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為什麼會選擇跟曹操分道揚鑣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12-22 回答

荀令君作為人臣,私德堪稱完美,但這不代表他對漢室有多忠誠。他和曹操也不是分道揚鑣,無論政治立場還是實際利益,他們就沒有一致過。

荀令君對漢室“忠貞守節”,但他更在乎的是世族門閥如日中天的東漢末年,他所屬的潁川荀氏能否在門閥序列中繼續保有較高的地位,同時在這個亂世中壓對籌碼,不要像把籌碼壓在袁紹身上的豪族,官渡之後不是被滅就是被貶。好比說現在人考公務員都是奔著福利待遇,誰要是跟你說他為“中華崛起而考公務員”,能把你嚇尿了,歷史上的名臣心中有“匡扶社稷”的大理想,但這不代表他們不注重現實利益的考量。

而當他把家族利益放在首位的時候,就註定他已經站到漢朝皇室的對立面了。魏晉的門閥統治方式其實跟現在的權貴挺像,就是老頭子在朝中把持高位,子女親戚以老頭子權位高低為標準,壟斷不同的經濟領域。當然魏晉沒那麼多國企,世族門閥在經濟上是“佔山護澤”,兼併大量的土地經營莊園經濟。而門閥的莊園經濟,跟政府的經濟收入,完全是互相沖突此消彼長,老百姓就那麼多,要麼當自耕農交皇糧國稅,要麼當門閥的佃農,忙時給門閥交糧納稅,閒時是門閥的部曲私兵。

所以漢末魏晉的皇帝,除了曹氏父子、司馬昭父子因為軍頭出身,能夠保有威權,其它的皇帝更像門閥之長,權力被其它幾家大門閥限制。沒辦法啊,這些號稱是你臣子的人,個個富可敵國,手握強大的私人武裝,心氣高一點比如王敦、桓溫,還動不動玩逼宮的戲碼,要不是門閥之間也不是鐵板一塊,輪不到劉裕,這半壁天下早不是司馬家的了。

不管荀彧有多盡忠職守,站在皇室的角度,門閥是喝著皇室的血壯大的,而門閥也絕不希望皇室重新坐大。所以只要荀彧代表潁川荀氏,他就必然站在皇室的對立面,無論他內心想法如何。

而荀彧和曹操的關係,也絕非君臣那麼簡單,荀彧最早投奔袁紹,到後來轉投曹操,並不僅僅因為曹操能力勝過袁紹,而是袁紹起家的班底,以河北的豪強大家為主,即使袁紹獲勝,潁川荀氏在門閥中的地位並沒有很大的提升,相反可能會被袁紹更為倚仗的河北世家門閥壓制,比如袁紹帳下同樣出自潁川的郭圖、辛評,地位就不如出自河北的審配、田豐。

荀彧為首的潁川文士集團把籌碼壓在曹操身上可謂絕妙好棋。進,作為和“譙沛”曹氏宗親併為曹操起家兩大勢力的潁川文士,曹操如果統一北方,則潁川系在門閥中自然地位超然,事實也正是如此,潁川文士把持了曹氏政權重要的文官職位。退,如果袁紹統一北方,潁川系可以借在曹氏政權中培養起來的文官體系作為資本,在袁紹帳下博取不錯的地位,這要比一開始就投奔袁紹的結果更好。

因為曹操勝袁紹,則河北為曹氏的後方,河北的世家門閥退無可退,曹氏手腕可以更強硬,比如審配就被處斬,家產籍沒。而如果袁紹勝曹操,中原會成為袁紹的前方,這時候曹操雖然死了,但荊州、青徐、東吳、巴蜀會成為袁紹新的敵人,如果袁紹用強,則兗、豫的世家門閥就會倒向荊州或者東吳,這不是袁紹想看到的,他勢必要倚重潁川文士。

而荀彧和曹操之所以走向分歧,維護漢室只是表象,曹操在官渡勝利之後勢力坐大,開始削弱世家門閥,“整齊風俗”、“惟才是舉”、“重豪強兼併之法”,殺孔融、楊修這些太過囂張的門閥,重用滿寵、楊沛、司馬芝這些“酷吏”打擊豪強。世家門閥和曹氏政權的合作已經走到頭了。後來司馬氏代魏,就是世家門閥們不想要一個集權的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