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有兩個嫡兄長,為什麼不是嫡長子的他被立為了太子?天曉不曉2020-07-15 21:15:31

因為李治自幼聰慧,為人寬厚仁慈,與兄弟相處和睦。

唐太宗曾問李治:“你認為《孝經》中什麼最重要?”

李治對答道:“兒臣認為孝道最為重要,幼年時要侍奉父母,長大後要侍奉君王,晚年要做到修身養性。在朝要為國盡忠,居家也要不忘勸諫君主,糾其過錯。”

唐太宗聽後大喜,說道:“你如果按此行事,完全能夠恃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

又有貞觀十年(636年)六月,晉王李治時年九歲,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去世,其悲哀思念之情感動了左右之人,唐太宗多次安慰,從此就特別的寵愛,不久就便任命李治為右武候大將軍。

但這並不足以讓唐太宗李世民改立他為太子,事情的發展是這樣的:

唐太宗晚年,由於寵愛第四子魏王李泰,導致太子李承乾與魏王為儲位而展開較量。為保險起見,太子李承乾決定先動手,在貞觀十七年(643年)打算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駙馬杜荷、侯君集等人起兵逼宮,但是事情敗露,李承乾被廢黜太子之位。

此後唐太宗打算立四子李泰為儲君,李泰也許諾唐太宗將“殺子傳弟”,將來將皇位傳與胞弟晉王李治。

李泰一邊答應太宗一邊又想唬住李治,就用漢王李元昌的事恫嚇與李元昌交好的李治,不料李治將此事告訴李世民,加上被廢的李承乾也坦承自己之所以謀反是因為李泰對太子之位有所圖謀。思量之下李世民下定決心立李治為太子。

於是,太宗帶著李治駕臨兩儀殿,在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等重臣面前為諸子爭位之事欲拔劍自刎。眾臣看的明白,出面阻攔並表示晉王李治可立為儲君。同年四月七日,唐太宗親駕承天門,下詔立李治為皇太子。

此後,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邊,讓他觀看自己如何決斷各種政務,有時也讓李治參加議事,唐太宗多次稱讚他的才能。

唐高宗李治有兩個嫡兄長,為什麼不是嫡長子的他被立為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