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智者熊貓LM2022-06-22 22:29:05

我一直相信是有龍的,十二生肖裡唯獨沒見過龍。但不代表沒有過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上弦月A2022-06-01 04:23:51

蛇大走蛟,蛟渡劫化龍,從江河入大海,完成神奇蛻變,成為水域統領。

蛇大成精,再練化人形,從荒野到人間,完成華麗轉身,是劫是緣難定。

同樣是大蛇修煉,完全不同的套路和正果,這差別實在太大。若是細究這個話題,化蛇還是化人,真不是任性亂來的。

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起尋訪傳說的大蛇……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

1。蛇化蛟的傳說

①蛇的練級之路

水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再五百年化角龍,千年化應龍。

——南朝·述異記

水虺

(hui),泛指水蛇一類水生物。蛇閉關500年化蛟,然後走上煉獄之路: 蛇→蛟→普通龍→角龍→應龍。數百上千年演變一級,每演變一級都要渡劫,幾乎都演成了悲劇。

走蛟傳說

蛇化蛟,俗稱“走蛟”,多發生在山野河川水域。大蛇熬足500年,機緣一到,便借水勢衝入江河化身為蛟。傳說走蛟時伴有暴雨雷電,風雲激盪,變化莫測,大蛇迎雷霆而上,成則化蛟化龍,敗則萬劫不復。

民間有說法,走蛟時,大水淹沒橋面,此時行人不宜過橋。老人說,一旦被蛟踩踏而過,一輩子晦氣難出頭。野外有些橋樑下懸掛“

斬龍劍

”,習俗就與此有關。人家苦熬500年等來良機,結果你把劇本改了。

老話說,蛇大成蟒,蟒大成蚺,蚺大成蛟,蛟大成龍

。當然成龍也會演繹(搞不好會被封印哦),模式和《述異記》所載類似。在同一個神話小體系中,演繹或有小別但文化一樣。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

②蛇化蛟背後的神話體系

1)首先蛇化蛟有物種限制

水虺五百年化為蛟丨述異記

貺水出……注於漢,其中多蛟丨山海經

據古籍,水虺為水蛇;蛟乃水中物;龍乃水族神物。因此,神話裡的蛟是由水蛇所化。於是有了水族演變鏈條☞ 蛇→蛟→龍。

《西遊記》中的蛇精是盤踞在七絕山的

紅鱗大蟒

白素貞

生在峨眉山,又到青城山修煉。它們都不是水蛇,自然無法化蛟。

2)完善圖騰文化鏈條

蛟又稱蛟龍、地隱,習慣上劃歸龍族,但並不是真龍,兼有龍和蛇的物性。

我們看看蛟的模樣:

(蛟)似蛇而四腳,小頭細頸,頂有白癭,大者十數圍,卵如一二石甕,能吞人……四足龍屬,其狀魚身而蛇尾……

——郭璞注《山海經》

據晉代郭璞釋義,

蛟形如巨蛇,尾漸禿,但腹生四腳,頭頂冠狀物,大蛟可吞人。

據其他古籍,蛟潛於江河、湖泊、深潭或洞穴,儘管有興水作浪的本事,但通常被認為“水族自然生物之首”,不具備龍的神性。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

小結

蛟非自然物,是蛇和龍之間的過渡,物性介於動物和神物之間,後來蛟又融合了蛇、龍、鱷、魚等多個物種特徵。

蛇和龍均為華夏古老圖騰。蛇和龍的形象、文化都有相似性,但物種差距巨大。

蛟文化的誕生,完美地彌補了蛇到龍過程中的文化缺失,也豐富了蛇和龍的衍生文化。蛇→蛟→龍,形成完整的神話體系,這條鏈條自然不突兀。這就是蛟文化存在的意義。蛇化蛟,是龍蛇文化的補充。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

2。蛇化人形的傳說

青城山下白素貞,七絕山上紅鱗蟒,魯迅筆下美女蛇,這些明顯不是水蛇。首先這和蛇化蛟的傳說不矛盾,也不是一個文化系統。

①蛇精化人的故事

先看一則大唐蛇妖的故事:

(白衣女言)“郎君儻不棄。則願侍左右矣。”……李已漸覺恍惚,謂妻曰“吾不起矣。”(李妻)覺被底身漸消盡,揭被而視,空注水而已,唯有頭存……但見枯槐樹中,有大蛇蟠屈之跡。

——唐代·博異志·李黃

故事說李黃遊玩長安,偶遇一絕色白衣女(孀居),並同榻三日。李歸,身有腥臊之氣,接著頭眩體沉,便裹被躺下。

李妻驚見被中正一點點變得虛空,揭開被子,發現丈夫的身體已化水,只剩外面的腦袋

。阿門。

家人趕到白衣女住宅,發現空宅無人。鄰人說,槐下常見大白蛇出沒。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

蛇化人形的故事,這篇或是可考的最早記錄。後來《

太平廣記

》收錄了《李黃》,從此蛇化人形的傳說便多了起來。

最有名的要屬《白蛇傳》。先是民間演繹,後被

馮夢龍

正式收錄為《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清朝又改編為《雷峰塔傳奇》。後又經多次改編,最後由

方成培

定版,乾隆御覽,加入了“斷橋”和“祭塔”環節。

我們發現,無論白蛇傳或西遊記蛇精,又或民間傳說,蛇精背後都有道教的影子。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

②道教文化裡的蛇精

道家有五術,其首為“山(仙)術”

,透過特殊手段,藉助自然能量,不斷修煉以提升“肉體”和“精神”,達到“盜天地奪造化”之境界。於人就是得道,於物就是成精。

山術所謂特殊手段,包括食餌和藥材,目的是協助修煉。

西遊記的蛇精需飲血,這就是食餌;白素貞偷丹藥,這就是藥材。

山術所謂自然能量,聚天地靈氣,採日月精華。物種在機緣下可成精成怪,並繼續修煉,

修煉之法就是道家中的“山術”。凡精怪妖一類也都歸道教管轄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

小結

可蛇精大抵都會幹齷齪事,比如抓童男童女、勾引男子等(正面形象的白素貞只能偷丹了),

因為蛇精要採陰補精,補充能量以修煉。這就是精怪之道,屬於道教山術。

道教文化根植民間,加上人類對蛇的恐懼,就有了蛇化人形的民間傳說。很現實的一點: 蛇精化人可演繹出無限個故事;蛇化蛟演繹空間太單一,也不夠接地氣。

你看,化蛟的蛇和幻化人形的蛇,物種有水陸之別,而後者屬於道教神話體系。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

小編陳詞

蛇化蛟,屬於華夏神話和圖騰文化,它彌補了蛇文化到龍文化中的缺失環節,畢竟俗稱“小龍”的蛇和龍相差甚遠,蛇→蛟→龍,這個過渡鏈條看起來完美又自然。該鏈條上的物種都是水中物,故蛟乃水蛇所化。

蛇化人,歸為道教文化和民間傳說,蛇精修煉之法屬於道家山術,精怪一類也歸道教管轄。蛇精故事的演繹空間很大,非常迎合市井文化口味,所以蛇精故事多見民間傳說。

蛟的文化平臺不夠親民,故事缺乏演繹空間,也遠離民間。人類和陸蛇的生活區交疊,民間就是蛇類故事的大舞臺,人們自然熱衷於接地氣的蛇精故事,演繹內容更豐富精彩,也更有警示意義。當然美女蛇也確實誘人。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遠山的風2022-06-28 06:45:36

蛇可以演變為蛟,也可以化為人形,為什麼同樣是蛇,卻有著絕然不同的命運?我們先看看蛇為什麼能化為蛟?

蛇想成為蛟,首先必須是百年以上的的蛇,而且在百年以後,每隔十年就會遭遇一次雷劈,如果被雷劈過十次而不死的蛇才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能夠被雷劈過十次而不死的蛇,可以說是百萬分之一都不到,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很少能見到蛟的原因,如果蛇化為蛟,它就不在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了,這個時候,它會找到一個不被人們發現的水域,靜靜的潛伏下來,等待千年,在遭受無數次的雷擊,如果大難不死,才可能化為龍。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

如果一條蛇想變化成人,那就更難了,首先這條蛇必須是千年以上的蛇,其次是這條蛇不是生活在水中,而是生長在名川大山之中,不僅如此,這條蛇不能傷害其他眾生的性命,他們所吃的食物,多數是仙草,或者是名貴的藥材,更不能食用人間的食品。

做到這一點,也不能化成人,還需要機緣,如果機緣成熟,遇到得道的高人指點迷津,然後在經過種種的磨難與考驗,這其中數百次的雷擊是不可避免的,有時候,我們會見到古樹被雷擊中,這其中也許就有一條蛇在潛伏著。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

如果數百次的雷擊,能夠存活下來的才有可能躋身人類。

所以說,得人身不容易啊,我們今天能夠成為頂天立地的人,都是經歷過無數次的磨難,才有今天的人身,而我們卻不珍惜這好不容易得到人身,這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十里桃花溪192022-06-03 18:24:43

蛇化蛟屬於神話傳說,形成於上古時期。宋代典籍《墨客揮犀》有記載: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

由此可見,蛟鳴叫洪亮,樣子大蛇,應該也有龍的樣子,但是地盤和龍有本質區別,只能呆在溪潭河湖這種水域。龍的地盤是大海。蛟的形成和上古圖騰有關。

蛇化人來自故事和民間演繹,形成要晚的多。最有名的是《白蛇傳》。大概跟人們對蛇的恐懼心理有關。

蛇化蛟或化龍,是兩條獨立路線。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黑玫瑰2022-08-09 07:14:37

p

傳說中,蛇可化蛟,也可化人形。為什麼會演繹出兩條不同的路線?駐言2022-06-29 05:53:09

蛇可化蚊,也可化化人形,因為各條蛇的意識不一樣,行的善德也各不一樣,所以最終結果就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