就不奇怪了。

而且清政府的禁菸政策聽著好聽,但執行根本不嚴,未對鴉片輸入和吸食者做任何懲罰,正如林則徐所說“開館應處絞律,律例早有明條,而歷年來未聞絞過一人,辦過一案。”此外,清朝官員的腐敗也導致了禁菸的失敗,連皇帝都向海關收取賄賂,可想而知當年為何禁不住鴉片。

參考:余文儀:《臺灣府志。土產門》

蘇智良:《中國毒品史》

林則徐:《錢票無甚關礙宜重吃煙以杜弊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