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犯罪心理簡要分析

(一)犯罪心理成分分析

哈羅德·史普曼的主體犯罪心理成分=自戀型人格障礙(NPD)+連環殺手畸形的殺戮慾望+佈景式代償宣洩心理

(二)主體成分詳寫

①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是一種我們之前都沒有介紹過的複雜人格障礙,它屬於

B群人格障礙(戲劇性的、情緒性的或不穩定的人格障礙)。

PS:科普內容

DSM把人格障礙分為ABC三個群:

——A群(古怪的、反常的人格障礙)

包括偏執型人格障礙(

偏執型人格障礙——Moriarty K

、分裂型人格障礙等。

——B群(戲劇性的、情緒性的或不穩定的人格障礙)

包括反社會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等

——C群(焦慮的、恐懼的人格障礙)

包括迴避型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等

簡單的說,自戀型人格障礙的

核心特徵就是「誇大自我價值感」——

一種

自大(幻想或行為上)的、極度渴求外界認同而缺乏共情的人格障礙。

「自戀」作為一種自我認同的基本途徑,生活中幾乎人人都會出現,但是極端得達到NPD的程度的卻很不多:

在社群樣本中(美國),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患病率為0%-6。2%。在被診斷為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個體中,50%-75%是男性。

具有這種人格障礙的人會

非常渴望認同

,也會經常尋求一種「

權利感

」,他們認為

自己就是核心,應該得到最好的東西,他們擁有為所欲為的權利,從而衍生出對他人、甚至法律的蔑視感

(比如本案兇手史普曼,在生活中他無論是找律師還是理髮師,他

總要找最好的或最出名的,他認為自己只和高素質的人才能共事

對自己的成就感存在過高的估計所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走向逆命題(

低估和看不起他人

),他們

對待他人的態度永遠是屈尊俯就和倨傲的。

這個人格障礙的實質在於

掩蓋自我極度脆弱的自尊心

,在他們長期誇張的自大之下往往長期體驗著一種

脆弱的低自尊。

並不能說某個人「很自戀」,就一定有NPD,以下為DSM-5的鑑定標準:

一種自大(幻想或行為上)的、需要他人讚美的且缺乏共情的普遍模式,

開始於成年早期並存在於各種背景中,表現為下列至少五項(或更多)症狀:

1·具有自我重要性的誇大感(例如,誇大成就和才能,在沒有相應成就時卻盼望被認為是優勝者)

2.幻想擁有無限成功、權力、才華、美貌或理想愛情的先佔觀念。

3.認為自己是「特殊」的和獨特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機構)所理解或與之交往。

4.要求過度的讚美。

5.有一種權利感(即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優待或他人自動順從他的期望)。

6.在人際關係上喜歡利用他人(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別人)。

7.缺乏共情,不願意識別或認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8.常常妒忌他人,或認為他人妒忌自己。

9.表現出傲慢、高做的行為或態度。

就以史普曼來說,在其整個人生中,他都對自己抱有一種無可匹敵的自信和倨傲,

他年少的傲慢成於她母親誇大的溺愛和追捧,這種最優者的觀念不斷的負向發展,最終極端化為人格障礙,催化其犯罪行為。

②連環殺手畸形的殺戮慾望

探案所二十一案:史普曼醫師連環殺人案(下)——犯罪心理篇

連環殺手的介紹信(from Moriarty K)

沒有人知道史普曼的第一個受害人是誰,但可以肯定的是

在這之後他愛上了殺人。

用於宣判其罪行的只是15名受害者,但實際的受害者可能十倍不止,甚至還有人猜測——史普曼平均十天就殺一人。

然而對於本案,最值得研究的是

史普曼的殺人手法:

——他為什麼偏偏要選擇注射嗎啡這種方法來殺人呢?用胰島素或其它風險性小的藥物不行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介紹

一種新的代償殺人模式

佈景式代償宣洩(

★)

首先,史普曼的母親維拉,是給予史普曼認同感最多的人,也是造成其失衡心態的重要人物

,答案要從此處去尋找。

在史普曼16歲的時候,她被確診患了癌症,

每天躺在病床上飽受折磨

,看著母親受這樣的痛苦,史普曼卻無能為力。

當時沒有可以自己注射的止痛藥,維拉唯一的安慰來自一個家庭醫生,醫生每次都會給維拉注射嗎啡來止痛,雖然這是違法的,但為了緩解痛苦她只能這樣,甚至她去世前不久剛被注射過嗎啡。

這一切都被史普曼看在眼裡,

他默默的把一切的罪過歸於嗎啡,將母親去世的原因也歸結於嗎啡。

隨著史普曼不斷扭曲的心理,

他自負的認為自己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他為死去的母親不值,特別是看到那些很老的女人還很健康的時候

,這一切就像他在2000年說的一樣:

既然我的母親死於嗎啡,那麼那些老女人也無法倖免,她們本應該承受和她(代指其母親)一樣的痛苦,她們早應死去。

可以看到,這是一種「情景式」的轉移,或許是維拉死前被注射嗎啡給予了史普曼過大的精神刺激,從此在他的內心種下了憤怒的種子

——畢竟作為一個「無所不能」的人,是根本不能忍受最愛的人「在自己面前被人殺死」而自己卻無能為力的。

像這樣的模式,就是

佈景式代償宣洩的模式:

——一種建立在特殊負性經歷下的等價痛苦轉移。

一般來說,這種代償

具有以下特點:

行為人曾遭受(目睹)過重大的負性情景刺激。(多為少時所見)

該負向情景直接(或間接)為行為人帶來巨大震撼和痛苦。

行為人將負向情景複製於其它代償體,以達到轉移痛苦和滿足內在其它需求的目的。

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理解他為什麼非要選擇嗎啡注射來殺人了:

——利用嗎啡注射殺人,是對母親死亡前情景的「複製」和「回顧」,可以滿足佈景式代償宣洩的心理需求,讓其體驗到一種「為母報仇」般的快感。

——利用嗎啡殺人,看著信任自己、服服帖帖的求醫者慢慢死亡

,可以體驗到一種

站在高處掌控他人生死於手中的權利感和變態的成就感

,沒有什麼比這更能滿足史普曼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畸形需求

了。

下一案前情預告:

探案所第二十二案:印第安納黑寡婦的殺戮檔案

探案所二十一案:史普曼醫師連環殺人案(下)——犯罪心理篇

寫在最後

我和大家說一說分開發的原因,這是專欄推送的BUG,只要字數多於1w字,你們就收不到推送,這個問題已經出現很久了,反饋了很多次也沒解決,剛才3點50我發了一篇完整的,但是你們都沒法看到,所以只能分開發了,沒辦法,以後的長篇都只能分開了,為了質量我也不能減字數,so,理解萬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