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為什麼要掛菖蒲和艾草、有什麼特定含義呢?明明詩書2020-06-20 11:05:59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

端午節習俗為什麼要掛菖蒲和艾草、有什麼特定含義呢?

端午節,還有二十多個別稱,是傳統節日當中叫法最多的一個。如有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浴蘭節、女兒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五黃節、詩人節、屈原日、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五月初五、五月當午等等。

這些名字可不是隨便取的,每個名字都是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反映。以菖蒲節、艾節為例,古人認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陽氣旺,且菖蒲、艾草長勢茂盛。每逢端午節,人們有在門上掛菖蒲或艾草闢陰邪的習俗,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艾節”。

端午節習俗為什麼要掛菖蒲和艾草、有什麼特定含義呢?

今年的端午節即將來臨,今兒就應時應景的聊幾首關於端午的詩。

浣溪沙·端午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這首詞是蘇軾所寫,主要描述的是北宋時期的女性過端午節的情形。上闕描述她們節日前的準備活動,下闕刻畫她們按照習俗,在手臂上纏上彩線,在鬢角掛上驅邪、保平安的符籙,互相表達節日祝福。

端午時值仲夏,是面板病多發季,民間認為端午日是草木藥性在一年裡最強的一天,這天採的草藥治面板病、去邪氣最為靈驗、有效,有在端午採草藥、洗藥浴的習俗,因此端午節也稱 “浴蘭節”。“明朝端午浴芳蘭”也證實了這個習俗確實存在。

這是一篇民俗詞,寫了芳蘭浴、纏綵線、掛符籙、互送祝福等節日習俗,為還原端午習俗、文化提供了佐證材料。

端午節習俗為什麼要掛菖蒲和艾草、有什麼特定含義呢?

乙卯重五詩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是陸游所寫,描述的南宋時期過端午的情況。五月五日過節,故端午節也稱“重五節”。另外,在端午日,少女有佩戴靈符、插石榴花的習俗,也稱“女兒節”。這首詩提到了:插石榴花、包粽子、插艾蒿、配藥儲藥等節日習俗。忙乎許久,直到太陽西斜才準備停當,高興的舉杯慶賀節日。

此詩語言質樸,那山間火紅的石榴花,那有兩個尖角的可愛的粽子,那插在高冠上的艾蒿……簡簡單單,沒有修飾、做作,字裡行間透露出詩人的閒適細膩。

端午節習俗為什麼要掛菖蒲和艾草、有什麼特定含義呢?

節令門·端陽

櫻桃桑椹與菖蒲,

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

卻疑賬主怕靈符。

這是清代李靜山所寫。在端午節,買了櫻、桃、桑椹、菖蒲,買了雄黃酒,還在家門口貼上了靈符,雖然有了雄黃、菖蒲、靈符等辟邪之物,還是擔心債主找上門來找晦氣。描述了過端午習俗,表達人民真實的生活情況,幽默中帶點兒苦澀。

端午節習俗為什麼要掛菖蒲和艾草、有什麼特定含義呢?

從這三首詩看,古人是比較重視端午節的,插艾蒿、插菖蒲、飲雄黃、佩香囊、帶靈符、洗藥浴、纏綵線等等節日習俗,一應俱全。現在呢?端午節也許只是一個法定假日,雖然可能還知道傳統的節日習俗,但是真正做的已經不多了。這可能也是和現在生活節奏太快有關,時移世易,要想把傳統文化繼承併發揚光大,仍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