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崇禎不被反間計矇蔽,袁崇煥是不是就能逃過一死?所以然者2018-06-10 22:01:17

明史記載袁崇煥死於皇太極反間計一說,簡直就像京劇裡的群英會。說的是滿清俘虜了明朝兩個太監,在商量事情的時候故意說袁崇煥是內應,還故意讓這兩個太監聽到,再故意讓這兩人逃脫,回到宮廷之後上報崇禎,最後捉拿、並殺了袁崇煥。這個故事跟三國演義蔣幹盜書如出一轍,三國裡離間曹操殺了蔡瑁張允,這裡離間崇禎殺了袁崇煥。曹操殺蔡瑁張允立馬就能醒悟,而崇禎半年之後殺袁崇煥,自始至終沒回過味兒來。也只有滿清這種沒什麼文化的朝廷,才會寫這種橋段來炫耀自己的英明神武,由於情節跟小說差不多,細節咱們就不討論了。

照正常理解,半年時間足夠將案件查個水落石出,但崇禎依然痛下殺手,只能說明不是死於離間計。今天重點說一說大明崇禎二年(1629年)前後都發生了什麼,導致崇禎皇帝將袁崇煥捉拿之後審問、核查了半年,最終還是下決心殺了他。

因大明天啟六年(1626年)寧遠大捷擊敗努爾哈赤而名噪一時的袁崇煥,升任遼東巡撫。這一年後金努爾哈赤因在寧遠受受打擊,不治身亡,皇太極繼位為大汗。蒙古在這一年十月,被皇太極擊伏朵顏三衛之一內喀爾喀部(朵顏三衛:喀爾喀、兀良哈、察哈爾等部,位於今天河北承德一帶),打通了前往科爾沁草原的通路。

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於寧錦大捷再一次擊敗後金,讓皇太極悻悻而歸的袁崇煥,卻在朝廷傾軋中成為犧牲品,七月即辭官回家。同年八月,天啟皇帝駕崩,弟弟朱由檢登基為崇禎皇帝。登基後的崇禎帝用半年多的時間,拿掉了九千歲魏忠賢,大權在握正式掌握朝政。同年正月皇太極徵朝鮮,三月朝鮮半島舉國投降,成為後金附庸(此時袁崇煥任遼東巡撫,前一年剛慘勝寧遠大捷,正忙於修繕錦州等城池,自顧不暇無力救援)。同年蒙古察哈爾部(河北張家口一帶)的奈曼和敖漢兩部落,夾在林丹汗(蒙古諸部名義上的大汗)和皇太極勢力之間,他們為緩解兩者間的對立關係,甘願充當調停者角色。派綽爾濟喇嘛去瀋陽與皇太極議和。皇太極不僅不同意議和,還暗示兩部落歸順後金、共同對抗林丹汗。林丹汗知道了察哈爾部落通款後金的事實後,不但沒有理解他們左右為難的處境,反而攻擊察哈爾。察哈爾兩部落不堪林丹汗的壓力,於1627年六月背叛林丹汗,歸附後金,並與皇太極訂立盟誓。自此,科爾沁草原半數已掌握在後金手中。

大明崇禎元年(1628年)七月,崇禎皇帝準備重新啟用袁崇煥。平臺召對時袁提出五年復遼,崇禎大喜任命其為薊遼督師,總管遼東、天津、登萊(山東半島)軍務,相當於方面軍總司令兼前敵總指揮。袁崇煥尚未到任,遼東士兵因欠餉而四處譁變。到任後進行系列安撫,軍心逐步穩定,強化訓練後戰鬥力有所回升。皇太極於同年九月六日,後金大軍出征察哈爾。二十日進擊席爾哈、席伯圖、英、湯等處,俱下。第二天追至興安嶺,獲人畜無計其數。十月中旬勝利而歸,從此整個河北北部科爾沁草原全部為後金所有,皇太極也具備了繞過明朝重兵佈防的遼西走廊,直接攻擊河北長城沿線的戰略條件。

崇禎二年(1629年)五月,袁崇煥計殺毛文龍,統一了遼東部隊的指揮權。同年11月皇太極繞開遼西走廊寧錦防線,從位於科爾沁草原的遼寧朝陽市經凌源市,突破今天唐山市遷西縣的喜峰口長城入關。袁崇煥帥兵經山海關回援,並於北京城下擊退皇太極,然後就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的小說情節。袁崇煥在皇太極退兵後,被崇禎皇帝以通敵罪名捉拿下獄。

袁崇煥下獄之後,其屬下遼東部隊人心惶惶,在部將祖大壽率領下擅自撤回山海關。見最有戰鬥力的遼東部隊撤兵,皇太極因而再次圍困北京。朝廷因京師危急,命兵部行文遼東部隊回兵京師,祖大壽及遼東將領不聽。皇帝下發明詔,命遼東部隊回兵遵化切斷滿清退路,還是不聽。無奈之下請求監獄中的袁崇煥寫信給部隊,祖大壽等接信大哭,數萬大軍悲聲震天,旋即回兵收復遵化、遷安等四城,將滿清留守關內部隊全數驅逐出長城以外。

袁崇煥是個將才,但不懂政治。部隊是誰的部隊?朝廷的!面對不聽皇帝命令,已經基本譁變的部隊,他有三個選擇:1。上策:要求回部隊。理由是部隊已經譁變,朝廷的聖旨都不起作用,我人不到現場,難以用書信遙控。人到對自己絕對同情的部隊之中,朝廷再也不能把他怎麼樣;2。中策:書信不要寫的那麼真摯感人,話不要說的那麼堅定,模稜兩可、敷衍了事,這樣祖大壽不會聽命攻打遵化,也可以逃脫性命;3。下策:身陷囹圄都可以用書信遙控部隊,說話比朝廷都好使,剛登基兩年的皇帝會怎麼想?這是在培養曹操嗎?所以,從祖大壽回兵攻打遵化的那一刻開始,袁崇煥必死了!

之所以遷延了半年多,崇禎才殺死袁崇煥。除了政敵攻擊以外,崇禎心理也充滿矛盾。用袁崇煥可以制衡後金,從北京城下遼東部隊的戰鬥力來看,殲滅皇太極也就是個時間問題。但後金滅亡以後,誰來制衡袁崇煥?完全服從於袁崇煥的遼東十萬虎狼之師的戰鬥力,是關內任何一支部隊都難以與之抗衡的啊!攻滅後金之後,會更加精銳,更加服從於袁崇煥的威信,那時怎麼辦?

或許會說先用袁崇煥消滅後金,等後金滅亡之後,逐步奪取袁崇煥的兵權,或者如司馬炎對付鍾會的手段。談何容易!鍾會的兵都是朝廷的,家也都在中原不在四川,他個人掌控能力有限。而袁崇煥的兵家都在遼東,並且各級將領都是他一手提拔的,從遼東部隊不聽聖旨,卻聽命於袁崇煥一封信就能看出端倪。並且突然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捉拿下獄,即使之前沒有別的想法,經過這次事件君臣感情已經出現裂痕,也難保以後不會有想法。與其將來遺患,不如忍痛昧心先殺了他!

這才是崇禎猶豫半年多,殺袁崇煥的根本原因!

所以然者丁酉雞年夏

假若崇禎不被反間計矇蔽,袁崇煥是不是就能逃過一死?這些歷史要讀2018-06-11 16:10:07

首先,崇禎中反間計而冤殺元袁崇煥,這個說法本身就是沒有歷史依據。其次,即便崇禎不追究那次京師保衛戰的責任,袁崇煥最後還是難逃一死的。這一切,從他再次被起用時,對崇禎誇下海口時,就已經埋下了伏筆了。

假若崇禎不被反間計矇蔽,袁崇煥是不是就能逃過一死?

當年崇禎即位後,再次啟用袁崇煥,讓他督師薊遼。也不知道當時的袁崇煥安的是什麼心,他居然在崇禎面前,口口聲聲承諾的五年平遼。在當時的情況下,五年時間,別說平遼,能守住不再丟城失地就已經很不錯了。這一點,當時在一旁的給事中許譽卿,是清楚的。於是,他問袁崇煥這個復遼的策略具體是怎樣的。

假若崇禎不被反間計矇蔽,袁崇煥是不是就能逃過一死?

結果,袁崇煥卻說不過是用這個來安慰皇上而已。許譽卿說道:“皇上英明,怎麼可以隨便應對。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該怎麼辦?”這時,袁崇煥也覺得自己失言了,於是上奏像皇帝追加條件。但是,這些條件,一心想要振興大明的崇禎都很傻很天真的儘量去滿足了。

假若崇禎不被反間計矇蔽,袁崇煥是不是就能逃過一死?

結果到最後遼事未平,倒是讓八旗再一次打到了京師城下。如此巨大的反差,換作誰當這個皇帝,都難免會對袁崇煥起殺心。

更何況在明朝當時的政治環境下,袁崇煥當年居然還敢給皇帝開空頭支票,這點所產生的可怕後果,他為官多年應該不會不知道吧!

假若崇禎不被反間計矇蔽,袁崇煥是不是就能逃過一死?

所以,即便當時崇禎不治袁崇煥的罪,繼續委以重任。等到五年大限一到,遼事不見起色,崇禎的性格大家都知道,怎麼可能還讓袁崇煥繼續活下去呢?

假若崇禎不被反間計矇蔽,袁崇煥是不是就能逃過一死?史話縱橫2018-06-10 22:10:03

縱橫國史來回答這個問題。那我們來假設一下崇禎帝沒有中反間計,袁崇煥的結局。

雖然京師保衛戰勝利了,打敗了清軍,但是清軍突然越過袁崇煥的駐守的遼東,打到天子腳下,袁崇煥還是有一定責任,而且他也早知道清軍進攻的訊息。崇禎帝心裡還是會對袁崇煥有猜忌之心。

假若崇禎不被反間計矇蔽,袁崇煥是不是就能逃過一死?

其次,袁崇煥擅自殺掉明朝邊疆大將毛文龍。毛文龍雖有重罪,但是殺掉他會對遼東戰局有重要影響,毛文龍鎮守的東江地區在清軍後方,清軍就沒有後顧之憂了。毛文龍一死,其部下人心就散,有些投靠清軍。毛文龍在朝中的同黨藉此彈劾袁崇煥。

然後,袁崇煥在朝中樹敵較多,熹宗時期的閹黨,對袁崇煥多有詆譭。後來崇禎時期的毛文龍同黨,以及其他人員。

假若崇禎不被反間計矇蔽,袁崇煥是不是就能逃過一死?

還有,袁崇煥曾經私下與清軍領導皇太極有書信來往。雖然其中並沒有提高袁崇煥要投敵賣國,但是在當時環境下,袁崇煥與皇太極的書信來往也會給他來帶很大的負面影響。畢竟當時明軍與清軍在交戰,袁崇煥作為一個臣子,與敵軍首領通訊,而且並沒有把這件事上報給朝廷,自己私自解決。

假若崇禎不被反間計矇蔽,袁崇煥是不是就能逃過一死?

再加上袁崇煥曾經對崇禎說五年之內平定遼東戰事,按照目前發展情況,明朝越來越弱,內憂外患,而清軍不斷壯大的趨勢,袁崇煥這個承諾很難實現,欺騙了崇禎帝。

最後,即使崇禎帝沒有中反間計,但是以他生性多疑,猜忌的性格,袁崇煥最後會死的可能性也很大。

你們覺得呢?

假若崇禎不被反間計矇蔽,袁崇煥是不是就能逃過一死?993369162018-09-30 12:21:31

崇禎十六歲繼位,滿懷中興之志,如果以今天的眼光看,這年紀也就讀初三,還是懵懂青春期,心智還不成熟,別人說什麼都深信不疑。這個年紀碰到滿嘴跑火車的袁崇煥,袁崇煥告訴他,自己5年之內,給你解決問題,平定遼東。如果有社會閱歷和城府的怎麼可能相信他能做到?崇禎大喜過望,對袁崇煥信任有加,官位、尚方寶劍還有糧餉舉國支援,想不到袁崇煥上任才一年多,己巳之變就讓辮子軍在眼鼻子底下鬧騰了,以前估計還想著遠在天邊呢。袁崇煥很多事情,確實也說不過去,丟蒙古朝鮮盟友,殺毛文龍弄散皮島,賣糧幫後金度過災年,私下議和,遣散援軍,讓皇太極不費一兵一卒潛越過了薊門天險。

袁崇煥的一生是成也吹牛,敗也吹牛。袁崇煥人到中年35歲,中萬曆四十七年三甲四十名進士,一般人混個5品也就退休了。他卻跑到關外轉了一圈,就敢放言:予我兵馬錢糧,我一人獨守此。南方人見過幾次下雪結冰?會冬季作戰嗎?在軍營呆過一天嗎?有帶兵的經驗嗎?就敢吹牛獨守?

己巳之變趕到薊州,又放言:必不令敵越薊西,結果敵人很奇怪的到了天子腳下,讓皇親國戚們看現場直播他如何大戰辮子軍,這段有些腦殘專家替他辯解,袁崇煥此舉是以皇城部署,用他的憑城用炮戰術,也不用腦子想想,用皇城部署不要皇帝同意並配合嗎?他之前彙報過嗎?又講什麼他九千勝了後金軍十幾萬,之前畏敵如虎,這會兒戰鬥力爆棚了嗎?唸了什麼咒語嗎?如果袁崇煥這時候戰鬥力暴升,力戰而勝,怎麼著也不會被凌遲處死吧?老百姓看在眼裡,也不會恨的吃他肉吧?皇太極長途奔襲、勞師遠征吃了敗仗不退,還想被圍殲嗎?滿文老檔記載就比較真實了,袁崇煥戰的是莽古爾泰率的蒙古偏軍,不僅敗,而且敗的很難看。所以他才會在後金軍還沒退的情況下,以議餉的名義讓他來,然後被逮捕入獄。這裡有個疑問:1皇帝不用議餉,正常召見他會來嗎?2己巳之變他的詭異指揮,出工不出力是不是一直在和皇帝談條件要餉呢?和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如出一轍,要吳三桂勤王,先拿200萬兩白銀來。

所以就沒有什麼崇禎不中反間計,袁崇煥就不會死,這一說法。種瓜得瓜,袁崇煥他已經早就為自己種下了死因了。

假若崇禎不被反間計矇蔽,袁崇煥是不是就能逃過一死?晃天下2018-09-30 10:08:00

沒有反間計,袁死定了!

《崇禎實錄》:

召袁崇煥、祖大壽、滿桂、黑雲龍於平臺。崇煥方遣副總兵張洪謨等躡□,聞召議餉,乃入見;上問以殺毛文龍,今反逗留,何也?不能對。命下錦衣獄。賜桂等饌,隨太監車天祥諭慰遼東將士;命滿桂總理援兵、節制諸將,馬世龍、祖大壽分理遼東兵。

桂前被流矢,視之,皆袁軍矢也。崇煥按兵不動,物論藉藉。是日,清兵移營而南。

《崇禎遺錄》:

先是,袁崇煥密授大學士錢龍錫意旨給殺總兵毛文龍,中軍何可剛曰:“是謂三不幸。”崇煥問之,曰:“生文龍,不幸;用文龍,朝廷不幸;殺文龍,公不幸。”未幾,京師告警,崇煥入援,召對平臺,賜貂裘,彩幣、銀牌。兵屯畿南,一戰敗績,復召詰曰,爾擅殺大帥,以至今日。今又不能捍患禦侮,則平日恢復之言何在?著錦衣衛拏問。總兵何可剛、祖大壽聞之,引兵去。前巡捕營獲一木工,雲崇煥謀反,以為諜,下鎮撫司勘。掌刑指揮李若璉鞫得其枉,奏之,復下錦衣衛以為實。於是,喧傳崇煥謀反,人人切齒。及行刑,百姓臠食其肉。崇煥誤國之罪無所逃,以為謀反,冤矣。

《烈皇小識》:

十二月初一日,上覆召崇煥、祖大壽入,上溫諭大壽,而歷數崇煥之罪,遂擒崇煥,下詔獄。閣臣力諫,謂“臨敵易將,兵將所忌。”上曰:“勢已至此,不得不然。”大壽出朝,悍然,竟率眾東行。中朝無可如何,敕閣部孫承宗撫諭之。

《明季北略》:上問殺毛文龍,致敵犯闕,及箭射滿桂三事。崇煥不能對。

實錄中,有箭射滿桂、質問為何殺毛文龍。

遺錄中,邏輯最清楚:殺毛文龍至今日後金入關,現在又不能禦敵當日又誇口五年平遼。

烈皇小識,崇禎問責。

北略中,平臺召見內容和實錄差不多。

綜合下,其實就是京城之下,大糧大餉的關寧軍表現不佳,所以崇禎徹底對袁崇煥失望。

作為袁的隨身旗鼓周文鬱的《遼西入衛紀》可見一些真相:

二十三日,賊移營南海子。晚接上諭,令速進兵。

二十四日,召對,賜公狐裘一領,盔甲一副。

二十五,二十六日,奴陳兵於前戰處,似進不進,蓋欲疲我也。

二十七日,奴攻外羅城南面,城上下炮擊退之。遼將於永綬,鄭一麟營,炮藥失火,兵立火中不敢退,公當即給賞,每人二十金。

二十八休兵一日。

二十九日,用鄉導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潛往海子,距賊營裡許,四面攻打,賊大亂,隨移營出海子。

十二月一日,正在譴發副將張弘謨等追攝,而忽報招公與祖帥。公等戎服趨命。酉刻,祖帥出,聞公已下召獄。隨有內臣車應祥奉命諭遼東將士,將士放聲大哭。從此人心驚懼,不復有固志矣。

後金二十日到京城東北紮營,當日就是德勝門和廣渠門兩戰。

二十三日,後金移駐南海子,皇帝下令追擊,而袁卻按兵不動(頓兵不戰的罪名由此而來)。廣渠門都大捷了,還怕後金?

後兩日(25日和26日)關寧軍和後金軍在乾瞪眼。

二十七日,後金攻打城南左安門(這就是猿糞腦補出左安門大捷的出處),小攻了下。從《滿文老檔》中,大概由於地形阻礙等緣故,後金無法展開兵力,並沒有展開大規模攻擊。

二十九日,猿糞們鼓吹的五百炮手驅趕韃子。這五百炮手用的什麼去打?用射程不到200米的銃,還是需要用車拉或者架的虎蹲炮、佛郎機?

另一方面,《滿文老檔》的記載

二十六日,進兵,距城關南二里外駐營。二十七日,聞我軍擊敗後所餘之袁都堂軍,即於城東南隅,安營紮寨。遂令我軍往攻。命兵列陣,逼近而營。汗率諸貝勒及少數隨從往視進攻之處,雲,入處堅險。若我軍士被傷雖然勝何益?總之,此乃潰散之兵,對於我等又何足為患?遂引軍還。

(佛郎機)以銅為之,長五六尺,大者重千餘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長頸,腹有修孔。以子銃五枚,貯藥置腹中。發及百餘丈。《明史》

可以看到,袁部與後金營盤相距不遠,約2裡左右。二十七日後金甚至把臉貼上來讓袁崇煥打,二者距離更近,且背靠城牆,營盤非常穩固,連皇太極都說這樣進攻傷亡會很大,正是兌現其“面迎勁虜”諾言的時候,這時候完全可以用炮來轟擊,可袁崇煥就是不打,催的急了放幾個空包彈做做樣子,關寧軍夜夜笙歌,好不快活。

蹊蹺的是,後金送上門來在眼皮子低下他不打,結果後金到南海子之後,袁崇煥還要抹黑偷偷去打,而且遠離了城牆,500個人就去野戰炮擊後金大營。不得不說,這周文鬱也是個吹牛的好手——有什麼樣的主子就有什麼樣的下級!

冒功這事,袁更是離譜!天啟年就吹牛皮,比如老奴死後,還鼓吹什麼“奴不降必為臣擒”,連天啟皇帝都批示要務實少吹牛。京城下——牛皮吹破現行了!

假若崇禎不被反間計矇蔽,袁崇煥是不是就能逃過一死?古海遊2018-06-11 13:52:37

心理學研究表明多數人是這樣的,當對一個人喜歡或信任,以後會越來越喜歡或信任;對一個人討厭或不信任,以後會越來越討厭或不信任。崇禎中反間計後已起疑心,隨著越來越多的流言崇禎對袁疑心越來越重並且是越來越恨的。剛逮袁時,是將袁暫解任聽勘,後來已經認為袁要謀反而將其慘無人道磔殺。完全符合心理學規律。反之,按心理學規律,如崇禎不為反間計或謠言矇蔽,那就是明君了。不但不會殺袁,反而會對袁更加信任並更加重用的。

假若崇禎不被反間計矇蔽,袁崇煥是不是就能逃過一死?立志成蟲2018-06-11 04:59:25

反間計只是起到了讓崇禎下決心殺袁崇煥的作用,崇禎刻薄猜忌對領兵的武將更是如此,朝堂上文官集團慣用道德綁架的吹毛求疵什麼人什麼事兒都能挑出一大堆毛病,這些只圖一己之私根本不是為國家江山負責的言論充斥了崇禎的耳朵,天天聽這個,謊言多次重複就變成了真理。袁崇煥當然不是完人,更不是朝堂上那些只會慷慨激昂喊口號的人,他打仗做事要講究方法和策略的,當然不是不幹實事空談道德忠誠的君子,可惜朝堂上充斥了太多的偽君子。崇禎對袁崇煥早起了殺心,皇太極的反間計只是讓袁崇煥死的名正言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