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鐺鐺鐺!又到了記筆記的時間,大家快拿出小本本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在前幾話中,我們有提到,

植物

是整個設計的

神經網路

,是景觀中最富於變化和活力的部分。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但它不僅僅只是空間中的

裝飾物和點綴物

,更不只是空間和建築的

陪襯

;景觀設計師也不是簡單的藉助

植物對空間進行裝飾設計

而已,景觀設計更不能單純狹隘的被定義為

“綠化設計”

,而我們所要做的事也比外界所片面理解的種樹多得多。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植物與空間的關係。

▼ 相對於植物表象的觀賞性,例如季相、形態等來說,其建造功能是先於其觀賞功能的。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何為建造功能?

是指植物作為空間設計中的一個元素所發揮的具體功能,它和建築物中的

牆、天花板、地面

一樣,是營造空間的元素之一,它是室外空間的牆,或者說植物更像是窗,它並非密不透風,是間接性劃定和暗示空間範圍的手段,在設計當中我們是先確定植物建造性,而再去考慮針對具體實際情況選擇特定植物。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植物作為營造空間的元素

在室外環境中,空間的三個面:

地平面、垂直面、頂平面

,以各種形式方式來組合形成多變的空間與場所,植物作為與構築、水體、鋪地一樣的設計元素之一同樣如此。

下面就分別從這三個面來講植物是如何營造空間的。

✔ 地平面

不同高度不同種類的

地被和矮灌木可以用來暗示空間

。如:草坪和地被之間的交界雖然明確的空間阻礙,但卻對空間範圍的暗示作用。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地平面空間的形成

✔ 垂直面

樹幹與枝莖的大小疏密及種植形式不同,可以將空間分割,

空間封閉程度隨樹幹密閉程度增加而加強

,樹幹越多,圍合感越強。如:自然界的森林、有行道樹的道路、草坪邊緣的綠籬。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垂直面空間的形成

✔ 頂平面

植物的枝葉如室外空間的天花板,影響著頂面天空的視線,

冠幅、季相、枝葉密度以及樹木本身的種植形式都會影響頂平面的空間效果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頂平面空間的形成

由此,植物已經具備了與建築通道、門、牆、窗一樣的功能,可以創造出室外

空間序列

。如植物出現在道路盡端,可以引導空間改變走向,路邊的植物區域的大小可以改變空間的收放關係與節奏,我們常說的

曲徑通幽、柳暗花明、山迴路轉

都是空間序列給人帶來的感受變化。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植物創造空間序列

▲ 植物創造空間序列

在具體的應試當中,

平面圖

作為

最重點

考察的物件,是快題當中最重要的部分。應對與此我們再著重於平面層次對植物空間營造做一些案例的介紹,幫助大家更好的應用於快題設計當中。

01 花港觀魚公園

孫筱祥先生

“花港觀魚”為西湖十景之一,位於西湖西南角,東接蘇堤,西傍群山,是介於小南湖和西里湖之間的一個半島。1952年開始,在花港原址的基礎上,擴進了附近的舊莊園、水田、墳地,逐步建成了現今面積18公頃的大公園,園以植物、道路和多變的地形形成不同的空間,產生豐富的景觀效果,是中國現代公園建設的範例。全園分為草坪、魚池、牡丹園、叢林、花港和疏林草地六大景區。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花港觀魚公園

▲ 花港觀魚公園

花港觀魚公園特別設定了

林中空間、林下空間、密林空間和疏林草地等多種空間形式

。面向西湖的一面約有95%開敞,而面向西山路的一面約有95%的封閉、正如《園冶》所說

“俗則屏之,佳則收之”

。透過對內部空間的組織和外部景物的取捨,為遊客營造了良好的遊覽和休閒環境。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公園平面圖其中公園內最大的草坪活動空間,雪松大草坪是杭州疏林草地景觀的傑出代表,我們特別來學習一下當中的植物空間營造。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平面圖雪松大草坪面積15000㎡左右,面向西湖,背靠廣玉蘭、山茶林帶,為花港觀魚公園內最大的草坪空間。這裡寬敞場地平坦,成為一個非常適合活動野餐的場所。但這個空間並非空曠的只剩草坪,大草坪除北面開朗以外,其餘三面,均常綠密閉的林帶與公園其他部分分隔起來,內部又有植物打破空間,學習了中國園林

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的手法,形成了

空間的多重性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雪松大草坪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植物對於空間的劃分作用 牡丹園場地功能又有所不同,它原本花木就眾多,繼承了傳統假山園的形式,牡丹與假山石結合自然錯落,層欒疊障、道路蜿蜒曲折漸漸往上,以供遊人遊覽觀賞,並在在高處修建牡丹亭一處, 以供遊人休息。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牡丹園平面圖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牡丹園 02印度Godrej Platinum住區景觀 ONE Landscape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再來看一個小尺度的案例。專案坐落於原生態叢林環境之中,遍佈高聳挺拔的樹木,叢林探尋之旅的概念貫徹整個專案。

景觀體驗從入口花園開展,錯落的景觀亭猶如精緻的雕塑散落在靜態空間中,利用原生樹木的蔽蔭,被茂密的植物包圍。進入專案核心地帶,兩棟優雅高檔的住宅大樓包圍著的中央庭院為住戶提供了開放空間和活動場所。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場地生成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總平面圖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區域性空間序列的變化下面來看看實際的設計效果。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景觀筆記——第三話 植物種植與空間營造

▲ 實景效果

這個案例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在小場地中,

植物與鋪地、水體一樣可以幫助我們劃分空間

,構建尺度親切的場地,並豐富人們在場地的中的人行和停留體驗,它們不僅能將空間隔斷,還可以對於人的視線和人行方向有引導作用。

講到這裡相信大家對於前文提到的植物的

建造性是先於其觀賞性

以及

植物對於空間營造的重要性

會有更深的理解了,在今後的設計與快題訓練中,也應該避免上來就談“我要在場地中間種一顆梧桐樹、我要種一排銀杏樹。”這樣排除植物的建造功能和空間屬性只看觀賞性的單一思考了。

那我們下一話再見~

參考文獻:諾曼。布思, 曹禮昆。 風景園林設計要素[M]。 1989。

- end -

本文由觀內外團隊整理編輯,部分照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絡,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