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痙攣是什麼引起的,有什麼症狀?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12-02 回答

腸痙攣是由於腸壁平滑肌強烈收縮而引起的陣發性或間隙性腹痛。臨床上小兒多見,成人也可因腸道疾病發生腸痙攣。腸痙攣特點為腹痛突然發作,以臍周為著,發作間歇時無異常體徵, 腸痙攣的病因尚不明,因副交感神經興奮致一過性腸痙攣,暫時阻斷腸內容物透過,使近端腸管強力蠕動而形成絞痛。小兒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成熟不完善及體質或是由於餵養不當、暴食、大量冷食、食物過敏及消化不良等誘因所致。成人則與進食過飽、過涼、消化不良、腹部受涼、腸道炎症等有關。臨床表現為突然發作的陣發性腹痛,以臍周多見,每次持續時間不等,數分鐘至數十分鐘,時痛時止。治療以解痙止痛為主,並儘量消除誘因。

引起腸痙攣的原因有很多種,在功能性原因中有受寒、飢餓、大便乾燥、某些藥物的副反應等,應用中醫的芍藥甘草湯加味就可以緩解。

鑑於你的情況,我們認為你所患的腸痙攣可能與服用抗抑鬱藥物有關,所以要在芍藥甘草湯方中適當加入一些抗抑鬱藥物。因此,我們為你開的處方如下:

香附30克,鬱金15克,生地黃15克,百合15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枳實15克,炒白朮15克,黃連6克,肉桂3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早晚各1次,2天以後就可消失。再服3—4劑鞏固治療,病情恢復後一般不會復發。

參考資料: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5918/593823。html

腸痙攣是什麼引起的,有什麼症狀? TT。 1級 2018-12-02 回答

引起胃腸痙攣性疼痛的原因有許多,但大多數是由於胃腸功能失調所致,部分是由胃腸道器質性病變所致。因此在未排除器質性病變之前,不可隨便使用鎮痛藥,如度冷丁、去痛片之類,因這些中樞性鎮痛藥會抑制特異性的疼痛症狀,從而掩蓋了像胃穿孔、闌尾炎等疾病,導致延誤診斷,有危及生命的危險。

當胃腸痙攣所致的疼痛確為功能性,診斷明確時,應首選抗膽鹼藥。它透過選擇性地阻斷胃腸平滑肌m膽鹼受體,而使平滑肌鬆弛,故又稱為平滑肌解痙藥。這類藥物包括阿托品、東莨菪鹼、山莨菪鹼(654-2),以及合成解痙藥,如普魯本辛、胃復康等。由於山莨菪鹼對中樞作用很小,且毒性較低,現己廣泛取代阿托品,可每次口服5~10毫克,每日2~3次,亦可肌注10毫克。

一般劑量的抗膽鹼藥常見的副作用有鼻幹、口乾、怕光、尿閉、近距離視力模糊、心悸、抑制出汗、面板乾燥潮紅等。大劑量使用時,會產生中樞興奮症狀,如煩躁不安、幻覺譫妄、運動失調,甚至昏迷驚厥。青光眼、虹膜和晶狀體粘連、胃腸梗阻性病變,以及前列腺肥大者忌用此類藥。

症狀

在小嬰兒,腸痙攣發作時主要表現為持續、難以安撫的哭吵。主要表現為哭鬧不安,可伴有嘔吐、面頰潮紅、翻滾、雙下肢蜷曲等症狀。哭時面部潮紅,腹部脹而緊張,雙腿向上蜷起,發作可因患兒排氣或排便而終止。在小嬰兒則可反覆發作並呈自限過程。

檢查

常規檢查:

1。血常規。

2。便常規。

3。生化全項。

4。腹透。

治療

可根據腸痙攣的評分結果決定治療。評分參照哭吵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哭吵的伴隨症狀、父母對孩子哭吵的看法。如果哭吵與腸痙攣有關,但哭吵不劇用第一、第二級治療方案;如果是嚴重腸痙攣者,採用第三級治療。

一、第一級治療 給孩子以撫慰,搖動孩子,減低環境噪音,用熱水袋捂嬰兒腹部;對家長給予支援和關心;可服用中藥或二甲基矽油。一些中藥具有解痙作用,服用中藥(洋甘菊、馬鞭草、甘草、茴香、香峰草及薄荷組成的粉末)7天后,腸痙攣改善,但夜醒次數未見減少。二甲基矽油是一種非吸收性藥物,透過改變氣泡表面張力,使氣泡融合或彌散,促進氣體排出,對人體無副作用。試圖用它來減少腸道氣體。但有關它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用二甲基矽油與安慰劑做自身交叉對照研究,1/4-2/3患兒症狀有改善,但與安慰劑相比,無明顯差異。其他減少腸道氣體的藥物如活性碳、α-半乳糖苷酶能吸附氣體或幫助消化高纖維素食物,減少發酵產氣,但目前對腸痙攣的療效尚不肯定。

二、第二級治療 即藥物治療。可用解痙藥(如西託溴銨)能阻斷平滑肌的毒蕈鹼型受體,還可直接作用於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痙攣。無效者可用鹽酸雙環胺,它作為一種抗膽鹼能藥物,具有阿托品樣的解痙作用,並有一定的中樞安定作用,在治療嬰兒腸痙攣方面有一定的療效。但近來有研究發現,6個月以下的嬰兒用此藥可發生呼吸暫停,使此藥的應用受到限制。至今尚無一種完全有效的藥物來治療腸痙攣。

三、第三級治療 改變飲食和/或藥物治療。母乳餵養的母親不食用牛奶、奶製品、魚和蛋;人工餵養兒給予豆奶或水解酪蛋白的奶方,能明顯改善嬰兒腸痙攣。對於cmpi引起的腸痙攣者,去除牛奶蛋白,改用豆奶或水解蛋白後,71%-88%的患兒症狀有改善。由於藥物治療(如鹽酸雙環胺)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有時療效不理想,飲食改變可能比用藥更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