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管理,心理問題,先怪原生家庭。

瑪麗女王的殘暴,跟她幼年到掌權的經歷很有關係

我這篇影片及前後有講到這段歷史:

上期講到,亨利八世牛皮哄哄,衝冠一怒為紅顏,直接斷了跟羅馬教廷的關係,自立山頭當大王。

大家一定很疑惑。歐洲信個教 跟玩兒似的嘛?自己就可以當教會老大。這是沒把耶穌大佬放眼裡啊?!

這裡其實暗含了一個整個歐洲宗教改革的大背景。

pope之所以中文會翻譯成教皇,正是因為曾經的羅馬教廷,以宗教的姿態,幾乎成為了凌駕於政治之上的超政治體。整個西歐範圍內新國王登基,都得名義上經過教皇授予。

為什麼呢?這其實就是一個羅馬遺風。大家都知道,羅馬人處死了jesus大佬,但是隨後幾百年猶太人們一直在傳播大佬的教義,並讓這個博愛的教義突破了種族的隔閡,愛所有人,所有人都可以信。這在當時,可是一個相當偉大的發明。世界上突然來了一個愛所有人的大佬,並且只有這一位大佬,不會像雅典神一樣,有人膜拜宙斯有人膜拜波塞冬 分散信徒的奉獻。所有的愛與權利與錢 都可以集中在一起 一下子,讓其他的什麼希臘多神教 猶太單一民族教,相形見絀,橫掃整個羅馬。大概公元400年的時候 羅馬帝國境內信jessu大佬的真是太多了,直接被康斯坦丁大帝立為了國教。並且在羅馬帝國境內冊裡了好幾個教廷,把教眾按照大區進行管理,就像派出所一樣。因為當時還是中東信奉的人比較多,所以,東邊大概有這麼三四個大教廷。西邊其實就是一個羅馬教廷。分管所有的西歐信徒。

可惜後來,羅馬帝國GG了。並且東西羅馬還分了家。簡單來說,西羅馬只剩下了一個教廷,羅馬教廷。

因為法理上,西歐再也沒有存在過一個統一的帝國。也就是說,沒有人法理上取代羅馬帝國,於是也就沒有人可以法理上取代羅馬教廷。

羅馬教廷,就成了羅馬帝國的精神延續。

你可以理解為,之後的各個國家,法蘭西啊,普魯士啊,尼德蘭啊,英格蘭啊,都是羅馬帝國覆滅後留下來的番邦。這也是為什麼,歐洲各國的title都是國王,而不是皇帝。有點像清末民初的時候,各個省軍閥割據。你要問起來,大家都打著民國的旗號,遵奉大總統或者委員長。雖然軍閥互相之間搶地盤打仗,但是袁大總統或者蔣委員長出面,各個軍閥還是會給點面子。而大總統呢 也給足了各個軍閥面子,誰槍桿子硬,就讓誰當那個省的省長。大家互相鬆散地依存著。

教皇就多少是這麼一個感覺的角色,存在於歐洲。羅馬覆滅後幾百年,教皇都是一個精神上的歐洲委員長。

大家要是都這麼講道理,互相意思意思,維持精神上的統一。歐洲也就相安無事了。可惜的就是,生活不僅有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

宗教的奉獻,不像政府的稅收。能收多少還是得看天吃飯,沒法硬拿。想要多收香火,就得弄點高大壯觀的聖殿,讓信徒來朝拜。要弄幾個聖殿,又先得有錢。

中世紀以前,各個國王還有點錢,可以給教皇湊份子錢。可是中世紀以來,各種戰爭,黑死病。各國自己都活不起了,哪裡還有能力供個教皇。於是 教皇就得想法子,多搞點創收。

接下來這個梗,大家初中歷史書一定都學過,那就是羅馬教廷的偉大發明:贖罪券。說是,你要是有罪了,別怕,我們賣給你們贖罪券。你給的錢越多,贖的罪就越大。。

另外,別忘了周杰倫告訴過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有罪。

也就是,就算你再老實,你也是生而有罪,錢 一定是要交的。交了就能上天堂。

歐洲雖然那個年代不太開化,但也不都是傻子。這種低劣的割韭菜技術,收到了一大批民間的反對。比如著名的嚴謹德國人 馬丁路德。注意啊 沒有“金” 這哥們兒不是美國那個i have a dream的哥們。他兩根本不挨著。

所以說,這件事兒以後,民眾終於覺得這群沙雕教皇,已經違背了jesus大佬的初衷,是在赤裸裸的割韭菜。

於是就有了一群 反抗教廷的信徒,想要信奉純粹的大佬耶穌。不需要透過羅馬教廷來展示自己的誠意。這群人也於是被叫做 protestants (反抗者/反抗教)。

所以,亨利八世當時衝冠一怒,也不是純精蟲上腦。他也是做過risk assessment的。這不剛好歐洲有一趟政治正確的反抗組織東風,自己可以藉著坡下驢。既能娶個大喬回家,還能義正嚴辭地做一個新時代的基督領袖,美滋滋。

當然 這一切不會這麼容易,不光是歐洲各個虔誠天主教(我們稱為catholic,也就是信奉教皇的)國家把英格蘭視為異類。就算是英格蘭皇室的自己人,都對protestant這件事兒心存疑慮。總感覺亨利八世是在搞笑,應該儘早讓英格蘭迴歸正軌。

亨利死後,留下來一個好訊息和一個壞訊息

好訊息是,他唯一的兒子 愛德華,也就是英格蘭愛德華6國王,成功被老爸洗腦。當然啦,沒有protestant這趟東風,他爸都沒機會生他。所以他也是一個堅定的反抗主義。開始進一步標準化他爸爸留下來的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甚至還出了一本書,叫 book of common prayer,讓信徒們遵從內心與上帝與耶穌大佬交流,不要搞其他那些花裡胡哨的儀式 等等,這本書至今都被英格蘭國教教會使用

壞訊息是,愛德華命短。在位六年就GG了。and,還沒有子嗣。

完犢子了,亨利八世努力了這麼多,就是為了留下一個男丁傳宗接代。這下好了,一切又回到原點。按照順位,繼位的是亨利八的大女兒瑪麗。

顯然,這個大女兒痛恨反抗組織。要不是這股異端思潮,自己的老爸也不會跟自己媽媽離婚,也不會跟羅馬斷交。於是她開始各種毀掉她弟弟和他爸爸流傳下來的英格蘭國腳的遺產。大規模抓捕反抗組織人員,想讓英格蘭重回正軌。大家聽說過的什麼中世紀抓女巫啊,燒女巫啊,這些故事 基本都是瑪麗女王時代。也因此,瑪麗女王被稱為血腥瑪麗。因為殺人太多。

還好,血腥瑪麗在位時間也不長。亨利八世的基因可能有點問題,幾個子女都活不久。唯一活得久的還是個不孕不育。也就是我們接下來繼位的這位女王,亨利八世的二女兒,伊麗莎白。

伊麗莎白一世看清了從自己爸爸開始,整個皇室就一直在糾結這到底是自立門戶做一個反抗的英格蘭國教,還是繼續跟著羅馬當虔誠的天主教。為此死了太多太多的人。於是她希望找個中庸的方案。讓兩邊都不要吵了。反正大家歸根結底信的都是大佬耶穌,至於要不要給羅馬交分子錢,各位信徒自己看著辦。國家不再限制信徒對於宗教的形式追求。你想抱羅馬的腿就抱羅馬的腿,不想,就抱我英格蘭國教教皇伊麗莎白的腿。都成。

這招“擱置爭議,謀求發展”也算是終於給英格蘭動盪的中世紀畫上了句號。開啟了英國人最引以為傲的 伊麗莎白女王時代。

好了 今天的故事就到這裡。

感受到沒有,為什麼亨利八世的老婆們這麼重要?!她們直接影響了前後幾百年的英格蘭,可以算是整個英格蘭國運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