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為什麼要修馬奇諾防線?歷史研習社2018-01-31 15:06:54

馬奇諾防線當時由法國國防部長安德魯·馬奇諾提出,因而得名。這條防線從法國東部邊界的隆維一直延伸到瑞士邊界,由一連串的堡壘組成。工程從1929年動工到1934年完工,共花了5年時間,更是耗資2000億法郎,挖走了1919年至1939年全部國防費用的一半。

法國人為什麼要修馬奇諾防線?

馬奇諾防線示意圖

可是就是這麼一道花費巨資、號稱堅不可摧的防線,在德國納粹軍隊的攻勢下什麼作用都沒有起到,法國兵敗如山倒,很快投降。既然如此,那當初為什麼要修呢?這是由內外多重因素決定的。

首先,一戰打完後,法國國內千瘡百孔,國際上也如履薄冰,這使法國陷入了深深的焦慮,起了極強的自保心態。雖說法國是一戰的戰勝國,在戰後初期還有著歐洲大陸最強的武裝力量,但是這場仗打得太慘了。在四年的時間裡法國有139萬人死亡,150萬人傷殘,大批工業裝置和產品要麼被毀壞,要麼被劫掠,5千公里鐵路和5萬3千公里公路遭到破壞,內外債務達到340億金法郎。

法國人為什麼要修馬奇諾防線?

今天的馬奇諾防禦工程遺址內部

在國際上,這個外強中乾的所謂歐陸巨人也各種碰壁,找的盟友實在稱不上靠譜,外部環境不容樂觀。在一戰中法國得到了英國、俄國、義大利和美國的幫助才險勝德國,在這之後法德的戰爭潛力天平仍然偏向德國。因此法國必須堅定不移地尋找盟友,首先對於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結交是沒戲的。法國便扭頭到大西洋去找英國和美國,但英國這會正對歐陸實行均勢政策,反對法國崛起,處處和法國作對。

碰了石頭的法國最後只能退步,和中東歐國家結盟,構成所謂的反德包圍圈。法國的新盟友們的力量加在一起看似強大,但實際上它們多是農業國,經濟基礎脆弱,而且內部也矛盾重重,由於歷史的原因積怨深重。在這種情況下,新找的小夥伴們反而讓法國的麻煩更多了。

法國人為什麼要修馬奇諾防線?

馬奇諾防線的地面工程

地理上的原因也進一步加劇了法國的困境。法國的重工業和重要的礦產資源多分佈在東北和北部,在敦刻爾克、斯特拉斯堡和巴黎的三角地帶,出產法國75%的煤,95%的鐵礦,許多重工業生產也位於此地。巴黎、里爾和魯昂三角地區則是法國的化工產品中心。然而,這麼重要的地區緊鄰德國,威脅甚大。因此,守衛此地,就是守衛法國的國力和安全。北部和東北的邊境防護的意義非同一般,成為了影響法國全域性的重大事情。

最後,當時的軍政首腦汲取一戰的教訓,建立了以防禦為主的戰略思想。另外,整個社會也疲於戰爭,和平主義思潮有著巨大的市場,這也時常會反映到政治和軍事的決策上。

在一戰爆發初期,法國採取強攻猛打的戰法,結果損失慘重,後只好轉到塹壕與敵軍展開陣地戰,計劃中的速決戰變成了消耗戰,凡爾登戰役就是其中的典型。凡爾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法國慘勝,自此之後開始反攻,扭轉局勢,因此這場戰役影響巨大,成為了之後參考的防禦樣板。凡爾登的先例使得法國修築永久性國境要塞的思想獲得了新的活力,於是馬奇諾防線的計劃誕生了。

參考文獻:

楊凱:《馬奇諾防線與法國軍事戰略》,《軍事歷史研究》,1992年第2期。

陳海宏、肖華鋒:《評1919~1945年法國的軍事建設》,《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