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上為何沒有云南普洱茶?懂茶帝2018-04-04 19:07:57

【歡迎關注懂茶帝】雲南是茶的發祥地,也是一個產茶大省,那為什麼在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茶經》中沒有記載呢?

《茶經》上為何沒有云南普洱茶?

陸羽所著的這一本茶葉百科全書中,關於雲南的產茶情況,飲茶習俗,以及普洱茶,為什麼一點也沒有提到,這就要追溯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了。

南詔國

在陸羽生活的那個時代,也就是唐代,雲南還是南詔國。那時的南詔國與大唐像兩個不懂事的兄弟,時而舉杯結盟,時而干戈相向,合好又分,分了又合地折騰著。

《茶經》上為何沒有云南普洱茶?

▲唐朝時期的中國版圖

南詔國本是大唐扶持起來的一個雲南地方政權,是大唐的一個蕃屬地,唐王朝本想借其牽制吐蕃。可是等到南詔勢力坐大以後,唐王朝又害怕南詔有謀反之心,在王位繼承上等一些事情進行干擾,企圖控制南詔。

天寶之戰

南詔不滿意大唐的做法,再加上邊臣的驕暴貪殘等一系列矛盾,最終導致了南詔叛唐。雙方反目後,唐王朝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戰爭,企圖一舉消滅南詔。

結果卻是大唐軍隊損失慘重,大將李密被俘自殺,20萬唐軍亡於大理,這就是歷史上的“天寶之戰”。

《茶經》上為何沒有云南普洱茶?

戰後,唐王朝失去了對雲南的控制,南詔國自成一國。“天寶之戰”導致了南詔國與大唐關係惡化,從公元752年到794年,南詔國與大唐斷交四十二年互不來往。

這時,呈現在陸羽面前的事實就是,

雲南已不在他的大唐之內,而成了“外國”

安史之亂

“天寶之戰”使大唐國力耗盡,民怨四沸,朝廷內訌。可惜禍不單行,緊接著公元755年,大唐發生了“安史之亂”,使得老百姓流離失所,人口大量往四川、湖北等地遷移,在這

遷離的人流中便有陸羽

“安史之亂”爆發時陸羽27歲,為l了躲避禍亂,他離開長安順著長江而下,一路上北折南轉,考察收集了大唐各地的茶葉情況,花了近20年的時間寫成傳世鉅著《茶經》。

在陸羽編著《茶經》的期間,正是南詔與大唐處於敵對狀態的時候,南詔國的轄地大唐人不敢越一步。

陸羽進不了南詔國,他也就看不到漫山產茶的景象,品嚐不到銀生茶的滋味,更不知道那裡的人將茶與椒、姜、桂放在一起烹煮。

《茶經》上為何沒有云南普洱茶?

陸羽的《茶經》

寫完後又過了14年

南詔與大唐才解怨和好。

但此時的陸羽已經66歲了,他已經沒有精力去走遍雲南的茶山,考察當時的茶葉情況。這也就使他的《茶經》上少了幾頁南方少數民族如何種茶、如何飲茶的文字。

由此看來,陸羽沒有將雲南茶寫進《茶經》中,並不是他的疏漏導致,而是當時的“天寶戰爭”、“安史之亂”的歷史原因,使陸羽未能進入雲南。

以上內容由懂茶帝(公眾號:hcyd321)提供。歡迎專業人士不吝賜教!

《茶經》上為何沒有云南普洱茶?楊多傑2017-11-29 18:03:41

前段時間,我到西南地區舉辦了《茶經》新解宣講會。四天共有五場活動,每一場自由問答的環節,都會有人問到普洱茶的問題。並且好幾次都有人問到,茶聖陸羽在《茶經》中為什麼沒有提到雲南茶區?

在《茶經。八之出》中陸羽專寫了茶葉產地。無形中,為後世勾勒出了一幅大唐帝國的茶葉分佈藏寶圖。對於瞭解中國茶產區盛衰,有著非常大的參考意義。

《茶經》上為何沒有云南普洱茶?

他共列舉出唐代產茶的8個道、43個州郡、44個縣。這些地方,涉及到了如今的湖北、湖南、陝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四川、貴州、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13個省(自治區)。

茶業發展到今天,全國產茶的省(自治區)已經擴充到20個。可以產茶的縣市,將近1000個。但《茶經》中所列的地方,仍涵蓋了如今的主要茶區。在沒有GPS的時代,陸羽還能寫出這麼多產茶地區,這個茶聖也算實至名歸了。

但的確,這裡面獨缺一個產茶大省,也是如今最活躍的茶區之一——雲南。

除了天高路遠之外,還因為當時的雲南是南詔國,並不是大唐的領土。

咱們可以在另外一本《蠻書》裡面卻可以找到雲南產茶的記錄,裡面用了6個字形容——“散收,無採造法。”

“無採造法”看得出在那個時期雲南茶製作並不講究,

但反觀一下同時期的陸羽在《茶經》中的記述。江南、華南等地區茶已經做的比較精緻了,顧渚茶甚至已經入貢,此時的雲南茶卻處於掉隊的情境。

《茶經》上為何沒有云南普洱茶?

今天我們認為雲南茶區重要,全是因為普洱茶的興起。不可否認,普洱茶這位“老網紅”已經風光了不少年了。但在中國茶文化千年的歷史中,普洱茶則是地地道道的“小字輩”。

即使到新中國成立後,雲南也並不是主要的茶產區。到了1990年,雲南全省名優茶產量為1000噸,產值為3000萬元人民幣。同年,福建全省名優茶產量為6890噸,是雲南茶的七倍。至於產值,福建茶達到了14742萬元,將近是雲南茶的5倍。就連河南省,產值也達到了3870萬元,仍然多於雲南茶區。

1999年,雲南茶勢頭有所提升。全省名優茶茶量為7000噸,產值達到了25000萬元。可即使如此,雲南茶的產值仍在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四川等省份之後。直到21世紀之後,普洱茶成了可以喝的古董。曝光率與日俱增,身價也跟著上去了。

回到《茶經》的話題上,雲南茶區沒有入選第八章,並不是什麼稀奇事。是陸羽出於政治考慮,捨棄了雲南茶區?亦或是雲南茶,在唐代還根本不是主流,沒有入茶聖的法眼?陸羽所思所想,可能沒人能知道準確答案了。但云南茶是否寫入《茶經》,在唐代茶界絕對是件無關痛癢的事。

現如今討論雲南為何沒有出現在《茶經》中,則是拿今人的眼光去苛求古人了。雲南普洱茶,能火的一塌糊塗,這也是茶聖始料未及的事情了。

《茶經》上為何沒有云南普洱茶?2333333333333無窮盡2017-10-09 15:52:46

《茶經》成書時間約為公元760~780年,此時雲南稱南詔國。公元752年和755年相繼爆發的天寶戰爭和安史之亂使唐王朝與南詔交惡,四十二年間兩國互不來往?陸羽無法到雲南實地考察,因此《茶經》上面沒有云南普洱茶。

《茶經》上為何沒有云南普洱茶?我心自在無礙2018-04-14 08:03:03

看了下回答,覺得還是可以有一些不一樣的見解的。在初唐版圖是有云南的,那就是劍南道的姚州雲南郡:治姚城縣(今雲南省姚安縣)轄姚城縣、瀘南縣、長明縣3縣。這麼說有點含糊,其實就是現今的瀾滄江、哀牢山以東地區,找道理應該有記載這地方產茶才對。

所以我們至少了解《茶經》成書的歷史背景才能更清晰瞭解為何出處沒有寫姚州。

《茶經》撰寫的年代。

陸羽在他自鑄的煮茶風爐上刻有“聖唐滅胡明年鑄”,歷史確定安史之亂為755—763年,此爐應為764年所鑄,時年31歲,鑄風爐是著茶經的準備工作之一。因此歐陽勳先生認為《茶經》付梓時間為780年。

《茶經》撰寫時期的雲南狀況

《茶經》上為何沒有云南普洱茶?

《茶經》上為何沒有云南普洱茶?

按上述政治地理的變遷,從秦(前221)至唐天寶年間(770)陸羽著《茶經》時的991年中,整個雲南不在中國版圖的時間為51年,而主產茶區滇西南則為518年。而著茶經之前,即陸羽17歲時,南詔國已脫離中國版圖,自成一國。755—763年,安史之亂。安史之亂起之前一年,即754年,南詔已大勝立國。在陸羽面前的事實是雲南已不在他的聖唐之內,而成了外國。

《茶經》上為何沒有云南普洱茶?

顯然這樣的前提下要在茶經的出處裡面出現雲南產茶的文字確實有點勉為其難了。

《茶經》裡的普洱茶

我看了下大家都沒有說的,那就是茶經並不是沒有記載,只是在七之事裡面提到了兩件,那就是“南中茶子”、“生益州山陵道旁”。

《傳巽七誨》:“蒲桃、宛柰、齊柿、燕慄、峘陽黃梨、巫山朱橘、

南中茶子

、西極石蜜。”

南中即雲南,茶子不是茶樹種子,而是園形或塊狀的緊茶,說明雲南茶在三國時期已很有名。

《本草·菜部》:“苦茶,一名荼,一名選,一名遊冬。生益州川穀山陵道傍,凌冬不死。三月三日採幹。注云: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荼,令人不眠。本草注。”按《詩》雲“誰謂荼苦”,又云“堇荼如飴”,皆苦菜也。陶謂之苦茶,木類,非菜流。茗,春採謂之苦茶。

上述記載中的“荼”即古茶字,“益州”即為益州郡,郡治在滇池縣(今晉寧縣的晉城)領27縣,包括今曲靖、玉溪、昆明、大理、保山等地(州市)的轄區。故吳普《本草、菜部》所稱益州主要是指現今雲南所屬之地。顯然雲南所產之茶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雲南大葉種為主的普洱茶原料。

顯然由於當時的情況,陸羽對於雲南的產茶屬於風聞,由於交通不便外加戰事,沒機會去嘗試這雲南產的茶是什麼味道,但是作為茶事記載還是顯示出當時雲南產茶還是比較有名的,從三國魏·吳普《本草·菜部》的記載就可以看出了。

唐·樊綽著《蠻書》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銀生是唐南詔國一節度府名,治位今雲南景東縣,轄今思茅地區、西雙版納州及臨滄市的南部,是有關我國雲南少數民族飲茶、業茶的最早記載。

《茶經》上為何沒有云南普洱茶?

從這段瞭解到當時的普洱茶採製還是屬於很原始的做法,那就是直接鮮葉或者曬乾之後直接煮或者烤了做茶喝,這樣的茶在當時還入不了陸羽法眼也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