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登戰役為何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武器史研究2017-11-16 14:55:45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初期在西線向法國進攻時,並未從德法邊境正面強攻,而是選擇繞道盧森堡直取法國後方,1914年8月2日德國取得中立國盧森堡的鐵路網,到9月3日德軍已逼近巴黎,法國政府撤退至波爾多。9月5日從英國趕來的援軍和法軍共同在巴黎近郊的馬恩河一線與德軍展開激戰,成功阻擊了德軍進攻,德軍原定的快速擊敗法國的施裡芬計劃宣告失敗。至此,雙方戰事開始進入膠著對峙狀態,戰爭形態也轉變為陣地戰。

凡爾登戰役為何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馬恩河戰役中的法國士兵

由於德國當時面臨東西兩線同時開戰,在馬恩河戰役失利後,又開始考慮先擊敗東線的俄軍,迫使其停戰,以避免自己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從1915年5月開始,德奧聯軍聯軍開始集結重兵向俄國出擊,雖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但始終未徹底擊潰俄軍,且己方傷亡慘重。到1916年初,東線戰事放緩之際,德軍再次開始考慮向巴黎進攻,凡爾登作為法國東北部交通要地,被德軍作為了主要進攻點。

凡爾登戰役為何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凡爾登戰役中使用的部分彈殼

1916年2月21日,德軍調動1200門大炮對長達40公里的戰線進行了9個小時的集中轟擊,發射炮彈100萬發,先頭部隊開始使用火焰噴射器清理戰壕,到23日德軍向前推進5公里;25日德軍再次用強大的火力進攻奪取了杜奧蒙要塞;但由於當時天氣惡劣,道路泥濘,德軍的快速推致使火炮難以跟上部隊的進發,在失去火力支援的情況下,法軍靠著大量的人員物資持續進行補給,重新獲得了戰爭主動權。

凡爾登戰役為何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凡爾登戰役中德軍雖使用毒氣進行進攻,但收效甚微

在雙方的膠著攻防中,德軍始終無法完全奪下凡爾登,到1916年6月,德軍雖開始轉攻擊蘇維要塞,但經過鏖戰,最終也未能奪取該目標。1916年7月,英法聯軍開始在法國北方的索姆河區域向德軍發起反攻,在這場持續4個月,雙方傷亡約130萬人的戰役中,英法聯軍雖未能取得勝利,但多線作戰的德軍卻開始陷入疲態。

凡爾登戰役為何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凡爾登戰役前後,杜奧蒙要塞的空拍對比

到1916年10月,法軍開始在凡爾登對德軍發起反攻,10月24日重新奪回杜奧蒙要塞,12月11日德被趕回戰役開始前的防線,歷時近10個月的凡爾登戰役戰役宣告結束。據統計,在整個凡爾登戰役中法軍損失54。3萬人,德軍損失43。3萬人,由於雙方長時間的攻防只能依靠壕溝進行,在機槍、迫擊炮的攻擊下,戰線推進相當緩慢,在狹小底盤上造成了巨大傷亡,也就使凡爾登戰役有了“絞肉機”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