駟馬不追故事?燕子學英語2021-05-11 01:05:36

意思是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常用在承諾之後,表示說話算數。出自《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俗話常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君子說到做到,一句話說出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上。這不是開玩笑,而是很認真的。現在的人很隨便,很容易“輕諾”,往往難以理解古人的行事做法。

下面列舉三個古人講究誠信的故事,與大家共享:

一、曾子殺豬

這個故事很著名,大家應該都看過。

曾參的妻子,有一天要出門買菜,兒子哭著鬧著跟她一起跑出來,媽媽就對兒子說:“你趕緊回家去,等媽媽回來後,殺頭豬給你吃。”

結果她回到家後,就看到曾參正在磨刀,準備殺豬,她就趕緊跑過去說:“我是跟兒子開玩笑,哄哄他而已,你怎麼當真呢?”

曾參就對他的妻子說:“父母是不可以和小孩子開玩笑的,因為小孩還沒有是非觀念,一切都是跟著父母學,都是靠父母的教誨。你今天欺騙他,就是教他學會欺騙。你欺騙他一次,他就永遠都不會再相信你了,這不是教好孩子的方法。”

二、季札掛劍

春秋時代,吳國有個人叫季札,有一次,他代表吳國出使魯國。途中經過徐國時,徐國的國君邀請他一起用餐。在進餐的過程中,徐國國君看上了季札腰間的寶劍,但沒好意思說。季札從國君的眼神中,也知道他很喜愛這把寶劍。但按照當時的禮儀,代表國家出使時必須佩戴寶劍,所以他就心想:“等我完成任務後,再將這把劍送給徐國國君。”

結果等他出使歸來時,徐國國君已經去世。季札就來到國君的墓前行禮,然後把劍掛在墓邊的樹上。他的隨從看了,就問他:“主人,你當時並未答應要把劍送給國君,並且即使答應過他,現在人都去世了,也沒有必要把劍掛在那裡呀?”

季札回答說:“始吾已心許之,豈以死背吾心哉。”就是說在我的心裡,已經承諾要送給他了,怎麼可以因為他死了,就違揹我內心的承諾呢?

三、不失信於童

東漢時期,有個官員叫郭伋,他的德行很好,非常講信用。他在擔任幷州牧時,曾經到民間巡視,很受百姓歡迎。當他到達西河郡美稷縣時,有一群孩子就跑過來對他說:“大人,您下次什麼時候還來呀?”他就大致推算了一下時間,然後告訴孩子們說,某月某天再到這個地方來。

等他巡視完,再返回這個地方時,比告訴孩子們的時間提前了一天。郭伋就對隨處講:“我們今天不能進城,因為會失信於孩子。”所以,郭伋就在野外的亭子裡過了一夜,第二天才進城,而那些孩子也正在那裡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