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圈為何有人只看中論文,以論文做作為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而不重視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科學研究?使用者930770813362020-02-23 19:38:31

不知道兩彈一星的科學家們寫了多少篇sci有影響因子的論文?正是他們的默默奉獻,我們才能感嘆一句:活著真好!

學術圈為何有人只看中論文,以論文做作為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而不重視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科學研究?梁茂新2020-10-30 14:54:46

在學術圈不應“只看中論文”,論文也不應是“唯一指標”。因為在大學裡,還有教學等考核指標。但是,你在“學術圈”裡混,沒有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如何證明你有學術水平呢?或認為,專利也可作為考核指標,在具體單位沒有問題。細說起來,專利尚有一個轉化問題,倘若沒有轉化,這個成果便難以評價。

另外,持續撰寫並發表高水平的學木論文,一定需要科研專案和經費的支援。長期不發表論文的人,多半沒有專案。任何大學和科研單位都不會將發表學術論文作為“唯一指標”,因此,未能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者,應多找自己的主觀原因。

學術圈為何有人只看中論文,以論文做作為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而不重視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科學研究?令狐令狐令狐2019-07-31 23:15:00

更看中拿獎,當然沒有論文國內肯定拿不到獎的。國外還有可能,比如田中耕一2002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學術圈為何有人只看中論文,以論文做作為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而不重視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科學研究?好好說話嘿2019-12-12 15:17:38

寫論文,是沒有問題的,以論文的質量和發表期刊的質量作為考核指標,也是沒有問題的。

有問題的,是存在相當一部分論文混子,不以研究為目的,純粹為寫論文而寫論文,1+1能說清的事,非要套上積分矩陣機率分佈,更為甚者,弄虛作假!!

高校裡,這種論文混子靠著落後的評價體系,已經把持了各種處長院長校長書記的職位,壟斷了評審晉升權,而且在可預期的很久內,都將造成持續的惡果。

學術圈為何有人只看中論文,以論文做作為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而不重視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科學研究?OceanMa5457446762020-02-29 16:42:38

論文可以作假!出實際成果作不了假!

大部分在高位的出不了實際成果!但

可以找槍手幫忙寫論文!如果不這樣

規定那些佔高位又沒本事出實際成果

的人如讓自己評上兩院院士?

學術圈為何有人只看中論文,以論文做作為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而不重視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科學研究?春暖秋爽2020-02-12 11:23:06

呵呵!論文是基礎,是實驗、驗證科學可行性記錄、分析、報告,說的簡單點就像樓房,你連基礎都沒有,甚至一二層都沒有,蓋空中樓閣啊?

人不能愚昧無知到如此程度,靠輿論導向去斷章取義,不左既由那是一種病態思維,蠱惑人心向背啊!

學術圈為何有人只看中論文,以論文做作為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而不重視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科學研究?最美園林景觀與木結構2020-09-18 21:39:27

不以論文為評價人才水平的指標,請告訴大家究竟以啥指標來評價。獲獎數或專利?這些早就在評價體系中了。再說也不是有那麼多人都能拿到國家級獎勵的。一個人有水平能創造價值,總要在一些指標上能體現,比如能直接創造經濟價值,很容易有企業或投資人感興趣,是騾子是馬到市場中遛遛,不愁沒有錢或科研經費,論文就不是那麼重要。如果不能直接創造經濟價值或社會價值,比如學術性較強的基礎性前沿性研究,研究結果必須要經過同行評議和認可,而這就需要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來體現。所以不是論文不重要,關鍵是論文的水平和發表刊物的層次。如果你的研究都能在Science,Nature,Phys。 Review, 或者各學科專業公認的頂級雜誌上發表,這就是最好的水平體現,也是讓研究被世界承認和認可的主要途徑。這就如同高考一樣,並不是最好的選拔人才的辦法,但任何其它的辦法都會帶來更多的不公平甚至不透明和腐敗。

學術圈為何有人只看中論文,以論文做作為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而不重視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科學研究?京小博2021-04-05 11:06:59

因為創造價值這件事情很難具體量化,所以不易作為客觀指標。大家都認為自己創造了價值,肯定就亂套了。

論文作為一個相對客觀的指標,這些年被廣泛應用於學術水平評價。這本來是沒問題的,但是由於過分追逐,所謂物極必反,所以也滋生了許多問題。目前也在破除 唯論文 傾向。

總之,個人認為,論文評價不能完全取消,但也應該理智對待,不可作為至高無上的標準。畢竟創造價值是學術應當追求的目標,但論文也是傳播科學思想的重要媒介。[微笑]

學術圈為何有人只看中論文,以論文做作為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而不重視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科學研究?中國索羅斯2020-04-16 15:17:22

因為可以量化,俗稱“計件”

學術圈為何有人只看中論文,以論文做作為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而不重視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科學研究?梁子湖人2020-10-26 10:14:23

沒有論文,就沒有科研!科學可不是玄學,沒有實在工作論文為基礎的吹牛,科學界完全不認帳。

學術圈看重的從來都是創新性的原創論文,一篇頂幾十上百篇的。可惜這種論文歷來都少,堅持這樣做的科研工作者在中國大學是很難生存的。用代表作論文制度進行評價就是一種良好的糾偏。

學術圈為何有人只看中論文,以論文做作為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而不重視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科學研究?國際商務橋2020-09-21 15:00:46

其實這個道理大家都清楚。就如同考試製度。考試製度能不能選擇出來優秀的人才?當然是不一定的。但是考試製度也是有它的合理之處和公平之處的。那麼論文作為評價人才的指標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但是絕對不是唯一的指標。特別是不能把論文的數量作為唯一的指標,或者說去評價論文的時候,根本就不看論文寫的內容,而是根據論文發表的不同雜誌,特別是把雜誌也列為等級。近而把雜誌的等級等同於寫論文人的等級。這顯然是大錯特錯了。這也是很多人覺得用論文作為唯一的評價指標,確實有問題。這也是國家和教育部一再糾正的錯誤問題。

應該全方位的去衡量和評價一個學者和一個老師在學校和在社會上的貢獻。你評價不能僅僅以論文發表,特別是發表在哪些不同等級的雜誌作為判定的標準。還顯然是非常荒唐的事情。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定論文發表是衡量學術水平的標準之一。論文是對研究的彙報的形式。當然研究的彙報形式也未必就是論文一種方式。寫了專著或者是編了書,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也是一種學術水平的體現。有些大家編的教材可能延續使用很多年,成為該領域的經典,你絲毫不能否定這裡的貢獻。

可是為什麼大家要用論文的標準和論文的數量來做唯一的標準來評判學術呢?我覺得首先評判的人是外行。外行才容易用這些外部的指標去衡量學術的水平。因為這些論文的數量指標和論文發表在哪個刊物,實際上都是真正研究者真實水平之外的一些指標反映。好的論文,好的研究說實在同行一看就知道。現在外行評判佔了主導的地位。

其次就是這樣的純粹數量指標實際上被濫用,當然是被權力所濫用。因為這些指標比較客觀,所以也比較容易去衡量,特別是對那些不負責任的人,往往用這些唯一的指標可以推卸評判責任。

所以用論文數量和雜誌等級作為替代指標去衡量研究者的水平這恰恰迎合了那些就有權力的外行,那些不負責任或者是不願意負責任的那些人的想法。

當然這個做法也迎合了懶惰的人,迎合了在委託代理體系下的代理人的角色。因為代理人與其他社會角色,包括委託人之間的博弈,就是要獲得更多的權利而推卸更多的責任。

當然這也迎合了那些投機者。這就是現狀。因為我們在社會上生存遇到太多的外行,遇到太多的不負責任的人,遇到太多的投機者。那最後就使得我們這樣的評價體系逐漸帶歪了整個社會風氣。這就是大家感覺這種評價標準有問題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