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誠邀,一縷英雄為您解答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是一首詠物詞,也是一首抒情詞。原詞如下: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根據這首詞的小序“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可知:

是蘇軾唱和章質夫楊花詞的一首詞作

章質夫,就是章楶

(1027年—1102年),

字質夫

,建州浦城(今屬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人。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進士及第

,擔任過陳留知縣、京東轉運判官、湖北刑獄、成都路轉運使等職,官至資政殿學士。

章質夫也是北宋名將,他政績卓著,抗擊西夏,屢建邊功,而且他還是一位詩人,可以說得上是文武雙全的一個人。

章質夫和蘇軾意氣相投,兩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章楶繪像,

章楶就是章質夫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是蘇軾貶謫黃州之後的一首詞作。

要想解讀好這首詩,回答好樓主的問題,我認為要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要將這首詞作的創作背景瞭解一下

其次就是了解一下,什麼事“次韻”

,因為這首詞作的小序中寫道“

次韻

章質夫楊花詞

”;

最後再進行全詞的解讀

。這樣的話,才可以將樓主的問題回答全面、回答透徹。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書法作品·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創作背景

蘇軾的這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春三月

。蘇軾因為“

烏臺詩案

”的原因,遭到政敵的排擠和打擊,被貶謫黃州。

蘇軾的好朋友章質夫給蘇軾寄來一首楊花詞《水龍吟》

,原詞如下: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旋滿,香毬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因為章質夫在宋神宗

元豐三年

(1080年)到湖北擔任提刑官了,章質夫給蘇軾寄來的這首《楊花詞》:

一來

表達對蘇軾的慰問之情;

二來

這首詞也是章質夫逞才露思的詞作;

三來

章質夫在詞中表達了自己將辭家巡按之際的離情別思。

蘇軾收到章質夫的楊花詞《水龍吟》後,唱和了章質夫的詞作。此外,他還給章質夫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蘇軾談到他這首和詞的具體寫作原因。

蘇軾在信中寫道:“

承喻慎靜以處憂患,非心愛我之深,何以及此,謹置之座右也。

柳花詞妙絕

,使來者何以措詞!

本不敢繼作

,又

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

坐想四子

,閉門愁斷,故寫其意,

次韻一首寄去

,亦告

不以示人

也。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蘇軾繪像)

蘇軾作這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時的心情時是十分複雜,而且感情也是相當充沛,從蘇軾的書信中至少可以讀出好幾個重要的資訊:

一是

蘇軾感動於好友的慰問之情;

二是

歎服章質夫《楊花詞》詞的妙絕;

三是

牽情於“四子”的閉門愁斷,因為章質夫在楊花詞中傾訴的離情的物件“四子”,“四子”是章質夫家裡邊四位能歌善舞的家姬,也就是蘇軾書信中“

坐想

四子

,閉門愁斷”

所指的“四子”

。她們也是蘇軾熟悉的,因為蘇軾本人也曾經應章質夫之的請求而數次給她們寫過歌詞;

四是

蘇軾痛感於仕途的跌宕起伏;

五是

蘇軾惴惴於自身的孤危處境。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蘇軾因為黨爭的原被貶謫到黃州,他不僅經歷了失去俸祿、一度缺乏住所等物質上的極度匱乏,而且經歷了朋友熟人多離散和冷落,加之“烏臺詩案”給蘇軾心理造成的陰影,他沒有自由創作詩歌的環境。還有就是蘇軾認為自己未來的仕途也是一片渺茫,他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困惑、苦澀、寒冷和寂寞。可以說,蘇軾從貶謫到黃州的最初幾年裡,他的心情基本上是在這種狀態之中度過的。

因而,蘇軾筆下的楊花就不再像章質夫那樣單純,而是寄託了無限複雜的情感,正如詞中所說:“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在蘇軾的眼裡,楊花已非花,而幻化為深味相思離別的思春女子,也如同漂泊無定的離人。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蘇軾繪像)

蘇軾在《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將離情與惜春傷逝的生命感懷相融合,委婉含蓄地包蘊著詞人身處憂患、慎靜慎言、人生無定的痛楚悲嘆。

蘇軾的詞作中將花與人、景與情融為一體,豐富擴大了詞作的情感容量,使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創作情感是文學表現的內容,更是文學創作的內在推動力。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就是一首飽含詞人情感的詞作

什麼是“次韻”

宋詞的創作特點,是

按譜填詞

。詞作經過晚唐和五代的發展。到宋代時,詞人們總結出了許多創作方法,

不僅擴大詞的題材範圍,而且增強詞的藝術表現能力

這些創作方法,從型別來看,除了原創性的

按譜填詞

以外,主要有

和韻、集句和隱括

等創作方法。

“和韻”是宋代文人進行詩詞創作的主要方式之一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所謂“和韻”,就是指依據所和詩詞原作的原韻來寫作詩詞。關於“和韻”的作品,其實最先出現於詩體中,後來經過詞人們的移花接木,才進入到詞的創作當中的。

詞的“和韻”創作,最早始於北宋詞人張先

,就是那個在詞作中以寫影而出名,並被人們送上雅號

“張三影”的張先

,熟悉宋詞的人,都是知道他的。

比如

張先

的《

漁家傲·

和程公闢贈別

》一詞,就是詞人張先為朋友程公闢贈別的時候作的一首

和詞

,再如張先的《

少年遊·

渝州席上和韻

》一詞,就是在宴會雅集的時候創作的一首“和韻”詞。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宋代詞人張先繪像)

追根溯源,詞的產生本來就是應文人士大夫宴會、雅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具有娛樂性質的歌曲

。依調填詞本身也是一種“和”的行為。

眾所周知,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階層間的宴會、雅集活動是非常多的,而且宋代士大夫階層在宴會、雅集的時候都有歌聲作伴。人文士大夫在宴會、雅集的時候吟風弄月,各逞風流,以詩詞歌賦為宴會、雅集助興就是非常流行的事情了。你做一首詞作,我來唱和一首,在宴會上,一首首和詞就產生了。

像歷史上非常有名的“

西園雅集

”就發生在北宋年間,參與者是像蘇軾、黃庭堅這樣的文壇名宿。

而且流行於北宋的“和詞”之風一直延續到了南宋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張先以後的兩宋詞人,既按詞調又用詞題詞序

。他們在宴會、雅集中唱和,在唱和中或“應歌”或不“應歌”,是詞壇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都是文人士大夫階層使用的一種文學的和社交的語言,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與價值。

宋詞的“和韻”有三種方式:

一是“依韻”

,通俗的說就是

和作押韻只需用所和詞作韻腳同韻部的字即可,不必用原字

二是“次韻”,又叫“步韻”

,也就是

要求和作的押韻必須用所和詞的原韻原字,其先後次序也與被和的原詞相同,這是“和韻”中難度最高的一種,創作時對韻腳等都有諸多的限制

三是“用韻”

通俗的說就是所和詩詞的原韻腳字而先後次序可以不同,往往寫明用原韻。

蘇軾的這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的唱和詞,就是明顯的用了“次韻”的創作方式。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詞作解讀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是一首唱和詞,

與章質夫的原詞相比,在創作方面有兩個突出的特點:

一就是

避開章質夫楊花詞《水龍吟》中的實寫楊花的方法,蘇軾反其道而行之,用

從虛處著筆

的方法。

因為蘇軾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章質夫原詞中“無情”的楊花擬化成為“有思”的女子。

二就是

詞人將主體的情感融入到了詞中,讓這首“次韻”的唱和詞

不再是單純的一首詠物詞

蘇軾的這首唱和詞在詞史上有著非常高的評價,

王國維

在《人間詞話》中評論“(

蘇軾)

和韻而似原唱,

(章質夫)

原唱而似和韻。

清代著名詞學評論家

劉熙載

在《

藝概·詞曲概

》中,尤其高度讚譽了蘇軾詞中的首句“似花還似非花”,劉熙載評論蘇軾詞中的首句:“

可作全詞評語,蓋不離不即也。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一)“似花還似非花”

詞作首句“似花還似非花”,楊花就是楊樹的花卉,是自然界中很普通很尋常的事物,楊花具有

色淡、味薄、輕盈、纏綿

的特點。

在暮春時節,楊花隨風輕飛亂舞

楊花飛舞的景象往往會被文人墨客加以點綴,楊花的意象在詩詞中經常出現,章質夫的原詞就是描寫楊花的。

不同的人會根據不同的視角賦予楊花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創造出各不相同的藝術境界。

如果單純以詠楊花而論,

蘇軾的這句“似花還似非花”準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特點。

說它“非花”,它確實是花卉,而且就綻放在百花爭豔的春天,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飾春光,又一起送走春色。說它“似花”,它色淡無香,隱身枝頭,很難與其他春日裡萬紫千紅的花朵爭春爭豔。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楊花圖片)

(二)“也無人惜從教墜”

接下來一句“也無人惜從教墜”,詞人用一個

擬人化

的“墜”字,

賦予了楊花飄落的動態

;一個“惜”字,

又包含了詞人濃郁的感情色彩

。“無人惜”,是說惜春惜花的人雖然很多,但珍惜楊花的人卻很少。

仔細品味這一句,不難發現,詞人運用了

反襯的寫作手法

,這也正是詞作運筆巧妙的地方。正是因為楊花不被人珍惜,這才暗中引出了詞人珍惜楊花的情感,詞人此處的楊花不被人珍惜也為下片中

雨後尋覓楊花的蹤跡埋下了伏筆。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三)“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這三句緊承上句的“墜”字,

寫楊花離枝墜地,飄落無歸的情狀

。詞人沒有直說楊花飄落枝頭,而用了“拋家”兩個字,這又是擬化的手法。這兩個字看似在寫楊花飄落枝頭的無情,其實詞人是為下片中

楊花與人的契合

做足了行文上的

鋪墊

(四)“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這三句緊承“無情有思”,詞人詠物,卻沒有停留在楊花本身上,詞人展開大膽的想象,將抽象的“有思”的楊花,擬化成了具體的有生命的人:

一位思春女子的形象

。女子的心思和情愫受盡了離愁的痛苦折磨,她睡眼朦朧,因為春困一雙嬌眼睜開了又合上,顯然是一幅無法睡醒的樣子。

此處明寫思春的女子形象,其實暗寫的還是楊花,而詞境在此處高度契合,楊花與人融合在一起。

這是蘇軾將楊花擬人化,賦予了楊花人的情感,詞作到此處已不是單純的詠物了

這是蘇軾的唱和詞和章質夫的原詞不同之處,章質夫的是單純的描寫楊花的形態,並沒有賦予楊花情感。

所以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蘇軾的詞作開闊了詞的境界,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創造。

難怪王國維說:“

(蘇軾)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原唱而似和韻

”。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五)“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這是上片的最後四句,這四句在描寫上妙筆天成,既攝取了思春女子的深情,又抓取了楊花的形態。

從思春女子一方面來說,那是由思念而引起的一場惱人春夢,她神魂飄揚,思念著、追尋著那個身在遠方的人。

但這裡還沒有到思念之人的身邊,那邊卻早已被啼鶯驚醒了春夢。蘇軾卻將兩種情狀寫得

既纏綿哀怨又輕靈飛動

。正如

劉熙載

的評語:二者正在“

不即不離

”之間。

從詞句來看,蘇軾描繪楊花那種隨風飄舞、欲起旋落、似去又還的狀態,也是非常生動真切的,並不亞於章質夫原詞中的“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這四句。

蘇軾詞作中的開篇句“似花還似非花”的意境,在詞作上片最後四句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意境也高度的重合到了一起。蘇軾藉助追尋楊花的蹤跡抒發了一片珍惜春天、珍惜楊花的深情。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這是詞作下片的前三句,詞人在這裡是以落紅陪襯楊花,因為落紅表達的是花瓣的凋零,也象徵著春天快要結束。無論其他的萬紫千紅的花朵凋零,還是“似花還似非花”的楊花飛盡,

都意味著春天的花期已盡,春天即將逝去。

詞人此處寫的“不恨”,是承接上片中的“非花”兩個字,意思是沒有多少人去珍惜楊花。正如沒有多少人珍惜楊花,才引起了詞人對楊花的珍惜。詞人明寫沒有怨恨,其實心裡是有怨恨的,這是詞人在此處借楊花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情,

也就是所謂的“曲筆傳情”

因為蘇軾在給章質夫的信中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

亦告不以示人也

”。他只有將自己貶謫以來壓抑、幽怨的情感訴說給自己的知心朋友。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七)“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詞人問詢楊花遺蹤,是惜春、珍惜楊花的情感到了濃烈之處。詞人順著春水尋覓楊花的蹤跡覓蹤,可見惜春的一往情深,但詞人沒有尋覓到楊花,

唯有春水中的一池浮萍,這就進一步加深了人的春恨。

蘇軾在這首詞後有一條自注:“

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

”這雖然時候蘇軾不科學的認識,但作為文學特別是作為抒情詩詞來說,詞人明顯沒有拘泥於這一些,此處的“一池萍碎”在整體詞意上反倒顯得自然而然。

“一池萍碎”,看似無理,實則有情,蘇軾在這裡主要借“一池萍碎”的意境來表達一種濃郁的惜花之情和春去之恨。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八)“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春色”居然可以“分”,這是詞人奇妙的想象,也運用了極度誇張的修辭手法。其實這種寫作手法並不是蘇軾的獨創,唐詩人

徐凝

在《

憶揚州

》一詩中就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的寫法,宋初詞人

葉清臣

在《

賀聖朝

》一詞中也有“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

從寫作手法和傳承的角度來看的話,蘇軾的這三句脫胎於葉清臣的《賀聖朝》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從全詞的構思來看,

下片的“

二分塵土

”與上片的“

拋家傍路

”遙相呼應

一分流水

”與“

一池萍碎

”一脈相承

。詞意所呈現出來的是

楊花已然落盡,春去無痕跡,

楊花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融合在一起,

詞作在詞人滿腔的無可奈何中將詠物與抒情的主旨推向了頂峰。

正因為詞作中的詠物與抒情達到了,所以詞作的收尾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寫好了,就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甚至一字可以使全詞增色,讓詞作有“

曲終闋盡,餘弦更興

”的回味;如果寫不好,就像畫蛇添足一樣,詞作所營造的意境也會功虧一簣。那麼蘇軾為如何處理詞作的結拍呢?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九)“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詞人由眼前的“一池萍碎”的一池春水,聯想到思春女子的淚水;又由思春女子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

這是相思的淚水一樣的楊花呢?還是像楊花一樣的相思的淚水呢?的離人淚水?詞人在此處的寫法虛中有實,實中見虛,徘徊在虛實相間、似與不似之間。

如果此時再回頭看開篇句“似花還似非花”一句,才會真正體會到詞人的情感所在,才會真正領悟詞人的運筆。因為詞人在一開篇就已經開宗明義:“似花還似非花。”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詞作的結尾確實達到了畫龍點睛的高妙和神奇,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三句,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在回味無窮,迴旋往復總曲終闋盡,餘弦更興。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三句總收全詞,既乾淨利落,有使詞意得到了昇華,餘韻綿延。

如果這首詞能按照宋代的歌詞旋律唱出來的話,一定是一首催人淚下的歌詞。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一池萍碎是什麼意境?

小結

蘇軾的這首唱和章質夫的詞作,雖然押韻是章質夫詞作的原韻。但以楊花為抒情意象,沒有單純地去寫楊花,蘇軾不僅以奇異的想象力描繪了楊花那種隨風飄舞、欲起旋落、似去又還的情狀,而且將離人之思、惜春之情以及難以言說的貶謫頓挫幽怨之感不露痕跡地融入其中,物寓含情,情融於物。

從這首詞作就可以看出,蘇軾不僅極大地豐富拓展了詞的審美意蘊。而且做到了推陳出現,這也是詞人才情、天賦、創造力的結合,這首詞也展示了蘇軾高超的文學造詣。

一縷英雄回答完畢,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