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供奉的文財神,您知道幾位?

道教供奉的文財神,您知道幾位?

文財神比干,商朝沫邑人(今河南省衛輝市北),中國古代著名忠臣,被譽為“亙古第一忠臣”、國神。比干也是林氏的太始祖。比干生於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曆四月初四日),卒於公元前1063年。為商朝貴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幹。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幹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商末帝辛(紂王)暴虐荒淫,橫徵暴斂,比干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紂問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遂殺比干剖視其心,終年64歲。

玉皇大帝悲憫比干把那顆赤誠之心奉獻給了家國天下,就敕封比干為財神爺,因為他是無心之人,所以也就無偏無向,辦事公道。文財神比干也被尊為文曲星與祿神,掌管天下讀書人的功名。科舉時代,士人學子的功名利祿均從科舉中求,因此讀書人視比干為財祿之神,久而久之就成了民間信奉的財神之一。在民間,還有種說法跟比干無心有關。沒心也就沒有貪心,就會心地純正、不偏不倚,再加上“財帛無心,有德斯昌”,所以人們尊比干為文財神。文財神比干蔭庇著天下所有的買賣人,以義取財,以道取利,財源廣進,生意興隆。

道教供奉的文財神,您知道幾位?

范蠡(公元前536年四月初七—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又稱範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謀略家,被尊稱為“商祖”、“商聖”。公元前494年,勾踐伐吳,范蠡諫阻,不聽,遂遭失敗。後獻“卑身厚賂,乞成於吳”之計,訂城下之盟,隨勾踐質吳三年,含垢忍辱,卑辭厚賂,終於使勾踐化險為夷,平安返越。及歸國,與文種鼎力輔佐越王,奮發圖強,築城立廓,發展生產,以俟時機。范蠡倡“道”、“氣”,主“恆”、“常”,重“持盈”、“定傾”、“節事”,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時勢必有盛衰,順其自然,待機而動,才能取勝。經“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興越滅吳,完成勾踐稱霸大業。其後,范蠡深知勾踐為人可與之共患難而難與同安樂,遂與西施一起泛舟齊國,操計然之術以治產,因成鉅富,自號陶朱公,被後人奉為“文財神”。(來源:上海財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