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軍戶平時有工資嗎?崇拜自我2019-04-06 11:00:52

按理來說,當兵是一件好事,畢竟是國家公務員,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待遇應該不錯。如果你這麼想,你就大錯特錯了。在明朝當兵是最慘的,因為不但沒有工資,而且這個當兵是世襲的,家裡祖祖輩輩就逃不掉了。

朱元璋建國之後就設立了社會上的各種工作,比如軍戶,民戶,匠戶之類的,一旦你成了軍戶,家裡的祖祖輩輩都要去當兵,不能改行,一直幹到死為止。一旦發現改行就是重罪,要坐牢的。這也就算了,可是你發工資也行啊。朱元璋笑了,說我養這麼多兵,不會花百姓一分錢。拿這些兵怎麼樣活啊,畢竟明朝經常打仗的。

原來啊,明朝的軍隊除了打仗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種地。國家專門給你分配了土地讓你去耕種,但是這些土地種出來的東西是要交稅的,剩下的是自己的,充分達到了自給自足的目的。

朱元璋好手段,這樣一來軍隊既不用朝廷養,兵源也沒有問題,豈不是兩全其美,但是它最大的弊端還在後面。

首先是去報道,你家要是在軍營附近還好,要是在千里之外,那就慘了。所有的路費全部自費,國家不會給你承擔一毛錢。去了之後面對長官的勒索,要是沒錢又落個苦差事。這還不算,最重要的是要上戰場賣命,死了沒有任何安家費,在統治者看來,你盡這個義務是應該的。

由於他們大部分疏於訓練,畢竟平常要種地除草,所以戰鬥力不強,這也就很好解釋為何幾千明軍打不過幾百倭寇了。士兵們不願意拼命,跑路總可以吧。

呵呵,跑路了就意味著你徹底成了流民,不能回家,被發現會連累全家遭殃。只好去當土匪了,反正去了別的地方也沒有戶口,黑戶的日子更加難過。這兵當得,還不如去當土匪。

明朝軍戶制度

朱元璋稱帝后,利用軍隊實行衛所屯田。對軍士進行剝削。據《明史·食貨志》載,明政府規定,邊地的軍隊“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種”。屯軍要向政府交納賦稅,稱為“屯田籽粒”。洪武年間規定軍屯“畝稅一斗”。軍屯的稅糧是明政府的主要收入之一。

洪武初年,中央設大都督府,做為全國的最高軍事機關,統領全國各都指揮使司。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分大都督府為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都指揮使司,設都指揮使等官。每個都司所轄衛所無定例,大體上以五千六百人為一衛,設指揮使等官。每衛管轄五個千戶所,以一千一百二十人為一千戶所,設千戶等官。每千戶所管轄十個百戶所,以一百一十二人為一個百戶所,設百戶等官。每百戶所又管轄兩個總旗,設總旗官。每總旗及設五小旗。

明朝衛所軍士的來源,基本上有四個途徑。據《明史·兵志》載:衛所取兵有從徵、有歸附、有謫發。從徵軍,即原來的農民起義軍及反元群雄各部的戰士。歸附軍,即投降的元軍部隊。謫發軍,即因犯罪而被罰充軍役的官吏和軍民。謫發軍亦稱為恩軍或長生軍。除上述三種外,第四類是垛集軍,即由全國各地徵平民所充之軍,這是衛所軍士的主要來源。平民一被徵為軍士,便世世代代為軍籍,不得交易,不得參加科舉考試。明朝的民籍和軍籍有嚴格的區分,軍籍又稱為軍戶。

全國軍戶,均由五軍都督府直接管轄,而不受地方行政長官的約束。所有軍戶皆為世襲。每個軍戶的在衛軍士,其主要任務是在固定的衛所充當額軍,被稱為正丁。正丁子弟為次丁或餘丁,正丁死亡,要由該軍屍的次丁、餘丁依次遞補。若本戶絕嗣,則要由同族人遞補。

軍戶“承擔的差役負擔沉重,社會地位也相對低下,故明人一般以脫離軍籍為幸。”比如當時嶺南漢人稱民戶,古越族人稱軍戶。

英宗正統之後,衛所制度逐漸衰敗,各級朝廷命官佔奪屯田,任意役使衛所軍士,很多軍士甚至被迫為權貴種地,淪為佃戶。軍士們病無醫藥,死無棺斂,致使軍士逃亡量越來越大,而軍官則引以為利,以貪汙缺額月糧。這種現象到明嘉靖以後已十分嚴重。如《荊州外集》所載,唐順之在復勘薊鎮邊務之後,給皇帝的奏疏中記道:“從黃花鎮起至居庸關,盡鎮邊城而止,凡為區者三,查得原額兵共二萬三千二十五名,逃亡一萬零一百九十五名。”居庸關一線,是被視為決定朝廷命運的軍事重鎮,此處尚且如此,其餘的地方軍隊渙散情況,就更嚴重了。在這種情況下,全國衛所戰鬥力已弱不經戰,軍屯制度也徹底崩潰了。英宗正統末年,衛所軍戰鬥力日趨削弱,募兵制度開始出現。募兵同衛所軍不同,是朝廷為應付戰爭,在老百姓中召募成軍的。募兵仍為民籍,入伍後一切糧餉、軍需全靠國家發放。國家反過來又把這筆巨大的軍費開支透過加派、加賦等科索聚斂的手段,轉嫁到農民身上。隨著募兵數量的不斷增多,農民所承擔的賦稅徭役就越來越重。

總結起來,明朝的軍戶制度和清朝八旗制度有幾個相似特徵:

1 明朝軍戶身份是世襲的,子子孫孫都要當兵,不允許從事商業、手工業,甚至連科舉考試也不允許參加,這一點和清朝的旗人一樣,清政府規定旗人只能當兵,不許從事其他行業。

明朝政府分給軍戶土地,明朝軍人的軍餉實際上是軍戶們自己種地產生的,朝廷甚至還要向他們徵稅。清朝的八旗軍入關後,就圈地分給八旗將士,土地收入成為了旗人主要生活來源之一。

明朝軍戶的民族構成多樣,比如當時嶺南漢人稱民戶,古越族人被劃為軍戶。清朝旗人的民族構成主要是滿、蒙、漢三個民族。

明朝軍戶的社會地位很低,明人一般以脫離軍籍為幸。而清代旗人地位要比普通民人高。

2 明朝軍戶數量大,僅兵丁就可以超過二百萬以上,清代八旗軍則最多不過20萬人。

3 明朝軍戶需要自己種地,所以高階軍官常常兼併奴役低階兵丁的屯田,造成軍士逃亡量越來越大,衛所制度逐漸衰敗。清朝旗人則主要居住在北京城內從事保衛最高統治者的任務,分得的土地多在京畿周邊,透過食租獲得收入。故清朝後期,八旗軍仍然具有戰鬥力,而明朝軍戶在明中期之後,就基本被募兵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