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裡經常看到的“隴西堂、潁川堂”等匾額是怎麼回事?蓮霧夢2021-06-27 09:29:18

我在海南黃流看到過隴西第,穎川第

祠堂裡經常看到的“隴西堂、潁川堂”等匾額是怎麼回事?與書居2018-02-06 16:57:50

在中國很多祠堂裡,經常可以看到諸如“隴西堂”、“潁川堂”等匾額,這裡涉及到中國歷史上一個很有名的現象——郡望。

祠堂裡經常看到的“隴西堂、潁川堂”等匾額是怎麼回事?

所謂的郡望,指的是魏晉至隋唐時期,每郡顯貴的家族,久居某郡,為當地人所仰望。郡望的形成可追溯到魏晉。曹魏時期創行九品中正制,各郡設大中正、中正,這些中正多為當地有聲望的人,由他們將郡內計程車人分為九品,朝廷按品級選用。劃分品級的標準最初是依據一個人的德行、才能和治績,到了司馬氏當政後,選用原則以“家世”為重,任人唯“家世”。

祠堂裡經常看到的“隴西堂、潁川堂”等匾額是怎麼回事?

在這樣的制度下,政權基本由這些有聲望的世家大族掌控。不屬於望族的叫庶族或寒門。“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這句俗語反映的就是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把持政權的歷史狀況。望族與庶族之間,地位差距懸殊,不能平起平坐,不能禁止通婚。即使庶族出身的人官居高位,也不敢與望族為敵。

祠堂裡經常看到的“隴西堂、潁川堂”等匾額是怎麼回事?

由此,重高門,輕寒門,便成為當時的社會風氣。出身望族的人自然喜歡以“郡望”自我標榜,出身寒門的人也想方設法攀附望族,以抬高身價。清代大歷史學家錢大昕就曾說:“魏晉以門第取士,單寒之族,屏棄弗齒,士大夫始以郡望自矜”,“言王必曰琅琊,言李必曰隴西,言張必曰清河,言劉必曰彭城……至於始祖何時,遷徙何時,則概置之不問”。

祠堂裡經常看到的“隴西堂、潁川堂”等匾額是怎麼回事?

隋朝以科舉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把持政權的局面被打破,但郡望的影響並未因此消退,反而影響至今。當今中國各地祠堂的匾額裡所寫的“隴西堂”、“潁川堂”、“清河堂”等,有追溯先祖輝煌過去的成分,而這些成分應是“郡望熱”的遺緒。

祠堂裡經常看到的“隴西堂、潁川堂”等匾額是怎麼回事?西北姚林2021-06-26 12:57:33

隴西是個堂號但是也是個名門望族地方,在中國不同姓氏都有隴西堂,因為它們曾經生活隴西從這裡壯大走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