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世界義烏v2017-10-11 08:13:45

從個人層次,鹽是生理必須品;從家庭層次,鹽是古代老百姓冰箱;從企業層次,鹽促進古代貿易網路建設;從產業層次,鹽促進制度、科技不斷升級;從國家層次,鹽幫助古代政府低成本的徵稅;從國際層次,鹽是古代強國、稱霸的堅實保障。

鹽是強國之本

鹽在古代社會就是一個能獲取暴利的商品,地道的“聚寶盆”。中國從春秋時代起,齊、晉兩國就憑藉買鹽之利,富國強兵,稱霸天下。而直到清朝,鹽商都是富可敵國。揚州更是憑藉鹽利,一度成為世界最大城市。

如果沒有足夠的財政收入,對外用兵會引發經濟崩潰、民怨沸騰,簡直就是亡國之舉。但齊國不僅沒有經濟崩潰,而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代第一個霸主。題主所說“管仲舉鹽而克楚”只不過是其中一役。

沒有鹽帶來的貿易系統提供財政支援,齊桓公哪有錢去組織多國維和部隊、哪有錢年年開諸侯峰會、怎麼維護周天下太平、又如何建立春秋國際新秩序呢?

春秋戰國時代,又有多少國家因為沒有這樣的系統支援,慘遭齊國蹂躪,遭遇亡國之災呢?

有了齊國的成功案例,諸國紛紛效仿。同樣靠海的吳國也學去了,《漢書》:“吳煮東海之水為鹽,以致富,國用饒足。”西漢吳王劉濞繼續在淮南煮鹽,富可敵國,但是後來因為造反(七國之亂)被漢景帝剿滅,算是古代版的薩達姆吧。

正是因為中國古代政府掌控了鹽,才有財力來維持一個龐大的中央集權的帝國系統。

鹽是政府用來控制社會的控制迴路

古代社會人們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比重最大,糧食也是古代貿易系統中最大宗的商品,而鹽流總是和糧食流形影相伴。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只要控制了鹽流,就可以控制了農業貿易。

在系統控制中,我們可以用小電流的控制迴路去控制、調節大電流的主迴路。

鹽的生產非常集中,便於壟斷管理,只要控制了鹽的供應和價格,就可以向所有消費者徵收食品消費稅。中國古代的歷朝歷代都非常倚重於鹽稅,是政府收入中最大的來源之一。

鹽還可以充當實物貨幣

因為鹽便於儲存和攜帶,而每個人生活又離不開鹽,所以鹽在很多地區被當作實物貨幣使用,古羅馬有一個時期以食鹽為士兵的報酬。

雖然古代各地政府不賦予其法償性,鹽不是法定貨幣,但是古人一點兒也不擔心自己的鹽賣不出去,因為鹽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交換。

鹽是代價最低的徵稅手段

政府可以跑到 1000 個老百姓家裡每戶徵收 1 元稅,也可以從 1 個鹽商身上徵收 1000 元稅,雖然徵稅總額一樣,但徵稅成本卻有天壤之別。前者需要維護多大規模的公務員隊伍?每個公務員需要跑多少路才能徵到稅?

而且每個人的鹽消耗量少,即使漲價漲一倍,人們對價格也不敏感。最重要的是鹽稅可以隱藏在很多商品背後,絕大多數人不會意識到自己買的一隻鹹魚裡面,政府已經透過鹽進行了徵稅。透過這種隱形的徵稅手段,鹽還起到現代發票的作用!

徵鹽稅既不需要花錢圈養龐大的徵稅公務員隊伍,也不會因為徵稅引發官民矛盾,真是最佳的徵稅手段。《管子 · 國蓄》:“民予則喜,奪則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見予之形,不見奪之理。”

鹽相當於古代冰箱

作為現代人,你可能只看到日常做飯時用鹽做調味劑,其實鹽對古代老百姓的意義更像冰箱對現代人的意義。

鹽是儲存菜、肉、魚、奶的最重要的防腐原料,因為這些食物容易腐爛變質,不像穀類一樣可以長期儲存。但如果用鹽醃成鹹菜(酸菜)、火腿、鹹魚、乳酪製品,就可以儲存數月甚至數年。古代的農民經常需要拿糧食去交換鹽,來製作醃製食品。

醃製食品除了老百姓長期自用,但更重要的是有了鹽,商人就能夠實現遠距離的食品貿易,這相當於古代版的冷鏈物流。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歷史這樣說2017-10-12 09:49:10

謝邀。

鹽是什麼東西?相信每一個人都知道,因為它對我們的生活太重要了。

都說“一頓不吃餓得慌”,可如果飯菜裡面不加鹽,那也可以說是“食無味”了。

所以,說一句“人不可一日無鹽”,也是很正常的。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實際上,鹽不僅具有提鮮、增加美味的功用,對人體來說,它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鹽能為人體供應大量的鈉,而鈉能促進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還能調節激素和細胞對氧氣的消耗、控制尿量生成、口渴以及產生液體(血液、唾液、眼淚、汗液、胃液和膽汁)等。

我國製鹽的歷史很長,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根據鹽的來源,我國古代的鹽可分為根據鹽的來源,中國古代的鹽可分為海鹽、湖鹽、井鹽、岩鹽等幾大類,每一種鹽都有不同的生產工藝。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大家可以看到,鹽都是取自大自然的,而早在春秋時代,官府就已經注意到了鹽的重要性。

據《管子》記載,早在春秋時期,齊國丞相管仲就向齊桓公提出“官山海”,即專營山海資源,主要對鹽實行官營,增加財政收入。

商鞅在秦國變法時,也對鹽做出了管制措施。

秦末漢初時,官府對鹽的管制放鬆,但到了漢武帝時期,在桑弘羊的建議下,漢武帝再次從富商豪強手中奪回鹽的經營權,推行鹽鐵官營,扭轉國家的財政困難。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漢武帝之後,為了緩和社會局勢,漢昭帝舉行了著名的鹽鐵會議,廢除鐵酒專營,部分放鬆鹽業專營。

這種鬆弛狀態一直維持到唐朝安史之亂,此後食鹽專賣再度強化。

當然,古代的鹽專賣,由兩個途徑構成:一是官府直接銷售,二是承包給固定的商人,也就是鹽商,所以也早就了一批富可敵國的鹽商。

那麼,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在哪裡呢?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悅史君認為有以下3點:

第一,鹽是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由官府控制,可以保證鹽的價格和品質,同時徵收穩定的稅收,加大財政收入。

第二,鹽是重要的自然資源,不需要投入太多本錢,如果任由個別人去侵佔,會導致嚴重的社會隱患,因此,不許私自開鹽,也是保護國家資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鹽被個別商人控制,不僅有可能成為牟取暴利的工具,還很容易引起動亂,導致國家不寧。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悅史君舉一個例子,唐末起兵造反,建立黃齊政權的黃巢,就是一個私鹽商人。

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調味品噢。

還有,少吃鹽。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漩渦鳴人yy2017-10-11 14:02:33

曾經有美食家斷言世界上最難吃的東西就是忘了放鹽的食物。這雖然有些絕對,但確實說明了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而人體吸收的就是其中的鈉離子,鹽不僅是重要的調味品,也是維持人體正常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它調節人體內水份均衡的分佈,維持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參與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進食慾;同時,還保證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鹼度,維持機體內酸鹼度的平衡,和體液的正常迴圈。人不吃鹽不行,吃鹽過少也會造成體內的含鈉量過低,發生食慾不振,四肢無力,暈眩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噁心、嘔吐、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肌肉痙攣、視力模糊、反射減弱等症狀。對於一個人而言,如果一個月或者說更嚴格一點兒,一個禮拜不吃鹽的話,那麼對於這個人身體的影響是很大的。人會感覺浮腫無力只能夠勉強的進行生活作息。這一點我建議大家去看一下神探狄仁傑第三部。

因此,作為生活必需品的鹽,對於平民老百姓來說是最不可或缺的東西,也正是因為它的不可或缺心,才使得無論是亂世還是太平盛世。民眾對於鹽的需求是永遠都不會下降的。你一個地方有多少人就必須得消耗多少的鹽。而言的製取,又十分簡便。就是曬,r這麼簡單的製取過程也就保證了鹽的低成本。但是要完成這一個目標,就需要十分苛刻的地理條件。所以在古代,能夠生產鹽的地方也就那麼幾個。對於官方而言,控制這麼幾個地方還是綽綽有餘的。此外,鹽的運輸雖然要求不高,但是如此龐大的運輸量,則對於當地的運輸能力,是一種嚴格的挑戰。在古代,恐怕也只有政府這有能力,組織起如此龐大的鹽的銷售和運輸,此外,能夠運輸嚴的交通樞紐,恐怕也就只有那麼幾個。另外,透過統一的售賣鹽的價格。也能夠從鹽的銷售裡面收取利益。神探狄仁傑第三部裡面狄仁傑曾經說過,鹽鐵說是唐朝最重要的稅收。佔到整個唐朝總稅收的一半兒以上,擁有如此龐大利益的產業。官方怎麼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呢。此外,透過控制鹽的銷售也可以達到對當地人民的管理,如果你不聽話,我就斷絕在這一地區鹽的發放與銷售。透過這種不一樣的攻擊策略迫使你投降。但是在相同的條件下,如果這一種商品的專售權交給傷人的話那麼傷人逐利的本質將會破是商人利用這一壟斷商品對國家經濟形成危害性的行為。畢竟你也不想太平盛世,一大幫的災民因為鹽的事情跟你當地政府對立起來,那你豈不是自尋煩惱。

在現如今擁有工業化普及,導致鹽的製作成本越來越低。交通上的便利時的鹽的運輸成本也開始變低。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已經無法感受到鹽這一個商品,對於古代的人民具有如何重要的意義。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歷史大學堂2019-01-04 15:58:22

在古羅馬時代,士兵們會按日定量,領到一筆名為“salarium”的專門補貼,這筆補貼不是金錢,而是食鹽。儘管後來軍餉代替了食鹽,但拉丁文“salarium”保留了下來,經過法語和英語的演變,最終以“ salary” 的形式出現,用來泛指“薪水”、“薪金”。如今,物質生活非常優越,鹽的重要性被忽視了。然而中國的古代史,就是一部鹽業發展史,可以說鹽是立國之本,富強之基。

鹽之所以如此重要,先從鹽的特性說起。維持人體健康必須鹽的補充。鹽的鹹味來自於豐富的鈉。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鈉能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協助新陳代謝,還可以維護人體滲透壓和酸鹼平衡。古代對鹽最直觀的感覺,就是不吃鹽渾身乏力,無法從事農業生產,行軍打仗更是空談。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圖1 古代用灶具進行熬鹽

此外,在古代,食物不易長時間儲存。古人發明了鹽醃的方法,將蔬菜和肉類製作成鹹菜和鹹肉,這樣一來,食物的保質期大大增加。百姓可以留著自用,有備無患。商人透過異地販賣牟利,類似於現在的冷鏈保鮮運輸。

在古代農業社會,個人透過耕種滿足自己的溫飽需要,唯獨鹽需要外來供應。而鹽的產地,除了沿海地區比較分散外,中國內陸產鹽地相對集中,例如山西解州、四川自貢、陝西花馬池等。嗅覺靈敏的商人首先發現了其中蘊含的商機,將原本孤立的個體,聯結成一個貿易網路。

最先重視發展鹽業的國家是齊國。周武王滅商建周,姜子牙因功受封在營丘(今山東淄博市淄博區),建立了齊國。姜子牙在齊國修明政事,順其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業,尤其是大力發展鹽業和漁業貿易。繁榮的貿易往來,以及寬鬆的經營環境,給齊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史記·貨殖列傳》對此有詳細的記載:“太公望封於營丘,地瀉滷,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漁鹽,則人物歸之,繈全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圖2 古代曬制海鹽

以齊國都城臨淄為例,憑藉古濟水的水運優勢,建立一張龐大的貿易網路。對外出口食鹽,換取齊國急需的糧食和物產。臨淄因此逐步發展為東方第一大都會。春秋中期齊桓公時,臨淄人口有20萬人,戰國中期超過35萬人,到了漢武帝則達到了50萬人。《戰國策·齊策一》中,蘇秦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臨淄之中七萬戶,臣竊度之,下戶三男子,三七二十一萬”。人口的空前增長,是臨淄對外貿易繁榮的一個標誌,也是鹽業紅利的綜合體現。

有識之士很快認識到鹽業對國家的重要性。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提出了“官山海”制度,即朝廷對鹽業實行壟斷經營,有販賣私鹽的不法之徒將處以死刑。古代,人們消費支出主要用於購買食品,糧食在商品交易中佔有主要地位,與此相應,鹽與糧食密不可分,控制了鹽業,就控制了整個農業貿易。另外,鹽還具有“隱形徵稅”的作用。個人的食鹽消費量很少,對食鹽的價格並不敏感,人們購買鹹肉時,只注重鹹肉本身,往往忽略了國家對鹹肉中鹽徵收的稅收。控制了鹽的產地、數量、價格以及流通,就能對消費者徵稅。鹽稅成為古代財政收入中最大的來源之一,甚至可以稱為“第二人頭稅”。

齊國大力發展鹽業,透過龐大的貿易網路,達到天下人向齊國交稅的目的。有了鹽業做後盾,齊國迅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有了齊國的成功案例,秦國實行商鞅變法,也實行鹽業專賣,富國強兵,最終實現統一大業。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圖3 漢代煮鹽

西漢初年,政府推行“與民休息”政策,開放了鹽業市場,允許私人資本進入鹽業市場。鹽商很快富甲一方。漢武帝在位時,連年財政赤字,民間富商“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漢武帝認識到了鹽業對賦稅的重要性。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大司馬桑弘羊主持實行“籠鹽鐵”制度,將鹽業經營權重新收歸國有。在產鹽地,設定“司鹽校尉”作為政府的代表,監督鹽民進行鹽業生產,鹽由政府收購、運輸和銷售。可以說,產鹽地是漢朝當之無愧的“國有企業”。

在漢昭帝和王莽新朝時期,鹽業專賣都有所鬆動。不同的是漢昭帝召開了著名的“鹽鐵之議”,主動放開了部分鹽禁,受到了史學家的好評和肯定。而王莽新朝時期,大商鉅富透過賄賂地方官員,公開或半公開“盜煮”,鹽業市場受到了私鹽的衝擊,公元前22年,朝廷被迫廢止鹽禁。魏晉三國時期,各方勢力覬覦鹽業的鉅額利潤,對鹽田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爭奪。對於鹽田實行“國營”或“軍營”政策,孫吳政權對鹽田實行“軍營”,由軍隊控制鹽業生產和銷售。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圖4 唐代用於鹽業專營的榷鹽院

隋朝初期,隋文帝楊堅本著“官民共利”的思想,開放鹽田、鹽井。個人遵循鹽業生產製度,取得鹽業生產、經營、銷售的權利。沒有合法手續的私鹽,將受到朝廷打擊。隋朝末年,朝廷對鹽業的控制力削弱,私鹽氾濫,朝廷經常抓捕販賣私鹽的不法分子,導致民變四起,許多民變首領就是販賣私鹽出身的。

唐朝白居易有一首名為《鹽商婦》的詩,“鹽商婦,多金帛,不事田農與蠶績。南北東西不失家,風水為鄉船作宅。”描寫了鹽商的夫人富有安逸,衣食無憂的生活。唐代中期,實行“榷鹽法”。鹽民組織食鹽生產,朝廷統一收購,然後加價賣給鹽商,鹽商將鹽運輸到指定的經銷點出售,朝廷控制了貨源,掌握了批發環節,削弱了鹽商的盈利能力,增加了國家的財稅收入。唐朝中後期,鹽業收入佔據了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圖5 《天工開物》中的製鹽部份過程

兩宋時期是中國鹽業發展的輝煌時期。朝廷設定了轉運司,它是聯絡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中介,起到上下溝通的作用。轉運使專管鹽務,嚴格控制鹽業流通,劃分銷鹽區域,實行銷界政策,某一種鹽只能在指定地域銷售,不得越界。北宋時期,產自青海的青鹽銷售價是44文,其實際採購成本只有5文。熙寧年間1石米的售價是400文,1石米的重量是100斤,換算下來1斤鹽的價值約等於11-12斤大米,折算現在的購買力,1斤鹽的價格達到了近30元。鹽透過北宋朝廷系統的運作,運銷體系不斷完善,朝廷府庫日趨充盈,財政收入中有三分之二來自於鹽稅。

明清時期,朝廷延續了兩宋的做法,實行“綱商引岸”制度。鹽商運銷食鹽,需要繳納鹽課,領取鹽引,然後到指定的產鹽區購鹽,再販往指定的地區銷售。在清朝,鹽民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利用古代的裝置開採鹽井。1835年,自貢的燊海井鑿穿厚厚的岩層,噴湧出黑色滷水,鹽工們或許沒有想到,這口鹽井的深度已達1001。42米,是人類第一口超過千米的深井,堪稱古代工程學奇蹟。

鹽業專賣,促進了國家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保證民生的穩定,可以說,鹽是國家級的重要戰略物資,受到了歷朝歷代的普遍重視。

文:計白當黑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秉筆春秋呂書生2017-10-11 08:15:17

謝邀,

鹽是民生戰略物資, 價格大幅波動可能會對政治穩定帶來一定衝擊, 這是統治者不願意見到的。鹽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彈性比較小,對徵稅造成的負擔也小,所以鹽是最重要的商品稅稅種,也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藝舟海棠2017-10-11 03:34:30

感謝悟空邀請!

古代官府控鹽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如果允許私鹽,則奸商就會抬高鹽價,擷取利潤。很多人就買不起鹽了。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2。 如果百姓都沒錢吃鹽,那樣就會民不聊生,國勢日下。回造成政局動盪,威脅國家政權。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3。 鹽,一直是歷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專賣商品,其收入是歷代政府的重要的專賣商品,其收入是歷代政府的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閒過信陵飲2017-10-11 09:27:08

這個問題從稅收的角度解釋比較好理解。對於任何一個政府而言,稅收是其最為重要和主要的收入來源。然而,由於古代徵稅的難度比較大,偷稅漏稅時有發生,縱然有戶籍制度作為保證,但依然無法如數徵收稅款。因此,為了如數徵得稅款,保證國家財政的安全和穩定,政府便開拓了許多其它方面的徵稅渠道,最典型的就是鹽鐵專營。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因為鹽鐵是家家戶戶生產生活所必須的產品(吃的離不開鹽,刀、斧、鋤離不開鐵),所以就在其原來售價的基礎上把購買這些產品的人應繳納的稅款增加進入,進而就實現了老百姓在購買這些生活生產必需品的同時繳納了稅款。時至今日,這依然是很多國家徵稅的一種方式。不過,不同的是,古代時期是鹽鐵專營,稅收加在了鹽鐵裡,而如今可能是是能源專營,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稅收加在了這些生活必需品裡。倒不是因為食鹽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是因為其價格上漲空間有限,所能貢獻的稅收難以增加。最後,順帶說一句,中國古代很多商幫都是因為取得了代替政府執行鹽鐵專營而發跡的。比如浙商、徽商、晉商等等。

古代官府控制鹽的意義何在?平陽侯2017-10-11 07:23:54

為了錢。

官服控制鹽,鹽鐵專營始於漢武帝時期。無非就是為了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商人勢力。漢武帝時期大力北伐所以需要錢。順便抑制商人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