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山河表李潼關路2020-10-10 08:36:22

有一個,大概記得是抗美援朝的時候,咱們的部隊打戰術都是戰術穿插,繞後打分割包圍,有次被老美髮現了大後方的補給點了。人家就集中火力,直接派坦克平推過去,咱們攔不住。老總下了死命令,要拖住3天,等大部隊救援。一個師,要拖對面幾個裝甲師,跟開玩笑一樣,師長髮狠,開全體大會,有死無生,全師就地解散,分成20人一組的班,沿著美軍行進路線修戰壕,一個班的人就拖了30分鐘不到,被全滅,前面拖著,後面接著修,眼看著前面的戰友陣亡,不能支援,知道下一個死的就是自己。這個情況下,也沒有逃兵,全師戰死,但是美軍被這個牛皮糖戰術拖死了,3天后,我軍堅持到了大部隊支援。算是輸了戰役,贏了戰略吧。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歷史笑春風2019-10-12 10:32:35

如果在古代歷史找這樣的戰役,那就是長平之戰莫屬了。

這次戰役,趙國雖然慘敗,但是趙國解開了戰略上的死局,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長平之戰時,趙國在實力上遠不是秦國的對手。但是,由於戰略上陷入了死局,使得趙國陷入了滅頂之災。

韓國的上黨守為了拉趙國下水,把上黨獻給趙國。趙國如果接受,就要直接和秦國為敵,兵戎相見。如果不接受,秦國佔領上黨戰略要地,趙國國都邯鄲就在山下,形勢更加不利。因此,趙國只能拿下這個燙手山芋。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戰爭開始前後,秦國在外交上佔有先機。所有國家都作壁上觀,不參與秦趙兩國的戰爭。這使得趙國徹底失去了外交媾和的希望。

在戰鬥上,趙軍戰鬥力不如秦軍,屢戰屢敗,只能靠堅守苟延殘喘。而糧食又將告盡,這個時候,趙國已經沒有了生路。秦國認為一切都安排得很周密,非要破趙不可。

在這個形勢下,趙國只有一個破除死局的辦法,那就是和秦國拼死一戰,拼一個兩敗俱傷。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這是因為關東各國中,齊燕都不參與戰爭,趙國唯一的希望就是魏楚韓國救援。而這些國家在秦國的威脅下,不敢救趙國,怕秦國報復自己。

而趙國勝利,他們也不願意。他們不願意看到一個秦國倒下,另一個強大的趙國屹立在身邊。所以,只有秦趙兩敗俱傷,這些國家才可能出來救趙國。

最後,趙國換上趙括,趙括和秦軍拼死一戰,被白起所圍。這個時候,趙括做出了令秦國君臣意外的行動,他一沒有投降,二沒有崩潰,率領趙軍和秦軍做了最後的拼殺。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最後,秦軍雖然勝利,但是死亡過半。這使得其他國家敢於出來救趙。最後,在關東各國聯軍的打擊下,秦軍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失敗,被打回函谷關幾十年。

秦軍在長平之戰中,實力不足以消滅趙軍並壓制其他國家。它只有嚇唬其他國家。趙括看破了這一切,最終使得秦國的戰略破產。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秦國雖然取得了長平之戰的戰役勝利,但是它吞併六國的戰略遭到了破產。秦國至少晚統一天下二十年。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謝謝。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東方神盾2019-09-20 14:32:36

謝謝邀請回答

在人類戰爭史上,類似於輸了戰役但卻贏得了戰略空間的戰爭不在少數,今天我在此給大家談談發生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基輔戰役吧。

在一九四一年的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之後,當時的德軍兵分三路,分為北方集團軍群、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北方集團軍群的主攻方向是掃清波羅的海沿岸的蘇軍,目標是拿下列寧格勒。

南方集團軍群的主攻方向是蘇聯的西南方向,目標是廣闊的烏克蘭頓巴斯糧倉、高加索油田等。

中央集團軍群的目標是攻克斯摩稜斯克,最終目標拿下莫斯科。

三路大軍分頭疾進,而對面的蘇軍部隊根本就頂不住德軍的這種閃電式打法,不僅損失了大量的軍火武器,還有大片的國土面積,儘管蘇軍在竭力的進行抵抗,但形勢仍在不斷的發生惡化。

在時間進入到7月份時,一道猶豫不決的問題都同時擺在了蘇德雙方的最高統帥部的面前,這個問題就是烏克蘭的首府基輔。

在蘇軍最高統帥部裡,當時的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大將透過各種資料的分析,得出德軍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將暫停對莫斯科方向的進攻,轉而調頭圍殲基輔一帶的蘇聯西南方面軍。

他帶著地圖懷著沉重的心情,冒著被斯大林訓斥的風險來到了斯大林的辦公室。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他如實的把自己對形勢的判斷向斯大林作了彙報,然後主張把堅守基輔的西南方面軍撤退到第聶伯河的對岸,然後在進行反突擊。

斯大林聽後勃然大怒,他大聲訓斥朱可夫:

簡直是胡說八道,哪裡還有什麼反突擊,把基輔交給敵人,虧你想得出來。

朱可夫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他也當面反駁說:

斯大林同志,你如果覺得我這個總參謀長不會別的指揮胡說八道的話,那麼你還要他做什麼,我請求解除我總參謀長的職務

事情就這樣的決定了,斯大林要求基輔蘇軍:一步也不能後撤!

但是關於基輔作戰的問題,也同樣在德軍內部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以陸軍司令布勞希奇元帥、總參謀長哈爾德將軍、中央集團叢集司令博克元帥和裝甲兵司令古德里安將軍為首的一派,極力主張進攻莫斯科。

他們的想法是,對於蘇聯基輔一帶的守軍倒是暫時可以放一放,在莫斯科的防禦準備還未完成之前,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一舉拿下莫斯科。

莫斯科一旦被攻克,將對蘇聯軍民的抵抗意志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莫斯科一完結,也就意味著蘇德戰爭就結束了。

而希特勒則有應外的一種看法:圍殲基輔一帶的蘇軍刻不容緩。

他認為,如果在還未解決基輔問題之前,是不能向莫斯科發動進攻的,這樣一來德軍就會有在側翼受到威脅的危險。

更為重要的是,一旦拿下基輔就本身意味著蘇聯失去了烏克蘭大糧倉,更為重要的是為將來攻克高加索大油田創造了機會,蘇聯一旦失去這兩樣東西,戰爭將無法再進行下去。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他批評他的將軍們對戰爭中的經濟問題一竅不通,他認為他們的戰爭頭腦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希特勒的主張的到了來自作戰部長凱特爾以及約德爾等人的支援,事情就這樣決定了!

基輔戰役從7月份的初期打響,到9月底以前結束,戰役以德軍的全面勝利和蘇軍的全面失敗結束,蘇聯西南方面軍僅僅被俘人員就高達66萬。

這是人類史上最大的一次合圍戰役,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陣亡。

戰役德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但是博克元帥和古德里安將軍等人卻一直的認為:儘管德軍取得了基輔戰役的空前勝利,但卻耽擱了進攻莫斯科的寶貴時間!

事實也正是這樣的,在蘇軍內部,儘管最高統帥部為基輔戰役的失敗痛心疾首,但他們卻認為,代價是值得的,因為這樣一來莫斯科已經完成了防禦準備工作、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和戰略空間。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德軍實施的攻佔莫斯科的“颱風計劃”最終沒有達到目的,莫斯科會戰是德軍自從實施閃電戰以來所遭受的第一次空前的大失敗,它打破了德軍閃電戰無敵的神話,成為了剋制德軍閃電戰的一個起點。

如果當初德軍不實施基輔戰役,莫斯科在當時還未完成防禦準備工作的情況之下,德軍如果不顧一切的進行快速推進,莫斯科就有將被攻克的可能。

也正是基輔會戰,才真正的遲滯了德軍繼續向莫斯科推進的可能,從而使得蘇聯有了充分的準備時間,完成了防禦工作。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2020-06-13 10:26:35

歷史上“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情況非常常見。

主要有以下幾種。

戰役沒打好,區域性利益受損,但因戰略方向正確,推動了全域性的發展。

1947年的“七月分兵”即是此例。

七月分兵後,由於對敵情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對分兵以後的情況估計不足,我軍打了八仗,只有三仗打好了。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其中,南麻、臨朐戰役,更是令華野指戰員鬱悶。

連續的作戰失利,華野減員5萬。

“反攻反攻,丟掉山東”,可以說,“七月分兵”期間,華野部隊、解放區都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可是,正如粟裕所說:“七月分兵”打亂了國軍的部署,配合了劉鄧在魯西南的作戰,為我軍在轉入戰略反攻做出了貢獻。

可以說,華野雖然這幾仗沒打好,在區域性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推動了全域性的發展。

同樣,劉鄧在大別山艱苦奮戰,因為敵強我弱,受到了極大損失,退出了大別山,但仍然為全域性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鼓勵了對手繼續在錯誤的方向上前進

戰略方向,意味著要將寶貴的資源投於何處,如果投放到了錯誤的地方,那打得好也意義不大。

蘇德戰爭中的高加索方向的戰役就是此例。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德軍分兵攻略高加索,取得了一連串戰役的勝利,控制了北高加索大片區域。蘇軍吃了不少虧!

可是,由於希特勒同時分兵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戰場的戰略就是錯誤的,德軍既無力徹底控制高加索地區,實現戰略目標,反而耗費了大量資源於此。

隨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塵埃落定,高加索德軍的末日也來臨了!

使對方方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失利方實現了戰略目的

有一種勝利叫“皮洛士的勝利”,意思就是勝利方代價太大,得不償失,最後在勝利中走向敗亡。

這個名詞的來源,就是希臘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此君自比亞歷山大,善於用兵。

在與羅馬作戰時屢屢取勝,但每次代價都很大。最後,實力衰竭的他還是輸掉了與羅馬人的戰爭。

類似的戰例,最典型的就是唐代安史之亂中的睢陽之戰。

當時,安史叛軍在中原優勢非常明顯,兵鋒直指江淮,一旦攻略江淮,大唐失財賦重地,將難以維持。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張巡在雍丘、睢陽抵抗叛軍1年7個月,前後擊殺叛軍10餘萬。

最後,叛軍儘管仍然拿下睢陽,但時機已錯過,戰力已衰竭,已無法實現攻略江淮的戰略目的了。

失敗“厚黑學”

有時,一場可控的失敗,反而是有利的。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企圖堅壁相持。

但是,眾將堅請戰,司馬懿無奈,遂進行了滷城之戰。

結果,大敗!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此戰,魏軍損失不小,但仍在可控範圍內,主動權仍未喪失,而魏軍上下認識到了蜀軍戰力不可一戰而勝利,初來乍到的司馬懿(剛從荊州調來)平息了內部強烈的不同意見,統一了全軍思想。

可以說,滷城之戰雖然失敗,但司馬懿實現了內部思想統一,利於他以後執行一貫的“堅守”戰略。

學會從全域性上考慮問題,制定(或領會)清晰的戰略思想,即使一時受到挫折,也可能是朝著勝利的方向前進!

祝君勝利!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淘金人2021-01-30 21:34:03

蘇聯遼闊的領土和豐富的礦藏,早就讓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垂涎三尺,於1940年12月1日就發出了侵犯蘇聯的“巴巴羅薩”方案作戰計劃,只是懾於蘇聯的強大,不敢冒然行動。但他27天征服了波蘭,1天內拿下丹麥,23天奪得挪威,5天輕取荷蘭,18天佔領比利時,39天內掃平法蘭西,12天打下南斯拉夫,21天攻佔希臘,11天蕩平克里特島後,就頭腦發脹,自以為武力天下無敵了。就於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30分,兵分三路向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北路26個師以列寧格勒為目標,中路49個師直取莫斯科,南路39個師直撲基輔。

正當中路集團連戰連勝,準備向莫斯科作最後衝刺時,南路德軍已進抵基輔與克列緬丘格間的第聶伯河一線。這樣,蘇聯西南方面軍所堅守的地區,就象一片舌頭尖夾在德軍中央集團與南方集團軍群之間。

對於十分醉心於大規模包圍作戰的希特勒來講,這種戰場態勢是千載難逢。經過再三爭論,他終於斷然拒絕中路眾將繼續向莫斯科挺進的要求,令中路集團的古德里安第二裝甲兵團調頭南下與南方集團的第一裝甲兵團形成對進,封住蘇軍退路,將蘇軍西南方面軍合圍並殲滅之。為作出這項決策,德軍足足耽誤了一個多月的寶貴時間。

其實,德軍這一企圖,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預判到了。在7月29日向斯大林彙報時,他建議放棄基輔,但由於斯大林及其他將領的錯誤,才使德軍這一計劃得逞。

8月25日,決定蘇軍西南方面軍命運的時刻來到了,古德里安第2裝甲兵團突然一個90度的大轉彎,由北向南,直撲蘇軍西南方面軍後方,一路上摧枯拉朽,對基輔後方作深遠的兩翼鉗形包圍已順利地形成了。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1941年9月14日18點20分,德軍兩股洶湧對進的坦克洪流匯合了。9月24日,在一片火海中,世界戰爭史上最大的包圍戰結束了。蘇軍西南方面軍在德軍步兵和裝甲兵團的雙重包圍下被徹底毀滅了。德軍宣稱俘獲66。5萬人,裝甲車884輛,火炮3718門,汽車3500輛。

28年後,朱可夫元帥悲痛地回憶道:“從那以後,多少歲月過去了,可是每當想起這件往事,我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

基輔會戰的勝利使希特勒變得更加趾高氣揚,下令立即拿下莫斯科。在冬季到來前結束對蘇戰爭。

歷史上有沒有“輸了戰役,贏了戰略”的戰爭?

但是,由於基輔包圍戰,而向莫斯科的進攻推遲了一個月,給莫斯科的守衛提供了喘息的機會,再加上氣溫驟降,突降大雪,鐵路丶公路交通完全斷絕,各種車輛水箱死死凍住,甚至汽油也被凍結,德軍慣常的長驅直入丶迅猛攻擊前進的作戰風格消失了。儘管希特勒盯著地球儀上的莫斯科使勁喊:“再加最後一把勁”,但德軍卻不能越雷池一步。

12月6日,蘇軍利用不久趕到的西伯利亞生力軍和新建的軍團,利用良好的冬季防寒裝置的保護,對筋疲力盡的德軍發起全線反攻,德軍全面敗退。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統帥下,蘇聯人民經四年英勇奮戰,終於取得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

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說:“就基輔包圍戰本身而論,實在可以說是一次極大的成功,…但弱點是時不我予,尤其是德軍對於冬季作戰並無充分準備,德軍贏得了戰爭史上最大的殲滅戰,卻失去了戰爭史上最大的戰爭。”

當然,德軍如能拿下莫斯科,也未必就能取得整個戰爭的勝利。但是,如能佔領莫斯科,那對雙方的影響,是基輔遠遠不能比的。

(參考書目:巜倪樂雄。帷幄與決勝》丶巜朱可夫回憶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