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渴望的是哪一種愛?你又是如何看待性開放的?櫻木科技2018-02-24 18:06:50

深刻……充滿活力……恆久……真摯……相守到老……令人滿足的愛!你需要,我也需要。沒有了它,我們的人生就不完全──或者更糟──令人絕望。渴望給予和獲得熱烈無盡之愛的慾望,在每個人心房裡搏動著。

一位古猶太的使徒,這樣描述我們每個人所追求的那種愛:

愛是恆久忍耐,又能恩慈;

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

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

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4-8節)

經過兩千多年了,世間的羅曼史仍繼續在譜寫著,但沒有人能寫出比這更高的意境。它仍是人人所都渴望獲得的那種愛。

為了追求這份愛,所造成的心痛與悲傷,遠比歷史上戰禍、疾病所留下來的傷害還要更多。你我想表達真摯情愛……與感受的願望,是無止盡的。沒有它我們活不下去。遺憾的是,我們似乎也不太適應過有愛的生活。至少,是不適應我們隨處可見的那種離真愛相距甚遠的愛。一般人的觀念,都以為愛是從包裝精美的性中來的。性在人眼中好像是美妙的終極──通向真誠,滿足之愛的門檻。還有什麼比同床共枕更棒的事?性與愛兩者都能激起深埋人們心中的激情。

性是愛的秘訣嗎?

普天下的戀人可謂形態萬千,不是嗎?有些人視愛為一樁撲逆迷離、充滿挑戰的鬥智,為了學習其中的竅門與規則,他們忙得不可開交。有的成了真正的遊戲高手,有的則尚在摸索“入門”之路。你呢?你是否也在其中的某個地方呢?

人們多方嘗試去發掘這種豐盛、活潑、不斷加深的愛情。我們常常會聽到這類的誘導說:愛的秘訣乃在於擺脫舊禮教的約束,享受自由、開放的性。是的,我高興地看到我們所有的人都享有這種自由很長時間了,甚至連受到的壓抑和束縛也都忘得一乾二淨了,甚至連舊傳統也被人遺忘的差不多了。

但是我卻常收到各種關於兩性方面的信件,有青少年、大學生,也有已婚的成年人,信上都說他們仍沒有體驗到真正活潑持久的愛。他們心中的渴望仍在燃燒著。也許你也有同感。

我們難道不該問為什麼嗎?為何我們享受了這麼久的自由、性開放式戀愛,我們仍然覺得悵惘、空虛?為什麼如此自然、美麗的性,結果會變成如此惡劣的關係?問題出在哪裡?性是愛的秘訣嗎?

性開放是怎麼一回事?

前年,有報刊登了一篇特寫文章,題目叫“何謂新道德?”。其插圖是一張卡通漫畫,畫著兩女大學生在公園裡邊走邊竊竊私語。一個對另一個說:老實說,我但願生在沒有性的時代。

僅管這是偏激之語,但偶爾我們也會有同樣的感觸。每天我們受到性宣傳的狂轟亂炸,從早到晚,處處看得見、聽得見與性有關的形象及字眼──有些較暖昧,有些則很大膽。有些情感作者專門寫性的專文,你不僅能讀到“性開放的妙趣”及“性開放的好處問題”,而且還可以讀到“性在兩性及婚姻中居何種程度的重要性?”或“如何享受性的樂趣”之類的文章,而這類文章中大都處處充斥著歪曲悖謬的言論,不乏誇大扭曲事實的真相來曲解大眾對性的理解,不管是單身、已婚、年老、年輕──性牽涉到每一個人。也許思想成熟的人不會受此影響,但青少年呢?受到誤導的青少年又會做出什麼樣的行為呢?

而網路直播、電視、電影中也充滿了性。不管是“電臀舞表演”或一些廣告其含義都是十分明顯的,即性解放。

作家和讀者、製片人和觀眾──都津津樂道的談論起性自由、性滿足、性快感、性恐懼、性喜悅之類的話題。所謂的心理專家及婚戀專家們則成立了一個個機構——專門研究性問題的機構。其他一些缺乏科學方法、擅於總結性的結論的所謂專家之流則撰寫一些“性愛”最新技巧及姿勢的文章及書籍,充斥市面。

有關性的討論決絕不僅限於刊物、電影或電視螢幕上。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家庭、大學宿舍、酒店旅館、旅行車上──也都可聽到這類話題甚至你在校園及公眾場合你都可以看到一些令人面紅耳赤的動作。不管大家的評論或問題是什麼,其答案往往含糊而靠不住。

性行為是唯一的問題嗎?

由於這些研究及性宣傳,統計學家公佈了驚人的數字。據調查統計,目前中國未婚同居的男女人數持續高速增長,比前十年增加了百分之六百左右,中國在這一方面可謂真的做到了趕英超美。中 國 人 民 大學潘 綏 銘教授一項關於大學生同居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在對婚前同居持寬容態度的同時,特別是男性,對自己法律上配偶的童 貞卻看得非常重要。對“假如你的戀人失去貞節,你還與她結婚嗎?”這個問題,有53。4%的男大學生選擇了“不”。同時,76。6%的未婚同 居女性認為同居對自己身體產生了嚴重影響,62。4%的女性對自己的同居行為表示後悔。民意測試家亦宣稱,發生婚前性關係的人也比以前激增,而且年齡越來越小。10年前的晚安吻別,今天已變成一夜的完全裸露。大學校園裡更是充斥著低俗的流行詞——“約炮”、“裸貸”、“一夜情”。這一切的討論、自由、實驗、迫使青年人不斷效仿。

有些人主張,頻增的性意識能使人自由。另有些人則認為,它具有毀滅性的後果。

凱撒琳 佈列斯林(CatherinBreslin),就是“解放派”的代表,她是《情人、新的性選擇,愛及女人的樂趣》一書的作者。她說:性是新遊戲的重要部分,令人滿足回味無窮。不帶功利心的性,是成人最好玩的遊戲。她認為新女性對生活及性持有與老時代完全不同的觀點。婚姻對新女性而言,是“奇怪、艱難、甚至是沉重的負擔”。一個男人不可能滿足她的所有需要。她認為“獨立的女子可以同時享有八個或十個重要的男人:一個在公園陪她慢跑,一個陪她上歌劇電影院,一個陪她滑雪,一個陪她參加美食烹飪班,其他兩三個陪她做愛,每一個給她不同的快感。加上兩三個相愛的好朋友──她可傾訴衷曲、難過時可在他懷裡哭泣的男人。”

性開放的新女性究竟有多快樂?

但這種論點怎麼樣呢?它是否真帶來快樂和滿足?把性當遊戲、好玩的事、能給人帶來價值感嗎?同時擁有許多男人能化解真切的,取代恆久長存的關係嗎?

研究表明,答案是“不能”。相關醫生說:女人往往是因為與性無關的理由而與人發生性關係。一個女人與男伴出遊,然後與他上床,不是因為她想上床,而是她覺得對方期待她這樣做,如果她不依從,以後就見不到他了。為這樣的理由而與人發生性關係,會使一個女人不快樂──惱怒、罪惡感、覺得被利用。如果男女在未結婚時機未成熟,在還沒有充分自尊,尚不能決定想和那個人上床,沒有做到彼此委身,或只因為別人說這樣做沒關係,就隨便與人發生性關係,其結果只會導致對自己越來越深的憎惡。

惱怒、罪惡感、被利用的感覺──以及自我憎惡──這些都是性開放的副作用嗎?發警告訊號的不只是相關醫生。臨床心理學家,羅尼 巴貝奇,《為你自己、女性的性滿足》一書的作者認為:年輕女子在這方面的壓力尤其大。她的病人有許多都認為,每個人在性愛時都應該是“自由、開放、性感、有多次高潮、毫無性禁忌的”。當她們在與人發生關係,而達不到這些預期的標準時,她們就對自己極端地苛刻。她說:這些二十歲上下的女孩子,在父母耳提面命的保守教訓以及新的性革命哲學的夾縫中衝突矛盾,痛苦掙扎。

在性陷阱中的男士

但不是隻有女人深常駐其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對男人的性問題已有很深入的研究,婚戀問題不限國度,我們在此可以借鑑下研究成果。比如,出版了“沙諾研究”專題報導的臨床心理學家,凱倫 沙諾說:和美國女子一樣,美國的男士現在也開始反省其傳統的形像(如征服者之類),發現它嚴重限制了人的潛力。根據她的調查,有半數以上的男人,承認他們對自己的性生活不滿。為什麼?理由有很多,但總括來說:美國的男人,往往陷在非男人的困境中,置身在不再真實的神話(以前被信以為真)和尚未實現的夢幻中──夢想著一夜纏綿無法企及的那種親暱的愛情。男人以為他們正走在一條由糟糕通向更美好的旅程上,他們尚未達到目標,卻越來越感受到旅途的孤寂。心理學家喬埃斯 伯拉斯,評論這樣的性歷程時說:我們並不如自己想像中那麼輕鬆。人們發現速成式的性行為,充其量只獲得打噴嚏般的快感受而已。要與許多人發生性關係,是需要不少時間和精力的,他們發現它甚至不值得煞費苦心的籌劃安排。《自由與女性》的作者,巴巴拉 西門,說得更生動:目前人們對性氾濫有了反感,因為許多人受了傷害。這就好像一列火車逐漸將人載離維多利亞舊道德,可是突然發現出了軌,許多乘客都受重傷。現在煞車裝置正在開始修復中。

飛躍後的回顧

有一個曾經出軌,但未嚴重受傷(根據她自己的診斷)的女孩張三(匿名)在郵件中很坦白地說,她在進大學時,就抱著體嘗“墮落生活”的心理準備。“那時我準備好了我的B2鉛筆,學生資料卡及大量的避孕藥和避孕套,我憧憬著無拘無束、無罪惡感的性愛旅程、遨遊歡暢一番。但說實在的,我現在認為這完全是神話,由一群失望但不敢說出真相的學生裝編出來的神話。可是話又說回來,你怎可能在迫不及待要衝出去,打破一切禮教約束之後,承認這一切都是騙人的?”

張三(匿名)毫不懷疑在她進大學之後,一定會和人分享性關係。但她說:輕描淡寫來說,“分享”是個不正確的字眼。第一次與尋歡作樂的先生在一起時,我有許多疑惑:我該馬上離開呢?還是在這兒過夜?早上醒來該和他說些什麼?借用他的浴袍是否得體?我下賤嗎?他也很賤。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已開始了某種永恆的關係?她發現並沒有。若說我的心裡充滿罪惡感,那是謊話。但初次的經驗一點也稱不上美好。我能想到最正面的一個形容字詞,就是“沉悶”。那次的關係毫無感情,或者說即使有任何一絲感情,也巧妙地先鋒派的故做冷漠掩飾掉了。我很快就發覺,這種冷淡、遙遠的關係,成了未來更多次類似遭遇的特徵。

這種冷漠,不僅令我驚愕,而且使我惱怒。我要弄清楚它所以存在的原因,為何我那些大學同學都能利用它來作為性歡愉的手段。顯然,它常常是放蕩性生活的基礎。

在這種困惑之下,張三開始詢問她身邊的許多位男士,為什麼這種疏遠、冷漠會存在肉體親近的異性男女之間?他們對性的看法怎樣?得到的答案都差不多:性是“好玩的遊戲”……“自然的慾望”……“成人的需要及娛樂”“好奇禁果的滋味”。而愛、、貞潔、真摯、坦誠、分享、喜樂等字眼,從來沒出現在他們的答案中。

她決定迴歸“我以前那種獨身,但快樂的生活方式”。做了這個決定之後不久,她與一位對流行在校園那種開放、隨便性風氣表示厭煩的男朋友談到這問題。他的感受足以反映大多數男學生的想法。他說:每次我發現自己與某人上了床,我心裡就懊悔不該涉足這麼深。等深入到一個地步,我知道我當晚得和那個女孩睡在一起時,一切就都開始走下坡了。我只是跟著感覺走。有時候,我只想趕快草草了事。最後我不願意再與人胡搞了,因為我覺悟了。除非男女之間有真正的愛與信任,性根本一點好處都沒有。沒有愛,根本不值得你去惹那些麻煩。

張三在結束郵件結尾時說:“現在,性開放還是個時麾的玩意兒,要站出來,承認它根本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樣,或向這個拒絕放棄性氾濫,卻又焦灼不安的世界宣告這個事實,需要相當的勇氣。結果是,大夥兒坐在那裡,閉緊嘴巴,羞於啟齒說:我們仍沒找到令我們滿意的性關係。我們不敢向外界承認,更糟的是,我們也不敢向自己這麼說。也許我們只能開始澄清一件事──沒有愛與信任,沒有步入婚姻,根本不值得找這些麻煩。”

我們該何去何從?

有趣,不是嗎?就在性解放、自由、滿足慾望的高調和行為流行的時候,就在這場性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時,我們聽到許多傷感的評價。一輛出軌的火車,充其量只獲得和打噴嚏一般的快感而已,和二B鉛筆一樣沒有感情。難道這就是性──眾人所推崇的美妙、興奮、感情澎湃的經驗嗎?其中一定有什麼地方出了岔。最極致的性,一定不是一場“快樂的遊戲”、“好玩的”事情,不是不斷替換的情人、一夜伴侶或發酸的婚姻吧?

目前婚前同居、墮胎、溺嬰、為情自殺、恐婚、出軌、閃婚等兩性情感方面的問題,已經成為社會上比較嚴峻的問題,在家長羞於談性教育或者由於家長受教育程度不同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時候,我們的國家教育部門及學校是否應該積極的去承擔起這方面的教育責任?學校又是否真正的盡到了責任呢?

思考:

也許愛和信任真的很重要。但基礎為何?什麼地方才是性結合的所在?也許性不是愛的秘訣。

幸運的是,這是有答案的。完全、實際、積極又幸福的答案。在以後的文章中我會繼續接著和大家一起探討,現在正是讀者朋友們好好考慮其真愛之來源的時候了。歡迎大家思考後在留言區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