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歷史簡單說2018-03-04 22:44:41

諸葛瞻生於建興五年,也就是227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還寫信給在東吳的兄長諸葛瑾,說諸葛瞻現在已八歲了,十分聰明,可愛,但是擔心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這一年,諸葛亮去世。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而且諸葛亮從建興六年就開始北伐,也就是諸葛瞻出世的第二年就開始北伐,諸葛亮一直沒有在諸葛瞻的身邊,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就一直在北伐,所以諸葛瞻的教育上面,顯然不能做得很好。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亮臨死前,給諸葛瞻留了下非常著名的【誡子書】,裡面最著名的一句就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公元243年,諸葛瞻十七歲,娶了劉禪的女兒,任命為騎都尉。第二年,擔任羽林中郎將,後為侍中。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蜀漢人是十分懷念諸葛亮的,所以朝廷每頒佈比較好的命令,老百姓都會認為這個是諸葛瞻提出來的,所以諸葛瞻確實有點名過其實。

公元261年,諸葛瞻擔任都護,衛將軍,與董厥共理朝政,這個時候劉禪寵幸宦官,諸葛瞻也沒有出來糾正這一問題。

公元262年,姜維北伐失敗,諸葛瞻與董厥認為姜維北伐無功,致使國內疲敝不堪,於是聯名削掉姜維的兵權。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公元263年,魏鍾會,鄧艾,諸葛緒率領近二十萬大軍攻蜀國,姜維抵禦鍾會於劍閣,鄧艾率軍從陰平渡入內直達江油關,江油關守將投降,諸葛瞻率軍於涪城,綿竹抵擋鄧艾部隊。戰前,諸葛瞻說,我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約姜維,進軍又守不住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

最後,諸葛瞻戰死,諸葛瞻之子諸葛尚說,我們父子受了那麼多國恩,早些時候沒有除掉黃皓,才有今天的大敗,還有什麼面目活下去呢,然後就衝進了敵軍戰死。

華陽國志的作者常璩向西蜀長老求證,陳壽因為曾經是諸葛瞻的手下,受過諸葛瞻之辱,所以就在三國志裡面詆譭諸葛瞻,把黃皓的事情歸到諸葛瞻身上,這是不公平的。而且諸葛瞻畢竟沒有打過仗,對手又是魏國名將,諸葛瞻父子戰死於沙場,無愧對諸葛亮之忠烈了。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清風明月話歷史2018-03-04 19:13:44

公元263年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在綿竹抵禦鄧艾,最後兵敗身死。他交戰前曾說道自己“內不能除黃皓這是其一;外不能制姜維這是其二”那麼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黃皓專擅朝政,致使蜀漢烏煙瘴氣

雖然諸葛瞻臨死前悔恨沒有除黃皓,但黃皓專擅朝政諸葛瞻卻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鎮軍將軍陳祗死後,黃皓開始專擅朝政。黃皓一方面對劉禪阿諛奉承,蠱惑劉禪享樂不理朝政;另一方面黨同伐異,大肆提拔自己的親信黨羽,如右將軍閻宇等,陷害忠良如離間劉永排擠姜維,搞得蜀漢一片烏煙瘴氣。作為朝中統領朝政的大臣,諸葛瞻卻對黃皓沒有阻止,對後主劉禪的過失不加勸阻以致蜀漢後期朝政混亂,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要知道董允當初在世時,對於劉禪的過失每次都是正顏厲色的匡諫,多次責備黃皓,黃皓見了董允如同老鼠見了貓一般,始終不敢造次。在匡正君主過失方面來說諸葛瞻和前輩董允相比,差得太遠了。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失和姜維

姜維是諸葛亮的繼承者,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然而諸葛瞻和姜維的關係並不好。諸葛瞻是姜維北伐的反對者之一。在陳祗死後,姜維在朝中就失去了靠山,北伐沒有了支持者,而諸葛瞻與董厥認為姜維北伐沒有建立功勳還導致國內民不聊生,於是向後主上表,讓姜維擔任益州刺史,削掉姜維的兵權架空姜維。姜維由於在朝中沒有大臣的支援,又與黃皓交惡,最後為了避禍不得不屯田沓中。姜維去沓中屯田擁兵自保,嚴重的削弱了蜀漢的國防軍事力量。鍾會鄧艾攻蜀時,姜維來不及回援以致於漢中失守退保劍閣。

試想如果諸葛瞻支援姜維,不說北定中原還都洛陽,最起碼進退有度保衛蜀國還是沒有問題的,蜀漢也不會在魏國進攻時沒有準備,更不會這麼輕易的就滅亡了。

歷史沒有如果,如果把蜀漢滅亡的責任全部歸到諸葛瞻的身上是不公平的。諸葛瞻作為諸葛亮的兒子拒絕了鄧艾的高官厚祿(封琅琊王)選擇了為蜀漢流盡最後一滴血,他的忠誠無論過了多久依舊都會被人稱讚,他的過失我們同樣不能忽視,引以為戒。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石頭說歷史2018-08-01 01:35:10

諸葛瞻字思遠,是諸葛亮的獨子。234年諸葛亮兵出五丈原時曾給哥哥諸葛瑾寫信,說

“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言語中充滿了對諸葛瞻的喜愛,同時也表達出對他的擔憂,怕他過早成熟,難成大器。那麼諸葛瞻真如諸葛亮所說的那樣麼?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一、平步青雲的蜀漢“官二代”

234年諸葛亮去世,年僅八歲的諸葛瞻繼承了父親武鄉侯的爵位,可以說是蜀漢最牛的“官二代”,而且得到了劉禪的重用。我們可以看一下諸葛瞻的升遷履歷,簡直是火箭提拔:

17歲娶公主,任騎都尉;18歲任羽林中郎將;26歲擔任侍中;33歲為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諸葛亮曾經擔任過的官職);34歲任衛將軍(掌管禁軍,姜維之前的職位)、代理都護,和董厥共同執掌尚書檯政務,統領國事。

由於劉禪在諸葛亮去世後就廢除了丞相職位,所以諸葛瞻入職尚書檯可以視為擔任了丞相之職,而當時諸葛瞻只有34歲,非常年輕。可見劉禪對諸葛瞻給予厚望,希望他能有所作為。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二、能力平平的蜀漢“權臣”

劉禪之所以把諸葛瞻推到如此高的位置,是希望他能有所作為。但是諸葛瞻的能力並不像諸葛亮那樣出類拔萃,只能說能力平平,難以勝任劉禪給他的職位。

諸葛瞻認為此時蜀漢有兩個主要問題,一是黃皓亂政,政治腐朽,二是姜維窮兵黷武,給蜀漢帶來極大負擔。

由於黃皓在蜀漢朝中黨羽眾多,相互包庇,諸葛瞻難以撼動,所以他把矛頭指向了在朝中孤立無援的姜維。262年,姜維進攻鄧艾失敗,黃皓想讓

左將軍閻宇擔任大將軍。

諸葛瞻趁此機會向劉禪上疏,說姜維窮兵黷武,徒耗國力,希望讓姜維出任益州刺史,藉以剝奪姜維的兵權。

姜維得知訊息後嚇的再也沒有回到成都,選擇在西北邊陲的沓中屯田避禍。

先不說諸葛瞻的判斷對不對,但黃皓和姜維諸葛瞻一個都沒有扳倒,可見他的能力確實很平庸,難以勝任如此重要的職位。

三、盡忠守節的蜀漢“忠臣”

諸葛瞻彈劾姜維的第二年,曹魏出兵18萬,兵分三路發動了全面滅蜀戰役。在此之前,姜維曾上疏劉禪,說曹魏會大舉進攻,應及早做準備。但黃皓卻讓巫師占卜,說曹魏不會進攻,不必操心,劉禪竟然相信了黃皓之言,所以並沒有做出應對。

263年8月,曹魏大舉進犯,姜維被鄧艾擊潰,和援軍退守劍閣關,鄧艾偷渡陰平,拿下江油。這時慌亂的劉禪讓諸葛瞻率領禁衛軍前往涪縣阻截鄧艾,諸葛瞻臨危受命。雖然諸葛瞻長期在軍中任職,官居衛將軍,但之前並沒有實戰經驗,他的第一次大考面對的是久經沙場的名將鄧艾。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這時,黃崇向諸葛瞻建議要儘早佔據險要地勢,把鄧艾消滅在大山之中,不能把他放進成都平原。而諸葛瞻優柔寡斷,鄧艾趁此機會進入了平原。諸葛瞻貽誤最佳戰機,只能南下綿竹阻截鄧艾。

但是面對長途跋涉的鄧艾所部,諸葛瞻率領的禁衛軍卻全軍覆沒。戰前鄧艾曾勸降諸葛瞻,被諸葛瞻拒絕。臨死前,諸葛瞻仰天長嘆“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與兒子諸葛尚共赴國難,以死來捍衛諸葛氏的忠純名節。

四、諸葛瞻為何能力平平?

按理說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也差不到哪去,但為何諸葛瞻如此平庸呢?

1、由於諸葛亮常年領兵在外,又加上過早去世,諸葛瞻在最重要的成長階段並沒有得到諸葛亮的教育,這非常遺憾。再加上諸葛亮的光環太過耀眼,老百姓都認為蜀漢好的政策是諸葛瞻所為,這讓諸葛瞻太過飄飄然。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2、諸葛瞻仕途太過平坦,升遷速度太快,缺乏基層歷練。所有人的能力都是鍛煉出來的,而不是被吹捧出來的,把一個人捧得太高,必定摔的很慘。諸葛瞻就是這樣,讓幾乎沒有基層歷練、年僅34歲的他去和黃皓、姜維、鄧艾這些老江湖鬥,顯然是以卵擊石。所以諸葛瞻是誰也鬥不過,他除了用死來捍衛諸葛一門的名節之外別無選擇。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談古論金2018-11-05 15:01:22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諸葛瞻與鄧艾的突襲奇兵開戰前悲憤地說:

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可以算是諸葛瞻的人生自我總結。

內除黃皓人們相對容易理解一些,黃皓是總攬朝政、操弄威權的奸宦,除去他對重振朝綱有利;而姜維作為諸葛亮事業的繼承人,諸葛瞻對其頗為不滿,多少和人們的一般認知有差距。

不僅如此,之前的景耀五年(262),諸葛瞻上書劉禪,指責姜維“好戰無功,國內疲弊,”建議後主罷免他大將軍之職,召還為益州刺史,奪其兵權。

諸葛瞻想用來代替姜維的是閻宇,而黃皓想除掉姜維而使得姜維畏懼而不敢回到成都,計劃扶植的物件也是依附於己的閻宇,

人事最體現政治派系,諸葛瞻和黃皓之間自己人的色彩非常濃厚。

也因此,作為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的問題不是沒有讓後主親賢臣,遠小人,也不是放任黃皓,而是和黃皓本身就有某種政治和人事上的默契的。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瞻固然志節慷慨,以身殉國,在這個角度不愧名父之子,但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志大才疏、名過其實的普通人,無論政務還是軍事都乏善可陳。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一個人的歷史2018-05-23 13:15:01

年少聰慧,難成大器

諸葛瞻,字思遠。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出兵到達武功水,給他的哥哥諸葛瑾寫信說:“瞻今年已經八歲,聰慧可愛,但我不滿意他過早的表現出非凡的智力,恐怕將來成不了大器呀!”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對於自己的兒子諸葛瞻年少聰慧,諸葛亮表現得非常擔憂,因為他自己沒有時間教導兒子。

仕途平穩,難副其實

十七歲,諸葛瞻娶公主,任騎都尉,第二年任羽林中郎將,此後多次升遷為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授軍師將軍。諸葛瞻擅長書畫,記憶力很強,蜀地人懷念諸葛亮,都喜歡諸葛瞻的才能和聰慧。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每當朝廷有一個好的措施或做了一件好事,雖然不是諸葛瞻所建議和倡導的,但百姓都互相傳告說:“這是諸葛瞻所做的決定。”所以諸葛瞻享受的美好聲譽,超過了實際的情況。

忠勇可嘉,後繼乏人

景耀四年,擔任衛將軍,代理中都護職務,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共同處理尚書檯的機要公務。景耀六年,曹魏徵西將軍伐蜀,從陰平經過景谷道旁邊的小路進入蜀漢。諸葛瞻都統各路軍馬來到涪縣駐紮,前鋒被曹魏軍攻破,往回撤退,駐紮在綿竹。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鄧艾送來書信引誘諸葛瞻投降說:“如果投降,我一定上表朝廷,請求封你為琅邪王。”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信使。於是雙方大戰,蜀軍大敗,諸葛瞻臨陣而死時,年三十七歲。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部眾全都離散,鄧艾長驅直入到達成都。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與諸葛瞻一起陣亡。次子諸葛京以及諸葛攀的兒子諸葛顯等人,在鹹熙元年內遷到了河東郡。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二辻四畫生2019-08-15 08:11:17

在我看來,對於蜀漢亡政,如果說劉禪是第一罪人,那麼諸葛瞻就是第二個,他在綿竹之戰前是說過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這三罪,也沒臉再回去了。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

諸葛瞻,字思遠,諸葛亮給他這個兒子起的名應該來源於詩經中的“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雲遠,曷雲能來?”意思倒有思念遠方之情。諸葛亮死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繼承了他的武鄉侯爵位,卻沒有機會受到諸葛亮的培養,而他又想制衡受諸葛亮培養的姜維。

在他17歲時,劉禪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然後又給了他騎都尉的位子。劉禪對他還算很不錯,之後他又靠著他老爹的聲望,在沒有任何作為的情況下,步步高昇,幹到了尚書左僕射和軍師中郎將,沒多久又執掌了整個尚書檯,繼承了那個男子的地位,統領國事。

可是諸葛瞻畢竟不是他老爹,當時的蜀漢朝堂上最牛的人不是諸葛瞻,而是一個宦官,也就是我們說的黃皓,這黃皓深得劉禪寵信,舞弄朝政,朝中的大員都得巴結著,名義上統領國事的諸葛瞻,也只是徒有虛名,根本治不了這黃皓,所以他才會說“於內不能除去黃皓。”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劉禪黃皓劇照)

而對外的姜維繼承了諸葛亮北伐的遺志,幾次發動北伐戰爭,可惜結局也都不甚理想。諸葛瞻就指責姜維好戰無功,致使國家疲敝,百姓苦不堪言,上表劉禪,要求把姜維擼掉,奪去他的兵權,可惜也沒有成功,所以他才會說“於外不能制衡姜維。”

這麼看起來諸葛瞻確實挺悲催的,好好的平尚書事之職,既除不了宮內宦官,又制不服朝中大臣,他在臨死前有此一恨也說得過去。

“進軍不能守護國土”

我之所以將諸葛瞻看成是蜀漢滅亡的罪人,正是因為他這個“進軍不能守護國土”。

景耀六年夏,曹魏大舉攻打蜀漢,命令徵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雍州刺史諸葛緒幾路並進。於是後主劉禪命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輔國大將軍董厥等人以拒。

鍾會雖然攻克了建威、漢城、樂城、陰平橋頭等地,但是勝負還未分。

姜維帶著張飛的孫子等開國元勳的後人還有廖化、董厥等人到劍閣防守

。曹魏大赦,改元為炎興。冬天,

蜀道艱難,曹魏運糧很不方便,已經萌生了退意,魏軍一旦撤還,蜀軍就可以乘勝追擊,反敗為勝。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魏滅蜀路線圖)

諸葛瞻防守的陰平一路,就如馬謖之於街亭,是勝負的關鍵之處,影響到了整個戰局。鄧艾從陰平行軍七百餘里,鑿山造閣,山高谷深,非常艱險,再加上糧食供應不足,又是孤軍深入,本來是必死無疑,可是就在這樣的優勢下,出現了一個意外,也就是“蜀守將馬邈降”,姜維所設的“斂兵聚谷”的糧食都成了鄧艾的戰利品。在吃飽喝足以後,鄧艾就開始進軍綿竹。

諸葛瞻本來可以憑藉鄧艾立足未穩,趁機消滅鄧艾。可是他卻錯失良機,“列陣待艾”,未能主動出擊,給鄧艾喘息的機會,又去跟人家拼命,反而被其大破,不僅自己帶著兒子一起赴死,還致使蜀漢滅亡。

所以陳壽寫:“蜀人追思亮,鹹愛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蜀人思念諸葛亮的才思,所以每次朝廷有什麼好的政策,雖然不是諸葛瞻所為,人們也會口口相傳是諸葛瞻做的好事,其實根本就是言過其實。中肯的講,諸葛瞻所說的三罪,暫且拋開姜維北伐對錯,對自己的評價還是有一定認識的,可惜空有一顆報國心,沒有他老爹的才能。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汐水柔情2018-03-05 08:28:28

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遠。琅邪陽都(今山東臨沂)人。諸葛亮之子,三國蜀漢大臣,工書畫。諸葛瞻從小聰明穎慧,諸葛瞻擅長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是一個早熟的人才。諸葛亮評價諸葛瞻成熟太早,難成大器。延熙六年,諸葛瞻拜騎都尉,翌年出任羽林中郎將,後來又升遷為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併兼任軍師將軍。鄧艾伐蜀時,他與長子諸葛尚及蜀將張遵、李球、黃崇等人防禦綿竹(今四川德陽),後其不聽黃崇死守的建議出城與鄧艾決戰,在交戰時陣亡,綿竹也因此失守。

諸葛瞻臨死前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是想表達,在朝內有黃皓弄權,是的君主越來越昏庸無能,而自己有無能為力,為國家除去黃皓而無奈,在朝外姜維不斷北大,加大可百姓的負擔,而又沒有取得大的成效,對於諸葛瞻這麼認為,其實也沒什麼錯。

對於沒黃皓,是劉禪特別喜歡的任,作為諸葛亮之子,也拿黃皓沒辦法,只能任其發展,對於姜維,掌握兵權,繼承諸葛亮的意志,不斷北伐,但是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是消耗國力,諸葛亮在世也無能為力,更何況姜維呢?蜀國的地理環境已經決定了蜀國沒有一統天下的能力,當初諸葛亮也意識到了,所以諸葛亮當初的北伐很明顯是以攻為守的戰略,雖然諸葛亮不斷北伐,但是由於諸葛亮出色的政治才能,所以諸葛亮北方,蜀國百姓生活處於高水平狀態,而姜維北伐,蜀國內部政治就沒有諸葛亮那麼好,況且姜維並不是很擅長政治,所以姜維的北伐只是在不斷消耗國力。

諸葛瞻對於這兩個人,只能表示出其的無奈,然而對於諸葛瞻這個人,在文采方面還行,但是再軍事方面就太年輕了,像他父親說的,諸葛瞻成熟太早,難成大器,叫劉禪不要重用,結果後面一戰就命喪黃泉,證明了諸葛亮說的沒錯。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三國逐鹿2019-08-14 11:44:11

諸葛瞻此人,比上不如、比下有餘,雖然智謀上遠不如他父親諸葛亮,但也是一樣忠君愛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而“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只能說一句時也命也,雖有心報國,但無力迴天。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其一,才能

諸葛瞻八歲時,他的父親諸葛亮好像就預測到了,自己這個唯一的孩子不可能成為像他一樣的大才。

雖然很多人從小就十分機靈聰慧,但是很多人往往都是小時候太過聰明,長大了反而會過於自信而荒廢學業,終於會泯然眾人矣,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慧極必傷。

三國時期這樣的例子不勝累舉,最典型的就是讓梨的孔融,從小就極為聰明,名氣傳遍四海九州,可是長大了之後反而沒什麼出奇之處,活也活的憋屈,死也死的窩囊。

諸葛瞻也是如此,從小就十分聰明可愛,可是諸葛亮好像早就看出來了問題,在諸葛瞻八歲時,他就曾經因為擔心這件事對寫信給自己的哥哥諸葛瑾訴說,怕諸葛瞻從小聰明會太過早熟,從而驕傲自滿,將來成不了大器。對於這件事,諸葛亮直到之前都放不下心,還專門寫下了《誡子書》給諸葛瞻,想以此來勸解諸葛瞻好好用功,希望他能成為大才繼承自己的衣缽,為蜀國江山做出貢獻。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只是事與願違,可能是因為諸葛亮在諸葛瞻出生之後就很少在家,不是在籌備北伐,就是進行北伐,到死也沒有多陪陪自己的這個兒子。我們都知道,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很重要,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孩子的心性甚至成長,諸葛亮如此,自然在教育上對待諸葛瞻就差了很多,直接導致他的後天成長差了很多,所以也如諸葛亮所料,諸葛瞻確實沒有成為如他一般的大器。

但是諸葛瞻的才能雖說比不上自己的父親,不過比之一般人謀士也是要更強一些的,也曾官至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

綿竹一站,諸葛瞻戰死,實在是大勢已去無迴天,不過也確實有部分原因是個人能力不夠: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

諸葛瞻之死完全是兵法不通,前有成安君不守井陘之關,終屈於韓信;後有諸葛瞻不據束馬之嶮,卒擒於鄧艾。兵敗身死,雖能不降,也僅勝於賣國者爾。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其二氣節

諸葛瞻雖然才能不夠,但是氣節比之他的父親,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哪怕當時位薄權輕,依然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為蜀國出力。黃皓作亂一心想要剷除黃皓,只是耐於個人分量不夠,沒有效果,也曾經盡全力去制約姜維,想讓蜀國平穩發展,不在連年兵戈,勞役軍民,要求讓姜維擔任益州刺史,並削奪他的兵權,只可惜也礙於姜維勢大,也沒有成功。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鄧艾偷渡陰山攻至成都最後一道防線時,諸葛瞻明知必敗,依然前往防禦、。戰前,諸葛瞻還悲憤地說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於是堅守陣地拼死一戰。縱然戰敗身死,也足可見其志氣節。其智謀雖不及父親諸葛亮能扶危主,但忠義卻真堪繼武侯不弱分毫。

諸葛瞻完全貫徹了自己父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氣節,只可惜諸葛瞻受命於大事以去之時,只能以一死報社稷,有心殺敵,而無力迴天。

諸葛瞻蓋戰死綿竹之心,亦諸葛亮秋風五丈原之心也,不差分毫。

孔明之子於綿竹慨然赴義,與國俱滅,其巍巍義烈,當時無人能比。其壯哉諶也!足以讓後主心有慚愧。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其三總結評價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獨生子,還是老來子,自然少不了寵溺,在加上諸葛亮常年在外不在家。在教育上對諸葛瞻對不到盡善盡美,導致諸葛瞻在才能上差了很多,遠遠不能喝自己父親諸葛亮相比,不能扶諸葛於危難存亡之間。但是他的忠心氣節,比之自己發父親諸葛亮也分毫不差,完全延續了其父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完全沒有墮其父的威名。

後來晉朝開國換地司馬炎評價諸葛瞻和其父親道: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

只可惜生於危難之時,受命於大廈將傾之時,雖有心報國殺敵以明志,但實在是有心無力回天乏術。怪之怪,時也命也,天命已定,人力難逆。

用羅貫中寫完三國演義之後說的話來講,就是:蒼天有意絕炎劉,漢室江山至此休。諸葛子孫皆效死,成都卿相盡添諸葛瞻墓祠。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瞻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無奈且向上2018-03-14 17:57:11

“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本懸諸葛瞻臨戰鄧艾時的無奈之語,說明本身處境的尷尬及蜀漢政權的混亂。現在卻被很多人利用這句話,對諸葛瞻進行攻擊和詆譭。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說法之一是,諸葛瞻身居高位,對黃皓的亂政及黨同代異視而不見,對後主劉禪的荒誕不經不能匡正。致使蜀國朝政混亂不堪,國力每況愈下。

說法之二是,反對姜維北伐,聯合朝臣罷掉姜維兵權,迫使姜維屯兵自保,失去了回保漢中的機會。

認真回顧蜀漢歷史,不難看出因諸葛亮在蜀威望太高,諸葛瞻做為諸葛亮的長子入朝執政,難免生活在諸葛亮的陰影之下。蜀民對其期望過高,盼望其如諸葛亮再世,其聲望和才能有言過其實之處。同樣,我們現在的人也如同蜀民一樣,對諸葛瞻期望過高,甚至是苛求。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首先,諸葛瞻戰死時不過四十三歲,在朝中還沒有足夠的人望,多是仰仗其父的福廕及附馬郎的名頭,尚無功德可侍。

其次,黃皓此時羽翼已豐,加上後主的寵信,諸葛瞻對其制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後主劉禪,諸葛瞻更是無能為力,一無其父之才,二無其父之功德,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匡正主德只不過是一句空話而已。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其三,反對姜維北伐也是蜀漢政權的現實利益需要。諸葛亮北伐無非是以攻為守,確保蜀漢政權平安,是否可以統一天下,諸葛亮也只是盡人事而已。而此時蜀漢國力凋敝,民窮國弱已無力支撐大規模北伐,休養生息積蓄國力才是蜀漢的當務之急。

當時的蜀民及現在的人們,對諸葛瞻期望過高,苛求其能象諸葛亮一樣,對內署理朝政國富民強,對外力抗曹魏保蜀漢國泰民安。但此一時彼一時,不說諸葛瞻並不具備諸葛亮的才智,同時,時世環境也沒有其建功立業的機會。

但總歸其軍事才能較弱,面對魏國名將鄧艾一戰而亡,也算成全了其忠於蜀漢的名節,也不汙先父諸葛亮死而後已之高風亮節。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超級七品小芝麻官2020-12-08 13:39:28

諸葛瞻臨死前,其實是說了他自己的三大罪,其一是內不能除黃皓,其二是外不能制姜維,其三是進不能守國土。透過諸葛瞻的這三句話,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他這個人還是比較符合諸葛亮的判斷:“過早成熟、成不了大器”,他對內沒有看到蜀漢的真正危機,對外也不懂軍事謀略,最終戰死於綿竹。要不是諸葛瞻戰死殉國,其實他的評價會低很多。

而他說到的黃皓、姜維,雖然對蜀漢滅亡也負有責任,但並不是主要責任。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瞻

諸葛亮46歲時才有諸葛瞻,可謂是老年得子,而由於諸葛亮軍務繁忙,其實是很少有時間親自教育諸葛瞻的。不過諸葛瞻繼承了諸葛亮優秀的基因,自小就比較聰明,倘若有良師引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成長起來的諸葛瞻必定是一位大才。可惜的是,諸葛亮去世的太早,諸葛瞻最終也並沒有成為大才。

雖然劉禪對諸葛瞻十分看重,讓他娶蜀漢公主,授騎都尉,之後更是擔任衛將軍,和輔國大將軍董厥一同執掌尚書檯,可是由於他仕途一帆風順,從來沒有遭受過挫折,且缺乏實戰經驗,以至於

他在率軍抵禦鄧艾時犯下大錯,不僅沒有據險以守,反而是主動出城和魏軍作戰,最終戰敗身死。

可以說,成都平原最後一支可戰之兵,就是被諸葛瞻帶向滅亡的。

諸葛瞻沒有實戰經驗,軍事能力一般,這沒有什麼可以解釋的,看他的戰績就知道。然而從他臨死前說的這一番話,“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其實看,可以看到,他的政治眼光,整個人的視野都是遠低於他的父親諸葛亮的,甚至於他連劉禪的眼光都不如。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黃皓

說起黃皓,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蜀漢的大宦官,大奸臣,正是因為他,才使得蜀漢面對魏軍進攻時,不堪一擊。而諸葛瞻的這一句“內不能除黃皓”似乎更加坐實了黃皓的罪責,然而

黃皓雖然有罪,但把整個蜀漢的滅亡歸因於宦官黃皓,真的正確嗎?

首先我們來看,黃皓的權位到底是誰給的?這不用懷疑,黃皓作為一個宦官,權力來源自然是劉禪,那麼劉禪又為何會重用黃皓而不是其他人呢?這就得說到蜀漢的朝堂了。

劉禪從繼位開始,其實真實的權力就一直不大,處於被架空的狀態

,說的好聽點是劉禪把權力託付給朝廷大臣,說得不好聽,很長一段時間的劉禪,其實就是一個吉祥物而已,大權都在那些大臣手中。諸葛亮、蔣琬、費禕時期,劉禪何時大權在握過?換作是你,你是願意相信這些外姓大臣,還是身邊的宦官?答案其實大家都明白。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劉禪成年後,根本就沒有貼心之人,又無法出得深宮,所以

劉禪想要多方面瞭解資訊,就只能依靠黃皓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禪慢慢的拿回了大權,也給予了黃皓充分的信任與權力,為何?其實他也想從黃皓口中得到不一樣的資訊,因為單從大臣口中得來的資訊十分單一。其實這一套路,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幹過,倚仗宦官,無非就是壓制群臣。說白了,黃皓的權力來自於劉禪,如果真要說黃皓對蜀漢的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話,那還不如直接說劉禪,是劉禪使得蜀漢快速滅亡的。

黃皓的背後是劉禪,劉禪本來就是用黃皓來掌控朝政的,諸葛瞻你怎麼除黃皓?如果說黃皓對蜀漢滅亡負有責任的話,那應該是他壓下了姜維對於劉禪的建議。

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聽聞鍾會在關中練兵,出於對戰事的警覺,姜維當即上書劉禪,希望他做好戰爭準備,並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不過黃皓目光短淺,並沒有把這個當回事,併成功說服劉禪別信姜維這一套。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三國志》: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知,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

這其實就是黃皓犯的最大的錯誤了,把軍國大事當作兒戲,干擾劉禪的判斷。不過劉禪也是個成年人了,不是傻子,他自己難道不懂?最終他倆都沒把姜維的建議當回事,而魏軍果然殺來,鄧艾甚至從陰平小道殺入蜀漢,打了蜀漢一個措手不及。

總得來看,黃皓僅僅是一個黃門而已,他真的到不了影響蜀漢國運的地步。蜀漢又不是亡於內亂,而是亡於外患。

當鄧艾打到成都城下時,滿朝文武只想著投降或撤離,沒有幾個人想著拼死抵抗,這種情況總不能還怪黃皓吧?

黃皓確實是奸臣,但他不足以致使蜀漢滅亡,蜀漢之所以快速滅亡,完全是因為劉禪沒有堅守成都,直接出城投降了!而劉禪之所以做出這種決策,除了他平庸無能外,還有一點,那就是蜀漢群臣沒有幾人有敢戰之心,大家都過慣了安逸生活,拿不出必死的決心了。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姜維

而說到姜維,這一點其實也是很扯的,諸葛瞻之所以有“外不能制姜維”的想法,其實就是因為姜維的後面幾次北伐,沒什麼大的功勞,反而是損兵折將了。所以當時諸葛瞻和董厥一起上書,請求奪取姜維的兵權,只不過劉禪沒有同意。事實上,

到了蜀漢後期,大多數人都是不願意再打仗了,都想要姜維罷兵,唯有劉禪一直在支援。

劉禪雖然平庸,但在北伐一事上,他還是看得比較清楚的。諸葛亮時代提出的“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其實是延長蜀漢壽命的必要條件,蜀漢的國力本來就弱於曹魏,發展速度遠遠比不上曹魏,所以諸葛亮才會不惜一戰,目的就是為了延緩魏國的發展,同時轉移蜀漢國內的矛盾。一旦停止對魏國的戰爭,不用魏國出兵,蜀漢內部的自我鬥爭就能將它拖垮,使得國力大降。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劉禪為何堅定的支援姜維北伐,其實就是為了轉移蜀漢的內部矛盾,他用黃皓壓制群臣已經是觸犯了眾人的利益,如果沒有姜維的北伐,沒有對外戰爭,那麼蜀漢內部,將又會變成宦官和士族的爭權奪力,快速拖垮蜀漢。所以說,其實

姜維在蜀漢滅亡的過程中,責任並不是很大,如果一定要說責任的話,那就是他改變了魏延的漢中防守策略,使得鍾會大軍得以長驅直入,佔領漢中。

但事實上,這都不是蜀漢滅亡的關鍵因素。

蜀漢快速滅亡的真正原因是劉禪的出城投降,沒有堅守待援。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上面已經說到,那就是蜀漢朝堂出現了問題,大批蜀漢大臣已經忘了當年諸葛亮提出的“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目標,只顧於沉迷享樂,面對敵人的入侵,不敢殊死一搏,他們才是蜀漢滅亡真正的原因!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結語

蜀漢的衰敗,黃皓、姜維雖也有責任,但他們都是疥蘚之疾,蜀漢之所以快速滅亡,其實完全就是因為劉禪沒有堅守成都,選擇了直接投降。劉禪和他手下那一群投降派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他們應該對蜀漢滅亡負最大的責任。

來都來了,點個贊再走唄!

本文由超級七品小芝麻官原創,歡迎交流!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飄雪樓主的歷史課2019-07-03 23:03:07

三國的諸葛亮出山之前,隱居南陽崗,以管仲樂毅自居,並且“躬耕隴畝、以待天時”。直到26歲才娶了荊襄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為妻。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婚後不久,劉備三顧茅廬把他請下山,從此黃月英留在了老家。直到諸葛亮幫助劉備奪取川蜀之地後,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後,黃月英才得已和諸葛亮團聚。後來,46歲的諸葛亮老來得子。

諸葛瞻遺傳了諸葛亮的良好基因,從小聰穎過人,但同時也頗為自負,。俗話說“知子莫若父”,諸葛亮對自己的兒子當然瞭然於胸。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瞻7歲時,曾寫信給哥哥諸葛瑾曰:“(瞻)十分聰明可愛,只怕他過於早熟,將來成不了大器。”

諸葛亮一語道破了諸葛瞻,事實證明,諸葛亮果然高明,諸葛瞻後來果然沒成大器。

也就是這一年,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伐魏時,病逝五丈原。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亮死後,7歲的諸葛瞻承襲了父親爵位——武鄉侯。17歲時,諸葛瞻成了“國婿”——娶了後主劉禪的女兒為妻,隨後仕途扶雲直上,先是官拜都騎尉,隨後又擔任御林軍中郎將。

當時蜀漢百姓懷念諸葛亮的恩德,把朝廷的成績都歸功於了諸葛瞻,這讓諸葛瞻不由洋洋得意起來。

公元623年,在蜀國成都保衛戰——綿竹之戰時,諸葛瞻帶領的京都禁衛軍至少在3萬人以上,竟阻擋不住鄧艾1萬人馬的進攻。諸葛瞻最後兵敗悲憤地說道: “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護衛國土,我有三罪也”。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瞻所說的“三宗罪”裡,黃皓是有名的奸臣,而姜維卻是有名的良將,他為什麼卻說沒能制衡姜維呢?

姜維是個文武雙全的超級人才,他原本是魏國將領,但在魏國非但沒有得到重用,反而遭到猜忌,後來,他一氣之下轉投諸葛亮麾下。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亮這時正為蜀中後繼無人而苦惱,於是對軍事才能突出的姜維很欣賞,認為他是:“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於是,把他當作自己在軍事上的接班人來培養。

諸葛亮死後,一切都按照他的遺願進行,姜維接過他的衣缽,繼承他的遺願,進行了九次北伐。

諸葛亮死後,面對蜀中無大將的悲慘局而,姜維不但主動接過了諸葛亮的班,而且還扛起了蜀漢大旗。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後來,深受劉禪器重的宦官黃皓奸詐弄權,諸葛瞻有心除之,卻無力下手,這一點為人詬病。

而諸葛瞻和姜維的矛盾也是日積月累而成的。

原來諸葛瞻少年英才,頗為自負,他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全面繼承父親的事業,當上蜀漢的丞相,結果姜維把他的夢想破滅,於是諸葛瞻把姜維視為最大的“政敵”。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為此,諸葛瞻想盡一切辦法來削弱姜維的力量,但姜維長期帶兵在外,他能找到的藉口和證據又不足,因此,根本拿姜維沒有什麼辦法。直到姜維帶兵9次北伐都遭遇失敗後,諸葛瞻才以“好戰無功,北伐損耗國力”為由攻擊姜維,加上此時黃皓的排擠,姜維眼看形勢不妙,也不接招,也不應招,而是閃招——跑去沓中避難。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單從這一點來看,諸葛瞻無疑成了黃皓的幫兇,單從這一點來看,就比智者有很大的差距。而當鄧艾、鍾會分別率魏軍大舉進攻田蜀國時,諸葛瞻的“庸才”更展現無疑,他又親自統兵應戰,卻優柔寡斷,前怕狼後怕虎,更在親自部署的綿竹之戰中遭遇失敗。

最後,諸葛瞻也在綿竹之戰中殉國了,最終導致劉禪不戰而降,可見他也是一個眼高手低的人。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瞻在兵力優勢,條件有利的情況下卻錯失良機,失去了拯救蜀國的最後機會,諸葛瞻臨死前的那句話,其實是為自己卸責。他死前非但不檢討自己的責任,反而把所有責任推給姜維,這顯然是寄禍於人的,也是令人痛心疾首的。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葦說歷史2018-05-02 23:28:23

刀叔導讀:有血性的官二代和官三代,三國時期特別多。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在各自的戰略思想上都其獨到之處。曹操擁有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天時,孫權父子佔據江東已歷三世,地勢險要而佔據地利,而劉備則羅致英雄,思慕賢才而擁有人和。

所以,雖然蜀漢於三國之中最先滅亡,但在滅亡之時卻仍有眾多的官二代、官三代為其捨身赴死。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劉諶(?~263),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孫,蜀漢後主劉禪第五子,當鄧艾的大軍兵臨成都時,其父劉禪決定開城投降,劉諶在苦勸無效之後,自殺於昭烈廟。

景耀六年(263年)冬,鄧艾偷渡而兵臨成都,劉禪準備向鄧艾投降,劉諶憤怒地說道“國家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自然會有亡國之災,這時候應該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後的努力,為蜀漢的江山而死,這樣也可以去見先帝了!”然而劉禪不聽其言,仍然向鄧艾投降。於是劉諶悲憤的來到祭祀劉備的昭烈廟中仰天痛哭,在將妻子、兒女子全部殺死之後,劉諶憤而拔劍自刎。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遠,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在與鄧艾的決戰時陣亡。

諸葛瞻作為蜀漢的官二代,他十七歲便娶了蜀漢的公主為妻,被授為騎都尉,在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之後,諸葛瞻承襲其爵。鄧艾奇襲陰平之後,諸葛瞻退守錦竹,鄧艾遣使送信誘降諸葛瞻:“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為琅邪王。”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使者,繼而率軍出戰。戰前諸葛瞻悲憤地說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最終他與其子諸葛尚一同戰死。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尚(244年2月-263年11月),諸葛亮之孫、諸葛瞻長子,諸葛尚博覽兵書且精通武藝,在與其父戰死於綿竹時,年僅十九歲。

鄧艾攻入蜀中由江油南下時,身為蜀軍先鋒的諸葛尚兩番衝鋒陷陣,獨自殺退鄧忠、師纂二將而重創魏軍,後不幸與其父中了鄧艾的埋伏,於是諸葛尚再次策馬衝入魏軍陣中血戰,在寡不敵眾後悲憤的嘆道“我父子受到國家重恩,不能早日斬殺黃皓,讓國家受辱人民遭殃,才導致今天的失敗,還活著幹什麼!”隨後拔劍自刎而亡,實現了諸葛丞相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張遵(?-263年),蜀漢名將張飛之孫、張苞之子,官至蜀尚書,後與鄧艾軍力戰而死。

張遵的爺爺張飛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義弟,父親張苞更是諸葛丞相的愛將,而他則身為皇室的外戚,官至蜀漢尚書。在魏將鄧艾攻入蜀國之後,張遵在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的麾下鎮守綿竹關,當諸葛瞻父子雙雙陣亡之後,張遵繼續與鄧艾軍血戰,最終戰死沙場。張遵作為蜀漢的官三代,他的武藝比不上爺爺張飛,名氣也比不上父親張苞,但卻能死戰不退,總算沒有辱沒“燕人張翼德”的威名。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趙廣(?-263年),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之次子,趙統之弟, 官拜牙門將,曹魏的五路大軍伐蜀時,趙廣隨大將軍姜維與魏兵戰於疆川口,後為掩護姜維退守劍閣,趙廣於沓中戰死。

在《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記載:“(趙雲)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陣戰死。”而《蜀漢本末》中也有:“大將軍姜維與魏兵戰於疆川口,敗績還守劍閣,牙門將趙廣戰死。”的記載。當姜維在沓中被鄧艾擊敗潰退的時候,為了掩護姜維撤退、保衛父輩們打下的蜀漢基業,趙廣雖沒有其父趙雲的“七出七入”,打遍曹營無敵手那般勇武,卻也如同趙子龍的一身是膽。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黃崇(?-263年)三國時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西)人,蜀漢名臣黃權之子,官拜蜀漢尚書郎,最終戰死於鄧艾的亂軍之中。

公元263年,黃崇跟隨諸葛瞻抗擊鄧艾,當大軍到達涪縣後,諸葛瞻猶豫不前,黃崇數次勸諸葛瞻迅速佔領有利地形,否則將被敵軍所取。而諸葛瞻則擔心成都的安危猶豫不決,黃崇因此痛哭流涕,鄧艾也正是因此得以長驅直入。諸葛瞻在退守綿竹之後,黃崇激勵部下將士,使部下將士都抱有必死的決心,但因為寡不敵眾,黃崇最終戰死於鄧艾軍中。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傅僉(?——263年),蜀漢名將傅彤之子,蜀漢後期大將,官至關中都督,是大將軍姜維的愛將,魏國攻伐蜀漢時,傅僉兵敗戰死於陽安關。

傅彤父子是蜀漢的中堅人物,傅彤為蜀漢將軍,領劉備的中軍護衛,隨劉備伐吳。劉備在被陸遜火燒連營之後,傅彤為保護劉備而領軍斷後,吳軍曾令傅彤投降,傅彤則罵道“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最終因精疲力竭吐血而亡。而傅僉繼承了其父的忠勇,他追隨姜維九伐中原,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傅僉斬殺過魏國大將李鵬,活捉過太守王真。傅僉其父一樣忠勇,後人有詩嘆曰:“一日抒忠憤,千秋仰義名。寧為傅僉死,不作蔣舒生。”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考蜀之亡也,關氏後彝一門,殲於龐賊之手。外更得八人焉,北地王諶、武侯子瞻、孫尚、張飛孫遵、趙雲子廣、傅彤子僉、李恢侄球,皆所謂不愧其先者也。”

這些蜀國的官二代、官三代真的令人肅然起敬,然而他們卻碰上了一位“樂不思蜀”的後主劉禪,這也難怪連司馬昭都會感嘆道:“人的無情,竟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讓諸葛亮在世,也不能輔佐他長久安全無事,何況是姜維呢?”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出品,全網15億次閱讀的優質原創自媒體)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少俠看歷史2018-03-13 15:42:56

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被人賦予了很多本不屬於他的期望。但還好諸葛瞻還是頗有才學,可惜就在於十分聰敏、不成大器。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亮四十六歲得子取名諸葛瞻。對於諸葛瞻,諸葛亮是這樣評價的:“十分聰明可愛,只是怕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

縱觀諸葛瞻一生,確實如諸葛亮所料。確實天資聰慧繼承了諸葛家的好傳統,十八歲就出仕得到了蜀國人民的愛戴。我想這種愛戴更多是人們對於諸葛亮的思念。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三十四歲統領國事,但當時所有權勢皆被宦官黃皓掌握,諸葛瞻裝聾作啞鮮有政績。次年姜維北伐失敗,諸葛瞻上表彈劾姜維,然而並沒有成功。

三十六歲鄧艾前來伐蜀,諸葛瞻領兵抵抗,終是不敵兵敗身首異處。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瞻政治生涯很長,但掌管實權的時間卻很短。作為諸葛亮唯一的兒子卻沒有收穫其教導,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實屬不易。至於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真不是他的能力所能為的。身死國滅不失氣節,正如司馬炎的評價:“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管窺歷史2018-11-27 09:48:20

蜀國滅亡的鍋應該讓黃皓去背,而不能讓姜維去背,其實蜀國滅亡,諸葛瞻也有一定的責任,他反而賴到別人身上了。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根據陳壽寫的《三國志》記載:諸葛瞻這個諸葛二代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擅長書法和繪畫,但是諸葛亮去不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情,他和諸葛瑾寫信的時候就寫道:“這個孩子智力早熟,恐怕今後並不能成為大器”。這件事還真被諸葛亮說準了。

隨著時間推移,諸葛瞻慢慢長大了,諸葛瞻憑藉著他的父親在蜀國的威望,他有很厚的政治資本。所以從延熙七年至景耀三年(244年—260年),諸葛瞻累遷至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他開始統領國事。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對於黃皓來說,諸葛瞻有失察包庇之罪。

在《華陽國志》中就很遺憾地說:“諸葛瞻世受國恩,但是沒有早點斬黃皓,活著有什麼用呢?”所以不斬黃皓確實是諸葛瞻的不對了。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其實自從諸葛瞻統領朝政的時候,他就縱容黃皓玩弄權柄,沒有能輔佐劉禪的政務,阻止黃皓的行為。當時姜維見黃皓肆無忌憚的擅攝朝政,就啟奏劉禪將其處死,但劉禪不同意,說黃皓不過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劉禪命黃皓向姜維謝罪,姜維看到黃皓是劉禪的身邊的紅人,害怕自己被害就請求去外出練兵,以此來躲避禍患。

對於姜維來說,諸葛瞻節制他的兵權。

作為蜀國的執政者,諸葛瞻和姜維的執政理念並不盡相同。在景耀五年(262年)的時候,姜維北伐敗回,這次北伐徹底的惹惱了諸葛瞻與董厥等人,他們認為姜維好戰無功,致使國內疲弊,於是上表給劉禪,要求讓姜維擔任益州刺史,並削奪他的兵權了。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所以,到諸葛瞻臨死的時候還認為姜維北伐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姜維北伐是怎麼樣的呢?

其實姜維北伐還是勝多敗少的。姜維的戰績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的,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那麼在勝多敗少的情況下,蜀國人為什麼還反對北伐呢?因為他們當權者認為蜀國國力弱小,連年征戰讓國內生靈塗炭,所以他們反對北伐。

但是,反而姜維的北伐沉重的打擊了魏國,才導致魏國和蜀國的國力的差距,這樣才導致蜀國苟延殘喘的多存在了幾年。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邏輯文史2019-03-22 20:01:55

諸葛瞻,除了姓氏加成外,其餘各項屬性均和諸葛亮完全無法相比,甚至論大局觀連諸葛恪和諸葛誕都不如。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三國時期的諸葛一族,除了諸葛瑾比較“平庸”外,其餘幾位有名有姓的諸葛家人都很有魄力。諸葛亮為劉備集團所做的貢獻自然不用再說,諸葛恪少年成名,有趕超其叔父的勢頭,結果有點自負導致自己被誅殺;大魏忠臣諸葛誕打著反司馬的旗號,無奈被隊友所坑。而和幾位前輩相比,諸葛瞻的一生除了掛著諸葛亮之子的名頭外,其餘時間就是在標榜自己的才華了。但論能力,身為晚輩的他絲毫不能和同時期的姜維相比,在諸葛瞻進入朝堂時,姜維已經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了,但姜維奉行的絕對北伐政策多少消耗了蜀國的國力,這樣一來一些保守的老臣自然會對姜維有意見,但他們不可能直接去彈劾姜維,於是,諸葛瞻就成了他們最佳的傳話筒。

對於姜維的北伐行為,諸葛瞻也是否定的,那麼否定姜維就是否定他父親,可諸葛瞻是勵志要超過父輩的人,所以他多少會選擇一些否定諸葛亮而自己覺得能行的正常來實施。姜維看到勢頭不對,選擇了交付部分兵權的處理方式,而諸葛瞻三十多歲已經當上了衛將軍,這個職位可是高於姜維,並且有著直接地位已經在姜維之上,在姜維看來諸葛瞻上位多少內定的成分在裡面,再加上諸葛瞻也有對姜偉直接發號施令的權力,自然身為老將的姜維會心情鬱悶。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而黃皓這人貪圖富貴,自然要抱劉禪的大腿,但是在董允的威懾下,黃皓也只能當做劉禪的玩伴也不敢參與朝政。當董允死後,黃皓開始了開掛的人生,他一路做到中常侍的位置並且開始組織小團伙,籠絡人心,在劉禪耳邊打小報告。我們無法得知劉禪是真傻還是假傻,但他確實知道黃皓是諂諛之臣,可姜維建議處死黃皓時他又捨不得,這樣一來,黃皓和姜維但矛盾就是公開的了。而在黃皓和諸葛瞻之間,劉禪也更願意聽信黃皓但話,畢竟當時黃皓但擁躉者已經多到不像話,諸葛瞻想進言,也沒有機會。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在黃皓勢力但威懾下,在諸葛瞻但“排擠”下,姜維選擇離開成都去沓中屯田,而此時蜀國但好日子也不多了。當姜維得知鄧艾和終會等人開始向成都發兵並告知劉禪時,劉禪命人準備迎戰,但黃皓說筆下勿憂,姜維在危言聳聽,等到魏軍打到綿竹時諸葛瞻又很自信但說自己的謀略足以抵擋鄧艾,所以對於黃崇要求他在提前險要關口屯兵的計策壓根就不採納,最終魏軍勢如破竹,諸葛瞻戰死。

諸葛瞻死前提到臉黃皓和姜維,對於除黃皓這點他到是提的沒錯,但對於制姜維就讓我們多少感到一絲淒涼了。蜀國當時的軍事水平已遠遠落後其他二國,而姜維的北伐又很大成都的損耗臉不少國力,諸葛瞻想壓制姜維,更多時候是想過於證明自己了。但其自身缺陷太大,能力又不突出,所以成為成都失守前的亡魂,也沒算委屈他了。

文/邏輯文史游

不知道他母親在成都破後去哪了…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古今之言2018-07-02 18:01:43

諸葛瞻作為諸葛亮的兒子,也遺傳了父親的基因,聰慧異常,博聞強識,才思敏捷。諸葛瞻不但遺傳了諸葛亮的優秀基因,也繼承了諸葛亮的政治財富。蜀國人當初有多愛戴諸葛亮,後來就有多愛戴諸葛瞻。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年十七,尚公主,拜騎都尉。其明年為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

諸葛瞻這個官二代在諸葛亮的餘蔭下平步青雲,還繼承了諸葛亮曾經的職位軍師將軍。這個職位自劉備設立開始到蜀國滅亡,只有諸葛亮和諸葛瞻父子擔任過,可見蜀國上下對諸葛瞻寄予了多大的厚望。

但諸葛瞻雖然基因優秀,也有上進心,卻是溫室裡的花朵,並沒有經歷多少磨鍊,在蜀國也沒有多大的政績。諸葛瞻掌權後,最想做的大事就是制約姜維,阻止姜維北伐,但也沒有做成,被姜維一個自請沓中種麥就輕鬆破解了。當時姜維在成都,諸葛瞻聯絡了張翼、廖化、閻宇等反對北伐的大臣,想趁姜維脫離軍隊的時機解除姜維兵權。但還沒發動就被黃皓差了一腳,姜維自請到沓中種麥,害怕姜維的黃皓立刻慫恿劉禪同意了。於是姜維又回到軍隊,等於龍歸大海,再也制不住他了。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第二件想做的大事就是除黃皓。蜀國後期有兩大害,一是姜維北伐不止,空耗國力,二就是黃皓擅權,禍亂朝政。諸葛瞻有心除害,但依然是沒有實施成功,因為魏國終於主動進攻了,諸葛瞻受命領兵抵擋抄小路抵達江油的鄧艾。

諸葛瞻聯合執政時間極為短暫,兩件大業終成虛話,站在他的角度看,未免是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了。但事實上,諸葛瞻雖然聰明,卻有紙上談兵的嫌疑,像第二個馬謖。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鄧艾帶兵翻山越嶺,直接抵達了江油城下,江油城守將馬邈不戰而降。本想率軍到江油支援的諸葛瞻聽說鄧艾已經佔領江油,就在培城停駐不前,想要在培城據城而守。黃權的兒子黃崇死命勸諸葛瞻趕緊向前行軍,佔據險要的地方防守,別讓鄧艾進入平原地帶,但諸葛瞻猶豫不決。放著天險不守,這簡直又是個馬謖式的“舍水上山,不下據城”的錯誤。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資質通鑑·魏紀十》“崇再三言之,至於泫涕,瞻不能從。艾遂長驅而前擊破瞻前鋒,瞻退往綿竹”

諸葛瞻退守綿竹後,鄧艾寫信給諸葛瞻勸降,諸葛瞻大怒,斬了使者,並與鄧艾約戰。為了表示與城池共存亡的決心,也為了讓蜀軍決死不退,諸葛瞻下令讓所有蜀軍半隻腳埋進土裡,寸步不退。這種方法雖然看起來壯烈,卻不實用,等於是綁著士兵的腳和魏軍打仗。鄧艾帶兵一陣猛衝,把移動不便的蜀軍全部砍翻,攻破綿竹,諸葛瞻也在城破之前戰死。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瞻雖然做到了忠君愛國,死得壯烈,但終究沒能擋住鄧艾,保住蜀國。而諸葛瞻帶兵阻攔鄧艾的過程也暴露了他沒有實戰經驗,在巨大壓力面前不能做出有效決斷的缺陷,比諸葛亮差的實在太遠。後人評價諸葛瞻“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也算中肯了。

作者:古今之言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銳度何老師2018-03-16 09:13:28

借這個話題,談談兒子對歷史的影響。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讀三國,劉表給大家的印象就是不思進取。不過仔細品讀,劉表也算不上糊塗人。蔡瑁陷害劉備,在牆上題下反詩,劉表看完大怒,但走出門之後立馬反應過來:平時從來沒見過劉備寫詩,這裡面肯定有貓膩。

而劉表的實力也是經常被低估的。

諸葛亮的隆中對策中提出了三分天下:曹操、孫權、劉備。

其實在此之前江東那

邊的魯肅也提出了類似的概念,但他謀劃的三家是:曹操、孫權、劉表。官渡之戰的時候,劉表的實力是千里的土地,十萬軍隊,幾乎等於袁紹,強於曹操,曹操當時才兩萬人。面對孫堅,劉表方面派出的僅僅是地方將領:黃祖,就可以予以重創。

官渡之戰前,袁紹天下第一,劉表第二。官渡之戰後,曹操天下第一,劉表第二。

劉表窩囊的最大證據就是在官渡之戰的時候與袁紹結盟,但沒有出兵切斷曹操後路,而是選擇了觀望,無所作為。

其實道理和形勢劉表也不是不懂,只不過他也有自己的無奈。

劉備到荊州,劉表就有託孤的意思,而沒多久就病死了。所以劉表其實是身體不好,有病在身,導致他沒精力、沒銳氣進取。不過其身體素質糟糕,也是自己作的:嗜酒。

更主要的,攘外必先安內,劉表的內部矛盾近到床榻。蔡夫人喜愛小兒子劉琮,孃家還掌握荊州的大權,不住的攛掇劉表廢長立幼。而以劉表才學,自然知道這裡面的危險,他本人還是希望立長子。可惜,這個長子身體也是一塌糊塗,能力幾近窩囊。立小兒子,犯忌,立大兒子,老婆軟磨硬泡的鬧,大兒子自己本身實力還不夠。

劉琦幾次求助劉備、諸葛亮,幾次哭鼻子,下跪,求救。可見當時其家庭矛盾已經激化到了相當危險的程度。

試問,在家裡亂成這樣的情況下,劉表哪來的心思去爭天下?

家和萬事興!

再看看他那倆兒子,明知道給這倆寶貝留下江山也是守不住的,爭天下有什麼用呢?所以也就選擇了混吃等死。

身體不好、兒子不行、家庭不睦,就是劉表的無奈,喝吧,喝死拉倒。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而司馬懿以70歲的高齡還能發動高平陵之變,奮鬥奪權,為什麼?因為他有很多兒子,有很多能幹的兒子,當然,最著名的是司馬昭和司馬師。在司馬懿的眼裡,即便是100歲,奮鬥也是值得的,後繼有人。

袁紹也是要爭雄天下的,因為他的兒子也是一堆。他的這些兒子雖然被曹操嘲諷為豬崽子,能力不行,但野心還是有的。

曹操為什麼專權,非得要當個魏王,他的兒子是相當優秀的:曹丕、曹彰、曹植。這個家業是有人能接住的。如果把他的兒子換成劉琦劉琮,估計老曹也得喝個醉生夢死,但我估計會為後世留下更多的詩詞佳作。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繞了這麼大一圈,終於快說到諸葛瞻了,不過在說他之前,還得先說說他父親:諸葛亮。

在能力上,諸葛亮是有缺陷的,在工作上,他也是犯過很多錯誤的,而所有錯誤中,最大的一個,也是最要命的一個就是:培養人才!

諸葛亮確實是在努力工作,但他沒有為蜀國培養出一個精英的領導團隊。不論是文臣還是武將,誰能拿上臺面?在位那麼多年,沒舉薦賢才,也沒延攬名將,哦,有一個姜維。更沒有培養出自己的合格接班人。

但是這些都是次要的,他最大的失敗是沒有好好的培養他最該培養的人:劉禪。

我一直認為劉禪不是小說裡描述的那麼缺心眼,恰恰相反,還是很機智的。

但問題是,在那個時代,當一國之君,僅有點保命的小聰明有用嗎?正是諸葛亮,在長期掌權的過程中,把劉禪死死的困在宮內,把他養成了無所事事的庸人。不培養屬下,不教育君主,全自己來。結局就是把自己累死,蜀國滅亡。

諸葛亮才是三國裡最大的權臣,太專權了,太貪權了,一絲一毫都捨不得放。曹操不把權給漢獻帝,好歹他給手下,要麼是聽取意見,要麼是把事情分給手下的能人去處理。這老諸,是死死的抱著不鬆手。

同樣為相,同樣是輔佐幼主,呂不韋把嬴政培養成了豺狼,諸葛亮把劉禪培養成了綿羊。

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失敗。

當然,這也不能簡單的歸結為諸葛亮能力有問題,沒看出來自己的錯誤。諸葛亮在中國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恭謹的化身,他專權到如此程度卻沒有取代劉禪自立為王,才成就了他幾千年的美名。

我們再做個假設:如果諸葛亮有:曹丕、曹彰、司馬昭這樣三個兒子,他會不會當曹操?必然會的!

諸葛亮之所以不篡權,是因為他家沒有接班人。

諸葛亮是把所有的路都鋪好了,最後發現他那個兒子諸葛瞻還不如劉禪呢,所以也就選擇了放棄。

而諸葛瞻後來的作為和顯示出來的能力缺陷,證明諸葛亮是沒看錯他這個兒子的:水平太次!

諸葛瞻的人生起點是相當的高:他爹是諸葛亮。他在蜀國是很有群眾基礎的,老百姓都很愛戴諸葛一家。而諸葛亮把持朝政一輩子,為諸葛瞻留下的政治資源肯定也是極其豐富的。他在蜀國的起點甚至比司馬家在曹魏要高,畢竟司馬家名聲是不咋地的。

而就這樣一個起點,諸葛瞻除了臨死一戰,他人生中百分之九十五的時間可以稱為:碌碌無為。

不論讀歷史還是經歷我們的人生,我覺得知識和聰明都不是決定性因素,真正能決定歷史和人生走向的是:堅強的決心,果敢的氣魄。

而這樣的品質是劉琦、劉琮、諸葛瞻、曹植這些人不具備的。

即便我朝開國副領袖,不也是因為有個野心勃勃的兒子急於奪權,最後才落得個叛逃身死下場嗎。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初心如舊2018-07-23 02:32:57

諸葛瞻臨死說過“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從諸葛瞻這句話,以及後來捨身取義,報國捐軀赴國難的舉動看,這是諸葛瞻對自己的一種自責,不安,歉疚。諸葛瞻曾經位高權重,顯赫一時,時任行軍護衛將軍,當朝駙馬。黃皓誤國亂國,以諸葛瞻的地位身份,如果下決心是有能力除掉,即使不能殺掉黃皓,但驅逐出境,永不任用,估計是能夠作到的。可能是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諸葛瞻當時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佔了上風,和大多數朝中大臣一樣,裝聾做啞,還託病休養。致使黃皓座大,懵逼劉禪,一手遮天,如今敵軍抵達京城,挽回已不可能,使諸葛瞻從心底產生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悔恨。至於“外不能制姜維“,因沒找到依據,估計可能是說姜維屢屢北伐,耗費了蜀國國力吧,不好亂加評說。(對黃皓在諸葛亮傳中有“因黃皓弄權託病不出“的記載)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在鄧艾兵臨成都城下時,郤正建議召諸葛瞻商議,劉禪任命諸葛瞻帶兵七萬,往綿竹迎敵,鄧艾曾派人誘降。三國志——諸葛亮傳:【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陣死,時年三十七】這裡說,鄧艾勸說諸葛瞻只要投降,可以表奏為琅琊王,但諸葛瞻發怒,殺了鄧艾使者,遂領兵出戰,可惜能力不行,戰敗身亡。總體來說,諸葛瞻雖然能力有限,但忠心為國,誓不投敵,戰死沙場,繼承諸葛亮遺志。還是值得肯定的。(2:32)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天火Jetfire1277798222018-03-14 08:58:13

諸葛瞻一直沒有機會拋頭露面,也不敢拋頭露面。他的指揮統帥能力肯定不如姜維和鄧艾,政治能力應該也不如蔣琬、費禕等人。三國聰明人很多,楊修、孔融、曹植都聰明,劉禪小時候諸葛亮也評價他聰明。最後的贏家用的是大智慧,不是靠小聰明。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雁雪千尋2018-03-13 16:52:59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

名過於實,遠及之父。雖聰慧,然其才能,在工書畫,強識念,不能為國之重器,以亮之子,可謂壓力之大,然亦獲無數之榮。官途無阻,一路高升,對維與群臣關係緊不相制而添油添火,致維因復北欲挽朝臣,可惜再敗。艾伐蜀,崇好歹亦能見其據險,使敵不得入成都平原,而瞻猶豫,不用,祟涕泣。臨危不從崇之言而自投死路。無其才與識非其罪,能以死報君報國,即賢者。

諸葛瞻臨死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到底該如何評價諸葛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