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一介書生,是怎樣打造出一支鐵血湘軍的呢?區塊鏈學習社2019-01-30 14:44:21

1852年,咸豐命曾國藩回鄉

幫辦團練

,與曾國藩

相同任務的幫辦團練大臣咸豐已經任命了45個

,故而啟用伊始,皇帝並未突出對曾國藩的重用。團練既不離鄉的,也不一定集中居住,只是有緊急情況時一同防止土匪作亂。咸豐皇帝的本意只是讓他保境安民,而曾國藩則創造出一種當時來看新式的軍隊,

其基本特點是——儒生帶鄉奴。

曾國藩一介書生,是怎樣打造出一支鐵血湘軍的呢?

清朝原來的八旗和綠營儘管數量龐大,但駐紮非常分散,一個地點駐紮的人數最多200人,最少則僅有1人,標準的駐紮點大概是20人到50人。清代沒有警察,

平時治安事務也由軍隊完成,太平軍與此類似

湘軍則截然不同,曾國藩將其打造為專門的作戰部隊。

最為重要的是,

湘軍的兵源是由軍官回鄉招募的,全是家鄉子弟兵。

不但動員成本低,而且招募速度快。

上下級之間的師生關係、官兵之間的同鄉情結形成了湘軍的凝聚力。

這便消除了清軍一戰即潰的現象,消除了敗不相救、勝不相援的惡習。但

這種凝聚力的基礎畢竟是共同利益

,故而後期湘軍打仗為升官,攻城為搶劫。

曾國藩一介書生,是怎樣打造出一支鐵血湘軍的呢?

招募體制決定了湘軍的三級指揮體系,頂端是大帥曾國藩,中間是各營營官,營官管士兵,不能越級指揮。

一旦戰敗,部隊馬上就地解散,如果營官戰死而士卒不救,同樣就地解散。打勝仗則再給得勝營官名額、糧餉,回鄉擴招,由一營變數營。

故而常勝部隊越打越強,殘兵敗將立即消亡。

隨著規模的擴大,大帥與營官之間增加了一級分統,分統對下級營也不越級指揮。

湘軍開啟了兵非國有,而是將有的先河。

李鴻章之淮軍、袁世凱之北洋軍、蔣介石之中央軍都與此類似。

曾國藩一介書生,是怎樣打造出一支鐵血湘軍的呢?

當時農村的破產,使得大量富餘勞動力為湘軍提供了足夠的兵源。

只要有錢,便可極速擴大自己的軍隊。

雖然湘軍的發展方向和國家軍事近代化的方向完全背道而馳,但是它當時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

這一度變成晚清常用的方法。但逆潮流而行的後遺症到了甲午戰爭時暴露無疑。曾國藩稱,營以下的內部編制是學習戚繼光之法。

相距將近200年還能照搬使用,可見武器裝備在200年中沒有本質上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