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文史宴2017-07-29 11:13:12

這個問題其實是問的曹魏時代曹氏、夏侯氏是怎麼衰落的,這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首先,在戰爭年代曹氏、夏侯氏是戰將,到了魏國建立後,他們就成了皇親國戚,那還打仗幹什麼呢?大家享受生活唄,所以從這以後曹氏、夏侯氏就不再產生戰將,戰將方面只能吃曹操時代留下來的老本。

大概到魏明帝曹睿當政前期,老本基本上吃完了。曹丕時代,死了曹仁、夏侯惇、夏侯尚,曹洪被廢。曹睿時代,曹真病死,曹休因為石亭之戰大敗於陸遜,慚恨而死,曹家最後的掌兵人才也報銷了,於是只好吸收滿寵、王凌、司馬懿等士族來掌管軍事。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好在曹家還有些政治人才,比如曹操的兒子曹宇、曹休的兒子曹肇,曹真的兒子曹爽,曹操的養子何晏、秦朗,夏侯尚的兒子夏侯玄,還有夏侯家的夏侯獻等,但他們分別在三波清洗中被洗乾淨了。

第一波是曹睿臨終時,打算用曹宇、曹肇、曹爽、夏侯獻、秦朗輔政,但這五個人除曹爽外,跟中書監的劉放、孫資都有很深的矛盾,於是劉放、孫資利用曹睿臨終無力,勸說曹睿只用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於是曹宇、曹肇、夏侯獻、秦朗四個被請出去了。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第二波就是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爽、何晏等曹氏親族在十年間把持了曹魏政權,引起了朝廷大臣的普遍不滿,於是他們支援司馬懿發動政變,剝奪曹爽的權力。不料司馬懿發動政變成功後為了自己奪權,將曹爽、何晏全部滅族,從此曹氏、夏侯氏基本沒有了實力。

第三波就是司馬師消滅曹氏最後的力量了。經過高平陵之變,曹氏還剩下夏侯玄一個大佬,但也沒什麼實權,另外還有魏帝曹芳的父親張緝,這些人藉助司馬師淮南戰役失敗的機會,密謀推翻司馬師,推夏侯玄上位,但事情洩露,司馬師把他們全部滅族。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從此以後,曹氏、夏侯氏就成了完全的吉祥物,再也無法與司馬氏抗衡,曹魏的社稷就落入了司馬氏手裡。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頑石品生活2017-12-14 16:56:52

三國初期,曹家、夏侯家是人才輩出,不過曹丕、曹叡兩代之後,曹家、夏侯家就人才凋零了。

三國初期,曹操、曹仁、曹洪、曹丕、曹植、曹彰、曹衝等,個個都不是善茬之輩。夏侯家的夏侯淵、夏侯敦等也是響噹噹的人物。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為何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家的人才就凋零了呢?怪就怪曹丕和他的兒子曹叡,曹丕是透過和豪族大姓利益交換上的位,他上臺不久,就推行九品中正制,而九品中正制是保護豪族大姓,打壓寒門子弟的。曹丕另外一個臭招,就是為了鞏固他的皇位,大肆打壓皇室宗族,他的觀念是,朝廷供養著皇室宗族,但是他們不要管事、不要統兵等。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曹操在宛城之戰中,長子曹昂被殺,於是曹魏的繼承人爭奪戰開始,立曹植的呼聲最高,而曹操也看好最聰明的曹衝,曹丕相對處於弱勢。後來,曹植生活隨性,曹衝死去,曹丕透過和豪族的利益交換,很多豪族支援她,曹操才立曹丕為繼承人。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曹丕上臺打壓兄弟,曹植的七步成詩,大家應該知道這個典故,而當時的太后,看不過曹丕打壓皇室宗族,直接罵曹丕豬狗不如。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曹丕的兒子曹叡上臺後,繼續沿用他老子的那一套,為了穩固皇權,對曹氏一族,基本都是供養而不培養、重用,當然,對於他老子給你指定的輔佐大臣曹休、曹真,他還是讓他倆一個駐長安防蜀漢,另一個駐壽春,防東吳。

因為曹丕、曹叡兩朝,對曹家、夏侯家的人基本都是供養,不培養,到曹叡之子曹芳時,曹家、夏侯家已經人才凋零了。曹叡死前,命曹真之子曹爽、司馬懿共同輔佐八歲的曹芳。開始的時候,曹爽謙虛謹慎,每每都和司馬懿商量著來。後來,曹爽任用私人,獨攬大權,

曹芳繼位後,加曹爽侍中

,改封武安侯,食邑一萬二千戶,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曹爽欺壓少主,蔑視後宮,不得人心,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連郭太后都支援司馬懿,可見曹爽輔政有多失敗。

曹魏,成於曹操,敗於曹丕,如果曹丕、曹叡父子不打壓宗親,曹家和夏侯家應該還會出很多能人,也不至於輪到曹爽輔政,也不會讓豪族司馬一家獨大。後來夏侯家出了一個夏侯霸,不過司馬家已經掌控一切,他不得已出走蜀漢,在姜維的賬下效力。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置身黑白的精彩2018-01-21 22:02:48

這是一場權力的較量!是冰與火的對抗!

作為宗親的領袖曹爽與司馬懿所代表計程車族階級站在了對立面,本來曹爽更佔優勢

只是,曹爽因為改革觸怒宗親,司馬懿藉此機會聯合宗親除掉曹爽並大權在手,導致了權力制衡的消失,才為司馬家篡魏製造了機會

也就是說司馬家之所以能篡魏,始作俑者就是曹氏與夏侯所代表的宗親和士族

我相信,很多人忽略了一點,就是司馬懿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才反對曹爽的當權。所以當時曹魏宗親並未意識到到司馬懿的大權總攬問題

只是將曹爽、何晏全族誅殺之後,後悔也來不及了。曹魏宗親再無能力制衡司馬家

隨後,司馬師、司馬昭大權在手,完成了政權的全面掌握,順理成章的進行了顛覆

為曹爽正名,並非是他的“無能”和“願為富家翁”葬送了曹魏

曹休、曹真的相繼謝世,使得宗親之中再無帥才。因此朝中由司馬懿、滿寵等外姓重臣掌握

這是不可避免的輪迴,曹家向來有吐血和早死的傳統

曹操不說,曹丕雄才大略,卻也是壯年而亡。至於曹休、曹真雖然是肱股之臣卻也都不長壽

夏侯一族則更為悽慘,夏侯淵早年亡於黃忠之手,夏侯惇、夏侯尚死於曹丕時代

所以到了曹叡一朝,宗親力量日漸衰弱,病入膏肓的曹叡終於明白江山若要牢固,必須得由宗親族人掌握大權

於是,曹爽作為重要考核人選,並最終經過考驗成為大將軍總攬天下兵馬

而且在一幫青年才俊的輔佐下,日漸壯大並逐步要取代司馬懿所代表計程車族階級

曹爽的改革可謂是盡心盡力,限制特權階級的無限膨脹,轟轟烈烈的政治改革看起來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但是並不會成功

評價:曹爽是個戈爾巴喬夫式和勃列日涅夫式的改革家,但時代不允許他成功

所以,他並不是個蠢蛋,也不是白痴,而司馬懿的成功也絕非是靠一己之力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司馬家的奮鬥——權力的遊戲永遠是伸手不見五指

曹叡臨終之時,任命曹爽與司馬懿共為輔政大臣,曹爽是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司馬懿則作為三朝元老則已太尉的身份成為託孤之臣

軍政大權其實掌握在曹爽手中,而司馬懿則被部分架空

並且隨著曹爽的成長,司馬懿逐漸不能與之抗衡,直到高平陵政變,曹爽覆滅

司馬懿縱使門生故吏頗多,若無宗親支援,怎能將曹氏代表一網打盡?

而曹爽也絕非白痴和庸才,怎能就此束手就擒,落得個兄弟三人滿門抄斬的下場?

要知道,在他失勢之前可是曹魏的實際控制者,軍政大權握於手的權臣!曹爽的改革,的確是為了曹魏的天下,但是卻也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

司馬懿代表計程車族階級,自然是對其十分痛恨。而曹氏和夏侯氏的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們也逐漸被傷害了利益

此時,司馬懿並未有奪取曹魏天下的跡象,所有人也認為他沒這個本事,縱然曹爽是自己族人,但是有句話說的好

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於是乎,原本權力還算制衡的雙方撕破了臉。曹爽一敗塗地,與自己的夥伴何晏被誅滅三族,司馬家自此成為唯一的權力寡頭

自然也為之後的奪取曹魏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司馬家的絕地反擊——士族到皇族的鉅變

原本是註定要被清算的大士族,因為解決掉了最大的敵人曹爽,反而肆無忌憚起來

原本曹氏宗親認為司馬懿並不是想奪權篡位,但誅殺曹爽讓他們開始警惕起來,只是為時已晚了

溫水煮青蛙,已經到了可以加火的時候了

司馬家軍政大權攬於手中,快速對權力階層進行控制和更換。司馬懿自知其子必然有不臣之為,但一如曹魏始祖曹操一樣,司馬三雄並未自己稱帝

司馬師廢掉曹芳,改立曹髦

司馬昭又弒殺曹髦改立曹奐

此時,曹氏宗親和夏侯一族已經不能在對司馬家造成什麼威脅了,一如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般,此時的軍政大權完全在司馬家手中

歷經滅蜀伐吳,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完成一統,建立西晉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不得不說,就像是輪迴一般

曹操當年靠著自己的宗親子侄,打拼出屬於自己的天下,由其子建立曹魏,並極其仰重自己的曹氏宗親

而司馬家的上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利用了曹魏宗室的力量

不得不說,就像是宿命一般。因為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玩弄漢室宗親皇帝於鼓掌之間

司馬家賺曹爽,號令曹氏宗親擅立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更多歷史故事,請點個關注吧!如果喜歡,就給個大大的贊可好?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杜少說歷史2017-12-20 23:49:25

據陳壽《三國志》記載,曹氏、夏侯氏同為沛國譙人,世為姻親。三國吳人所著《曹瞞傳》中稱曹操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此說法可信度不高。曹氏自曹騰始,逐漸顯赫。曹騰因迎立東漢桓帝有功,被封為費亭侯,升為大長秋。其養子曹嵩襲爵,官至太尉。曹騰的弟弟曹褒官至潁川太守,其子曹熾官至侍中、長水校尉;另一個堂侄曹鼎官至尚書令。反觀夏侯氏,雖然三國志記載是西漢開國功臣夏侯嬰之後(曹氏也被記載為是西漢相國曹參之後,均有附會之嫌),但並沒有發達。

因兩家世代聯姻,故曹操在創業之初,響應他的均為曹氏、夏侯氏的宗親。如果把曹操當做曹魏創業的第一代的話,宗親中同為一代的較為出名的就是曹仁、曹純、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第二代中較為出名的是

曹真

曹休

、夏侯尚。到了司馬篡晉的時代,主要活躍的宗親基本是他們的後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數曹爽和夏侯玄。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一。曹仁、曹純、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系後人:多不顯達,部分投身於晉

(1)曹仁,是曹操的堂弟(魏書曰:仁祖褒,潁川太守。父熾,侍中、長水校尉)。黃初四年逝世,兒子曹泰繼承爵位,官至鎮東將軍,假以符節,繼而又封為寧陵侯。曹泰乃一職業軍人,曾經參與過曹丕時代的三路討吳,被吳國朱桓打的大敗。曹泰逝世,兒子曹初繼承爵位。又分封曹泰的弟弟曹楷、曹範為列侯。曹仁這一支,在曹泰之後默默無聞,史無詳載。

(2)曹純,是曹仁的親弟弟,虎豹騎統帥,死於漢獻帝建安十五年。無子,死後由曹演入嗣,官至領軍將軍,正元年間續封功臣後代,進封平樂鄉侯。此時已經是司馬師廢曹芳,高貴鄉公曹髦在位期間。很明顯,在司馬家篡漢過程中,曹演並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曹演死後,曹亮入嗣。

(3)曹洪,是曹操的堂弟(魏書曰:洪伯父鼎為尚書令,任洪為蘄春長)。曹洪早年與曹丕結怨,曹丕找了個藉口把曹洪的官位、爵號、封邑全部削奪。魏明帝曹叡繼位後,雖然又封其為後將軍,樂城侯,食邑千戶,賜位特進,後又被任命為驃騎將軍,但曹洪一支註定在曹魏不會顯赫。曹洪死後,其子曹馥嗣侯。在司馬代晉過程中毫無表現,司馬炎篡位後,曹馥依然出仕西晉,官至尚書右僕射。

(4)夏侯惇,魏文帝登基後曹魏的首位大將軍,但不久去世。其長子夏侯充繼其爵位。文帝以夏侯惇功高,賜夏侯惇家眷封邑一千戶,封夏侯惇七子二孫關內侯的爵位。夏侯充歷任侍中尚書、安西鎮東將軍,假以符節。夏侯充死後,子夏侯廙襲爵。夏侯廙死,夏侯劭襲爵。夏侯惇的次子即著名的駙馬夏侯楙,因為和曹丕是小時候的好友,所以曹丕一登基就把他提拔為安西將軍、持節,都督關中。但夏侯楙沒有一點武略,卻喜好治辦家業。諸葛亮北伐時,魏明帝曹叡西征,將夏侯楙調回朝廷,任命他為尚書。總的來說,夏侯惇這一支在司馬篡位時代前就已經碌碌無為了。

(5)夏侯淵,是夏侯惇的族弟,他的後人最為複雜。長子,夏侯衡,娶了太祖弟弟海陽哀侯的女兒,恩寵非同一般。夏侯衡繼承了夏侯淵的爵位,不久又被封為安寧亭侯。他死後,兒子夏侯績繼承,官至虎賁中郎將。夏侯績死後,孫子夏侯褒也依序繼承。歷史上沒有這一支在司馬篡晉時期的記載,想必也是碌碌無為。

夏侯淵的次子是著名的夏侯霸。夏侯霸是一名職業軍人,也是少有的見證了司馬家擅權的宗室二代。黃初年間就已經是偏將軍,太和四年任曹真軍先鋒伐蜀。夏侯霸速來與曹真之子曹爽交好,正始年間,曹爽輔政後,其被曹爽重用。正始五年,夏侯霸為討蜀護軍、右將軍,進封博昌亭侯 。他屯軍隴西,練軍的同時安撫了少數民族。 同年,夏侯霸擔任徵蜀護軍,隸屬於徵西將軍夏侯玄(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多次對抗蜀漢大將軍姜維的北伐。高平陵政變後,曹爽被誅殺,夏侯玄被司馬懿調回京師,而郭淮繼任徵西將軍。夏侯霸和郭淮不合,以前在對抗蜀漢軍隊北伐時就多次互相拆臺。夏侯霸害怕自己被害,就叛逃到了蜀漢,受到了蜀漢皇帝劉禪的優待,官至蜀漢車騎將軍。這裡有個小插曲,在建安五年時,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外出打柴時“意外”(此處滑稽臉)被張飛發現,張飛後來娶其為妻。夏侯氏生下的兩個女兒後來都成為了劉禪的皇后。後來,夏侯霸追隨姜維參與北伐,最後終老蜀漢。他留在魏國的後代,受到特赦,被遷徙到偏遠的遼東樂浪郡。

夏侯淵三子夏侯稱

早死

,四子是夏侯威,在曹魏歷荊、兗二州刺史。這一家人,在西晉倒是極其顯赫。長子夏侯駿,出仕西晉,歷任豫州大中正、尚書、少府、安西將軍、幷州刺史。與西晉汝南王司馬亮、司徒魏舒為姻親。在《晉書》中被陳淮評價為“駿及梁王皆是貴戚,非將率之才,進不求名,退不畏咎。”梁王是司馬彤,可見夏侯駿在西晉的地位。次子夏侯莊,淮南太守。妻子羊氏是晉景獻皇后羊徽瑜的堂妹。其子夏侯湛,以才博文章,

是晉代著名文學家,亦是著名美男子,官

至南陽相、散騎常侍。女兒夏侯光姬為西晉琅邪王司馬覲的王妃,生了後來的東晉晉元帝司馬睿。世語中記載,“由此一門侈盛於時”。

夏侯榮,夏侯淵五子,在夏侯淵與劉備的戰爭中陣亡。

六子

夏侯惠,歷任散騎黃門侍郎、燕相 、樂安太守,三十七歲去世。七子夏侯和,魏元帝曹奐時任相國(相國是司馬昭)左司馬、侍郎。後出仕西晉,為光祿勳。

夏侯威、夏侯和一支在西晉如此昌盛,可見在司馬篡晉過程中,必然沒有維護曹魏,甚至像夏侯和投效司馬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曹真、曹休、夏侯尚系後人:最為悲慘,幾乎團滅

(1)曹真,是曹操的養子。據魏略記載,曹真父親本姓秦,叫秦邵,為救曹操而死,所以曹操把曹真收為養子。歷任曹魏大將軍、大司馬,曹真死後,曹爽襲爵。魏明帝曹叡感念曹真的功勞,封其五子羲、訓、則、彥、皚為列侯。

曹爽,年少時因為自己是宗室而小心謹慎,與當時還是平原王的曹叡交好。曹叡即位,即任命曹爽為散騎侍郎,最終屢次升遷為武衛將軍。明帝病重時,任命他為大將軍,假之以符節、斧鉞,都督內外的一切軍務,總攬朝政,與太尉司馬懿一起接受遺詔輔政。然而,有了權力後,曹爽就開始了擅權之路。

曹爽聽從親信丁謐的計謀,尊司馬懿為太傅,升蔣濟為太尉,解除二人兵權。改任命其二弟曹羲為中領軍,又廢除禁軍五營中的中壘、中堅兩營校尉,把兩營兵眾交由曹羲直接統領。另以曹訓為武衛將軍,統領禁軍武衛營,曹彥為散騎常侍,曹爽兄弟於是完全掌握京師禁軍。他的表弟夏侯玄則被任命為中護軍,負責總統諸將,選拔舉用軍隊武官。

當時,曹爽的心腹,何晏、鄧颺、李勝、丁謐,均為浮誇不實之人。尤其是何晏,乃漢末大將軍何進之孫,其母被曹操納為妾,於是曹操收何晏為養子,後招為駙馬。丁謐、何晏、鄧颺被封為尚書,一起架空了尚書檯。任用李勝為河南尹、畢軌為司隸校尉,控制京城內外。這些人貪汙受賄,權傾朝野。同時,曹爽囚禁了郭太后。從而將郭太后逼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曹爽的行為,得罪了曹魏掌權的老臣。尤其是對蔣濟的排擠,是極為致命的。本非鐵板一塊的曹魏士族,以蔣濟、陳泰為首,逐漸團結在了司馬懿的周圍,暗中對抗曹爽。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蔣濟受司馬懿矇騙,為司馬懿擔保不取曹爽性命,使得曹爽輕信司馬懿,交出了權力,結果曹爽兄弟被滅三族。曹魏從此進入了司馬家時代。

諷刺的是,在司馬篡晉的過程中,除了被王凌擁立的楚王曹彪、奮起反抗的高貴鄉公曹髦、被動被密謀立為大將軍的夏侯玄外,曹爽是僅有的主動和司馬家正面交鋒的曹魏宗室人員。

(2)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曹魏大司馬。太和二年死後,其子曹肇襲爵。曹肇有當世才度,是一

英俊少年。

與明帝曹叡為少年玩伴,

任散騎常侍、屯騎校尉。

魏略記載:曹肇有殊色,魏明帝寵愛之,寢止恆同。嘗與帝戲賭衣物,有不獲,輒入御帳,服之徑出,其見親寵類如此。在曹叡彌留之際,曹肇本是輔政大臣之一(原為燕王曹宇為大將軍,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五人共同輔政)。夏侯獻也是宗室,但是沒有記載其具體出身。曹宇是曹操的小兒子,曹魏沒有宗室輔政的先例,曹宇也自知沒有輔政能力,就推辭掉了大將軍之位。曹魏前三代,詔書多出自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孫資之手。然而,這二人與夏侯獻、曹肇是政敵。在得知自己即將輔政的訊息後,夏侯獻、曹肇準備逐漸幹掉劉放、孫資。結果,劉放、孫資抓住機會,向彌留之際的曹叡建言。曹叡在最後聽從劉、孫二人建議,輔政大臣變成了兩人:曹爽、司馬懿。曹肇正始年間去世,追贈衛將軍,子曹興嗣位。孫子曹

攄後來出仕西晉,在西晉

大司馬齊王司馬冏任記室督。後為襄陽太守、徵南司馬,最後戰死。曹休一支,由於曹肇沒有當成輔政大臣而沒有顯達,但是因禍得福,躲過了司馬氏的打壓。

(3)夏侯尚,是夏侯淵的侄子。曹丕建立魏國後,為平陵鄉侯,遷升徵南將軍,領任荊州刺史,持朝廷符節都督南方軍事。曾經和曹真一起討伐過東吳。夏侯尚與曹丕關係很好,病重時,文帝數次去看望他,拉著他的手流下了眼淚。去世後,兒子夏侯玄繼其爵位。

夏侯玄,是在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位曹魏宗室。夏侯玄少時便有名聲,在弱冠時便擔任散騎黃門侍郎。他是夏侯氏由地方豪強向士族過度的典型人物。其人好文,頗有造詣,著有《樂毅論》。是著名的玄學家。後世東晉僑姓士族門閥均由儒學入玄,玄學昌盛。而玄學之風漸起的源頭就是夏侯玄、何宴、王弼這些“正始名士”玄學家。

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弟。曹爽執政後,夏侯玄被委以重任,升任散騎常侍、中護軍,掌握軍官選拔權。夏侯玄,在朝堂上也很有政見。司馬懿曾經與他談及時事,夏侯玄提出了“審官擇人”、“除重官”、“改服制”等政治制度,司馬懿深表贊同。後升為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為曹爽掌控西北兵權。但其並沒有軍事才華,與曹爽共同伐蜀失敗,名望有所降低。這也是後期曹魏宗室們的特點,就是家風向“士族化”過度,再也沒有純粹的軍事強人。

高平陵之變後,曹爽被殺。夏侯霸逃向蜀漢前,曾經勸夏侯玄一起逃走。但是夏侯玄拒絕了,被司馬懿調入中央,任大鴻臚、太常,受到壓制,悶悶不樂。嘉平三年,司馬懿去世後,夏侯玄嘆息道:“司馬懿尚且能夠以世代的交情善待我,而子元(司馬師字)、子上(司馬昭字)是不會容忍我的。”果不其然,嘉平六年二月,中書令李豐與皇后父光祿大夫張緝密謀殺司馬師,擁立夏侯玄為大將軍。失敗後,夏侯玄也被牽連,被滅三族。臨斬時,仍然神色不變,舉動自若,從容受刑,不愧名士之風。

夏侯玄,是個可惜又可恨的人。他的德行文化在曹魏第三代宗室裡面是最出色的,有很高的威望,否則也不會被李豐密謀擁立為新的執政。然而,就像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的一樣,夏侯玄以規劃設計政治格局制度而留名於世,然而和曹爽內外糾擾廝纏在一起,地位如此榮耀,卻從未聽說他幫助改正曹爽的錯誤,為他引薦良才。可以看到,在司馬代晉的過程中,夏侯玄也得過且過,從未主動的去反抗,最後還是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所以,夏侯玄雖然沒有貴戚紈絝子弟之風,但是是個典型的“清談型士族”,沒有處理實際政務的能力。這樣的人,在曹魏第三代宗室中,居然是最被寄予希望的一個,可見,後期曹魏宗室確實後繼無人。

三國志 評曰:夏侯、曹氏,世為婚姻,故惇、淵、仁、洪、休、尚、真等並以親舊肺腑,貴重於時,左右勳業,鹹有效勞。爽德薄位尊,沈溺盈溢,此固大易所著,道家所忌也。玄以規格局度,世稱其名,然與曹爽中外繾綣;榮位如斯,曾未聞匡弼其非,援致良才。舉茲以論,焉能免之乎!

三。引申:論一個家族在魏晉時代發展壯大過程中的“士族化”

東漢以來,中央政權雖然把持在外戚、宦官手中,但是,帝國龐大的官僚系統選材標準是以“儒家經史學問”入仕。一些家族憑此崛起,世傳著作,經史傳家,漸漸地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這就是士族。像“弘農楊氏”(家族世傳歐陽尚書)、“汝南袁氏”(家族世傳孟世易)這種“四世三公”的頂級名門望族,為天下人所敬仰。其時,還沒有形成“士庶之隔“,士族和庶族之間沒有絕對界線,家族的門第名望處於一種動態的變化中,經常升降沉浮,沒有達到後世南朝“士庶有別,國之章也”的地步。一旦成為士族,則功利官位便會接踵而至,士族子弟入仕不僅容易(名門之後),而且起點高。因此,庶族均想要成為士族,其途徑一般有兩條:

一、成為名士。漢末,士人愈發重“士名”。所謂士名,即人格名望、風骨氣節及學識才能。東漢後期,在士人中間清議品題人物之風極盛,雖然屬於民間行為(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確立,品評士人之權收歸政府),但是士人一旦獲得高品評,便會成為名士(曹操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就是許劭給其的品評,不太好的品評)。成為名士後,其仕途就會順暢。如果透過一兩代人的努力,極有可能發展成為士族,惠及家族子孫。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二、庶族之人偶然獲得高位,比如立了軍功,若其想把家族發展壯大,一般都會開啟士族化的過程。即後代子孫,努力研習經史,然後憑藉現在的高位萌蔭子孫,幾代間完成家族的文化底蘊積澱,逐漸把家族士族化。

如非亂世,以曹家的背景(太尉、太守),無論選擇以上哪種方式,以曹操、曹丕、曹植的才華,曹家在這兩代基本就會完成士族化,成為沛國曹氏。然而亂世開啟後,軍閥代替了外戚、宦官成了天下的實權派。曹操以武力統一北方,固曹家一代、二代出現了以曹仁、曹純、曹洪、夏侯惇、夏侯淵、曹彰、曹休、曹真為代表的職業軍人,主觀上鞏固了曹氏政權,客觀上也延緩了曹家從武轉文的“士族化”程序。魏代漢後,由於成為了貴族,宗室從第三代開始,再次出現了武轉文的“士族化”傾向(夏侯玄、夏侯威一支、夏侯和一支),導致宗室逐漸沒有軍事強人。外加魏文帝曹丕抑制諸王的政策,曹魏藩王也集體被圈養,不會湧現出新的如曹彰般有強烈軍方背景的人物。在面臨本身就是士族領袖外加軍事強人的司馬懿及其繼任者司馬師、司馬昭的情況下,曹氏、夏侯氏後繼無人,自然無力扭轉局面,任人宰割。

這些曹氏宗親士族化後,有的甚至出仕西晉,如曹馥、

夏侯和,及

夏侯威後人夏侯駿、夏侯莊,這也是其家族士族化的特點,不是宗室後,依舊可以憑藉家族、經史入仕為官。

以上個人愚見,歡迎探討進步。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史海浮沉一月明2018-02-14 10:20:21

東漢末年,群雄兵器,諸侯紛爭,曹操於亂世之中,依靠曹氏夏侯氏等宗族,打下了北方的江山。曹洪,曹仁,夏侯淵,夏侯惇等人,都是能夠獨擋一面的帥才。

隨著曹丕的即位登基,對於曹氏宗族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任何對於自己皇權有威脅威脅的人,曹丕自然是重點照顧。比如說曹彰,被曹丕剝奪了軍權;曹植,被曹丕軟禁在了陳留。因為曹丕的制約,曹氏宗族的力量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凋零。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隨著曹洪和夏侯淵等人的離世,曹氏宗族裡面的人才已經開始凋零。當年的曹真和曹休,還是是沒有丟曹家的臉,能把門面撐起來。但是到了曹爽這個時代,曹氏宗族已不復當年人才濟濟的盛況。曹爽手握一手好牌,卻打的個稀巴爛,實在令人可惜。

司馬懿抓住了機會,發動高平陵政變,先是誅殺了曹爽 ,隨後又慢慢的清算了曹氏宗族。曹魏大權遂進歸司馬氏。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天外村藥房2017-11-28 06:37:01

司馬家篡位,基本上是以249年高平陵政變為開始,265年司馬炎稱帝為結束,前後10多年。

那麼這10多年裡,曹家和夏侯家的人去哪裡了呢?

首先,老一輩的這些賢才,都已經死的差不多了。第一代的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等人,不是戰死,就是老死。

其次,第二代的人,如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也死得差不多了。值得一提的是,曹魏和夏侯氏第二代本來整體水平就比第一代有差距。第二代留存的也還有,比如夏侯霸。但整體來說,出色的人遠不如第一代。

另一方面,曹丕、曹睿父子兩代皇帝,自己短命早死,對於親戚們卻很不信任,採取了多種措施來抑制曹姓宗族的勢力,比如把曹姓諸侯王全部變成毫無權力的富貴傀儡。曹姓二代中最厲害的曹彰,更是被曹丕害死的。曹睿臨終前制定的輔政班子,本來是曹宇(曹操之子)、秦朗(曹操義子)、曹爽(曹真兒子)、曹肇(曹休兒子)和夏侯獻。很明顯這是一個曹氏二三代為主的班子。結果,卻被孫資劉放蠱惑,最後選了司馬懿和曹真輔政,反而貶斥了曹宇秦朗等人。這樣一來,曹睿等於自斷手足,讓司馬懿獲得了對決草包曹爽後直接掌權的機會。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等到曹爽擔任大將軍後,能用的宗室,就只剩自己的草包兄弟,和文人夏侯玄這種嘴炮王了。唯一能幹的是二代夏侯霸,他又不知道重用。而且由於曹爽和他那一黨的胡作非為,導致很多曹魏重臣站到司馬懿一邊去,於是高平陵之變一邊倒地結束。

在司馬懿掌權之後,更是對曹、夏侯的三代逐漸打擊削弱,同時提拔自己人。於是十多年後,當司馬炎篡位時,再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了。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我是南星半夏2018-01-22 23:47:07

想來自己應該是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從最初《三國演義》中那首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聽著父親哼唱,耳渲目染地聽著父親講解,那時候期望自己快快長大;小學在圖書館裡看著羅貫中先生的鉅著,心中感慨不已;《新三國演義》看過不下五遍,總是身如其境地去感受情境,看到交戰的時候心中總是有一種激情澎湃之感;《軍師聯盟》感覺有點過於個人化一些,不過這是電視劇的選角不同,下面步入正題來聊聊: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其實真是時世造英雄,曹操就有亂世梟雄之名氣。,先了解下曹魏幾代帝王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首先讓我們來捊捊夏候家族,真是所謂一代不如一代。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其中黃色部分是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其中有兵權在手在兩位,其夏候霸就不用說了投了蜀漢,雖說其堂姐嫁與張飛為其夫人,但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怎麼能為了保命而背上千古罪名,其弟榮就是不憤其父戰死而與陣亡;而夏候玄因在其政變時帶兵在外,而後受詔命回師,削其兵權軍威閒賦後因參與密謀而被司馬師處死。

再來看看曹操自己的子孫後代,真是其命也!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看到這些對比,請問你明白了曹魏的衰落,是如何敗的嗎?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絕筆歷史2018-01-18 15:55:22

司馬懿篡取曹家江山的時候,可以說就是從曹家的人手裡奪來的。曹家和夏侯家,是曹操的本家,是宗親,而在曹操爭奪天下的時候,有曹洪、曹仁、夏侯淵、夏侯惇等等他本家兄弟帶人來投奔,可以說曹操的成功離不開這些他宗親兄弟。

而宗親也一直是曹家天下的保障,掌管天下兵馬,在曹叡死後曹爽掌握了兵權,雖然司馬懿做為輔政之人,但卻聲望高,門生故吏遍佈朝野,其被譽為士族之領袖。

而高平陵事變,司馬懿成功的機率其實不大,曹爽做為大將軍,完全可以向司馬懿發出討伐之令,讓天下諸侯來勤王。而曹爽卻為了家人性命,為了做個富家翁,輕信司馬懿之言,不但被殺全家,還送出了曹家天下。

所以我認為,曹爽才是讓曹家丟失天下的罪人。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三生有畫2017-12-17 17:30:10

曹魏宗室,夏侯家族,並不是沒有人才,或者說後來沒有人才,主要是曹丕聽信司馬懿的建議,給弄的。

曹丕繼承了魏王,以及稱帝以後,想起當年曹植對自己的威脅,心裡就發虛。因為論文才,他不及弟弟曹植,論武功,又不如曹彰,所以心裡特別自卑,不自信。

但是他有司馬懿這個和諸葛亮匹敵的,最優秀的軍師輔導,贏了。

繼承大統以後,他就開始作起來。

首先,他把打仗很厲害的曹彰,給弄死了。一顆棗子,把他噎死了。然後,把曹植,也差點給整死半條命。

曹丕用人戰略,是棄用公族,起用士族。曹丕不信任同宗同族的人,所以定下規矩,那些宗室子弟,沒有皇帝的詔令,不得離開封地,不得參與政事。相當於把他們軟禁在了自己的封地,比一般計程車族還不如。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朝中要職,開始交給世家大族,不是宗室子弟掌管。

這就導致,曹魏宗室,夏侯家族,有爵位封地的,都被圈養了。圈養的後果,就是皇族人才的斷層,衰落。

此起彼落,士族崛起,尤其是世家大族,司馬懿家族,佔據重要職位,成為曹魏政權裡,日益強大的政治力量。有機會鍛鍊,自然人才輩出。

曹丕死後,曹睿繼位。曹睿不太信任士族,尤其是司馬懿家族。開始又啟用皇族子弟,但是老將凋零,新的人才斷層,斷的厲害,不頂用。諸葛亮一嚇唬,就趴窩了。只好被迫啟用,司馬懿這些士族。

曹睿死後,曹芳繼位。司馬懿和草包曹爽等人,一起先後輔政。但是司馬懿老謀深算,勢力深厚,一場政變,就掌握了大權,開啟了司馬代魏的程序。

曹魏之所以被司馬懿家族取代,其根源,就在於曹丕這個敗家子。曹丕,困死了皇族,不準皇族參與政事,導致力量弱小,最終為日益強大的司馬懿家族取代埋下了禍根。

不過,曹氏家族,普遍短命,也成就了司馬懿。司馬懿一人,熬掉了曹操、曹丕、曹睿、曹芳祖孫四代,成為四朝元老。有的是時間培育自己的勢力,也是運氣太好了。

(我是三生有畫一書生,吹拉彈唱笑經典,歡迎關注本號哦)

下一個話題預告:張翠山死的時候,武當七俠,為何只有殷六俠哭?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孫博士侃歷史2017-08-04 22:03:20

1、曹氏、夏侯氏兩族在起步之時,都是以戰將為主,比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這些人的後代,即使繼承了他們的基因也難保證就有戰場廝殺的天賦和勇氣,將門虎子這種事情畢竟還是小機率的。尤其是富貴之後,對子女的培養方式、子女的人生髮展方向都是有很大變化的,所以這些人的後代能成為高階人才的本就比較少。至於當個縣長、市長的,其實官也不小了,但又如何能像他們的父輩一樣被歷史記住呢?

2、這就主要由曹氏父子,特別是曹丕對待宗室的態度而定了。曹操之時,處於打天下的狀態,對宗主之人是非常依賴的。到了曹丕,雖然沒有統一天下,但是當了皇帝,佔據了天下大半,自以為就是守成之君了,因此對於宗族打壓還是很厲害的,自己的兩個親弟弟都不受重用,何況其他庶出的弟弟呢?這些人在曹丕眼裡更多的只是競爭者。又比如對待曹洪的問題,顯然也是想借機會打壓宗族的長輩。相比之下,曹真、秦朗這些乾弟弟,曹丕倒是很信任。

3、曹丕時期制定的“九品官人法”,其實就屬於曹氏向其他士族的一種妥協政策,雖然不會封他們做王,但保證他們的與生俱來的地位,這樣一個曹氏人才的產量,怎麼能和天下所有士族相比呢?於是透過曹丕-曹叡-曹芳的兩次權利交接、以及高平陵政變,就逐漸的完成了權力體系的洗牌,權力的核心就逐漸從曹家,變成了天下士族。而司馬家,作為當時最大計程車族集團之一,自然就欣然接受這份權力了。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國病2018-05-05 16:37:15

中國歷史從劉邦開始可以看作一部帝王權力的防禦史,就是說帝王首要任務不是治理國家,而是如何搞好權力安保工作。

劉邦得天下之後,總結項羽的教訓,認為不能再搞項羽復辟舊制那一套。於是漢初採取了折中之策,稱帝的同時採取分封和郡縣並用,並且殺掉功臣避免分封那些有能力、威望和有實力的人。然而無論分封的異姓王也好,同姓王也罷都出現了造反和叛亂。漢王朝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解決掉這個問題,可是沒了那些有封地的王,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就是帝王依託誰去實現權力穩定。所以外戚和宦官都登場了。漢武帝使用了外戚,臨了又反過來打擊,衛青一家的遭遇就是如此。沒有辦法,用誰都不能放心,都要防止做大。秦的滅亡以及楚漢爭霸劉邦獲勝已經決定著古風必然丟失。人心不古,沒有人尊道了,只要有機會,不是個別人會篡權,而是多數位高的人都有可能。

防備了封王,還得防備權臣。防備了權臣還得防備手握重兵的將領。無論用外戚,還是宦官都有做大的可能。所以帝王之術不僅不在於治國,而且也不在於防民,主要在於防備王公貴族、將領、士大夫篡權。哪一頭出問題都可能是致命的。這個問題直到明朝才得以真正解決,朱元璋發明了內閣制、宦官司禮監以及錦衣衛制度對於防止權臣做大幾乎天衣無縫,要不是一開始為了鞏固朱家政權採取的分封制度的漏洞,其實明朝一朝解決了歷代帝王的困擾。如果不是後來世界歷史發展的變化以及氣候原因和一些神秘因素,明朝真的能延續很長時間。如果只論自身的問題而言,明朝的問題可能只有土地兼併這個問題難以解決。

魏晉的問題是出在安保策略上的失誤。曹丕稱帝后採取不實封的策略,就是說只封王爵不給治權和兵權。這樣就等於受封的宗親沒有實力了。本來這個策略沒問題,但是當時還是三國鼎立,屬於戰爭期間。你需要使用人就會造成被使用者實力壯大,所以你還需要有能遏制他的多股勢力存在。而且還需要有能力隨時剝奪所用之人的權力,就是說隨時都得準備玩平衡和制衡。曹家、夏侯家統兵的人死的死、亡的亡,這裡又只是虛封,所以當曹家最後有實力的曹爽等被司馬懿政變殺掉全家之後,曹家的基本盤也就沒有了。司馬氏已經做大,最後只是收拾殘餘和捅破窗戶紙的問題了。古代做一個帝王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漢族政權,隨時都得玩弄好前後左右的平衡、制衡術。

曹家的教訓到了司馬家時代終於釀成了大錯。本來曹丕父子的問題只是防了一頭,放了一頭,是小問題翻船。而司馬家到了司馬炎時期總結曹家的教訓則錯誤的以為恢復分封制更利於統治。這一分封使得中國重新進入春秋戰國式的諸王混戰,司馬演死後就爆發了八王之亂。接著西晉滅亡,五胡亂華開始了。徹底打破了兩漢對遊牧的心理威懾,心理上完全反轉了。

中國歷史歷代都在總結前人教訓,有總結得好的,也有總結錯誤的。更多則是用力過猛,比如髒唐淫亂之風盛行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存天理滅人慾。劉邦總結得不錯,採取折中之策,但又開了殺功臣的壞頭,致使古風完全丟失。其實如果沒有秦末的復辟,秦如果能延續,那郡縣制加秦法再加古風,中國後世會好太多。少數民族政權則有一個先天優勢,就是他們是以極極少數來統治極極多數,所以這個極極少數會顧及整體利益,所以帝王就有了先天能依託的群體。極極少數與極極多數又有天然隔閡,所以都不需要離間,其中權臣就已經能天然制衡了。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使用者66548785442017-07-19 07:50:48

第一主要是司馬懿活得太久,想想看一個滿級的對付幾個沒滿級的會幹不過麼?不是曹夏侯2家沒人是這兩家滿級死的早新手沒滿級,第二就是人性的弱點了人無法接受親近者從弱到強接近自己甚至超越自己,所以曹家歷代帝王給後人留下的幫手其實根本不是最合適的,就像曹值都沒受到侄子重用過一樣,夏侯曹本一家所以你懂得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浪裡白條小新2017-09-03 09:44:14

這個問題其實要變相的看,有好幾個方面造成的!

1。曹操死後,曹丕新立,對於自己家族內的人來說,新皇帝自然沒有曹操哪樣的魄力,所以在一些尊卑權威上面,顯現出了不不尊重的表象,這點對於新皇帝來說,自然當成威脅,所以這個時候就給 司馬懿這樣的非國戚人士的機會,他們自然會提出打壓的態勢,當然這樣做並沒有什麼過錯,歷朝歷代都是如此,開二代都是打壓皇親國戚為主,要不然很容易造成皇權旁落的地步。所以從另外一個側面這也是曹氏和夏侯氏自找的。

2。曹丕處罰過了,因為皇親國戚的過分,讓曹丕產生了宗族的不信任,要求大力打壓,特別是作為同胞的曹彰和曹植被弄死,曹真等權利旁落。讓夏侯氏和曹氏沒有了基本立足餘地!權利在曹丕的時候就已經旁落大部分。

3。司馬懿後面計程車族的支援,自古權利都是一分為二,宗族大則士族少,士族自然會撲滅,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後面計程車族也是不小的作用。他們一定會推出屬於自己的人,來頂替宗族的,特別會九品中正制之後,大量士族人士進入權利層,頂替了皇族的位置,出現了曹氏宗族的人才很難被發覺。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寧靜的yeah2017-09-26 11:00:47

分久必合是大勢所趨。司馬奪權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我想司馬氏也不會想到這一天,開始他們忠於大魏,忠於曹氏,隨著功勞的積累,地位上升,大權在握,野心也成正比的提升了。而這時,曹氏卻漸漸轉衰,潛移默化,此消彼長之下,曹氏和他們的擁護者們從心態上就開始弱下來了。而掌大權者最善於明哲保身,最識時務!拿劍的手都軟了,你要劍怎麼硬的起來。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蘇亭軒2017-07-15 09:32:03

司馬炎代魏,曹家宗親基本都沒落了,其中曹丕等人大殺宗族是一方面原因,曹爽是個大傻逼又是一個原因,以至於到了篡位的時候曹家沒人能站出來。司馬炎鑑於這個原因,於開國之初,大封子孫為王,當然,他的傻逼兒子取了個傻逼媳婦,十多年後,八王之亂,西晉基本亡了。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見微知史2018-06-07 22:32:49

司馬懿歷經曹操,曹丕,曹睿三代,經歷無數的政治鬥爭還好好的活著,曹魏宗室的老一輩都被他給熬死了,沒什麼經驗的小年輕怎麼可能幹的過啊。

曹操時代:司馬懿夾著尾巴做人。屢出奇謀,曹丕很賞識他。

曹丕時代:曹丕是明白人,限制司馬懿的兵權,但是司馬懿也是屢建戰功,官職也蹭蹭的往上升啊,曹丕死前成為託孤大臣之一。

曹睿時代:出事了,曹家人不爭氣,有能力的人老的老死的死,沒辦法啊,兵權給司馬懿吧,讓他去幫曹家打仗。這時曹睿還是明白人,找了曹爽和司馬懿制衡。

曹睿死了,曹家老一輩也死光了,史書記載,大將軍曹爽專權倒行逆施被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然後,太老了只好把權力交給兒子司馬昭。算是給孫子當皇帝鋪好了路,功成身退熬死了所有對手(孫權比他多活了一年)自己也不行了,活了七十多歲。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Assassin克里奧帕特拉2017-12-19 16:32:16

答案其實很明確,不是叛了(夏侯霸)就是死了(曹爽何宴夏侯玄)。

就算勉強活下來的,也已經是風中殘燭搞不出什麼大新聞。

高平陵政變時候,很多曹氏宗族是站在司馬懿一邊的,目的是為了剷除曹爽肅正朝綱。事實證明,效果是達到了,曹爽親信徹底被剷除,注意了,這裡曹氏宗族就滅了一支。

高平陵政變後,司馬家族崛起,就和曹氏宗族在權利分配上談不攏,司馬懿索性就開始大清洗,接連搞掉了夏侯家和剩下的曹家,徹底成為曹魏第一權臣。

所以後來司馬炎篡位,曹氏宗族和夏侯家根本無力對抗,只有俯首稱臣的份。

怎麼樣?是不是很熟悉?

沒錯,德川家康發家史就是這樣的,不知道這是老烏龜故意模仿,還是僅僅就是個歷史的巧合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飄song2017-07-10 08:50:34

雖然司馬家奪了曹魏的天下!但是建立的西晉存在感太低!開國就出現了亡國的徵兆。驕奢淫逸,藩王坐大,外敵入侵。司馬懿也可以說是害了自己後代。衣冠南渡憋屈的司馬家這麼活著真是司馬懿所希望看到的?靠權謀奪了別人的基業,註定不能長久。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TANGTANG俠2018-02-05 11:38:25

谷樸說/原創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老規矩先說答案:很明顯的一個道理,曹氏在曹操時代是一個頂峰,而到了曹丕曹叡時代一直在走下坡路。

而司馬家篡魏的時候,

曹家已經從曹操的巔峰時代變成了一個任人宰割的曹家。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所以就算不是司馬家篡魏,

或許會出現個歐陽家,諸葛家

。只是換了個人而已。

下面細說一下,首先要說的是,

當年曹操在的時候,何等的雄才偉略,那個時候魏國建立後,如果注重培養人才,教育好後代,或許還不會那麼快的出現被篡魏的事件。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人在戰爭年代是可以激發很多內在的潛質的,一旦處於和平年代,當年戰功赫赫的將軍,都被加官封爵,這些將軍的

後代不愁吃不愁穿,整日玩樂

你想,

這些人將來生的後代子嗣,出現雄韜武略的機率大嗎,很明顯,機率小了很多。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所以當到了曹叡那個年代的時候,

老一輩的戰將病的病,死的死,留下一幫吃喝玩樂長大的後代,怎能掌控一個國家一個政權。

當時的魏國並沒有一統天下,

蜀國,吳國都在虎視眈眈,隨時都能衝上來咬你一口,

所以後來不得不任用士族來協助國家治理。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到了曹叡快掛了的時候,把曹芳託付給了曹爽和司馬懿,

這個曹爽和司馬懿又互相不對付,司馬懿從曹操時代就一直處於隱忍狀態。

司馬家在前期一直處於在曹家的嚴密掌控和防範之內,你想想,

司馬懿可以為魏國忠誠一輩子。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但,,,他的孩子從小看著自己的老爹在曹家畏首畏尾,憋屈了一輩子,

要是我作為司馬懿的後代,估計也會和司馬昭一樣的想法。

魏家本來就已經到了強弩之末,氣數已盡

,這就是不重視後代人才培養和管理的教訓。

司馬家篡魏的時候,曾經人才輩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說句題外話,司馬家後來篡魏後,不是也沒過多久就被滅了,所以在治理管理國家機制上沒有一套相當高明的規則是延續不了太久的。

參考資料

谷樸說

(谷樸說史,您的隨手關注點贊就是對小谷最大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