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2許雲輝2020-03-17 14:18:11

秦昭襄王因藺相如“完璧歸趙”,故不計較其撒潑打滾耍無賴,遂順水推舟“畢禮而歸之”。但其後,秦王並未善罷干休,依然採取戰和兩手對付趙國。

秦繼續實施遠交近攻戰略,先和好楚,又拉攏韓魏以孤立趙國。公元前282年,趙猛攻已附秦的魏,秦將白起趁機攻入趙國西部,攻佔戰略要地石城並殺二萬人,再拔除趙兩座城池,趙苦苦支撐,雙方陷入僵局。

曾被秦逼得簽訂城下之盟的楚國突然背後捅刀,反攻強秦。秦無力兩線作戰,只得在全力對付楚軍時,向趙惠文王揮舞橄欖枝,單方面宣佈停火,並約趙王澠池相會。於是,又引出藺相如在廉頗強援在後背景下,面折秦王的澠池會故事。(用百度捜索詞條“藺相如”,即可於“TA說”中見拙作《完璧歸趙的內幕》)

故,完璧歸趙後,秦始終用各種手段對付趙國。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煮酒聽史2020-03-17 22:35:15

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大家從小聽到大。秦昭襄王也因為此事,在大家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象。類似無惡不作,無恥之徒,幕後boss之類的標籤,說的統統都是秦昭襄王。

那麼作為秦國統一天下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位君王,他真的有大家說得那麼不堪嗎?完璧歸趙故事的背後,又蘊含著怎麼樣的動機呢?

完璧歸趙始末

完璧歸趙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經十分熟悉,這裡就只做一點簡要的敘述。

戰國中後期,趙王得到了一塊絕世寶玉,和氏璧。而當時的秦國已經無比強大,因此,當他得到這塊寶玉以後,就馬上對趙王要求道:“這塊寶玉我要了,拿十座城池來換。”

按理說,趙王聽到這個訊息,內心應該是很激動的,畢竟一塊玉和城池沒有可比性。然而,此時的趙王卻是愁眉苦展的,因為上一個相信秦昭襄王鬼話的楚懷王,還屍骨未寒呢。但是趙王又害怕不順著秦昭襄王的心意,秦昭襄王會以此為藉口攻打趙國。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此時,一個名叫藺相如的人自告奮勇,向趙王保證:如果秦國不拿城池,我一定把和氏璧成功地帶回來。

就這樣,一場完璧歸趙的好戲就上演了。

藺相如來到秦國以後,秦昭襄王果然沒有拿城池交換的意思。於是,藺相如又乘機將玉拿了回來,並欺騙秦昭襄王說:“想拿玉,得齋戒五天,並用九賓大典來迎接自己。”秦昭襄王答應了這個請求,而藺相如卻乘機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

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然而,這裡有一些疑問:藺相如的行為最終還是得罪了秦昭襄王,那麼為何不一開始就選擇得罪秦昭襄王呢?反而要多此一舉地弄出完璧歸趙的戲碼?而秦昭襄王在被耍了以後,為何又要放過藺相如,放過趙國呢?

秦昭襄王想要和氏璧的真正原因

完璧歸趙事件,其時間節點正好位於五國伐齊之後。當時的齊國,被樂毅打得差點滅國,雖然後來田單復國了,但是齊國的國力卻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力抵抗他國的侵略。

在戰國這種殘酷的環境下,其餘諸侯國看見齊國衰弱,不僅不會同情,反而會一擁而上,侵略齊國。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事實也的確如此,當時,趙國和齊國都多次攻打齊國,侵佔了齊國不少的領地。因此,受不了的齊國終於派人來說服趙王,並勸諫趙王應該聯絡諸侯,抵抗強秦,而不是和秦國一起削弱合縱聯盟。

此時的趙王才意識到自己的敵人不是齊國,而是秦國,於是便停止了攻打齊國的步伐。於是,就有了這一次完璧歸趙。

當時的天下大勢,除了秦國以外,就屬趙國最強。一旦趙國聯絡諸侯,抵抗秦國,那麼秦國依舊是十分危險的。

因此,秦昭襄王就以拿城換璧為手段,看看趙國對秦國的態度。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如果趙王拒絕了秦昭襄王的交易,那就說明趙王想要和秦國作對,那麼秦昭襄王必定會藉此機會,削弱一下趙國。畢竟,此事在明面上,秦國是佔理的。

如果趙王接受了秦昭襄王的交易,那就說明趙王畏懼秦國的強大,不想和秦國作對。這種情況自然也是秦昭襄王所樂意看見的。那麼秦昭襄王就會對趙國進行敲打。

事實上,秦昭襄王也是這麼做的。藺相如來到秦國以後,既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也沒有得到應該拿到的城池,而是被晾在一邊。《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

“(秦昭襄王)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足可見秦昭襄王有多麼的輕視趙國。

相如至,謂秦王曰:“且秦彊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因此,才有了藺相如後來的“齋戒五天,並用九賓大典待之”的行為。而藺相如在欺騙秦昭襄王以後說的話,更是表達了一個資訊,那就是趙國畏懼秦國的強大,並不想和秦國作對,但是如果秦國真的想要不講理地欺負趙國,趙國也絲毫不懼。

這個資訊,對於秦昭襄王來說,其實已經夠了,秦昭襄王已經知道了趙王的態度,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資訊,自然也不會再對藺相如做什麼。否則,就憑藺相如的欺騙行為,秦昭襄王早就殺死他了。

而秦昭襄王沒有殺藺相如,本身就說明了秦昭襄王的目的不在於和氏璧,而在於趙王的態度。

結束語

因此,秦昭襄王已經放過了趙國,因為此時的秦國還沒有得罪六國的實力。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稽聖2020-03-17 15:00:11

“完璧歸趙”這件事情,並非許多人所想的那麼簡單,背後是存在著巨大的利益博弈的。我們來詳細地講一講。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一、史書上的完璧歸趙

我們先來說一說這件事情。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得到了楚國所獻上的一塊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之後,說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這件事情,趙國內部有不同的意見。有些人認為,一塊玉換十五座城,非常划算。有些人認為,秦國可能會耍詐,不能相信。到時候玉丟了,城池也拿不到,這生意就虧大了。同時,還擔心秦國會突然發兵進行趙國,強行奪走和氏璧。

藺相如認為,秦國非常強大,而趙國卻在逐漸萎縮。對於秦國的要求,趙國只能夠點頭同意。而趙王所擔心的,是秦國拿走和氏璧,還不給城池,這就相當於吃了啞巴虧。

為此,藺相如提出了由他跟趙惠文王一起去秦國,當面跟秦昭襄王商討。如果秦國給城池,那麼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國。如果秦國不給城池,就保證和氏璧完整歸回到趙國。在會議上,藺相如脅迫秦昭襄王,聲稱如果秦王不給十五座城池,他就當場把和氏璧給砸了。秦王無奈,最後只能夠答應藺相如的請求。但是,等到藺相如和趙惠文王回國後,秦國也沒有割讓土地。

這件事情的結果就是,趙國沒有得到土地,而秦國也沒有拿到和氏璧。關於這件事情,很多人都讚歎藺相如的勇氣,以及他的智慧。這是從微觀層面的看法。如果從宏觀上看,這次生意,做得並不是特別好。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二、地緣戰爭中的秦趙之爭

此時的趙國,已經逐漸衰落了。而另一邊的秦國,又在快速地發展。可以說,秦國根本沒有把趙國放在眼裡。但是,如果齊國、趙國、楚國這些國家聯合起來,對於秦國來說,還是具有較大的威脅。為此,秦昭襄王的目標是先打能力比較差的楚國。楚國在南邊,而趙國在北邊。

為了避免他們之間聯手,秦國的首要任務,是穩住趙國。先透過外交的方式,來穩住趙國,讓趙國覺得秦國是好朋友,好夥伴。所以,在這樣的地緣格局下,秦國還真的可以出讓一點城池的利益,換取趙國的隔岸觀火,不要瞎參與秦國與楚國的戰爭。

這就好比,仇人的仇人,是我們的朋友。透過瓦解楚趙之間的關係,來達到秦國利益的最大化。為什麼秦國會如此在意其他各國的聯合呢?這一點,要從蘇秦時期說起。蘇秦擔任六國宰相,聯合六國,如同一座大山一樣,鎮壓在函谷關,直接封鎖住秦國。這種地緣上的封鎖,差點把秦國勒死。為了避免歷史重現,秦國的戰略是暗中行賄,瓦解六國的聯合。

一開始,六國迫於秦國的力量,甘願集中力量辦大事。但是,隨著利益格局的變化,蛋糕的分配不均衡,導致六國合縱開始慢慢垮掉,這才有了秦國的操作空間。這就好比,老王跟老陳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叫做老劉。老王跟老陳商量著要聯合起來打掉老劉。等到老劉被打掉之後,老王跟老陳之間卻發生了分歧,這種分歧在於如何瓜分老劉的財產。老王說,是我出錢才能夠打敗老劉的。老陳則說,是我出力才能夠打敗老劉的。一番爭執下來,原來的朋友就變成了敵人。六國與秦國的關係,也是如此。

基於地緣上的位置優勢,基於宏觀層面上的大勢,這才有了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可以說,秦國提出交易,是一種外交上的試探,具體是想看看趙國對於秦國以及楚國之間的態度,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如果趙國能夠像一條聽話的狗一樣,蹲在旁邊,那麼暫時給他一點骨頭吃,也是沒問題的。如果趙國的態度是反咬一口,那麼就算是藺相如有天大的本事,也走不出秦國的章臺宮。

三、外交上的失誤

上面我們分析了整個大的勢,也就是說,如果趙國這個時候表現得窩囊一點,忍氣吞聲一點,或許能夠得到的利益會更多,和氏璧不是問題,幾座城池也不是問題。

但是,藺相如在外交上,過分強調了趙國的利益,全然把秦國丟在了一邊。這一點,讓秦王很不舒服。特別是藺相如還帶著一點威脅的口氣,表現出一副大無畏的氣勢,想要對抗秦國。

《三略》說:“將謀欲密。”

意思說,打仗的時候,計謀一定要保密,不能夠讓對方知道。否則,對方就會根據我方的計謀,進行防禦,或者偷襲。

藺相如將趙國的不自信與計謀和盤托出,秦昭襄王估計牙齒都要笑掉了。不僅如此,藺相如還將和氏璧偷偷運回,這相當於給秦國一個打趙國的藉口。秦昭襄王的牙齒,再次要笑掉了。

這就相當於,一個人搶了劫,本來想要逃跑的。突然間靈光一閃,去找了個警察,跟他說這劫就是我搶的,你們能怎麼樣。結果就被警察抓起來了。

後來,完璧歸趙之後的幾年時間裡,秦國都用這個藉口,向趙國發起了幾次戰爭,佔領了好幾座城池。可以說,藺相如這個生意,從小層面來說,挽回了一點面子。但是,從大方面來說,讓趙國失去了更多。

當然,這裡也不能夠一味地指責藺相如。畢竟,此時的秦國已經不可阻擋地強大起來,趙國的捱打是無法避免的。這是一種大勢上的力量。秦國的變法,相當於積蓄了大量的力量。而六國內部的體制弊病,也是一種力量。兩種大的力量之間的校驗,勝負早已決定了。

這就好比,一個經常鍛鍊的人,去跟一個熬夜、暴飲暴食、不健康的人打架一樣。表面上是兩個人在打架,實際上是兩個人的生活習慣所積蓄的大勢在打架。

所以說,弱國無外交。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陳參2020-03-17 15:33:00

在完璧歸趙一事中,藺相如靠智謀和勇氣出色地讓我和氏璧完璧歸趙,也保全了趙國的名聲沒有受損!而秦昭襄王呢?面對此情形,只剩下兩個選擇:

要麼殺了藺相如,以洩心中之憤!

要麼放過藺相如,向諸侯顯示秦國的寬大!

要殺藺相如,可以輕鬆的做到,但是除了可以一洩暫時的心頭之火,還能得啥呢?殺死了藺相如,第一和趙國的關係,將完全陷入敵對戰爭狀態,表面上的和平友好將不可再得,其後,秦國被後的楚,魏,韓,齊等國會不會再合縱攻秦?殺死藺相如這樣一個文弱之人,秦國什麼也得不到。而放藺相如回去,秦,趙都沒有損失,至少在諸侯間,秦國還得到寬大為懷的名聲。基於這個考慮,秦昭襄王放藺相如回到了趙國。

雖然藺相如完璧歸趙,此事也在秦趙兩國間留下了隱患。隨後不久,秦國就發兵攻打趙國,並且攻下了石城。公元284年秦昭襄王再次出兵攻趙,殺死兩萬人!在頻頻得手的有利時機會,秦昭襄王卻突然派使者到趙國講和,並邀請趙惠文王到秦西河的澠池會盟,商談和解之具體事宜。其後的澠池之會,結果大家都清楚了,因為趙大將廉頗帶重兵屯於邊境,澠池之會上,藺相如也得以再次展現勇猛和膽略,折服秦國君臣,也再次保護了趙惠文王和趙國,這才有了將相和的佳話。

再多聊兩句關於和氏璧的話題,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後,秦趙史書中再沒出現過和氏璧,但是這個稀世之寶,最後還是歸了秦國。在秦王贏政在位期間,因為要驅逐其他各國在秦國的客卿,客卿李斯向秦王贏政上了《諫逐客書》一文,在文中李斯寫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

這裡的隨和之寶,就是指的和氏璧。而且後來贏政統一六國當了秦始皇之後,還把和氏璧雕成了傳國玉璽,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企圖保大秦傳國萬世永久流傳下去。因史料沒有記錄秦國是何時靠何手段得到和氏璧的,故此只能依據史書猜測,既然秦趙史書都無記載,最後趙國的和氏璧卻歸功了秦國,這其中必然有秦趙兩國都不能說和不願說的原因。為什麼不願意說呢?肯定是得到的不光彩,失去的很恥辱!在趙惠文王時,趙國實力不弱且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秦國得手的可能性不大。隨後的趙趙孝成王趙悼襄王,趙國依然有抗衡秦國的能力,秦國仍然不可能得手和氏璧。秦國得到和氏璧只有兩個可能:

一,趙王遷在位期間且是在李牧被殺之後,也許趙王遷寵臣郭開,為了求和獻寶於秦國的。

二,就是在趙國作人質的贏異人,依靠呂不韋得到了和氏璧(也許是呂不韋靠檯面下的手段得到並獻給秦國的)。

不管怎樣,秦國雖然最終得到了和氏璧,卻還是沒能保全大秦江山永固。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任十三讀史2020-03-17 14:58:55

秦昭襄王自始至終也沒有想過放過趙國啊!

完璧歸趙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它體現了趙國使臣藺相如無比的勇氣和智慧,千百年來為人傳頌。但是完璧歸趙前前後後發生的一些事情,恐怕就沒有多少人深究了。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秦昭襄王

這裡必須要隆重介紹一個人,秦昭襄王。他名嬴稷,是秦惠文王的兒子,秦武烈王的弟弟,年少時曾作為質子客居燕國。他在位整整五十六年。

秦國正是在他掌權期間,一躍而成為了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那一個。也是他滅了周朝,結束了周天子八百年的統治,並將周天子的九鼎移到了咸陽城,完成了兄長秦武烈王的平生夙願。

這樣一個英才雄主,怎麼會像完璧歸趙故事裡刻畫的那樣膽小和淺薄呢?

其間原因,我們深思極恐。因為自始至終,秦昭襄王都是佔據主動的那一個。

首先趙王得到了和氏璧,秦國願意用十五城來換,本身就不合邏輯。要知道,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來,每一代大王都是勵精圖治,將一統天下定為終身奮鬥的最高目標,區區一塊美玉,又怎麼肯用十五座城池去換?這明顯是個大坑。

趙王擔心的是秦王得了玉,卻不給城,未免小家子氣。秦昭襄王如此隆重的張一回嘴,怎麼會只是為了騙一塊石頭。不管怎麼樣,藺相如挺身而出,承諾要麼帶十五座城回來,要麼完璧歸趙。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藺相如一個人的表演

接下來的戲碼,是秦王隆重招待,然後仔細觀玉,卻半天不提城池的事情。然後藺相如開始了精彩的表演,他先略施小計,說玉有殘缺,要指給秦王看,重新將玉拿回手中。接著慷慨陳詞:“趙王原本是不打算換的,但趙國不願得罪秦國,而我覺得秦國作為一個大國,一定會注重信用,所以才奉玉出使。然而大王只顧欣賞美玉,不提城池,難道是想失信給天下嗎?玉就在這裡,大王如果強搶,我便和和氏璧一起玉石俱焚。”秦昭襄王趕忙阻止。

藺相如又說:“和氏璧是天下至寶,來的時候趙王就曾齋戒了五天,現在麻煩您也齋戒五天,以示誠意。”秦王答應了他。他擔心秦王無信,叫人偷偷把玉帶回了趙國。秦王最後無計可施。

表面看來,藺相如佔了上風,不但完璧歸趙,而且始終將強大的秦王玩弄於股掌之中,真是不辱使命。

可實際上呢?也許正是秦昭襄王故意提供給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機會。看看他給藺相如安排的下榻地方就知道了,

廣成傳舍

。什麼是傳舍?史書記載:

傳舍者,脫粟之飯,免其飢餒,出入聽其自便,下客居之

。這樣一個地方,一定是人來人往,魚龍混雜,便於藺相如行動。要不然,安排個戒備森嚴之所,以秦國的安防實力,怎麼會讓藺相如這麼輕易的就把和氏璧給送回去呢。

秦昭襄王要的,恐怕是趙國失信於天下。畢竟五天後,藺相如拿不出和氏璧,失信的是趙國呀。

秦國起始於西北,歷來被東方六國暗諷為蠻夷。

而秦昭襄王透過此次事件,不費一兵一卒,卻讓秦國收穫了誠信的大國形象,佔據了道義的制高點,同時讓趙國貼上了失信的標籤,為天下諸侯所不齒。最重要的是,接下來又有了可以出兵趙國的充分理由。

由此可見,秦昭襄王的老辣。

要說懲罰趙國,23年之後,公元前260年,正是秦昭襄王,命令白起為將,與趙國進行了那場異常慘烈的長平之戰,斬殺趙國將士45萬人。從此,趙國實力大損,已顯亡國之相。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白起和他的長平之戰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影視文化感染者2020-03-17 13:46:39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完璧歸趙這個故事可謂是流傳千古,講述了趙國丞相藺相如是如何不畏強權得故事,趙國得到了和氏璧,秦王聽說後,表示自己願意用土地來換,趙王懷疑秦王得用心,用這麼多土地來換一個死物,這種明顯著會虧本得生意秦王這種人怎麼可能去做,但是畢竟秦國是老大,也不好擺在明面上拒絕,又捨不得將手中的寶物白白送人,於是就派出了藺相如。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既然如此,按照秦王的脾氣,藺相如把他當猴耍,和氏璧也沒到手,為何不把藺相如殺了,帶兵攻打趙國?由此可見,不管是趙國還是秦國,都是沒把這個寶物放在心上的,而這一場關於和氏璧的較量,實際上是兩個國家之間擺在明面上的智商較量,他向趙王索要和氏璧,趙王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將和氏璧讓出來,如果趙國選擇了這種做法,說明趙王怕他,如果趙王不給和氏璧,那就可以先攻打趙國,然後簽訂合約。

所以說,秦王怎麼可能讓藺相如牽著鼻子走呢?而是秦王想要攻打楚國,又擔心在攻打楚國的時候,趙國會站出來插上一刀,所以事先搞出了和氏璧這一遭,和氏璧被送回,秦國有了攻打趙國的藉口,於是在藺相如把和氏璧拿回去之後,秦國對趙國發動戰爭了,打了兩次,不用想,肯定是秦王贏了,然後就是簽訂合約了。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所以說,秦王這一場討要和氏璧,實際上是藉著和氏璧的由頭來試探趙國的立場,對他來說,和氏璧也是可有可無的,雖然趙國有了藺相如力挽狂瀾,讓趙國看起來挽回了臉面,實際上還是吃虧了的,秦昭王在位時間如此之長,而且在他在位期間,秦國的地盤一直在不斷擴大,甚至是趙國,也在長平之戰後被滅,秦昭王算的上是秦國最有實力的君王,所以說,這一場外交,看起來是秦王貪得無厭什麼都想要,實際上只是對趙國的一個試探,而藺相如也不過是看起來贏了,實際上早就已經輸了。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

所以說,自古以來,弱國無外交。德國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所著作的《戰爭論》:“戰爭無非是政治透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戰爭總是在某種政治形勢下產生的,而且只能是某種政治動機引起的”。秦昭王索要和氏璧,並假意應允以秦國十五城交換,表面上是和氏璧價值連城,實則是探一探趙國的底線,強國大國需要什麼,你不得不送來。進而送了,掌握了趙國的部分虛實,不送可以以此為藉口,攻擊趙國,實現其戰略構思。不得不說,確實是高明。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昭王放過了藺相如,就此事他放過趙國了嗎?水之善2020-03-18 06:26:23

放他回到了趙國,這正是歷史上完璧歸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