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南女子的故事你知道嗎?想念season 2006-06-11

【莫愁女】生卒年待考。戰國末期楚國歌舞藝術家。鍾祥人。姓盧,名莫愁,生於公元前3世紀前後,貌美如仙,愛好歌舞。十六七歲時被楚頃襄王徵進宮作了歌舞姬女。由此民間歌舞走進了楚王宮廷。在楚王宮,得以與屈原、宋玉、景差結識,受其指導,歌舞技藝日進。後將古傳高曲融屈原、宋玉的騷、賦和楚辭樂聲,完成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陽阿》、《薤露》、《采薇歌》、《麥秀歌》等楚辭和民間樂詩入歌傳唱。寡和高曲《陽春白雪》成為千古絕唱,對後世的樂賦入歌傳唱產生了深遠影響。

莫愁女是以歌謠、舞蹈著名而傳世的。《容齋隨筆》說:“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畫工傳其貌好事者多寫寄四遠。”莫愁女見於正史,出自於古《樂府》和《石城樂》和《莫愁樂》。《唐書·樂志》載:“《石城》,宋臧質所作。石城在竟陵,質嘗為竟陵郡,於城上眺矚,見群少年歌謠通暢,固作此曲。”

《莫愁樂》,出於《石城樂》。石英鐘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石城樂。和》中復有‘莫悉’聲,故歌雲: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天監十一年(512)冬,梁武帝改“西曲”,將石城《莫愁女》,亦云《蠻樂》,舊舞十六人,梁八人。莫愁女的許多傳說故事,也從西楚傳播到東吳。在鍾祥,則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勝古蹟。宋人王之望《輿地紀勝》說:“莫愁村,在漢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鍾祥縣志。古蹟》篇載:“莫愁村,在漢西二里,古漢水經城址,其西為村,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與村毗連,稱莫愁湖。”這些名勝古蹟,千百年來,俱為歷代文人墨客傾慕尋訪的佳妙去處。

莫愁女居住的村莊,原名不叫莫愁村,因為年年桃花盛開,紅如簇雲,所以人們習慣地稱它桃花村。與莫愁村毗連的莫愁湖,遠古史稱滄浪湖。桃花村與郢中石城西門渡口磯頭絕壁上的白雪樓和樓東的陽春臺隔江相望,城北的滄浪三湖跨江與村毗連。莫愁女的父親盧公,在漢江上靠擺渡為生,母親在村中植桑種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個風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頭江岸渡口的船艙中。她剛生下地時,不住地啼哭,盧公抱她哄著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聽到“莫愁”二字,她的哭聲竟一下停止了。盧公於是就把她取名為莫愁。“金雀玉搔頭,生來喚莫愁。”(明·張寧)莫愁女生在風波里,行走風浪中,喝著漢江河中水,吃著桃花村中糧,有時隨村中姐妹在那碧波盪漾的滄浪湖中採菱摘蓮,有時隨父母進城賣桃,有時在江中、湖裡搖艇打槳,有時在陽春臺、白雪樓習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諸般曲,她一學就會。當她長到十五、六歲時,出脫的竟如滄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纖纖腰肢,亭亭玉立,靨靨酒窩,笑綴纓唇;容顏似香荷新瓣,白裡透紅;行動如風送彩雲,輕捷飄逸;金嗓一歌聲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蓮荷包透佳氣,江濤湧玉音。

“悲莫悲兮分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令》)傳說莫愁女其實並沒有死,她被漢江漁夫救起,曾尋屈原的蹤跡,也找尋過王襄哥,泛艇江湖,足無定蹤,真正回到了民間。《莫愁樂》歌唱道:“家家迎莫愁,人人說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頭!”後世千百代,吟詠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陽春臺、白雪樓的詩、詞、歌、賦,歷歷記述了莫愁女的事蹟。如唐李商隱詩:“雪中花下與誰其,梅雪相兼一萬枝。若是石城無艇子,莫愁還自有愁。”唐鄭谷詩:“石城昔為莫愁鄉,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來風浩渺,花開花謝春悲涼。”宋王之望詩:“滄浪渡口莫愁鄉,萬傾寒煙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荒酒醉斜陽。”宋周密《杏花天。賦莫愁》詞:“瑞雲盤,翠侵芳額;眉柳嫩,不禁愁積。返魂誰染東風筆,寫出郢中春色?人去後,垂陽自碧;歌舞夢,欲尋無跡。愁隨兩槳江南北,暮石城風急。”明。王世貞詩:“倚鞭白鼻堝,繞渡碧桃花,客程無暇問,先訪莫愁家。”清劉澤宏詩:“石城西畔莫愁湖,誰道當年女性盧?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無。”清李蘇《莫愁村看桃花》詩:“南國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長有芳洲,冶魂不許春風歇,散作桃花片片差。”詩文共傳譽,人地兩留芳,正象陽春臺、白雪樓、高雅名曲《陽春白雪》與宋玉一樣,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遂與莫愁女一起,千古馳譽,萬世名揚。

當年的漢江,緊貼郢中石城而流;當年的莫愁湖,碧波千畝。隨著時代的變遷,漢江西移離城五里之遙;莫愁湖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天下郡國利病疏》載:“漢水故道逼進郡城而下,明嘉靖初徒,新洪繞沿山灣東,去城彌遠。”《鍾祥縣志·方輿》載:“自有顯陵後,明世宗惑於風水之說,堵塞敖口,迫使漢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漢,不復達莫愁湖。”原來跨漢江東西兩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開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漢江東岸了。今處於漢江西岸的文集鎮,仍保留了楚時舊俗,不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傳承了楚國圖騰舞蹈《鳳凰舞》。莫愁湖,則因圍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積約二平方公里、蓄水約一千萬立方米的一泓碧水了。

莫愁源的東北為中國明代十五陵——明顯陵,陵中有九曲河與湖相通。年年陽春三月,湖岸桃花開放更盛;夏秋兩季,姑娘們則成群結隊,於湖中洗濯放歌,採菱摘蓮。湖南岸有柳堤一道,風光綺麗,暇日垂釣,其樂無窮。鍾祥市人民政府在市鎮建設規劃中,將開發莫愁湖公園列為重點專案。未來的莫愁湖,必將水更青、花更豔、景更美,更加吸引四方遊客、八方嘉賓!

附:莫愁女的家鄉在何處?

一、莫愁家鄉在何處?《舊唐書》裡說她是“石城女子”,人們據此認為莫愁是南京。其實,這並不確切。

石城,並不是南京。它的故址,在現今的湖北省鍾祥市。西晉初年,這裡是江防前線。晉國徵南大將軍羊祜因山築城,名為“石城”。“降孫皓三分歸一統”後,這名稱就確定和沿襲下來。鍾祥境內曾有石城中學、石城大道之名。《莫愁樂》裡有一章寫道:“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這首摯情動人的送行曲,是莫愁生長在江漢之間有文字確證。

二、南京現有莫愁湖,人們多以為莫愁女的故鄉在南京。電影越劇片《莫愁女》的編劇張弦曾在1982年11月26日《南京日報》上發表文章指出,這一誤會乃宋代詩人周邦彥造成。周在《西河·金陵懷古》中寫道:“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詞寫得很美,但把地點弄錯了。南宋洪邁指出:“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周美成(邦彥)樂府《西河》一闕,專詠金陵,所云‘莫愁艇子曾系’之語,豈非誤指石頭城為石城乎?”(容齋隨筆)金陵古稱石頭城,偏巧城西有個湖,周邦彥把石頭城和石城之間劃了個等號。儘管不久就有人指出,但這個誤會卻隨著他的名篇流傳下來。

今日杭州,隋朝之前稱錢塘,乃因風景秀麗的錢塘湖而得名。錢塘湖是大禹治水時

開挖出來的人工湖,到唐代白居易出任杭州太守後,在湖東築了一道“白堤”,這才把

錢塘湖稱為“西湖”。

江南自古多名妓,錢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經育出過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樓紅顏,南齊蘇

小小就是其中的一個。

是什麼契機造就了蘇小小這樣一位與眾不同的妓女呢?這還得從她的身世說起。蘇

小小出身於錢塘一戶殷實人家,她家先世曾在東晉朝廷為官,晉亡後舉家流落到錢塘。

蘇家利用隨身攜帶的金銀珠寶為本錢,在錢塘作買賣。到了蘇小小父母這一代,已成為

當地的富商。蘇小小是父母的獨生女兒,所以自小被視為掌上明珠,因長得玲瓏嬌小,

就取名小小。蘇家雖是商賈之家,但沿襲了祖上香書遺風,聰明靈慧的蘇小小深受薰染,

自小能書善詩,文才橫溢。

可惜好景不長,蘇小小十五歲時,父母就相繼謝世,蘇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

中舊院裡,睹物思人,易引起傷感的情緒,於是變賣了在城中的家產,帶著乳母賈姨移

居到城西的西冷橋畔。

在那時,錢塘市由於交通便利,市區已相當繁榮,而城西錢塘湖一帶卻是一大片荒

涼的沼澤地,這裡青山環繞,碧水盈盈,雖然未經開發,風景卻十分宜人。蘇小小與賈

姨在湖山深處的松柏林中築下一雅緻的小樓,過著遠離紅塵的閒居生活,生活的來源則

是父母所留下的頗為豐厚的財產。

春秋兩季,是錢塘湖邊風景最美的時侯,清風習習,楊柳映波,湖面清澄平靜,山

色青翠悅目。這種時候,性好山水的蘇小小常偕同賈姨,乘坐著一種特製的油壁遊車,

環湖觀賞湖光山色。

這時的蘇小小已出落成一個紅杏初熟般的小女人,尤其是那一雙水靈嬌媚的大眼睛,

看上一眼都能讓人醉倒。一個美豔少女,無遮無攔地蕩遊在山湄水涯,自然引起一些風

流少年的追逐調笑,蘇小小的油壁車後常常跟著一串俊逸倜儻的公子哥兒。

蘇小小正值少女懷春的年齡,寂寞獨居,常感蕭索,便借詩詞遣懷,誰知詩詞中多

是男女幽情的內容,更引動了她的愁思,所以索性縱情于山水間。一天,她見油壁車後

緊隨著的是幾位風度翩翩的少年郎,頻頻把熱烈的目光投向蘇小小。蘇小小心中頗感得

意,一時興起,便在車中朗聲吟誦道:

燕引鶯招柳夾道,章臺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訪,家住西冷妾姓蘇。

這首詩十分直爽地介紹了自己,並大膽地表露了她的心意,原本不是青樓人家,只

因過於寂寞,她希望有人扣門來訪。這在一般閨中女子來講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但蘇小

小從小很少受到父母的約束,性情開朗,吟出這樣的詩也不足為怪。

車後的少年清晰地聽到了春風傳來的佳音,個個大喜過望,當即就追隨著蘇小小的

車,到了她西冷橋畔的小樓。蘇小小見客人應聲而來,起初有些感到羞怯,不知如何是

好?後見來客個個彬彬有禮,談吐文雅,於是相邀入客堂落座。善解人意的賈姨奉上香

茗,主客一邊品茗,一邊談詩論詩,品說周圍風光,度過了一個輕鬆愉快的下午。

事情傳開後,錢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來西冷橋畔,造訪蘇小小。但這些

人均先被賈姨攔住,經過她的觀察挑撿,年少而有文采的才能入門見蘇小小,其他腦滿

腸肥、俗不可耐的人,即使擲以千金,也被婉言謝絕。如此一來,蘇小小的名氣就更大

了,許多人都以能與她對坐清談為榮幸。人們雖然也把她看成一個待客的青樓女,又有

人稱她為詩妓,但實際上她與那些賣身為生的女子絕不一樣,用現在的眼光看來,她更

象是一個文學沙龍的女主持。

又是一個鳥語花香的春日午後,蘇小小收拾得漂漂亮亮,和賈姨乘上油壁車,沿湖

漫遊賞春。正巧,這天從建業來的名門公子阮鬱,也正騎馬遊觀錢塘勝景。阮鬱信馬悠

悠,邊走邊看,正陶醉在碧波綠柳的春意中。忽見迎面駛來一輛裝飾豔麗的油壁車,他

不經意的望去,卻正好見到探著頭欣賞湖景的蘇小小,那小小女子竟是那般瓊姿玉貌、

嬌媚動人,就象飄臨人間的雲中仙子,不覺令他心醉神迷。於是,當蘇小小的車擦肩而

過後,阮鬱勒轉馬頭,一路緊跟不捨。蘇小小在那一剎那也看清了對面而來的馬上公子,

見他眉目清朗,神情灑脫,也十分中意。這時見他隨車而來,心中暗喜,於是高聲吟道:

妾乘油壁車,朗騎青驄馬;

何處結同心?西冷松柏下。

阮鬱聽了心想:這分明是邀我的情詩嘛,豈可辜負佳人的盛情!他夜裡回到客棧,

趕忙向店家打聽,店家告訴他說:“西冷橋畔的妓家蘇小小,誰人不知!滿城貴公子人

人傾慕,無奈她自視甚高,性情執傲,好花雖妍,看雖可看,要攀摘卻是不易呀!”

即使不能攀折,坐對名花,心靈交融,何嘗不是人生一大樂事!阮鬱打定了主意,

第二天午後,準備了精美的珠玉為見面禮,繞過西北湖濱,穿過鬆柏濃蔭,沿著林間小

徑,直達西冷橋畔。但見花遮柳護之下,靜立著瓦屋數間,周遭鳥雀啁啾,景色清幽,

真是一處人間天堂!

阮鬱輕輕把馬系在柳樹下,上前輕輕叩門。門吱呀一聲開啟半扇,賈姨出來十分客

氣地詢問來由,阮鬱歷述昨日遊湖幸遇佳人,蒙佳人垂青,贈詩指路的情形,並誠摯地

表明:“今特備薄禮,企望一見芳容。”

賈姨一聽就明白了,她昨日陪蘇小小遊湖回來後蘇小小茶飯不思,似乎心事重重,

她早已猜中了幾分。於是,賈姨請來客入屋落座,奉上香茗,進內屋稟報蘇小小去了。

阮鬱閒坐著四周觀望,只見窗外院中繁花似錦,室內佈置雅潔樸素,牆上掛著字跡絹秀

的屏軸,架上排著成堆的書卷,窗下矮几上置一古箏,處處光潔,一塵不染,足以顯示

出主人的清雅風格。阮鬱不由得對蘇小小又萌生了幾分敬意。

蘇小小由內室姍姍步出,她今日淡妝素抹,低眉含笑,與昨日的明豔判若兩人。賓

主見過禮,對面坐下,兩人談詩論文,十分投機。不知不覺中,窗外已是暮靄四合,兩

人話題不斷,都有些不忍道別的心緒。賈姨進來點上蠟燭。不一會兒,又擺上幾樣精緻

的酒菜,於是主客邊飲邊談,直到夜闌人靜。

由於回城的道路幽暗曲折,阮鬱只好留宿在蘇小小客房。夜已深,阮鬱在鬆軟的床

上卻翻來覆去睡不著,索性披衣起身,踱到院中。剛一出門,他就發現院中已站著一個

人,仔細一看,原來是蘇小小,她洗盡了鉛華,披一身素衣,站在那裡仰頭望著天上皎

潔的滿月,兩顆晶瑩的淚珠掛在她長長的睫毛上。阮鬱一見,心中痛愛至切,悄悄上前,

伸出兩臂,擁住了蘇小小小巧的身軀。蘇小小其實早已察覺到動靜,但她一動不動,只

是閉上眼睛,靜靜地偎在阮鬱溫暖的胸前。

阮鬱抱起蘇小小走入臥房,度過了溫馨纏綿的下半夜。阮鬱驚異地發現,這個名滿

錢塘的詩妓,竟然還是一個噗玉未雕的處女呢!

從此,他倆人如膠似漆,形影不離。每天不是在畫舫中對飲傾談,瀏覽湖中綺麗的

風光;就是一個乘坐油壁車,一個騎著青驄馬,同去遠近山巒觀賞怡人勝景。儼然象是

一對恩愛的小夫妻,羨煞了無數擦身而過的遊人。

萍水姻緣畢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後,阮鬱的父親在建康聽到兒子在錢塘與妓女混在

一起的訊息,立即派人把阮鬱叫了回去,嚴加看管在家中,不許他外出半步。

阮鬱走後,蘇小小在家閉門不出,整日仰頭企盼,等待情郎的歸來。

一個月過去了,不見情郎的蹤影;一年過去了,連一點音信也沒有。蘇小小由渴望、

失望到絕望,終於病倒在床上。多虧知心的賈姨悉心調理,疾病漸漸問愈。為了使蘇小

小忘卻舊愁,賈姨又讓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進屋來,陪蘇小小聊天。慢慢地,西冷橋畔

又恢復了往日車馬盈門,絡繹不絕的勝況。

“曾經滄海難為水”,有了與阮郎的那一段幽情,蘇小小再也無心傾情與誰了。她

與客人仍然僅限於品茗清談,偶爾置酒待客,或獻上一曲清歌,絕不留宿客人。好在能

在這裡登堂入室的客人也都是文雅之士,並不會有過分的要求。

秋高氣爽,紅葉滿山,蘇小小有一天又乘油壁車出遊。在湖濱她見到一位書生模樣

的人,眉清目秀,氣宇不凡,樣子酷似阮鬱,但卻衣著寒酸,神情沮喪。蘇小小為之怦

然心動,於是停下車來詢問,對方見是一位美麗的姑娘相問,神態充滿著關切,就非常

拘謹的相告:“小生姓鮑名仁,家境貧寒,讀書荒山古寺之中,準備入京應試,無奈盤

纏短缺,無法成行。今考期臨近,我只能望湖興嘆!”

蘇小小年紀雖小,卻閱人已多,她覺得眼前這位書生必然大有前途,又貌似阮郎,

她下決心資助他。於是不避嫌疑地說:“妾見君丰儀,必非久居人下的人,願傾囊相助,

也能驗證一下妾的眼光。”

鮑仁自然是感動不已。蘇小小變賣了一些貴重首飾,給鮑仁打點了行裝,送他上路,

鮑仁頻頻叩謝,感激地說:“千秋高義,反在閨幃,芳卿之情,銘記在心!待我有成之

日,必來叩謝恩人。”

送走了鮑仁,蘇小小深深體會到一種幫助別人的快樂,她明白自己對鮑仁動的不是

男女之情,而更象一種母親式的付出,並不希冀什麼報答,真希望能早日得到他成功的

好訊息。

上江觀察使孟浪,因公事來到錢塘,聽人說起蘇小小的豔名,自己礙於身份不便親

往西冷橋畔拜訪,就在湖濱酒樓備下酒席,差人前往蘇家請蘇小小來見。不料蘇小小來

了清傲的氣性,端起了架勢不肯應邀,一拖再拖。經過孟浪三番五次地派人催請,她才

心不甘、情不願地慢慢來到酒樓。

孟浪在酒樓已等得十分惱火,心想:我堂堂觀察使,竟遲遲請不動一個妓女,待她

來了,定要當席羞辱她一番,以瀉心頭之火。等到蘇小小姍姍而來,她那美豔的容貌,

嫻雅嫵媚的氣韻,立刻鎮懾了在場的人,孟浪也被她迷住了,怒氣也不知跑到哪裡去了。

他定定神,覺得還是必要難她一難,於是指著指著窗外怒放的梅花說道:“今日雅集賞

梅,就以此為題,敢請芳駕即席賦詩!”

蘇小小已料到了他的心思,她從容不迫地信口吟出:

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

若更分紅白,還須青眼看!

孟浪自然明白她的詩句中,既隱然有討饒的意味,又不卑不亢,恰如其份,不禁為

之讚佩不已,於是賓主開懷暢飲,如逢知己。直至夜半時分,才命人明燈執火,恭敬地

送蘇小小回家。

蘇小小就象一朵高潔溢香的梅花開在西冷橋畔,雖然賞花者甚多,然而讓她傾心的

卻寥寥無幾。

就在次年春上,蘇小小受了些風寒,因調治不及,加之心境憂鬱,年僅二十四歲的

她竟就這樣香消玉殞,魂飄九霄了。

這時鮑仁已在京城金榜題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時順道經過錢塘,專門趕到

西冷橋畔答謝蘇小小,誰料卻正趕上她的葬禮。鮑仁白衣白冠撫棺大哭,繼而遵照蘇小

小對賈姨的囑託,把她安葬在離西冷橋不遠的山水極佳處,墓前立碑,上刻“錢塘蘇小

小之墓。”

後來,諸多到錢塘的文人騷客都自願到蘇小小墓前憑弔,於是當地人在她的墓前修

建了一個“慕才亭”,為來弔唁的人遮蔽風雨,亭上題著一副楹聯:

千載芳名留古蹟,六朝韻事著西冷。

古代江南女子的故事你知道嗎?sc300s 2006-06-12

3.花 語

吾本是,荷花女,

衷腸未訴淚如雨。

君若看到荷花淚,

可知荷花幾多苦?

吾本是,荷花女,

只是與君心相許。

今宵為君把歌唱,

句句都是傷心曲。

吾本是,荷花女,

朝朝暮暮為君舞。

看盡人間多少事?

知己只有吾和汝。

吾本是,荷花女,

夢裡與君做詩侶。

但願天下有情人,

總有一天成眷屬。

吾本是,荷花女,

一片芳心請記取。

他年荷花盛開日,

朵朵帶去吾祝福。

古代江南女子的故事你知道嗎?雪若馨 2006-06-11

蘇小小

蘇州楊柳任君誇,更有錢塘勝館娃。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作的一首《楊柳枝詞》。詩中第三、四句 提到了蘇小小其人。蘇小小何許人也? 相傳蘇小小是六朝南齊(479-501)時人,是錢唐有名的一個歌妓。關於她的故事傳說,最早見於六朝南陳徐陵(孝穆)編集的詩集《玉臺新詠》中的一首古詩《錢唐蘇小歌》:

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

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傳說,蘇小小是個美麗而又聰明的女子,自幼父母雙亡,寄住 在西陵(西岸)橋畔的姨母家,因生活所迫,淪為歌妓。她多才多藝,能歌善舞,擅長演奏各種樂器。她雖身為歌妓,卻很知自愛,不隨波逐流。蘇小小平時十分喜愛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輛油壁車,獨坐車中,叫人推著,遍遊湖畔山間。一日,遊賈西湖,沿湖堤而行,不期遇到一位少年阮鬱,正騎著一匹青駱馬迎面而來。兩人邂逅相遇,一見鍾情。為了表達愛慕之心,蘇小小口吟一詩:“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阮鬱聞知,後來登門求見蘇小小,互訴愛慕之情。不久,這對年輕人終於如願以償,結成良緣。

自此,兩人比翼雙飛,‘每日不是在畫舫中飛斛,遊覽那湖心與柳岸的風光,就是自乘著油壁香車,阮鬱騎著青驄駿馬,同去觀望南北兩峰之勝概。”(《西湖佳話·西岸韻跡》)不料好事多磨,僅僅過了三個月的婚後幸福生活,阮鬱在京做官之父派人來催歸。阮鬱不違父 命,忍心與小小揮淚相別,匆匆而去。自此之後,杏如黃鶴,毫無音訊。蘇小小情意難忘,時時思念。

這年秋天,為了排遣心中煩悶,蘇小小乘油壁車到滿覺隴賞桂,見滿山紅葉,甚覺可愛。在煙霞嶺下一座破廟前,看到一位書生正在攻讀詩文。交談這下,方知這位書生名叫鮑仁,正欲上京趕考, 但缺少盤纏,不能前往。蘇小小十分同情書生的貧困遭遇,慷慨解 囊,贈銀百兩,資助鮑仁上京赴試。

又過一年,夏秋之交,蘇小小賞荷歸來,夜間貪涼,坐在露臺久了,犯了風寒,染成一病,加以經常思念阮鬱,病情日見沉重,臥床 不起。臨終前,她向身邊侍候的人囑咐道:“我生於西冷,死於西冷, 埋骨於西冷,庶不負我蘇小小山水之痛。”說畢,奄然而逝。正在此時,得到蘇小小資助去京應試登第、已任滑州刺史的鮑仁,專程來錢唐西岸向蘇小小道謝,獲悉小小的死訊,撫棺痛哭不已。鮑仁後來遵照蘇小小“埋骨西冷”的遺願,就出資在西岸橋畔擇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題“錢唐蘇小小之墓”。後人又在墓上建亭,亭名“慕才亭”。這就是千百年來流傳的西岸蘇小小故事。

莫愁女:生卒年待考。戰國末期楚國歌舞家。鍾祥人。姓盧,名莫愁,生於公元前3世紀前後,貌美如仙,愛好歌舞。十六七歲時被楚頃襄王徵進宮作了歌舞姬女。由此民間歌舞走進了楚王宮廷。在楚王宮,得以與屈原、宋玉、景差結識,受其指導,歌舞技藝日進。後將古傳高曲融屈原、宋玉的騷、賦和楚辭樂聲,完成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陽阿》、《薤露》、《采薇歌》、《麥秀歌》等楚辭和民間樂詩入歌傳唱。寡和高曲《陽春白雪》成為千古絕唱,對後世的樂賦入歌傳唱產生了深遠影響。後因未婚夫放逐三吳揚州而投漢江,幸被漁夫救起,不知所終。

莫愁女是以歌謠、舞蹈著名而傳世的。《容齋隨筆》說:“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畫工傳其貌好事者多寫寄四遠。”莫愁女見於正史,出自於古《樂府》和《石城樂》和《莫愁樂》。《唐書。樂志》載:“《石城》,宋臧質所作。石城在竟陵,質嘗為竟陵郡,於城上眺矚,見群少年歌謠通暢,固作此曲。”《莫愁樂》,出於《石城樂》。石英鐘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石城樂。和》中復有‘莫悉’聲,故歌雲: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天監十一年(512)冬,梁武帝改“西曲”,將石城《莫愁女》,亦云《蠻樂》,舊舞十六人,梁八人。莫愁女的許多傳說故事,也從西楚傳播到東吳。在鍾祥,則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勝古蹟。宋人王之望《輿地紀勝》說:“莫愁村,在漢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鍾祥縣志。古蹟》篇載:“莫愁村,在漢西二里,古漢水經城址,其西為村,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與村毗連,稱莫愁湖。”這些名勝古蹟,千百年來,俱為歷代文人墨客傾慕尋訪的佳妙去處。 莫愁女居住的村莊,原名不叫莫愁村,因為年年桃花盛開,紅如簇雲,所以人們習慣地稱它桃花村。與莫愁村毗連的莫愁湖,遠古史稱滄浪湖。桃花村與郢中石城西門渡口磯頭絕壁上的白雪樓和樓東的陽春臺隔江相望,城北的滄浪三湖跨江與村毗連。

莫愁女的父親盧公,在漢江上靠擺渡為生,母親在村中植桑種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個風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頭江岸渡口的船艙中。她剛生下地時,不住地啼哭,盧公抱她哄著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聽到“莫愁”二字,她的哭聲竟一下停止了。盧公於是就把她取名為莫愁。“金雀玉搔頭,生來喚莫愁。”(明。張寧)莫愁女生在風波里,行走風浪中,喝著漢江河中水,吃著桃花村中糧,有時隨村中姐妹在那碧波盪漾的滄浪湖中採菱摘蓮,有時隨父母進城賣桃,有時在江中、湖裡搖艇打槳,有時在陽春臺、白雪樓習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諸般曲,她一學就會。

當她長到十五、六歲時,出脫的竟如滄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纖纖腰肢,亭亭玉立,靨靨酒窩,笑綴纓唇;容顏似香荷新瓣,白裡透紅;行動如風送彩雲,輕捷飄逸;金嗓一歌聲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蓮荷包透佳氣,江濤湧玉音,莫愁女得屈原、宋玉的指導、幫助,翻古傳高曲,融楚辭樂聲,繼大琴師劉涓子之後,完成了寡和之典《陽春白雪》的合樂入歌傳唱。莫愁女的歌舞聲譽傳進了楚王宮苑,楚襄王把她徵進了宮中作了歌舞姬女,把她的未婚夫東鄰王襄哥放逐到了揚州。揚州地面距郢中數先千里之遙,襄哥此放實是生離死別。古《莫愁樂》記述了莫愁女漢江淚別王襄哥的悲痛情景:“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雪浪滔滔的漢江水,流不盡莫愁女的衣愁,她目送載著襄哥的船兒遠去,含忿在白雪樓舉身奔赴投了漢江!

人們為了紀念她,便把桃花村改名為莫愁村,把滄浪湖改名為莫愁湖,她系艇登巖的白雪樓下的磯頭渡,則稱莫愁渡。 “悲莫悲兮分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令》)傳說莫愁女其實並沒有死,她被漢江漁夫救起,曾尋屈原的蹤跡,也找尋過王襄哥,泛艇江湖,足無定蹤,真正回到了民間。《莫愁樂》歌唱道:“家家迎莫愁,人人說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頭!”後世千百代,吟詠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陽春臺、白雪樓的詩、詞、歌、賦,歷歷記述了莫愁女的事蹟。如唐李商隱詩:“雪中花下與誰其,梅雪相兼一萬枝。若是石城無艇子,莫愁還自有愁。”唐鄭谷詩:“石城昔為莫愁鄉,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來風浩渺,花開花謝春悲涼。”宋王之望詩:“滄浪渡口莫愁鄉,萬傾寒煙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荒酒醉斜陽。”宋周密《杏花天。賦莫愁》詞:“瑞雲盤,翠侵芳額;眉柳嫩,不禁愁積。返魂誰染東風筆,寫出郢中春色?人去後,垂陽自碧;歌舞夢,欲尋無跡。愁隨兩槳江南北,暮石城風急。”明。王世貞詩:“倚鞭白鼻堝,繞渡碧桃花,客程無暇問,先訪莫愁家。”清劉澤宏詩:“石城西畔莫愁湖,誰道當年女性盧?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無。”清李蘇《莫愁村看桃花》詩:“南國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長有芳洲,冶魂不許春風歇,散作桃花片片差。”

詩文共傳譽,人地兩留芳,正象陽春臺、白雪樓、高雅名曲《陽春白雪》與宋玉一樣,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遂與莫愁女一起,千古馳譽,萬世名揚。 當年的漢江,緊貼郢中石城而流;當年的莫愁湖,碧波千畝。隨著時代的變遷,漢江西移離城五里之遙;莫愁湖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天下郡國利病疏》載:“漢水故道逼進郡城而下,明嘉靖初徒,新洪繞沿山灣東,去城彌遠。”《鍾祥縣志。方輿》載:“自有顯陵後,明世宗惑於風水之說,堵塞敖口,迫使漢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漢,不復達莫愁湖。”原來跨漢江東西兩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開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漢江東岸了。今處於漢江西岸的文集鎮,仍保留了楚時舊俗,不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傳承了楚國圖騰舞蹈《鳳凰舞》。莫愁湖,則因圍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積約二平方公里、蓄水約一千萬立方米的一泓碧水了。在圍墾後的漢江故道上,建起了現代化的棉紡廠和自來水廠,廠裡的姑娘們——新一代的莫愁女,正在意氣風發地為祖國的建設貢獻青春,展現著蓬勃的綽綽風姿。 莫愁源的東北為中國明代十五陵——明顯陵,陵中有九曲河與湖相通。年年陽春三月,湖岸桃花開放更盛;夏秋兩季,姑娘們則成群結隊,於湖中洗濯放歌,採菱摘蓮。湖南岸有柳堤一道,風光綺麗,暇日垂釣,其樂無窮。鍾祥市人民政府在市鎮建設規劃中,將開發莫愁湖公園列為重點專案。未來的莫愁湖,必將水更青、花更豔、景更美,更加吸引四方遊客、八方嘉賓!

古代江南女子的故事你知道嗎?不好樂 2006-06-12

其實這裡的江南女子大多是江南名妓,我知道的幾個,董小宛,柳如是(錢謙益的二夫人,活得卻比錢有氣節多了),李香君,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

蘇小小

所謂江南女子的故事,就算是也有些其他基調,但不變是永恆的才子佳人的基調,總的來說就是古代版的言情小說,只是偶爾會有些積極的,也總是同男人有莫大的聯絡——要不同對男人的忠貞,要不是同男人的行為作對比,要不是無視一些男人(當然是看不上眼的男人的)錢財

古代江南女子的故事你知道嗎?嶺南劍仙 2006-06-11

秦淮八豔。。。。嘛。。拷,江南美女。。。太漂亮了忍不住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