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1.竇娥冤 雜劇-又名六月雪 元代 關漢卿

由於元世祖採取了許多發展生產的措施,元朝初期的社會經濟十分繁榮。但是這種繁榮只使蒙古的王公貴族和地主官僚得到好處。為了滿足蒙古貴族過窮奢極欲的生活和軍事的需要,元世祖還任用了一批管理財政的大臣,幫助他搜刮財富。這批大臣勾結地方官吏,貪贓枉法,無所不為。

元王朝還實行民族壓迫政策,把全國人民劃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叫色目人,也就是西域各族和西夏人;第三等叫漢人,就是原來在金朝統治下的漢人、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叫南人,就是原來在南宋地區的各族人民。四個等級的人政治地位和待遇不同,漢人和南人受到百般歧視。在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下,各族勞動人民都過著悲慘的日子。貪汙橫行,冤案多得數也數不清。

元世祖死後,他的孫子鐵穆耳即位,就是元成宗。元成宗時期,這種貪贓枉法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有一次,查出有貪汙行為的官吏一萬八千多人,冤案五千多件。當時,在大都流行著一種戲劇,叫雜劇。一些有正義感的讀書人,不滿官府的黑暗統治,利用雜劇的形式來揭露官場的罪惡和社會的不平現象。

大都有個讀書人叫關漢卿,從小喜愛音樂戲劇,會吹簫彈琴,還會唱歌跳舞。關漢卿在京城太醫院當過官,可是他對醫術不感興趣,對編寫劇本卻特別熱心。那時候,演戲的人社會地位很低,關漢卿卻跟他們混得挺熟;有時候他自己也上場演出,扮個角色。因為他對音樂戲劇很有研究,所以編出的戲也就格外精采。在大都,一班貴族和普通百姓都喜歡看戲,關漢卿編的戲劇不是為了光給貴族消閒作樂,而是常常幫百姓說話。他把看到的,聽到的人民的悲慘遭遇,寫進他的劇本里。《感天動地竇娥冤》(也叫《竇娥冤》),就是他的傑出的代表作品。

《竇娥冤》的主要人物是楚州地方一個貧苦女子竇娥。竇娥從小死了母親,她父親竇天章還不起債,又因為上京趕考,缺少盤費,把她賣給孤苦的蔡婆婆家做童養媳。到蔡家沒兩年,丈夫就害病死了,只剩了竇娥和她婆婆兩人相依為命地過日子。楚州有個流氓叫張驢兒,欺負蔡家婆媳無依無靠,跟他父親張老兒一起,賴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給張老兒。蔡婆婆軟弱怕事,勉強答應了。張驢兒又脅迫竇娥跟他成親,竇娥堅決拒絕,還把張驢兒痛罵了一頓。

張驢兒懷恨在心。過幾天,蔡婆婆害病,要竇娥做羊肚湯給她吃。張驢兒偷偷地在湯裡下了毒藥,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竇娥成親。竇娥把羊肚湯端給蔡婆婆喝。蔡婆婆接過碗,忽然要嘔吐,不想喝,讓給張老兒喝了。張老兒中了毒,在地上翻滾了幾下,就嚥了氣。

張驢兒毒死了自己父親,把殺人的罪名,栽到竇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門。

楚州知府桃杌(音wù)是個貪贓枉法的貪官,背地裡被張驢兒用錢買通了,把竇娥抓到公堂訊問,逼她招認是她下的毒。竇娥受盡了百般拷打,痛得死去活來,還是不肯承認。

桃杌知道竇娥待她婆婆很孝順,就當著竇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竇娥想到婆婆年紀老,受不起這個酷刑,只好含冤招了供。

貪官桃杌把竇娥屈打成招,定了死罪,把她押到刑場去處死。竇娥眼看沒有申冤的地方,她滿腔悲憤地咒罵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為天!”在臨刑的時候,她又向天發出三樁誓願:一要刀過頭落,一腔熱血全濺在白練上;二要天降大雪,遮蓋她的屍體;三要讓楚州大旱三年。竇娥的誓願居然感動了天地。那時候,正是六月大伏天氣,竇娥被殺之後,一霎時天昏地暗,大雪紛飛;接下來,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後來,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在京城做官,竇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殺人兇手張驢兒被處死刑,貪官桃杌也得到應有的懲罰。

這個戲劇所寫的未必是真人真事,六月飛雪,更是一種神話式的想象。但是它反映了在封建統治下,無數含冤受苦的百姓申冤報仇的強烈願望。所以,千百年來,這齣戲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讚賞,關漢卿也成為人民稱頌的戲劇家。

悲劇2. 精忠報國 傳奇 明代 馮夢龍

岳母刺字: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姚太夫人為了激勵岳飛,把“精忠報國”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擊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岳飛後來成為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後代所敬仰。

精忠報國的歷史源流:

岳母刺字、精忠報國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面實際上是存疑的!

在成化年間創作的《精忠記》,也僅提及岳飛背脊有“赤心救國”字樣。在明末,由李梅草創,馮夢龍改定的《精忠旗傳奇》“史言飛背有‘精忠報國’四大字,系飛令張憲所刺”。若如此,“精忠報國”是岳飛的部將張憲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岳》,該書第22回,回目“結義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訓子”。該書敘述岳母刺字時,先在岳飛脊背上,用毛筆書寫,再用繡花針刺就,然後塗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體而詳細。

因此,岳飛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誰之手刺的?尚是難解之謎。

精忠報國的歷史意義:

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就和岳飛抗金救亡的功績一樣,

光耀千秋、彪炳史冊、值得中華兒女永遠銘記!

悲劇3. 趙氏孤兒 雜劇 元代 紀君詳

趙氏孤兒”的這段故事最早見之於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趙世家》。晉景公年間,奸臣屠岸賈欲除忠烈名門趙氏。他率兵將趙家團團圍住,殺掉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網的是趙朔的妻子,她是晉成公的姐姐,肚子裡懷著孩子,躲藏在宮中。趙朔有個門客叫公孫杵臼,還有一個好友叫程嬰。趙朔死後,兩個人聚到了一起。公孫杵臼質問程嬰:“你為什麼苟且偷生?”程嬰說:“趙朔之妻正在懷孕,若生下來是個男的,就把他撫養成人,報仇血恨,若是個女的,我就徹底失望了,只好以死報答趙氏知遇之恩。”不久,趙妻就分娩了,在宮中生下個男孩。屠岸賈聞之,帶人到宮中來搜尋,沒有找到趙氏母子的藏身之處。母子倆逃脫這次劫難後,程嬰對公孫杵臼說:“屠岸賈這次沒找到孩子,絕對不會罷休。你看怎麼辦?”公孫杵臼一腔血氣地問:“育孤與死,哪件事容易?”程嬰回答:“死容易,育孤當然難。”公孫杵臼:“趙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難的事情。讓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嬰家中也有一個正在襁褓中的嬰兒,程嬰含淚採取了調包之計,將自己的孩子抱上,與公孫杵臼一齊逃到了永濟境內的首陽山中。讓妻子帶著趙氏孤兒朝另一個方向逃去。屠岸賈聞之,率師來追。程嬰無奈只好從山中出來說:“程嬰不肖,無法保生趙氏孤兒。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將軍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訴你孩子的藏身之處。屠岸賈答應了。程嬰領路,終於找到隱匿山中的公孫杵臼和嬰兒。

杵臼當著眾人的面,大罵程嬰,他一邊罵一邊佯裝乞求:“殺我可以,孩子是無辜的,請留下他一條活命吧!”眾人當然不允。程嬰眼睜睜地看著親生兒子和好友公孫杵臼死在亂刀之下。

程嬰身負“忘恩負義,出賣朋友,殘害忠良”的“罵名”,偷出趙氏孤兒來到了山高谷深、僻靜荒蕪的盂山隱居起來。這一隱居就是十五年,就是這片人跡罕至的深山中,穿梭著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迴盪著一老一少的對話;就是這片與世隔絕的溝谷中,積聚了一老一少的復仇力量。趙氏孤兒,終於長成了頂天立地的漢子。蒼天不負有心人,程嬰與趙武,在朝中韓厥的幫助下,裡應外合,滅掉了權臣屠岸賈。趙氏冤情大白於天下,程嬰忠義大白於天下,公孫杵臼忠烈大白於天下。最後的程嬰,並未品味勝利的美酒,十數年積聚的喪子之痛,喪君之痛,喪友之痛一併襲上心頭,程嬰自刎而死,趙武為此服孝三年。

中國歷史上如果沒有這段傳奇的故事,戰國時代的名門望族趙氏何能復興?何能有後來雄霸天下的趙簡子趙襄子?何能有韓趙魏三家分晉?何能有後世的“三晉”稱謂?後世為紀念忠烈千秋的程嬰,公孫杵臼,在藏山立廟以祀。廟曰“文子祠”以趙武之諡號趙文子命名。現存山門、牌樓、戲臺、鐘鼓樓。碑坊正殿、寢宮、梳洗樓等三十餘處遺蹟依山而建,雄偉壯觀,氣勢萬千。近年來,當地愛我論壇又在“文子祠”附近修建了“春秋戰國城”,增設了群雄殿、將相府、忠烈館、古戰場等新的仿古建築,使人們可以進一步瞭解春秋戰國時代風雲變幻的三晉歷史。

大將軍屠岸賈兇暴殘忍,專權誤國,陷害忠誠正直的大夫趙盾,在他的慫恿下,晉國國君下令:抄斬趙氏滿門。一夜之間,趙盾和他的兒子趙朔、家屬、奴婢等共計三百餘口,倒在血泊中,做了冤鬼。趙朔的夫人莊姬公主,因是國君的胞妹,倖免於難,被送回內宮居住,此時她已懷有身孕。

幾個月以後,莊姬公主生下一個男嬰,取名趙武,但這一切都逃不過屠岸賈的眼睛,他早已下令,把內宮封鎖起來。莊姬公主以看病為名,把趙家的摯友、鄉間醫生程嬰召進內宮,含淚請求程嬰救孩子出宮。程嬰把趙武放進藥箱準備帶出宮門。守將韓厥見程嬰一腔正義,十分感佩,放走程嬰和趙武,自己拔劍自刎。屠岸賈追查不到趙氏孤兒的下落,氣急敗壞,宣佈要把全國半歲以內的嬰兒全部殺光。

為了保全趙氏孤兒和晉國所有無辜的嬰兒,程嬰與退職年邁的大夫公孫杵臼商議,用假相瞞騙屠岸賈:程嬰獻出自己親生兒子代替趙氏孤兒,公孫老人頂替救孤藏孤的罪名,然後由程嬰親自去向屠岸賈告發。屠岸賈聽信了程嬰的舉報,殘忍地殺死了公孫老人和“ 趙氏孤兒”。晉國上下目睹了這場血腥屠殺,敢怒而不敢言,人們在背後無不切齒痛罵程嬰的賣友求榮。程嬰面對這一切,只有強忍悲憤,默默承受。

十幾年來,程嬰苦心教育,把趙武培養成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為了接近屠岸賈,他讓趙武認屠岸賈為義父。終於有一天,他把真相告訴了趙武。在守邊歸來的大將軍魏絳的鼎力相助下,趙武拔劍刺向仇人,並告之自己便是他斬不盡、殺不絕的趙氏孤兒。

悲劇4. 桃花扇 傳奇 清代 孔尚任

故事發生於明王朝覆亡的前夜,當時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關內爆發了農民大起義,關外的清兵也虎視眈眈,隨時欲乘機而入。

1643年春,復社文人寫了一篇留都防亂公揭來聲討他。時復社領袖之一、河南侯朝宗正旅居南京,被大家推為領銜。一日,南京文士群集孔廟祭祀,阮大鋮也想來趁機活動。見樹上所貼公揭即撕下,因而引起公憤,遭到一通痛打。正值阮的盟弟、和復社文人也有交往的楊龍友走來上前解勸,阮大鋮遂得藉機會逃跑。

當夜,楊龍友置酒為朝宗洗塵,河面上起伏著一片笙歌女樂,朝宗不禁隨口吟哦“商女不知亡國恨”的詩句。時秦淮名妓李香君所乘畫舫正好經過,香君聞聲有感,低聲地漫答:“不知亡國恨的豈只是商女”,引起朝宗極大的注意。第二天,楊龍友偕侯朝宗到媚香樓去拜訪香君,時香君正與姐妹們做“盒子會”,例不見客。朝宗受香君養母李貞麗之教,將扇子拋到樓上。香君見扇破格相見,款待殷勤。龍友見狀乃慫恿朝宗梳攏香君,並願代為籌措妝奩花銷。阮大鋮知道此事,便請楊龍友代贈侯朝宗白銀300兩。朝宗不明底細,聽憑龍友一手籌辦,乃與香君定情。定情之夜,朝宗題詩扇上,贈與香君作定情之物。定情次日,香君向朝宗問及妝奩花銷,聞系龍友所贈,頗感詫異。適逢龍友來訪,詢問後方知阮大鋮所贈,香君立時摘下珠翠,卸下羅衫,請龍友退還阮大鋮。1644年5月,崇禎吊死煤山,阮大鋮勾結鳳陽總督馬士英擁立福王在南京繼位,大權在手,對復社文人大肆搜捕。朝宗被迫離開南京,與香君告別,去投奔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阮大鋮為洩私憤,藉著馬士英想籠絡淮陽督撫田仰的機會,獻計買李香君送給田仰作妾。香君情屬朝宗,誓死不嫁,以頭觸桌,昏厥於地。龍友愛莫能助,只得勸香君養母李貞麗代替香君嫁給田仰。楊龍友見朝宗的定情詩扇濺了斑斑血跡,隨手把它點染成幾枝桃花。時香君師傅蘇崑生前往揚州,香君便將濺血詩扇託他帶給朝宗以代書信。馬、阮為了迎合福王的意旨,大抓秦淮歌女來排演阮大鋮所編寫的《燕子箋》,香君也被抓去。這時,侯朝宗已離揚州重返南京。他到媚香樓尋找香君,為緹騎所發現,被逮入獄。某日,阮、馬觀賞香君演出《燕子箋》。香君就《燕子箋》原腔韻,自編新詞,痛罵馬、阮。馬、阮大怒,欲置之死地,幸龍友在坐,婉言求情,遂被軟禁。1645年4月,清兵攻破揚州,史可法殉國,南京城裡一片混亂,福王和馬、阮倉皇夜遁,香君得同伴相救逃至棲霞山葆貞庵避難。光陰荏苒,轉瞬八年,香君日夜思念朝宗,不覺懨懨成疾。一日,朝宗突不期而至,久別重逢,香君不禁喜出望外。不意朝宗一卸風衣,呈現一衣清裝,業已蕹發易服,依附清朝。香君大驚,知已變節投敵,乃嚴詞斥責,並撕碎定情詩扇,以示決絕。朝宗自慚形穢,乃黯然而去。

漢元帝因後宮寂寞,聽從毛延壽建議,讓他到民間選美。王昭君美貌異常,但因不肯賄賂毛延壽,被他在美人圖上點上破綻,因此入宮後獨處冷宮。漢元帝深夜偶然聽到昭君彈琵琶,愛其美色,將她封為明妃,又要將毛延壽斬首。毛延壽逃至匈奴,將昭君畫像獻給呼韓邪單于,讓他向漢王索要昭君為妻。元帝捨不得昭君和番,但滿朝文武怯懦自私,無力抵擋匈奴大軍入侵,昭君為免刀兵之災自願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單于得到昭君後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捨故國,在漢番交界的黑龍江裡投水而死。單于為避免漢朝尋事,將毛延壽送還漢朝處治。漢元帝夜間夢見昭君而驚醒,又聽到孤雁哀鳴,傷痛不已,後將毛延壽斬首以祭奠昭君。

悲劇5. 漢宮秋 雜劇 元代 馬致遠

《漢宮秋》全名《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流傳版本有:明脈望館藏《古名家雜劇》本、明顧曲齋刻《元人雜劇選》本、《元曲選》甲集本、《酹江集》本、《元雜劇二種》本、《元曲大觀》本、《個演變過程。它最早見於《漢書·元帝紀》和《匈奴傳》。大致情節是:西漢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宮人王嬙賜呼韓耶單于為閼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韓耶死,從成帝敕令,復為後單于閼氏。元帝時,漢強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主動實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體表現。

《漢宮秋》取材於王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從西漢到元初,經歷了一

由此可見,王昭君是主動要求出塞的,而她之所以甘願遠嫁匈奴的原因是“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也就是由於入宮很長時間了,卻一直沒有得到皇上召見的機會,因而心生悲怨,於是決定出塞。這其中沒有提到任何畫工、畫像的事情,更沒有提到

毛延壽

的事情,在《

漢書

》、《

後漢書

》的其他章節中也沒有提到此事。畫工毛延壽的事情只是在《西京雜記》、《樂府古題要解》等典籍中開始被提及,然後在詩詞、傳奇、戲曲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描繪敘述,但在正史中卻一直沒有記載,因而所謂昭君被毛延壽所害之事並不可信。

那麼昭君出塞的原因就只能是因為受不了漢朝宮廷的束縛和壓抑了。中國古代的宮廷生活是十分殘酷變態的,成千的宮女在青春年華中苦苦煎熬,等待有朝一日得到皇帝的垂青,但這種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絕大多數宮女只能在深宮大院中守著妝鏡慢慢老去,青春年華就在深深的寂寞中慢慢枯萎。而且宮中秀女為了得到皇上的賞識,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栽贓陷害,實在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王昭君正是受不了這樣的折磨而寧願出塞。宋代王安石對此事是這樣評價的:“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正是道出了這層原委。

悲劇6. 琵琶記 南戲 元代 高澤誠

琵琶記,元朝末年高明(即

高則誠

)所作的一部著名

南戲

,主要講述書生蔡伯喈與

趙五娘

的愛情故事。琵琶記系改編自民間南戲《

趙貞女

》(更早時還有金院本《蔡伯喈》),但原故事中背親棄婦的蔡伯喈變為了全忠全孝。

故事講述了一位書生蔡伯喈在與趙五娘婚後想過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從。伯喈被逼趕考

狀元

後又被要求與丞相女兒結婚,雖不允,但牛丞相不從而依之。當官後家裡遇到饑荒,其父母雙亡,他並不知曉。他想念父母,欲辭官回家,朝廷卻不允。

趙五娘

一路行乞進京尋夫,最後終於找到,並團圓收場。這“

三不從

”是高明重點刻畫蔡伯喈全忠全孝的

關目

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

開科取士

,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辭試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從,鄰居張大公也在旁勸說。伯喈只好告別父母、妻子赴京試。應試及第,中了

狀元

。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狀元為婿。伯喈以父母年邁,在家無人照顧,需回家盡孝為由,欲辭婚、辭官,但牛丞相與皇帝不允,強迫其滯留京城。自伯喈離家後,陳留連年遭受旱災,五娘任勞任怨,盡服侍公婆,讓公婆吃米,自己則揹著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時痛悔過甚而亡,蔡公

琵琶記

也死於饑荒。而伯喈被強贅入牛府後,終日思念父母。寫信去陳留家中,信被拐兒騙走,致音信不通。一日,在書房彈琴抒發幽思,為牛氏聽見,得知實情,告知父親。牛丞相為女兒說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來京。蔡公、蔡婆去世後,五娘

祝髮

賣葬,羅裙包土,自築墳墓。又親手繪成公婆遺容,身背琵琶,沿路彈唱乞食,往京城尋夫。來京城,正遇彌陀寺大法會,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將公婆真容供於佛前。正逢伯喈也來寺中燒香,祈禱父母路上平安。見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掛在書房內。五娘尋至牛府,被牛氏請至府內彈唱。五娘見牛氏

賢淑

,便將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為讓五娘與伯喈團聚,又怕伯喈不認,便讓五娘來到書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題詩暗喻。伯喈回府,見畫上所題之詩,正欲問牛氏,牛氏便帶五娘入內,夫妻遂得以團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極,即刻上表辭官,回鄉守孝。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攜趙氏、牛氏同歸故里,廬墓守孝。后皇帝卜詔,

旌表

蔡氏一門。

悲劇7.嬌紅記 雜劇 元代明初 劉東生

《嬌紅記》取材於北宋宣和年間一個真實的故事,並根據元代宋梅洞小說《嬌紅傳》改編。由明朝

孟稱舜

所寫,描述王嬌娘和書生申純的愛情因不被准許而雙雙殉情的悲劇。《嬌紅記》所表現的男女青年爭取婚姻自由的主題,在元明間的戲曲中曾被反覆表現過。但是,《嬌紅記》沒有停留在它以前的愛情作品已達到的高度,無論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或反映現實的深度上,它都有其自身的特點,閃爍著新的思想的光輝,被列為中國古典十大悲劇之一。

申純,字厚卿,居成都,聰明卓異。宋徽宗宣和年間,到舅舅王文瑞(眉州通判)家走親戚,對錶妹嬌娘一

嬌紅記

見傾心,日夜思慕。後來二人常以詩詞往來,

傳情達意

,最終剪髮為誓。過了一段日子,申純不能老是賴在舅舅家不走,只好回自己家。申純相思成病,借求醫之由,又來到舅舅家,與嬌娘相會於臥室,終成

姻緣

。如此月餘,被舅舅侍女飛紅窺見,嬌娘略施小惠,讓飛紅千萬不要說出去。

申純這次回家,吃了定心丸似的,雖相思更烈,卻不再生病,因為只須假以時日,即可迎娶入門。申純派人上門求親,但舅舅卻以朝廷規定內親不得通婚為由,不答應此樁婚事,二人絕望。申純原與妓女丁憐憐交好,此時婚姻失意,重至丁憐憐處,丁告知曾見到嬌娘畫像,並求申純問嬌娘討一雙花鞋。未幾,申純又來到王家,又與嬌娘幽會,私下偷嬌娘花鞋,被丫環飛紅髮現要回,交還嬌娘。嬌娘懷疑申純與飛紅有點不清白,辱罵她。飛紅又惱又恨,故意讓嬌娘母親發現申、嬌二人私會,申純被迫回家。

不久,申純高中進士,重至舅舅處,欲圖婚姻。但申純母親監視太嚴,無法相見,日夜思想,遂被鬼魅,嬌娘與飛紅和好如初,飛紅主動為申、嬌之事出謀劃策,盡心盡力。安排二人相會,又請巫婆驅趕鬼魂。而二人行動不秘,又為嬌娘母發現,申純再度離開嬌娘家。嬌娘父母抓緊將嬌娘許配給

府尹

之子。嬌娘鬱郁而病,婚期漸近,病情日重,估計不久於世,終與申純訣別,不久去世。申純聞訊,一病而亡。兩家合葬於濯錦江邊。飛紅夢見二人成仙。第二年清明,嬌娘父親來到女兒墳前,見一對鴛鴦嬉戲於墳前。後人慕名而來,憑弔感嘆,名之為“鴛鴦冢”。

悲劇8. 長生殿 傳奇 清代 洪昇

《長生殿》重點描寫了唐朝天寶年間皇帝昏庸、政治腐敗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災難,導致王朝幾乎覆滅。劇本雖然譴責了唐玄宗的窮奢極侈,但同時又表現了對唐玄宗和楊玉環之間的愛情的同情,間接表達了對明朝統治的同情,還寄託了對美好愛情的理想。唐玄宗自登基後勵精圖治,國力日漸強盛,因此自滿,耽於聲色,下旨選美。才貌雙全的楊玉環被選中,冊封為貴妃,享盡榮寵,她的哥哥楊國忠被封為右相,三個姐妹也都被冊封為夫人。其中虢國夫人不施脂粉,淡雅美麗,被唐玄宗寵幸。後來,唐玄宗私召梅妃,楊貴妃醋意橫生,口不擇言,惹惱了唐玄宗。唐玄宗憤而讓高力士送她回孃家,之後卻又十分後悔。高力士將此事告知楊貴妃,她將自己的一縷頭髮剪下來,託高力士送給唐玄宗。唐玄宗見到頭髮,非常感動,連夜將楊貴妃接回宮中,兩人冰釋前嫌,於七夕之夜在長生殿立誓,永不分離。此後,楊貴妃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為了她,唐玄宗不惜勞民傷財,還千里迢迢從海南運來新鮮荔枝給她吃。兩人終日玩樂,唐玄宗根本無暇理會政事。

這段時期,安祿山透過賄賂楊國忠,得到唐玄宗的重用,被任命為范陽節度使。他招兵買馬,積蓄力量,終於起兵謀反。叛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到長安。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和一些大臣匆忙逃離,走到馬嵬坡時發生兵變。唐玄宗在將士們的逼迫下處死了楊國忠,並賜楊貴妃自盡。後來,安祿山叛軍被大將郭子儀擊敗,唐玄宗重返長安,日夜思念楊貴妃,還讓人為她招魂,最終打動了上天,到天上與楊貴妃重逢,兩人長相廝守,永不分離。

悲劇9 .傳奇 雷峰塔 清代 方成培

《白蛇傳》的傳說,由來已久,清代,白蛇傳故事在流傳中出現了新內容,大致如下:在宋朝時的鎮江市。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

悲劇10. 清忠譜 傳奇 清代 李玉

《清忠譜》是

中國

明末

初傳奇作品,以天啟年間東林黨人和蘇州人民反抗閹黨魏忠賢黑暗統治的鬥爭為題材的劇本,由李玉、朱素臣、畢萬後和葉雉斐共同創作。劇中塑造了

周順昌

等正直廉潔的官吏,和以顏佩韋為代表的下層市民階級反抗暴烈,不畏犧牲,急公好義的人物形象,鞭笞

魏忠賢

及其爪牙們結黨營私,專權舞弊,殘害百姓的卑劣行徑。明代天啟年間吏部員外郎周順昌,重於名節,嫉惡如仇,因不滿宦官魏忠賢專權,被閹黨矯詔削官,回到

蘇州

清貧度日。時閹黨正大肆迫害東林黨人,

蘇州

織造太監李實和巡撫毛一鷺都是魏閹的走狗,為了討主子的歡心,便陰謀迫害作為東林黨人的周順昌。順昌大義凜然,一方面照常拜訪處於逆境中的東林人士文震孟和魏大中,一方面跑到魏閹的生祠中罵像斥奸。毛一鷺為此上疏,魏忠賢大怒,矯旨派緹騎到蘇州逮捕順昌。順昌素得民心,被逮之日,群情鼎沸,數萬市民不約而同地到府院焚香請願。而廠衛緹騎竟不顧民意,強行抓走周順昌,於是激起民變。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等五位義士帶領群眾,衝進察院,打倒緹騎。閹黨下令捉拿亂民,陰謀屠殺百姓。五人為免全城遭難,挺身而出自首就義。而周順昌被秘密解到京都後,在獄中備受種種慘刑而死。及至崇禎皇帝即位,魏閹伏誅,群奸論罪。蘇州市民欣喜若狂,拆毀生祠,重新安葬五位義士。朝廷頒詔,褒揚周順昌清忠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