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將官員統稱成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6-29 回答

在唐朝其實無論在哪朝,朝中官員被皇帝稱作大臣,外任官員一般被稱為什麼父母官啊或者其官稱的學名!

平民或者同僚之間一般就喚其學名!下面複製一點,要看詳細的,你可以去百度百科哦!

唐皇朝的行政機構,承襲隋代,以三省六部製為核心,在這個基礎上,依據歷史的慣例與經驗,再衍生出一些具有執行、監察、侍從或其他功能的機構,共同組成唐皇朝的朝官制系統。

中央官制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榮譽職務);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榮譽職務);

三省:中書省(決策、秘書)、門下省(侍從、諫議)、尚書省(行政)、;

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人事)、戶部(戶口、財政)、禮部(禮賓)、兵部(國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

一臺:御史臺(監察);

五署: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都水監(循舊制,與六部分工);

九寺:太常寺、光祿寺、衛尉寺、宗正寺、太僕寺、大理寺、鴻臚寺、司農寺、太府寺(與六部分工合作)。

散官:(榮譽職務)。地方官制

虛設(道)置觀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別駕、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事;

六曹: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

縣:縣令;縣丞、主簿;縣尉、錄事、佐史。

鄉:耆老;

裡:里正;

村:村正;

保:保長;

鄰:鄰長。四家一鄰,五鄰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鄉;一自然村為一村。城市內無村設坊,坊正和村正相同

希望對你有幫助!

唐朝人將官員統稱成什麼? 天大地大媽咪最大 1級 2012-06-29 回答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於宰相通稱,簡稱“相”。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奉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 【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後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於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 【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後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 【左徒】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後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曆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後設太史令,其職掌範圍漸小,其地位漸低。 【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兩漢以後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後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 【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後,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郎中】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階官員,分掌各司事務。 【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隋唐以後逐漸成為地方官員。 【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於丞相。明清時指縣長。 【都尉】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 【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後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 【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 【刺使】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極地方長官,地位略次於總督,別稱“撫院”、“撫臺”、“撫軍”。 【校尉】兩漢時期次於將軍的官職。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 【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 【里正】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 【里胥】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 【都尉】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陳涉世家》:“陳涉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鴻門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冏卿】太僕寺卿的別稱,掌管皇帝車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因之”是吳默的字。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唐朝人將官員統稱成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6-30 回答

公卿

唐朝人將官員統稱成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6-30 回答

還有清代的,“眾位大人!”在唐代前怎麼稱呼,“大人”一詞換成什麼?謝謝。。。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階官員,分掌各司事務。 【參軍】“參謀軍務。。。

唐朝人將官員統稱成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6-30 回答

呵呵,文武不同啊。唐代宰相多,往往皇帝覺得某個大臣能幹,就讓他頂上一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是宰相了。所以,民間對於達官貴人的稱呼多是“相公”,就像我們90年代年逢人就喊“老闆”一樣是尊稱。

還有就是武官的專用——節帥。用來稱呼節度使的類似於“老總”。

不過總體上還是叫大人,或者是再加上官名

唐朝人將官員統稱成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6-30 回答

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