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臺三地的文化差異,一直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不少外國的電影譯名,在兩岸三地都有

畫風截然不同

的翻譯版本。

去年獲獎無數的《星聲夢裡人》(英文原名

LA LA LAND

)是香港地區的官方譯名,而《愛樂之城》則是中國大陸地區的翻譯版本。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翻譯版本順序從左往右分別為:香港、中國大陸、臺灣

面對三地譯名有著巨大差異的情況,知乎上甚至有網友發出了這樣的提問。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儘管同樣是使用中文翻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產生出的電影譯名,必然會有專屬的地區特色。對自家翻譯抱著蜜汁自信的情況,其實不止中國大陸,在兩岸三地都時有發生。

不過,與其坐井觀天跟風吐槽,不如嘗試跟著小志來理解一下,當地的文化和翻譯背景,說不定能從此解決你對

「這個翻譯是什麼鬼?」

的靈魂拷問。

*以下中國大陸譯名、香港譯名、臺灣譯名均用「中譯」、「港譯」、「臺譯」代替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 Arrival 」

中譯:《降臨》

港譯:《天煞異降》

臺譯:《異星入境》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香港對外星生物題材的電影幾乎有固定的翻譯模式,從1996年的《天煞地球反擊戰》(中譯《獨立日》,以下括號內均同為中譯版本)開始,陸續出現了《天煞西部反擊戰》(《牛仔和外星人》)、《天煞逆緣》(《宿主》)、《天煞地球反擊戰:復甦紀元》(《獨立日:捲土重來》)等多部看起來像同一個媽生,但其實頂多只能算住在同一個小區的電影譯名。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除此之外,和外星或變種生物相關的電影還有「異煞」系列。像是《霧地異煞》(迷霧)、《7號異煞》(第七礦區)、《變種異煞》(千鈞一髮)、《23 世紀異煞戰》(變異編年史)等等你沒被繞暈算我輸的譯名,都算得上是「香港特色」。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 Logan 」

中譯:《金剛狼3:殊死一戰》

港譯:《盧根》

臺譯:《羅根》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如果有細心留意過的話,《金剛狼》的前兩部個人電影分別叫

X-Men Origins: Wolverine

The Wolverine

,電影主題分別著重於「X戰警」(第一部)的身份和「金剛狼」(第二部)的身份,第三部完結篇採用了角色在電影中真正的名字Logan,正是包含了將重心回到角色自身的意義。港臺兩地的翻譯儘管看起來跟前兩部「九唔搭八」,但其實正是根據這個邏輯進行的「直譯」。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

中譯:《神奇動物在哪裡》

港譯:《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臺譯:《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乍看之下,香港和臺灣毫無修飾的直譯版本顯得有點生硬,但原來這麼做的原因,是這個名字在1997年《哈利波特》的原作小說第一部中,早已作為一年級新生的「指定教科書」出現過,所以港臺選擇呼應原作而繼續沿用。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 Zootopia 」

中譯:《瘋狂動物城》

港譯:《優獸大都會》

臺譯:《動物方城市》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港臺兩地的翻譯都沿用了一貫的「食字」風格,儘管大家能看懂臺版中「方城市」是「方程式」的諧音,但卻有不少不懂粵語的網友大肆吐槽港版翻譯,以為「優獸」對應「劣獸」,玩差別歧視,殊不知「優獸」對應的其實是「優秀」的粵語發音。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 Moonlight 」

中譯(非官方):《月光男孩》

港譯:《月亮喜歡藍》

臺譯:《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該片雖然是2017年奧斯卡得獎電影,但由於同性戀題材的敏感因素在國內並未上映。臺灣版本意譯了故事原來的舞臺劇名稱

In Moonlight Black Boys Look Blue

,而香港則使用了繼承元素(2010年的金球獎提名電影

Blue Valentine

在香港上映時翻譯為《有人喜歡藍》),俗稱「食尾水」,也就是我們的「蹭熱度」。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由《愛樂之城》男主角,人稱「高司令」的Ryan Gosling主演。高司令的迷妹迷弟想看嗎?「該片定義為R級,並未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手動再見)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 The Artist 」

中譯:《藝術家》

港譯:《星光夢裡人》

臺譯:《大藝術家》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這是一部於2012年上映的全黑白無聲電影,這種藝術氣息濃厚的「黑白默劇」在爆米花電影橫行的時代實屬一股清流,但同時也要承擔更大的票房風險。香港從時代角色劇情入手,意譯成《星光夢裡人》,藉此減少黑白片帶來的沉悶印象。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星聲夢裡人》起初雖然也是食《星光夢裡人》的尾水,但前者拿下了一系列的奧斯卡爆紅,可以說是「妹仔大過主人婆」了。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 The Revenant 」

中譯:《荒野獵人》

港譯:《復仇勇者》

臺譯:《神鬼獵人》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和香港一樣,

臺灣也有固定使用的翻譯套路

,據不完全統計,譯名中含「神鬼」二字的電影已經超過80部。包括剛剛上映第五部的《加勒比海盜》(臺譯《神鬼奇航》)系列,《諜影重重》(臺譯《神鬼認證》)系列。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 Relatos salvajes 」

中譯(非官方):《荒蠻故事》

港譯:《無定向喪心病狂》

臺譯:《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由六個因仇生暴的小故事組成的黑色喜劇,依然無法在中國大陸上映。港譯引用了周星馳在《家有喜事》中飾演「常歡」的經典病症「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全能機能失調症」作為譯名,在深受周星馳電影文化影響的香港,既能引起共鳴又通俗易懂,是譯名因地制宜的經典例子。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看過《家有喜事》的老友記一定不會忘記這一幕

你看到的這些電影譯名,

未必和翻譯水平掛鉤。

中國大陸對電影發行有「和諧」的稽核體制,因此對外國引進的電影更

趨向直白、平淡的直譯方式

,一般講求信、達即可,被「敏感」二字束縛的基礎下,很多譯名都只能用中規中矩的表達方式;香港的電影行業發展較成熟,因此會考慮更多商業化的因素,追求噱頭和創意,喜歡運用粵語

「食字」

「雙重意義」

等手法博眼球,還有不少約定俗成的常用字眼,譬如「天煞」、「奇兵」等等;而臺灣則是直譯和意譯的比例相對平均,也有套路的組合如「神鬼」系列,但除此之外,整體翻譯風格的偏向

文藝小清新

,還會出現兩個片語的形式,如《再見了,可魯》(港譯《導盲犬小Q》),《愛情,不用翻譯》(港譯《迷失東京》)。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官方翻譯海報:左為香港版,右為臺灣版;你問我大陸海報在哪裡?大陸當然是沒有上映啊:)

當然,三地翻譯也會有一些共通點,譬如偶爾利用時下熱點或者玩「梗」, 讓電影的中心內容更顯淺白。

記住有一點是永恆不變的,即無論你身處何地,能夠拉動票房的名字才是院線電影的終極追求。

不知道各位身處中國大陸,但有著深厚的粵語文化背景,既能get到香港翻譯的「玩嘢」心思

又能理解普通話語境的內涵段子,能玩轉「雙語梗」的老友記,在瞭解完這些之後,會不會情不自禁……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臺電影譯名,其實都有他們的套路。

最後問題來了:

「你最無法接受哪一部電影的港臺譯名?」

來評論區找知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