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 第三十六章,寄宿,講了什麼?紅林主人2021-11-08 09:08:51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 第三十六章 寄宿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上一章韓非子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君主“權柄”不可外借,更不可不使。權力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成形的,原始族群與部落時期,權力是由部落首領為民解難而積累的威望所形成,可以說是一種規矩,是一種不需要制度做為依據的潛意識,原始先民會自覺尊重首領並遵守其領導。

當人類社會發展到國家形式,等級越來越明顯,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等級群體,社會事物也越來越繁雜,權力也越來越細化並依附於國家行政體系而逐級下放,同時,國家律法的建立也使的權力有了法律依據,依法執政行使權力既得到了國家律法的確定與保護,也受到國家律法的約束與制約。

君主的權力居於國家權力體系的頂端,君主是一國之君,自然權力最大。權力最大責任最大,所做的決策效果最大影響最廣,幾乎覆蓋了整個國家與國民。為什麼中國聖賢一直在講為君之道,就在於中央集權制下的君主權力及決策影響整個國家與國民,好則普天同慶,壞則民不聊生。還好,過去“結智公會”式的舊式民主集中制與現代法治社會下的民主集中制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正是基於君主權力特質的思考,韓非子告誡君主不能脫離事物的主體地位而缺位在職,更不能放棄君主的權力而素位就事。韓非子用品嚐膳食與聽評音樂兩事來說明問題,君主是品嚐膳食與聽評音樂兩事的主體,有權對飯食與音樂的好壞進行評判,但現在君主既不品食,也不聽樂,自然失去了評定的權力,而這權力就落到了膳食與樂正的主管身上,對於廚師與盲樂者來說“縣官不如現管”,自然是尊重並聽命於主管而非君主。當下有的官員,職責之內的事不親為,還要行職權,結果所做決策驢頭不對馬嘴,錯上加錯,造成重大損失。

君主食不斷味,樂不定音,無所作為,必然導致膳食與宮樂工作不能正常正確發展。膳食與宮樂管理尚且如此,國家管理更是如此,所以韓非子說“治國是非,不以術斷而決於寵人,則臣下輕君而重於寵人矣。”意思是:治國的是非得失,如果不透過政治手段來判斷而取決於寵臣,臣下就會輕視君主而尊重寵臣了。

君主透過行使君權用政治手段來實現對臣民的管理與國家治理,判斷治國的是非得失。如果不行使君權,所謂的政治手段也就變成了兒戲,就只能透過寵臣來判斷了。這樣君權自然就落到了寵臣的身上,而寵臣的判斷多來源於各地官吏的彙報,官吏們為了自己的仕途與政績,自然就會輕視君主而尊重寵臣。

判斷治國的是非得失,君主是這件事的主體,本應行使君主的權力來親自進行判斷並得出正確的結果,現在君主缺位失權,靠寵臣的判斷,可想而知政務已經混亂到了何種程度。

君主缺位失權的結果就是“人主不親觀聽,而制斷在下,託食於國者也。”意思是:君主不親自了解政事,而讓臣下來決斷一切,自己就會變成寄食在國內的客人了。一國之君,既不能在位履職,又釋權信親,結果就是一個提線木偶政治傀儡,猶如寄宿於別人家裡的客人,本是主人現在卻成了客人,是客人就要客順主便。

【治國是非,不以術斷而決於寵人,則臣下輕君而重於寵人矣。人主不親觀聽,而制斷在下,託食於國者也。】

我們不提倡凡事“親力親為”,是因為我們反對超越職責許可權的越職侵權行為,即使是越下屬的職,侵下屬的權也不是對的。管理的本質就是許可權的管理,不同崗位有不同的職責與權力,職責分明,就是要做好本職工作,用好本職權力,不越職,不侵權。君臣都要遵守此法,這是天地之道,不可亂為。