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男女嫁娶有什麼禮儀風俗嗎?周慧彤2018-06-26 20:51:12

北宋時,男子年滿15歲,女子年滿13歲即可開始嫁娶,家裡長輩囑咐往來媒婆,開始替男女張羅物件,先擬一份草帖子,介紹男女的基本資訊。若雙方有意結親,男方家再起草一份細帖子,寫上祖上三代的名諱,議親人的姓名生辰八字,及家中歷代可有官職、土地田產、身家財產幾何之類。女方也要擬一份細帖子,介紹祖上三代情況,現今家中的資產等,同男方一樣。這種議親方式,拋棄隋唐時期追求世家門第的觀念,轉而關注對方家族是否有官爵,是否財產殷實。

北宋時期,男女嫁娶有什麼禮儀風俗嗎?

擬好細帖子,男方家還得準備一擔許口酒,用花絡裝飾酒瓶,插上八朵大花及彩色羅絹或銀白色花勝八枚,又用花紅纏繞在擔子上,這叫做“繳簷紅”。備好派人給女方家送去。女方家用淡水二瓶,活魚三五個,箸子一雙,皆倒在男方送來的許口酒瓶內,這叫做“回魚箸”。

北宋時期,男女嫁娶有什麼禮儀風俗嗎?

之後男女雙方商議什麼時候小定、什麼時候大定,男方家是否相看女方模樣?若要相看,男方家可派家中一名親人或者未來的婆婆親自相看,男方家若是滿意,就把一隻釵子插入女方的髮髻上,謂之“插釵子”;若是不滿意,則留下一兩端綵緞,給女方壓壓驚,也說明這場親事黃了。

若是男方不相看,兩家可以直接下定,下定後,雙方正式成為親家。凡有過節,男方家要備些酒肉薄禮到女方家以示慰問,具體可根據男方的經濟條件安排。女方家收到禮物,也要回贈一些自家做的精巧食物。這種往來其實是加強兩家的關係,有點類似現代的走親戚。

北宋時期,男女嫁娶有什麼禮儀風俗嗎?

接下來是下彩禮,商議成親的日子。最後是大禮,男方家要提前一日把新娘首飾、鳳冠、女帔及胭脂水粉等物給女方送來,女方也要回贈男方一套公服、花幞頭。成親前一日,女方家要派家中的親人到兩人的新房掛帳子,鋪設被子枕頭,裝飾新房,也就是所謂的“鋪房”。完畢之後,男方家要好酒好茶招待女方親人,同時還要包個喜錢道謝。

北宋時期,男女嫁娶有什麼禮儀風俗嗎?

至了迎娶這日,男方家用車子或花轎帶著一幫迎親隊伍到女方家門,女家熱情接待他們,並贈送他們綵緞,這時迎親隊伍開始奏樂,催促新娘子上車或者花轎,待新娘上車,迎親之人又不肯行走,吵著新娘子給喜錢,這叫做“起簷子”,新娘給了喜錢,這些人才敲鑼打鼓熱熱鬧鬧回男方家。到了男方家,女方送嫁之人及男方家迎親之人皆吵著新郎要喜錢或者花紅,這謂之“攔門”。這裡迎親隊伍挺有意思,一會不讓新娘嫁出,一會不讓新郎娶進,透過吵鬧要喜錢,讓婚禮變得有趣生動。

新婦下了車子,有位陰陽先生拿出一斗,鬥內盛放谷豆、銅錢、果物之類,嘴裡唸唸有詞,然後對著男方家大門撒豆,門口觀看的小孩頓時一哄而上爭相去搶,這叫做“撒谷豆”,聽說可以阻礙煞神進門。

新人下車轎,只能踩在青布條或者氈席,不能腳踩地面,這時新人前面一人手裡捧著鏡子倒退行走,引導新人跨過馬鞍、驀草、及秤等物,待新人入門,在一個房間內懸掛帳子,這叫做“坐虛帳”;也有直接送入新房,讓新娘坐在床上,稱為“坐富貴”。女方家送嫁的賓客,急飲三杯酒就紛紛告辭了,謂之“走送”。

喜宴正式開始,待賓客吃了三杯酒之後,新郎穿著公服,頭戴花勝,滿面春風地出來,在正堂中間的榻上站著,榻上又放置椅子,是特地為新郎準備的,因為新郎是今日最大的,所以設定高榻入坐,古人把它稱為“高坐”。這時,新郎先請媒人吃酒,感謝他們幫助,後請家中長輩,姨娘、舅母等人各飲一杯酒,感謝他們的操勞;接下來是丈母孃,一切禮儀完畢新郎入座。

接下來是拜堂,新郎到新房請新娘出來,二家各自拿出一端綵緞,綰成同心結樣式,讓兩人牽著,這叫做“牽巾”,男方這頭掛於手中的笏板,女方直接搭於手上。男方倒退出門,女方步步緊跟,與他面對面至家廟中參拜。拜畢,這時換女方倒退回房,男方跟著進門,左右人扶著新娘進行一前一後夫妻對拜。拜完,雙方靠在喜床就坐,女面向左,男面向右,婦女們用金錢、彩果等物向床上拋撒,這就是“撒帳”,相傳最早的撒帳禮儀是從漢武帝和李夫人開始的。

北宋時期,男女嫁娶有什麼禮儀風俗嗎?

之後是合髻,男的左邊,女的右邊,各自取下一縷頭髮,二家拿出段帶、釵子、木梳、頭須之類,把他們的頭髮編在一起。然後端來兩杯用綵帶纏繞的喜酒,讓新人互動喝下,這就是交杯酒。兩人飲罷,一起把酒杯同花冠子扔向床下,若是酒杯一個仰著一個扣著,這代表“大吉”,眾人紛紛向他們道喜。隨後院中親隨並抱著新郎而去,大家復去飲酒,直到酒席散了才罷。新郎回房替新娘揭蓋頭,與新娘行夫妻之禮。

北宋時期,男女嫁娶有什麼禮儀風俗嗎?

次日五更,準備一個桌子,盛放新娘使用的鏡臺、鏡子等物,新娘要對其叩拜,俗話叫做“新婦拜堂”。接下來新郎要帶著新娘拜見家中的長輩,新娘要拿出彩段做的鞋、襪等日常物作為拜見禮,謂之“賞賀”。家中長輩也要準備綵緞等物作為回禮,謂之“答賀”。這種禮俗,其實在福建閩南一直流傳,現在依然可以看到,如新娘請公婆喝茶時,依然要為他們準備一套完整衣服及鞋子拜見禮,拜見其他長輩或者小叔小姑也是贈送打底衣或者襯衫等,而公婆作為回禮,一般都是包個紅包,紅包的金額可多可少,沒錢的一兩千塊,有錢的三五萬塊,可根據自身能力。除了紅包之外,也有贈送整套金銀首飾作為回禮,這些禮儀其實就是所謂的賞賀跟答賀。

北宋時期,男女嫁娶有什麼禮儀風俗嗎?

婚禮進行到這裡算是正式結束,算起來,這些禮俗被傳承得很好,基本大同小異。只是像牽巾,合髻,吃交杯酒,拜堂,扔杯子等習俗已經消失,但是男女議親、下定、迎親、參拜、吃喜酒、回門等禮儀還是儲存下來。

北宋時期,男女嫁娶有什麼禮儀風俗嗎?北大爐爐2018-06-25 20:14:11

謝謝邀請。

婚姻是人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眾所周知在古代的婚禮中,均要遵循禮制,到了宋代的時候婚姻制度有自身的特點。北宋時期,人們講究財禮,比如男女定魂 所交換的帖子中要將雙方的財產均羅列出來,相較之前的門第觀念有所改變。並且,這個時候也反對早婚,男子必須達到15歲,女子須達到13歲,雖然相比現在已經很早了,但在當時已經算是晚婚了(偷笑)。古代的時候,兩家結親一定要講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是到了北宋時期,有一些開明的想法,也就是反對媒妁之言,但是大體上還是要遵循媒妁之言的。那麼,除去這些特點,北宋的婚嫁程式較之前也有所簡化,主要分為以下步驟:

首先,是議婚。這個階段在意義上包含了“六禮”中的納采、問名、納吉三個部分,其程式簡化且相互之間連為一體。但從習俗內容來看,議婚包括起草貼、交換定帖、相媳婦等方面。雙方草貼的格式如下:

北宋時期,男女嫁娶有什麼禮儀風俗嗎?

在交換了草貼之後 ,各卜兇吉,互不相剋才交換定帖。定帖是男方先透過媒人交給女方,然後女方回了定帖,這樣表示雙方均願意與之結為婚姻關係。這時,婚事基本上就定下來了。親事定下來之後,男方要給女方送許親酒。之後,就有了宋代流行的相媳婦(其實現在農村也有相媳婦這種習俗),就是男子前往女方家中看女方,如果相中就在女子頭上插釵子,如果沒相中就留下彩緞。當相中之後,就要下定聘之禮了,大致分為下定禮、下聘禮和下財禮。如若財力有限,則合併為一。至此,議婚基本完成,接下來就是迎親了。

迎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婚前準備:催妝與鋪房。催妝,就是男方在去接親的時候,用詩詞來催促女方妝飾上車。在這裡,主要是提醒女方家庭成親的日子,請新娘早做準備。鋪房,就是女方到男方家佈置新房,也就是要預送部分嫁妝。其次,迎娶:迎娶媳婦一直是忙亂又繁瑣的工作,在北宋時期花樣也比較多,主要包括如起簷子、攔門、撒谷豆、鋪氈、跨鞍等。起簷子,也就是男家迎親隊伍到後,女家要以酒款待,並給他們綵緞。然後作樂催妝,催促新人上車。然而隨從的人卻遲遲不肯起程,吵嚷著要喜錢,給了喜錢人們才肯動身(與現在不同,現在是接了親麻溜地往回走)。攔門是迎親回去之時,下轎之前的一種習俗,並且這在當時是一種具有一定程式的禮儀。樂官、伎士們所念的攔門詞,都是祝福的語言。撒谷豆是新娘下車子時候的習俗,意欲壓住凶煞之神。鋪氈,就是新娘下轎之後,腳不得落地而形成的習俗。最後,就是在進門之前要跨過馬鞍。跨鞍之後,新媳婦就可以入夫家愛的門了,接下來就是各種參拜禮儀了。主要的參拜儀式除了拜家廟、夫婦交相互拜、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拜尊長。參拜結束,婚禮儀式基本也就結束了。

其實,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婚禮都是繁瑣的事情,即使我們沒有那麼多禮儀,但是也還有很多事情,那時候新郎新娘的心情都是緊張而激動的,不論是相處了多少年,因為一切都因你而變得格外重要。

嚴肅對待學術,認真回答問題,希望能得到有志之士的評論及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