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夫的詩詞?使用者1399993572722021-08-29 14:06:15

鋤夫耘藥欄,根不留其一。萊垍頭條

出自唐詩人蘇拯的《凡草誡》萊垍頭條

野草凡不凡,亦應生和出。萊垍頭條

鋤夫耘藥欄,根不留其一。頭條萊垍

良田本蕪穢,著地成棄物。萊垍頭條

人生行不修,何門可容膝。頭條萊垍

不唯不爾容,得無凡草嫉。萊垍頭條

賢愚偃仰間,鑑之宜日日。萊垍頭條

鋤夫的詩詞?清風憑爾任西東2021-09-28 12:29:26

一、出自東晉陶淵明的《歸園田居》萊垍頭條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萊垍頭條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頭條萊垍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垍頭條萊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萊垍頭條

賞析萊垍頭條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的結尾二句,是“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所謂“自然”,不僅指鄉村的自然環境,亦是指自然的生活方式。在陶淵明看來,為口腹所役,以社會的價值標準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追逐富貴,追逐虛名,都是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的行為。而自耕自食,滿足於儉樸的生活,捨棄人與人之間的競逐與鬥爭,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不管這種認識在社會學中應作如何評價,終究是古今中外反覆被提出的一種思想。垍頭條萊

當然,陶淵明作為一個貴族的後代,一個很少經歷真正的苦難生活的磨礪計程車大夫,要完全憑藉自己的體力養活一家人,實際是難以做到的;而且事實上,他的家中仍然有僮僕和帶有人身依附性質的“門生”為他種田。但他確實也在努力實踐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特殊認識,經常參加一些農業勞動,並在詩歌中歌頌這種勞動的愉悅和美感。萊垍頭條

讀者應當注意到:不能把陶淵明的“躬耕”與普通農民的種地等量齊觀,因為這並不是他維持家庭生活的主要經濟手段;也不能把陶淵明對勞動的感受與普通農民的感受等同看待,因為這種感受中包含了相當深沉的對於人生與社會的思考,在古代,它只能出現在一小部分優秀的知識分子身上。萊垍頭條

二、“鋤禾日當午”出自《憫農(其二)》,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紳。萊垍頭條

全詩如下:萊垍頭條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條萊垍頭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垍頭條萊

根據唐代範攄《云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組詩為李紳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萊垍頭條

此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閒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垍頭條萊

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頭條萊垍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