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成名終成首輔,鞠躬盡瘁名傳後世,張居正是如何做到的?你怎麼看?3號營地2018-08-31 00:41:47

我認為張居正能做到這樣取決於他身上具備這三樣東西,前兩樣是當上首輔必備的,第三樣東西卻是名傳後世不可或缺的。

1。智商

張居正從小便擁有神童的特徵,特別在讀書方面天賦異稟,過目不忘,下筆成文。12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23歲透過考試被選為庶吉士並進入翰林院庶吉士培訓班,而當時這個培訓班的老師正是大名鼎鼎的徐階。當時徐階對張居正也很是賞識,也預知大明王朝以後得依靠這個人,所以在往後的日子裡徐階對張居正照顧頗多,也是徐階與嚴嵩的政治鬥爭中的保護物件。

2。情商

在嘉靖年間朝中複雜的政治鬥爭裡,張居正卻能不受影響,並且在當時處於內閣排名最後的位置的情況下擠掉所有人,最終順利當上首輔,可見這位仁兄情商不是一般的高。特別是在嚴嵩和徐階鬥爭白熱化的時候,很多官員都不敢跟徐階走得太近,唯獨這位老兄每次去徐階府上都是大搖大擺的進出,而嚴嵩卻不把他當徐黨,認為他為人光明磊落,不屬於任何一派。而且還跟當時的抗倭名將戚繼光關係很不一般,說明他懂得大明王朝想要穩定必須依靠這些大將。張居正能做到在官場上左右逢源,說明他也深諳官場之道。

3。良知

如果說智商和情商是當上首輔的必備條件,那良知便是名傳後世不可或缺的條件。張居正小時候因為祖父無故被當時的寧王殺害,使他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特權,這也是他後來努力入仕的原因,因為他明白要想戰勝敵人就必須擁有比敵人更大的權力。在他30歲那年因不滿嚴嵩和徐階等人只顧政治鬥爭不顧蒙古對大明邊境燒殺搶掠的做法,帶著一腔憤懣,辭官回家。在他辭官三年的遊山玩水生活中,看過無數百姓沿街乞討,賣兒賣女,只求能夠多吃一頓,多活一天的慘象,這些在官員們看來並不稀奇的場景卻深深地打動了張居正,因為他和大多數官員不同,他還有良知。面對著那些乞求和無助的眼神,面對著路旁凍餓而死的屍骨,張居正再次確立了他的志向,一個最終堅持到底的志向——以天下為已任。在後來張居正重新回朝為官並當上首輔之後張居正一直堅持這個志向,並付之行動。所以才有了著名的張居正改革。正是因為他的良知才使他不像嚴嵩等人一樣雖居高位而不為民所想,才使他能夠名傳後世。

年少成名終成首輔,鞠躬盡瘁名傳後世,張居正是如何做到的?你怎麼看?夢裡芸汐2018-08-30 12:23:05

我認為是張居正是靠自己先天的智慧加上貴人的教導完成的。

其一,說其先天智慧。先天智慧一方面提現到張居正的聰明才智,張居正年少就有讀書的天分,十二歲就考到了秀才,十六歲就考中了舉人。這說明張居正是有聰明才智的。而另一方面就是張居正有自己的悟性,他能在一次次的挫折裡真正的學到東西,能夠學到為官之道,但仍舊不丟失本心。

其二,貴人的教導,首先來說,他在考舉人時遇到的顧璘,為了磨礪他,就故意讓他落榜,而張居正面對這個事,當時的小小年紀就能理解他的良苦用意也是很不容易的。其二,徐階的教誨也是讓張居正終身受益的一個點,在徐階身上的一些官場做風也給了張居正很多啟示。

加之自己為國的心思與做法,小時候自己看到的民生疾苦,才提出來幾個能很奏效的政策。

覺得我寫的還可以的話,可以點贊加關注一下哦,謝謝啦!

年少成名終成首輔,鞠躬盡瘁名傳後世,張居正是如何做到的?你怎麼看?匆匆過客68682018-08-29 07:44:21

張神童隱忍之術高超審時度勢,在局面不利於自已時隱忍不發,暗中尋找時機適時出手擊敗對手,並且深諳官場之道,唯一不足之處就是隻知謀國不知謀已,最後還是身敗名裂,但歷史對他的一條鞭改革中興明朝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