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都沒了比喻什麼?使用者57777512625252020-04-03 12:09:01

搗雞毛”是上世紀80年代初鄭州老城區年輕人創造的方言,被社會各階層認可後流傳於鄭州周邊地區。

說起雞毛,人們會禁不住聯想到“雞毛蒜皮”。雞毛與蒜皮都屬於輕飄飄之物,有風拂來它們便隨之移動或飄浮在低空,因此“雞毛蒜皮”比喻無關緊要的瑣事。“搗雞毛”,單從這種動作或行為來看,不管搗者是大人還是孩子,旁觀者會覺得無聊,因而,“搗雞毛”被吸納為鄭州方言後,其意思是指某人“挑撥別人的關係”、“無事生非”、“愛糾纏瑣事”、“胡攪蠻纏”。比如:“他經常搗雞毛。”

但,如果一個孩子覺得“搗雞毛”有趣、好玩,把這當成一樁正經事來做,你還會說無聊嗎?說不定這個孩子是有意為之呢。順理成章,“搗雞毛”就有了“惡作劇”之意:“這傢伙搗雞毛呢,別理他。”

如果是一個成年人感覺空氣沉悶,氣氛壓抑,為了活躍氣氛,以“搗雞毛”的方式即興演個小品或幽上一默呢?因此,“搗雞毛”就有了“搞笑”、“滑稽”、“有趣”、“幽默”之意。大家會笑著說他:“你真會搗雞毛。”“你真搗雞毛。”

有意為之,並非都是善意的。於是,“搗雞毛”就衍生出“搗亂”之意,如“搗雞毛的又來了”。

“搗雞毛”有時也變異為“搗了一回雞毛”。在大多數語言環境中,其意與“搗雞毛”基本相同。但是,在特殊語言環境中其意也有差異,如“搗了一回雞毛,他總算答應了”。這裡“搗了一回雞毛”的意思是“鬧了一回事”或“吵了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