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萃辰天心書院2018-05-17 10:53:41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原句出自於唐朝詩人張九齡的《感遇》: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蘭葉逢春,枝葉茂盛,桂花遇秋,皎潔清新。蘭桂欣欣生機勃發,春秋自成佳節良辰。誰能領悟山中隱士,聞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為天性,何求美人採擷揚名。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張九齡由尚書丞相貶為荊州長史。晚年遭饞毀,忠而被貶,於是作《感遇十二首》。

張九齡,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

西漢留侯張良之後,他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

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與張九齡相比如何?”因此,張九齡一直為後世人所崇敬、仰慕。

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

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

他的五言古詩,詩風清淡,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後一個名相,他深為時人所敬仰,王維、杜甫都作有頌美他的詩篇。

他曾闢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提拔王維為右拾遺;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獻給他,未能如願,晚年追憶,還覺得可惜。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

這首詩是詩人謫居荊州時所作,含蓄蘊藉,寄託遙深,對扭轉六朝以來的浮豔詩風起過積極的作用。

《感遇》是古詩題,用於寫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詩。

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的樣子。“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二句,

互文見意

:蘭在春天,桂在秋季,它們的葉子多麼繁茂,它們的花兒多麼皎潔。

春蘭用葳蕤來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紛披之意。

而“葳蕤”二字又點出蘭草迎春勃發,具有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桂用皎潔來形容,桂葉深綠,桂花嫩黃,相映之下,自覺有皎潔明淨的感覺。

而“皎潔”二字,又十分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徵。

正因為寫蘭、桂都兼及花葉,所以第三句便以“欣欣此生意”加以總括,第四句又以“自爾為佳節”加以讚頌。這就巧妙地迴應了起筆兩句中的春秋,春蘭秋桂欣欣向榮,因而使春秋成為美好的季節。

“佳節”在這裡也不能解釋為“美好的季節”,而應該理解為“美好的節操”。

詩人寫了蘭葉桂花的葳蕤、皎潔,接著說,蘭葉桂花如此這般的生意盎然,欣欣向榮,自身就形成一種美好的節操。

詩的前四句寫蘭桂而不及人,“誰知林棲者”一句突然一轉,引出了居住於山林之中的美人。“誰知”兩字對蘭桂來說,大有出乎意料之感。美人由於聞到了蘭桂的芳香,因而發生了愛慕之情。“坐”,是深的意思,表示愛慕之深。

詩從無人到有人,是一個突轉,詩情也因之而起波瀾。

“聞風”二字本於《孟子·盡心篇》:“

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

”張九齡便運用這一典故,使詩意更為含蓄委婉、情意深厚。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又一轉折,林棲者既然聞風相悅,那麼,蘭桂若有知覺,應該很樂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賞了。然而詩意卻另闢蹊徑,忽開新意。蘭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其本性,並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賞。實際上,

詩人以此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份,而並非藉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

當然,不求人知,並不等於拒絕人家賞識;不求人折,更不等於反對人家採擇。從“何求美人折”的語氣來看,從作者遭讒被貶的身世看,這正是針對不被人知、不被人折的情況而發的。

“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乃是全詩的命意之所在。

全詩句句寫蘭桂,都沒有寫人,但從詩歌的完整意象裡,讀者便不難看見人,看到那些潔身自好之士的品德。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

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

萃辰天心書院【開心學國學之“天心365”】詩歌賞讀欄目每日一首詩詞賞讀,

您可以關注萃辰天心書院官方訂閱號“萃辰天心國學傳播”(cctxgxcb),收聽完整圖文、音訊版哦~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謝小樓2018-03-19 15:38:56

題主的問題不有點錯誤,是「草木有本心」,而不是「草木本有心」。「草木本有心,何求美 人折」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感遇十二首》的第一首,全詩如下:

感遇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

張九齡的這首《感遇》,採用比興的手法,託物言志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 人折」詩人借蘭桂不求美人折,寓託一個人要有自己的內在操守,不必求人相知的人生哲理。

詩的開頭,詩人舉了兩種高潔的植物蘭桂,春天,蘭葉茂盛地生長,秋天,桂花皎潔地盛開。這兩句詩中,有花,有葉,有春,有秋,實為互文見義,蘭也有花,桂亦有葉,各各兼包,概指全株。蘭花與桂花,在自各的季節裡,展現自己最美好的生命力。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

三四句承接一二句。蘭花與桂花在自己的季節裡蓬勃生長,各自形成了自己最美好的季節。蘭葉葳蕤,桂花皎潔,它們都有自己的生命特點;蘭葉春生,桂花秋放,它們都有最適合自己的季節。它們都在最適合自己的季節裡展現了自己最美好的本質,散發出生命的芬芳。

五六句一轉,蘭桂展現自己最美好的本質,散發出生命的芬芳,原是它們的生命天性使然,誰知道它們的芳香被那此隱居山林的人聞到了,他們的美好的品質被他們聽到了,於是,這些隱士紛紛跑來欣賞它們的美。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

蘭桂展現自己美好的生命是為有人來欣賞它們嗎?七八句一結,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蘭花到了春天,它們自然就會茂盛地生活,桂花到了秋天就會皎潔地盛開,這是它們自己的天性使然,是它們追求自己生命的美好使然,不是為了別人的欣賞。

此詩是五言古詩,卻有著律詩一般的結構,一二句起,三四句承,五六轉,七八句合,結構嚴謹分明。語言上,此詩雖在詠物的背後,闡釋了一個高雅的人生哲理,但詞意平和溫雅,不激不昂,深得溫柔敦厚的質。明程元初(《初唐風緒箋》卷三)評:

詩欲氣高而不怒,怒則失於風流。此詩氣高而不怒。

明邢昉(《唐風定》卷一)評:

透骨之語出之和平。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翰林院2018-03-03 21:56:39

彈指江湖三十年,淋漓舊墨尚依然!我是翰墨苑,我來答題。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出自王昌齡的組詩《感遇十二首》的第一首,也是蘅塘退士編寫的《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首,全詩為:

感遇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最後兩句實際是屬於隱者的發語,表達了無心與物相爭的情懷。意思是草木有自己的天性,怎麼會求取觀賞者的攀折呢?

這兩句花常用於表達自己天性愛好的觀點,用來表示自己的志向興趣是不會以外物為轉移的。

例如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飛花令環節,姜聞頁對陣張淼淼失利,後引用這兩句,意在說明,我喜歡詩詞是我的天性使然,不會因為對陣的成敗而去改變。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風and蒲公英的約定2018-02-23 21:33:59

這首詩出自張九齡的感遇二首,其中一首,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這首詩運用比興手法,用春蘭和秋桂來自比。透露自己潔身自好,不與佞臣同流合汙的高尚氣節。最後兩句是春蘭和秋桂芳香出於自然,並不需要別人欣賞。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呵呵說吧2018-06-10 23:04:02

用現在的話,就是:你沒事就把花摘了去幹嘛?哪怕你是個美人,哪怕你是因為欣賞的緣故。花草有自己的美,不會因為不能被美人摘去裝點美,就心裡不高興。

或許,被美人摘了去,對花草來說,如同“獻祭”般,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總之,每個人都需要被欣賞,如何被欣賞,不一定是一樣。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有書共讀2019-06-05 12:50:12

首先糾正題主,原句是“草木有本心”,而非“草木本有心”,”本心“意為天性,全詩出自唐代名相張九齡的《感遇》: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開元末期,唐玄宗放棄年輕時勵精圖治的精神,逐漸沉溺聲色,怠慢政事,還寵信李林甫和牛仙客。前者口蜜腹劍,善弄權術,後者溜鬚拍馬,專事逢迎。二人把持朝政,排除異己,將朝堂弄得烏煙瘴氣。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

張九齡看不過去,多次直諫,皆被無視,反遭李林甫陷害,被貶為荊州長史,遠離長安。他心中鬱結不滿,託物言志,作《感遇十二首》,這是其中之一。詩人以蘭、桂自比,表達自己“不以無人而不芳”的高雅情懷。

前半首詩寫蘭桂特徵,後半首詩寫蘭桂品質,實際是詩人自身情懷的訴說。

01蘭桂特徵

春日的蘭草翠葉紛披,迎春勃發,顯示出無限生機活力。秋天的桂花皎潔明淨,香氣清雅,乾淨美好得令人欣喜。

蘭在春天,桂在秋季,它們都在各自的季節裡盡情展示自己的生命特點,春蘭葳蕤,秋桂皎潔。它們煥發出勃勃生機,欣欣向榮,就是對季節的尊重,這本就是一種美好的節操。

首句,詩人用整齊的對偶句將蘭、桂對舉,清晰地點出春蘭生機勃勃和秋桂清雅高潔的特徵。蘭、桂皆是花中君子,詩人用其芳潔品質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節操。

第二句,詩人用“自爾”二字說明“佳節”出於蘭、桂本然,出於自我修養,這就自然而然地轉入下文。

02蘭桂品質

前半首詩皆言蘭桂不言人,“誰知林棲者”一句突然一轉,引出了居住於山林之中的隱士。風送芬芳,隱士聞了後,滿心喜悅。

“誰知”有一種意外的意思,還帶著欣喜的感覺。能讓大德之士展開笑顏,蘭桂若有靈,該會歡歡喜喜地等待被隱士折取欣賞。實則非也,非也!

詩人最後另闢蹊徑,忽開新意。“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春蘭葳蕤生機,秋桂皎潔清新,它們這樣是天性使然,才不是為了吸引人來折取,就算是志行高潔的“美人”也不例外。

用現在的話說:你來或不來,我就在那裡,獨自芬芳,不管是否有人欣賞。

蘭、桂散發幽芳卻不被人知、不被人折,就如同詩人遭讒被貶的現狀。他雖無心與物相競,卻用蘭桂“不以無人而不芳”寄託了自己不因被貶而放任自我,表示自己依舊會堅守本心,秉公守則,恪盡職守的堅定決心。

這些,都是他的本心,而非為了美名。“何求”二字用得鏗鏘有力,淋漓盡致地將詩人不肯廉價贏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給表現出來了。儘管遭受陷害,張九齡依舊是那個張九齡,做著自己該做的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志潔行芳,不求人知。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

有書君以為,這首在詠物背後讚揚的蘭桂品質、寄託的生活哲理,對現在的我們依然適用。

人生路漫漫,困苦、誘惑、挫折……有太多東西能讓人失去自我,開始帶著面具迎合這個社會。若一直保持本心,最後雖未必會實現世人眼中的成功,但自身一定會沒有遺憾。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選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如何理解這句詩?豐豐2246169932018-05-25 17:37:10

草木本是有心人,何求美人空折枝?自古多情空遺恨,從來插柳自成蔭。

求頑石而生胎卵,慕高雲而墜崖懸,追海市以入蜃樓,精猴望水而撈月,皆畫餅自充,掩耳盜鈴,殆笑天下。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情不關風與月。怎知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不必好高鶩遠了,低下你的頭來,看看腳下,早已碧草蔭蔭,鳥語花香了。莫問前途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噫,唯斯人,吾誰與歸?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